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
3.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皇太极
5.下列属于清朝时期昆曲艺术的代表作的是( )
A.《窦娥冤》 B.《牡丹亭》 C.《桃花扇》 D.“皮黄戏”
6.“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讲述的是( )
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秋收起义
7.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与图2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
图1 图2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8.1905年,孙中山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政党),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政党)”是指( )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9.1987年,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D.达成“九二共识”
10.1972年3月6日,以《尼克松的中国之旅》为标题的一组图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12.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下列事件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启蒙运动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新航路开辟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西斯暴行的一项是( )
A.旅顺大屠杀 B.国会纵火案 C.南京大屠杀 D.迫害犹太人
14.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协同作战,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史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珍珠港事件
③九一八事变 ④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其主要表现是( )
A.蒸汽机的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
C.电动机的发明 D.互联网的普及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礼德文化 育人铸魂】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科技创新 共同发展】
材料二:
【文学瑰宝 丰富文化】
材料三: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变革,中国古代文学为人类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材料一的两则名言体现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写出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
(2)分别写出与材料二中“造纸术”和“印刷术”相关的科技名人。
(3)分别写出“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4)结合材料三,任意写出一例“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及代表人物。
(5)丰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72年他又奏请开设煤铁矿。1895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自强运动破产。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出身的A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
材料三:《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写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对应的口号。这一口号代表了哪一阶级的主张?
(2)材料二的“《马关条约》”中便利“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的内容是什么?写出“A”处的历史人物。
(3)材料三中“孙中山”建立的哪一政权采取了奖励实业发展的措施?与上述近代民族发展情况对比,新中国建国初期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要注重哪些问题?
18.观察年代尺,完成下列探究。
(1)“1848年”诞生的“理论”是什么?写出其诞生的标志。
(2)结合年代尺和所学写一篇小短文,内容要结合时间体现这一“理论”在“实践”“现实”“发展”“挫折”方面的具体表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如果给此年代尺补充一个“创新”,你可以用中俄两国的哪些事件来证明?请各写一例。
(4)你认为应如何保持一种思想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结合所学,各写两例史实证明“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
(2)结合材料分析“自然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关系。任意写出一例“牛顿”或“达尔文”的贡献。
(3)依据材料归纳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写出两点即可)
20.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建国梦”的实现标志哪一革命取得了胜利?任意写出两例为实现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的战略决战。
(2)图二中“战略导弹部队”在新时代的名称是什么?写出一例为实现“强军梦”取得的海军建设成就。
(3)图三会议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写出为实现“强国梦”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
(4)图四“回归梦”的实现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最终实现必须要坚持哪一道路?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5.C
6.B
7.B
8.C
9.B
10.C
11.B
12.C
13.A
14.B
15.D
16.(1)学派:儒家。
经典:《论语》。
(2)名人:造纸术蔡伦;印刷术毕昇。
(3)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例:诗歌:李白、杜甫等;小说:曹雪芹、罗贯中等。
(5)保护传承:保护、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据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7.(1)运动:洋务运动。口号:自强。阶级:地主阶级
(2)内容: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A:张謇
(3)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标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4)注重:坚持科技创新;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18.(1)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1871年法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史实,表述成文)
(3)俄国: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4)方法:需做到立足实践、与时俱进、开放包容、重视传播等。
19.(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任意两个即可)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前提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或进化论等
(3)革命;改革;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工业革命的发展;科技创新等(任意两个即可)
20.(1)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举例: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任意两个即可)。
(2)名称:火箭军。成就: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3)历史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4)构想:一国两制;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