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考前专题特训卷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考前专题特训卷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6-11 17: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考前专题特训卷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空格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晶体与晶体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据此可判断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放热反应不需要条件即可发生,而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实现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2.M、W、X、Y、Z是五种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基态W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液态为浅蓝色液体。五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F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X>Y B.晶体F为离子晶体
C.第一电离能:Z>Y>X D.F中X、Y和Z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
3.CNTSH/S作为锂硫电池硫的载体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导电性佳、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大等特点,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CNT-COOH与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CNTSH
C.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可表示为
D.中S-S-S的键角为120°
4.利用超分子可以对一些物质进行分离,例如利用杯酚(结构如图1所示,用“”表示)分离和的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结构相似,由于键的键长小于键,所以的熔、沸点低于
B.该流程体现了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的特征
C.,互为同素异形体
D.杯酚中所有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5.由单质形成的晶体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6.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是极性分子且有氢键的影响
B 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 白磷分子中P-P键间的夹角是109.5°
C 分子空间结构均为V形 中心原子均为杂化
D HF的沸点高于HCl H-F的键长比H-Cl的键长短
A.A B.B C.C D.D
7.氮气可以作为食品包装、灯泡等的填充气,也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实验室制备氮气的反应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电负性:N>O>H
B.氮气分子的电子式:
C.钠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①>②
D.水中的氢键可以表示为:O—H…O,其中H…O之间的距离即为该氢键的键长
8.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制得大面积单晶石墨炔,是碳材料科学的一大进步。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石墨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中均有碳碳原子间的σ键 B.三种物质中的碳原子都是杂化
C.三种物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D.三种物质均能导电
9.已知,的酸性比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为 B.Cl-Cl键的键长比I-I键短
C.分子中只有σ键 D.的酸性比弱
10.现有一种以“沸石笼”为载体对NO进行催化还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O原子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B.作催化剂,虚线内物质是中间体
C.反应④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反应⑤中转移3mol电子时,有1molNO参与反应
11.铁氮化合物()在磁记录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某的晶胞如图1所示,Cu可以完全替代该晶体中a位置Fe或b位置Fe,形成Cu替代型产物。转化为两种Cu替代型产物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价铁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B.图1中氮原子的配位数为6
C.更稳定的Cu替代型产物的化学式为
D.当a位置的Fe位于体心时,b位置的Fe位于棱心
12.氮化磪是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它硬度大、焢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合成氮化硅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水解,产生白雾。
A.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B.第①步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和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
D.第③步反应可用氨水代替
1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Y形成的某种固体化合物可表示为,Z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有6种空间运动状态,Z与W的基态原子均只含有1个单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
B.Z与X,Y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Y的单质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
D.W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14.关于化合物,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B.与反应生成和
C.具有强氧化性 D.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15.“棕色环”实验是检验溶液中的一种方法。向含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随后沿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在溶液界面上出现“棕色环”,发生的反应为(棕色),产物中Fe元素为+1价,但的存在会干扰的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B.该过程产生NO的反应为
C.该配合物的配体为NO和
D.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可能是干扰检验的原因
二、填空题(共4题,55分)
16.过渡金属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医疗化工中随处可见。它们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影随形。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铁与砷的窃窃私语
(1)砷(A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无机污染物。砷及其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铁氧化物是自然界的活性组分之一,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活着重要的作用。针铁矿和赤铁矿均具有表面活性强、性能稳定、吸附能力强等优点,环境中的砷可以通过吸附于其表面而被固持,进而影响砷在环境中的界面行为。
①pH对铁氧化物对As的吸附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水溶液中,含As离子一般带负电。则pH越低,As的吸附量越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②砷吸附到针铁矿(a)和赤铁矿(b)后形成的络合物的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则其中As的杂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Ⅱ.星光熠熠的纳米金颗粒
