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09 10: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学习历史的方法不仅局限于书本,还可以走进遗迹、遗址和博物馆等场所。某同学在参观北京人遗址时,他看见遗址中有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种等。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制作石器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陶器 D.会种植农作物
2.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可用于灌溉又可解决生活用水,普遍用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汉朝军队开始使用“坎儿井”技术并且在新疆逐渐推广,这种“坎儿井”出现直接得益于( )
A.西域长史府的设立 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C.班超通西域 D.张骞通西域
3.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能反映唐朝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直辕犁 B.铁制农具 C.曲辕犁 D.耧车
4.某校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其中有一章介绍了汉文帝、孝文帝、唐太宗、明成祖、康熙等人物的故事,请为这一章选取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
A.铁血丹心御外侮 B.战火硝烟忆英烈 C.开放互鉴树传奇 D.励精图治誉君主
5.《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元大都:“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元朝为加强边疆治理,设立宣政院管辖某地区。该地区是( )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6.有史学家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发愤图强,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是( )
A.大肆抢劫中国艺术珍品并火烧圆明园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激发救亡图存意识
7.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192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具有时代性的意义是( )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1978年12月的《人民日报》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完成“从今以后”的转折性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大
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说明中国始终坚持(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方针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10.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关键词句中“开国大典”“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改革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
C.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1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的是( )
A.甲骨文 B.金字塔 C.帕特农神庙 D.《汉谟拉比法典》
12.《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说法中,诠释7世纪的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重要改革不断“前进”的含义是( )
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C.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3.史实和史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的一些史实和史论,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B.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个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第一个人权宣言
C.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解放了黑人奴隶,实现种族平等
D.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彻底消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繁荣道路
14.照片锁定了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若要研究二战后世界格局,下列可以选择的照片是( )
A. B.
C. D.
15.比尔 盖茨评价ChatGPT(聊天机器人模型)称,这种人工智能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这种人工智能的出现”得益于( )
A.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综合题
1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民族关系·边疆巩固”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名片展现民族关系】
材料一
图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图二 凤鸟纹刺绣
(1)以上两张名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凤鸟纹刺绣”分别出土于新疆哪个地方?说明了什么?
任务二【举措彰显边疆稳定】
材料二 历代中央政权都将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
——摘编自《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
(2)结合材料二,指出西汉时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并分析其设立的意义。
任务三【史实见证交融巩固】
材料三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官职,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材料三中清朝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材料中的“官职”指的是哪一官职?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17.大历史观是指长时段、宽视野,通过大概念对课程内容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阅读材料,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碰撞的时期】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套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像是一块大石投入了晚清社会这潭积水,使之激荡起来。中国人民在炮声中逐渐觉醒,开始了早期探索。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某同学依据所学知识,制作早期近代化探索的思维导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帮助该同学完善思维导图中各事件对应的口号。
【觉醒的年代】
材料二 如图所示
图A 中共一大会址 图B 八七会议(油画)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A所示会址所在地及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图B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新的出路”是什么?
【奔腾的时代】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写出材料三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
材料四 “新时代十年”大事件(部分)
时间 进程
2012年 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年 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1年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2022年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逻辑严密、语言凝练,言之有理)
18.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国的危机】
材料一 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6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保持经济的大幅增长……我们一直想重振俄罗斯的雄风,让俄罗斯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得到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地位。
——201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职演讲
(1)材料一中“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大国的理念】
材料二 我们知道,我们已然陈旧的程序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塑我们的政府……这意味着变革。
——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
(2)材料二中,历史上罗斯福总统“应用新理念”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其中心措施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大国的博弈】
材料三 (二战后)在国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或者说,至少是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在世界上贫穷和发展中国家中培养革命的盟友。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形成“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原因有哪些?为遏制苏联阵营,“西方盟国”建立了哪个条约组织?
材料四 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
(4)根据材料四和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新的国际局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处理和美国与俄国的关系?
19.博古通今·慧聚中外,古今中外的智慧之光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思想理念、治国方策、创新发明等各个领域闪烁,推动着人类不断发展与进步。
【思想·塑造精神品格】
古今中外,思想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孔子( ) 苏格拉底( ) 但丁( ) 康有为( )
A.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变法图强
B.“仁者爱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美德即知识
D.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1)请将以上思想理论与相关历史人物一一对应(填写字母),并且根据古今中外思想智慧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中外思想家各一人物,说一说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治国·助推国家发展】
(2)随着思想学说的不断涌现,各国依据国情进行了制度革新的探索。以上两个史事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智慧?它们是如何助力国家发展进步的?
【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人物/时期/名称 成就或作用
毕昇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邓稼先 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
瓦特 改进了蒸汽机
爱迪生 发明了白炽灯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3)请根据图表确定主题,并任选其中一例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B
6.D
7.D
8.C
9.A
10.D
11.B
12.D
13.A
14.C
15.A
16.(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凤鸟纹刺绣”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就与中原地区在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2)机构:西域都护府。
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军事行动:康熙帝三次亲征,大败噶尔丹;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官职”:伊犁将军。
(4)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融合和巩固的过程。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会面临分裂势力等挑战,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17.(1)口号: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民主科学
(2)所在地:上海。
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的出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4)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立与推进。
主题名称:新时代十年变革:铸就中华民族复兴新里程。
18.(1)事件: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特点:采用国家干预经济。
(3)原因:为了争夺霸权(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美苏意识形态对立和战略互疑。
组织:北约。
(4)做法: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1)B、C、D、A
精神品格:孔子:心怀天下,以传播道德和礼教为己任,致力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不断探索知识,敢于质疑传统观念,展现出追求智慧、勇于探索的精神 。
(2)图一治国智慧:重视农业发展,尊重农民。通过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助力国家发展表现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图二治国智慧:利用市场调节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苏俄时期)。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助力国家发展表现为:缓解了苏俄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
(3)论点:瓦特改进蒸汽机引发了动力革命,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到来。
论述:瓦特改进后的蒸汽机,动力更强劲、稳定且可广泛应用。它为工厂生产、交通运输等提供了高效动力,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促进了工厂制的普及和工业化进程。在交通领域,蒸汽机车、轮船等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