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弗兰西斯·培根(英)论美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体会作者的审美观。2.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3.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谈自己对美的理解。 培根是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论人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弗兰西斯·培根
(英国)
(1561~1626) 走近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有关《人生论》《人生论》是弗兰西斯?培根留给世人的一部杰作,也是英国散文的代表作。这部集子先后两版,共收入58篇短文。探讨了包括哲学、伦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治家准则、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国人特有的睿智、敦厚和既严谨又富有想像力的审美情趣。全书见解独到,文笔洗练,是英国随笔文体的开山之作。背景资料本文选自《论说随笔文集》,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束缚,比较自由。培根的论述是断想式的,语言有跳跃性。字词诠释①〔端庄〕端正庄重。②〔肃(s?)然起敬〕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肃然,恭敬的样子。③〔吝啬(l?n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④〔予(yǔ)彼〕给予别的。⑤〔一无作为〕没有作为。⑥〔奥古斯都(d?)〕奥古斯都和菲斯帕斯都是古罗马皇帝。⑦〔腓(féi)力普王〕生于1268年。1285年即法兰西王位,死于1314年。为法国英主之一。⑧〔爱德华四世〕即Edward?IV。1461~1483为英王。⑨〔阿尔西巴底斯〕公元前五世纪时人,古雅典著名的美男子。⑩〔伊斯梅尔〕即伊斯梅尔一世。1499年即波斯王位,为波斯索非(Sophy)王朝的创建者。?〔优雅〕优美高雅。〔为〕读w?i。?〔阿皮雷斯〕(约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古希腊最著名的画家。惟此处所指非阿皮雷斯而是由克西斯(Zeuxis)。他也是古希腊名画家,其时代为公元前5世纪之末,公元前4世纪之初。据传说,某次他为克罗吞(Croton,希腊各邦之一)久诺(Juno)庙画像,先择邦内最美的少女五人而观之,欲融合各人最美的部分于一像之中。〔丢勒(1471—1528)〕即Albert?Durer,德国著名画家,据莱特云,此处所指者为他论画之作,标题为“论人体各部分之比例”(Of?the?Proportions?of?the?Parts?of?the?Human?Body)。?〔稽〕读j?。?〔其〕读qí。?〔作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尽〕读jǐn。?〔修养〕养成的正确待人处事的态度。?〔犹(yóu)如〕好像。?〔愧(ku?)悔〕羞愧悔恨。分析题目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美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主要谈了——人的美。
明明谈的是“人的美”,为何起“论美”这么大的题目呢?
明确: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处,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培根论人生》。作者作了说明:“系关于人性及人生问题之研讨”,体现了文艺复兴后欧洲人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总标题下,“论美”也必然只涉及“人”的领域。(注意不是谈自然美,艺术美。)
整体感知思路(主旨--分段)分:1—2? 美德重于美貌。
3—4? 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总:5? 美的形貌应与美的德行结合。
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
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 美德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
课文分析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
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①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②的。〔句解:把美德比作珍贵的宝石,表明了作者对美德的赞美态度。〕 段解一:作者以宝石喻美德,提出人的气质美才是真正的美。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③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④。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⑤。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⑥、菲斯帕斯、腓力普王⑦、爱德华四世⑧、阿尔西巴底斯⑨、伊斯梅尔⑩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段解二:作者认为许多美貌的人由于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结果一无所为;但也有一些才德美貌兼备的人,并举例证明。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句解:作者无意中说出了一个重要的美的通俗定义,即“美是和谐”。〕段解三:作者认为在美的等级中,形体之美胜于面容之美(“颜色之美”),而风度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而最美的是难以用图画所表现的,是一种奇妙的美,这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和谐的统一,而非数学公式。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段解四:从世俗的眼光看,上了年纪的人容貌和形体不可能与年轻人相提并论,但是由于风度美胜于形体美和颜色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反而倍增了可爱之处。这段作者通过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对比议论,再次强调风度美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句解:点出了作者理想的美,即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结合才是美的真谛。〕段解五:容貌美如盛夏水果难以保持长久,只有把外表美与德行美集一身,美才能伴随终身。这是作者对不追求德行美的青年的忠告。自主探究1、第二段写“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彼。”后面又列举一连串二者兼备的人,是否自相矛盾?
——其实不矛盾,因为培根用词时极有分寸:“并不都有……许多……此话也不全对……”说明绝大多数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两全的,但大千世界,情况是多种的,不排除有两全之人。思维多么周密,言辞严谨,貌似自相矛盾,实则无懈可击,不愧是个哲学家,在议论文中有时候留有余地反而无懈可击!
2、“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为什么?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所以在三者中最高。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次有别,不在同一个审美层次上,故作者“仔细考究起来”,看法很有新意。
3、“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奇妙在何处?
——“最高的美”应指内在美,比如德行,画家怎么画得出来呢?“奇妙”在于会起变化。在内在美的照射下,一个人假如原来外貌较丑,人们也会对他改变印象,觉得他美。如:“简·爱”、“卡西莫多”,这种审美心理的变化简直如同化学反应一般,怎么不奇妙呢?体育运动员不少从形体到颜色都不美,但当他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看着国旗的激动神情,就觉得美。
4、“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这句话的精髓是美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情人眼里出西施。”
例:△中国唐朝以胖为美,体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机遇不佳,而杨贵妃机遇太好。
△伏尔泰:几内亚人认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德行的美也不是绝对的,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各阶段情况不同,如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罗马就不正派。
5、“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可爱”一词是否恰当?
——人到老年,因饱经世事而乐观、豁达、开朗,笑对生活的一切,外貌是无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爱。
例:有的老人性格可爱得像个老顽童,对下一代呵护有加,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精神使他变得可爱。
6、文章的开头结尾似乎自相矛盾,开头:美德只要朴素外表的衬托就行,只要有美德,打扮并不华贵也行。结尾:“只有把美的外貌与德行结合,才能……真正光辉。”究竟要不要外貌美?
——不矛盾。全文始终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外貌不美的,机遇不好,要加强修养,让宝石发光,对“世上的许多美人”呢?不要倚仗年轻美貌,“只有二者结合才是最佳选择”。联系作者生平,从小出入宫廷,看惯了上流社会的贵族贵妇人们是怎样注重外形美的,所以结尾的号召是有针对性的。论美“美”内在美外在美美犹如盛夏的
水果,容易腐
烂而难持久美德好比宝石,
在朴素的背景
下反而更华丽 胜于胜于(最为重要)——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对比)(比喻) 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富于哲理的语句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品读文本 如果请你从课文中选取一句最精彩的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句?为什么?
研读文本美的格言卡 格言:
赏析(推荐理由):美的格言卡 格言: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赏析(推荐理由):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涵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分析理解:
1、 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关于美的格言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歌德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罗曼·罗兰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2008残奥会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另写几句,表达你对美的感受.例句: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学生说:“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美,一种执著追求的美.”医生说:法官说:--说: 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他(她)。
(要求语段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学以致用感谢指导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