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10: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类,并探究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结合资料及实例,说出除害兴利并举的具体防灾措施。
3.结合相关资料,坚定自救互救的信念,了解自救互救的常识。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展示一组自然灾害的图片。根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图片,说说你们看后的感受。
一、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中国与主要受灾国家灾情比较(1990—2019年)
一、自然灾害严重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倚少,会 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形成旱灾。图为2022年夏,因长江流域持续干旱,水面严重萎缩的洞庭湖。
水面严重萎缩的洞庭湖
一、自然灾害严重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造成江河乏滥,导致土地、房屋受 淹,形成洪涝灾害。图为1998年8 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积水严重的江西九江城内。
积水严重的江西九江城内
一、自然灾害严重
夏秋季节,来自热带海洋的台风 伴随狂风、暴雨、海水暴涨等,侵 袭我国沿海地区,形成合风灾害。 图为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 竹”过后, 一 片狼藉的广东深圳城区。
一 片狼藉的广东深圳城区内
一、自然灾害严重
深秋至初春,来自北方高纬度地 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沿途 广大地区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 雪、冰冻等,形成寒潮灾害。图为 2008年1月强寒潮期间我国南方被冰雪损坏的输电设施。
我国南方被冰雪损坏的输电设施。
一、自然灾害严重
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寒潮等类型 季节性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旱灾、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 季风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秦岭—淮河一线 以北旱灾多发;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寒潮灾害 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
一、自然灾害严重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起强烈的大震动、 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和通信设施损毁等,形成地震灾害。图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毁坏的楼房。
图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毁坏的楼房
一、自然灾害严重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 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形成 滑坡灾害。图为2010年4月台湾基隆附近山体滑坡,阻断高速公路。
2010年4月台湾基隆附近山体滑坡,阻断高速公路。
一、自然灾害严重
山 区 暴 雨 引 发 的 、 挟 有 大 量 泥 土 和 石 块 的特殊洪流 , 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 、 人员 伤 亡 等 , 形 成 泥 石 流 灾 害 。 图 为 2 0 1 0 年 8月遭受泥石流重创的甘肃舟曲县城。
图 为 2 0 1 0 年 8月遭受泥石流重创的甘肃舟曲县城。
一、自然灾害严重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 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发。滑坡和泥石 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合作探究1】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其相对集中的分布区。阅读自然灾害分布图,可以了解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再结合自然环境特点,能进一步分析自然灾害成因。
1. 阅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将我国台风、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线。
【合作探究1】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其相对集中的分布区。阅读自然灾害分布图,可以了解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再结合自然环境特点,能进一步分析自然灾害成因。
2. 参考对台风灾害集中分布区的成因解释,解释我国洪涝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台风灾害集中分布区:台风发源于低纬度海洋,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 所以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及河流中下游地区。自然原因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汇水量大。人为原因包括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城市不合理建设等,导致洪水调蓄与下渗能力下降。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滑坡和泥石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及黄土高原等地。西南山区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等人为因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起伏大,暴雨冲刷,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
二、除害兴利并举
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和灌溉并举的作用,使成都 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二、除害兴利并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显著提 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为 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除害兴利并举
二、除害兴利并举
二、除害兴利并举
【合作探究2】了解救灾及防灾 
1.江苏兴化垛田是“全球重要衣业文 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江苏兴化为什么要堆垛田?
这里气候湿润、地势低洼、湖沼遍布、历史上经常遭受洪满灾富的威 胁。人们通过开扢水道,增强排水、泄 洪能力;堆泥成“躲”,用于种植衣作物。
【合作探究2】了解救灾及防灾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发生地点、时间不同,用于救助、安置灾民的物资会有所差别。例,雪灾可能造成人员受冻、交通中断,需要提前储备应急食品、取暖和御寒物资等。
(1)结合地震或台风灾害的特征,说一说为保障灾害发生时人们的基本生活,政府需要储备的主要物资。
(2)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 针对最严重的灾害,讨论当地政府应主要储备的救灾物资。
三、自救互救
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应对,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 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灾。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 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三、自救互救
应急避灾小常识
三、自救互救
请记住:生命至上!即使受灾被困,也要保持镇定,坚定信心,等待和配合救援。
【合作探究3】熟悉校园紧急疏散路线 
通常,学校会在开阔地带设立应急避险场所,在建筑物上标识应急疏散路线, 引导师生快速有序撤离。师生应熟悉校园的应急避险场所和疏散路线,并实地演练。
1. 找出校内所有的应急避险场所。
2. 熟悉从教室到户外、再到最近应急避险场所的最佳疏散路线。
3. 假定某种灾害情景,完成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记录从教室到达最近应急避险场所的用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