(2)放射治疗是生物医学中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放射治疗采用高剂量、高穿透性的X射线、γ射线以及电子光子束辐照癌变的肿瘤细胞,通过破坏其脱氧核糖核酸而将其杀死或破坏。但是,较高的放射剂量和较长的治疗时间会对生命体产生极大的生物毒性。为降低放射治疗的生物毒性,减弱放射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靶向放射治疗成为放射治疗研究的热点。纳米金颗粒具备优异的辐射敏化性质和光学性质,同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纳米金协助的放射治疗迅速成为靶向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一个纳米金颗粒的结构如下:
纳米金尺寸不同,其理化性质也不同,对于肿瘤细胞的影响重大。一般尺寸较小的颗粒表面曲率较大,表面可以吸附的配体分子数较少,同时成像背景较低,但是其分散性非常好。尺寸大的颗粒易于发生聚集,不易分散。Chithrani通过研究发现,在2~100nm尺寸内,50nm的纳米金颗粒具有最高的摄取效率。其原因为________;
Ⅲ.臭名昭著的液态金属
(3)汞的毒性人类很早就知道。实验室内通常使用覆盖硫磺的方法使得Hg转化为无毒的HgS。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该反应几乎在瞬间就可以反应完全。相比之下比汞活泼的铁与硫磺发生类似反应则十分困难: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发生化合生成FeS。请合理推测以上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_;
③HgS是溶解度最小的硫化物。实验室常用王水来溶解HgS。已知+2价的汞易形成4配位的配离子,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极易被氧化为另一种红棕色气体的无色无味气体和一种淡黄色的沉淀。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淡黄色的沉淀要求以最稳定存在形式的分子式书写)。
17.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l)+2N2H4(l)=3N2(g)+4H2O(g)△H=﹣1038.7kJ mol﹣1
若该反应中有6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      mol.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不存在      (填标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
18.Ⅰ.完成下列问题。
(1)很多运载火箭的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一定量的()(l)和(l)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1mol气态水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若该反应过程中有16mol极性键发生断裂,则能量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
(2)科学家研究发现也能用作火箭推进剂,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N H—O N≡N O=O
断键所需能量/() 391 463 942 496
则17kg氨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kJ。
(3)锶()元素广泛存在于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和同属于ⅡA族。
①碱性:__________(填“>”或“<”)。
②用原子结构的观点解释锶的化学性质与钡存在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
(4)硒(Se)是人体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体内多种代谢。
①Cl、Se、Br的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②溴化硒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其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
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硒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③室温下向固体表面吹入可得到两种单质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科研人员从矿石中分离出一种氧化物,化学式可表示为.为确定A元素的种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
①A的相对原子质量介于K和Rb(铷)之间;
②0.01mol在碱性溶液中与Zn充分反应可得到A的简单氢化物,反应完全时,被氧化的Zn为0.06mol。
综合以上信息推断,A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族。
三、实验题
19.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化学式为NaFeY)是一种重要补铁剂,某小组以铁屑为原料制备NaFeY并测定其含量。
I.向铁屑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II.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足量氧化;
III.向氧化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EDTA(),控制反应温度为70~80℃,加入溶液调节pH为5,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少量浑浊。其中发生的反应为;
IV.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过滤、水洗、干燥;
V.测定产品的纯度:样品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纯度可用标准溶液滴定,在pH为5~6时发生反应:。准确称取1.00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掩蔽剂排除干扰,得到待测溶液X,将溶液X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将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准确量取25.00mL待测溶液X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pH至5~6,滴加2~3滴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加标准溶液,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颜色恰好由黄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重复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液体积分别为19.98mL、20.02mL、21.26mL。
已知:
①NaFeY是一种配合物,微溶于乙醇,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3g;
②乙二胺四乙酸(EDTA,用表示)是一种弱酸。
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配制500mL盐酸的部分过程如下:
选择以下合适的装置依次填入以上配制的过程中_______(填序号)。
(2)步骤Ⅱ中,通入足量氧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滴定时生成的的结构为,提供孤电子对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为_______。
(4)步骤Ⅳ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检验NaFeY是否洗净的试剂是_______。
(5)样品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纯度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晶体与晶体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石墨的能量较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故据此可判断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
C.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或高温的条件才能引发,而有些吸热反应不用加热也能实现,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要放出能量,因此,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A.XA.X为C元素、Y为N元素,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价层电对数均为4,但含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分子的键角越小,因此的键角比的键角小,即X>Y,故A正确;
B.离子晶体中含有的微粒是阳离子和阴离子,观察图中结构可知为离子晶体,故B正确;
C.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N原子2p能级半充满,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即Y>Z>X,故C错误;
D.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该化合物中C周围有4条σ键,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C的杂化方式为;阳离子中心原子N形成4条σ键,带一个单位正电荷,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N的杂化方式为;O周围有2条σ键,同时存在两对孤对电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O的杂化方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3.答案:B
解析:A.碳纳米管只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A错误;
B.反应时,CNT-COOH中羟基被取代或中氨基上H原子被取代,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B正确;
C.S原子的电负性小于O原子的电负性,则氨基与水形成氢键,C错误;
D.S原子均为杂化,S原子上2对孤电子对成键电子排除,使S-S-S的键角小于120°,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与的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比大,其分子间的作用力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与分子内化学键的键长无关,A错误;
B.由图可知,杯酚与形成超分子,而杯酚与不能形成超分子,反映了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的特性,B正确;
C.、为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杯酚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与其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D正确;
故选A。
5.答案:C
解析:由单质形成的晶体可能有:硅、金刚石(原子晶体),(分子晶体),Na、Mg(金属晶体),在这些晶体中,构成晶体的微粒分别是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阴、阳离子,但离子晶体不可能是单质,故选C。
6.答案:A
解析:A.氨气和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且氨气和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氨气极易溶于水,A正确;
B.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4个P原子位于4个顶点上,所以白磷分子中P-P键间的夹角是60°,B错误;
C.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分别为2+=3、2+=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二者都为V形分子,但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依次为杂化,C错误;
D.HF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HCl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HF的沸点高于HCl,与H-F的键长比H-Cl的键长短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C
解析:A.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电负性:O>N>H,与题意不符,A错误;
B.氮气分子的电子式:,与题意不符,B错误;
C.②时,最外层电子跃迁到3p能级,具有较高的能量,则钠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①>②,符合题意,C正确;
D.水中的氢键可以表示为:O—H…O,其中H…O之间的距离即为分子间的作用力,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C。
8.答案:A
解析:A.原子间优先形成σ键,三种物质中均存在σ键,A项正确;
B.金刚石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杂化,石墨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杂化,石墨炔中苯环上的碳原子采用杂化,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采用杂化,B项错误;
C.金刚石为共价晶体,石墨炔为分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C项错误;
D.金刚石中没有自由移动电子,不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9.答案:B
A.HClA.HCl为共价化合物,H原子和Cl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A错误;
B.原子半径ClC.分子中,羧基的碳氧双键中含有π键,C错误;
D.电负性Cl>I,对O-H的共用电子对具有更强的吸引作用,导致O-H更易电离,故而酸性增加。即的酸性比强,D错误;
答案选B。
10.答案:D
解析:A.从反应过程②③可以看出O原子的成键数目改变,A错误;
B.、虚线内物质都是中间体,B错误;
C.反应④只涉及非极性键的生成,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C错误;
D.反应⑤中Cu、NO中的N共得到3mol电子时,有1molNO参与反应,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铁原子失去4s能级上的2个电子,二价铁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故A正确;
B.图1中氮原子的上下左右前后各有1个铁原子,氮原子的配位数为6,故B正确;
C.晶胞中Fe原子个数:6×=3,Cu:8×=1,N:1,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更稳定的Cu替代型产物的化学式为,故C错误;
D.由图1将顶点置于体心,即当a位置的Fe位于体心时,b位置的Fe位于棱心,故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故A正确;,故B错误;含,含,故C错误;已知在潮湿的空气中剧烈水解,产生白雾,不能用氨水代替,故D错误。
13.答案:A
解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为O;X与Y能形成化合物,X的化合价为+5价,故X是N;Z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有6种空间运动状态,Z与W的基态原子均只含有1个单电子,Z是,W是或。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故A错误;与N、O能形成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分子是极性分子,所含化学键是极性键,故C正确;溶液与均能反应,故D正确。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C
解析:A.该物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不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Fe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因此该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A正确;
B.溶液中有,加入硫酸后,与共存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发生反应:,B正确;
C.根据已知:中Fe为+1价,则N为+3价,该配合物的配体为和,C错误;
D.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的NO也会发生反应:,出现“棕色环”现象,干扰检验,D正确;
故选C。
16.答案:(1)pH越低,吸附剂越容易带上正电荷,对带有负电的As的吸附效果越好;;
(2)较大尺寸的纳米金倾向于在癌症位置积累,小尺寸的纳米金则倾向于在癌症组织内扩散,而中等尺寸的纳米金则倾向于被癌症细胞摄取
(3);汞在室温下呈液态,与硫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大,反应速率显著上升;
解析:(1)①pH越低,吸附剂越容易带上正电荷,对带有负电的As的吸附效果越好,所以pH越低As的吸附量越大;
②根据图示,含As微粒为,As的价电子对数为4,As的杂化方式均为;
(2)较大尺寸的纳米金倾向于在癌症位置积累,小尺寸的纳米金则倾向于在癌症组织内扩散,而中等尺寸的纳米金则倾向于被癌症细胞摄取,所以在2~100nm尺寸内,50nm的纳米金颗粒具有最高的摄取效率;
(3)①Hg和S反应生成Hg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汞在室温下呈液态,与硫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大,反应速率显著上升,所以该反应几乎在瞬间就可以反应完全;
③根据题意,HgS和王水反应生成、N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17.答案:(1)2s22p3
(2)C<O<N
(3)①三角锥型;sp3 ②4.5 ③d
解析:
18.答案:(1)放热;放热2566.4kJ
(2)
(3)<;锶和钡为同主族元素,但锶的电子层数比钡少,原子半径比钡小,失电子能力比钡弱,金属性比钡弱
(4)Cl>Br>Se;Se>Br;+1;
(5)ⅤA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产物的能量比反应物能量低,所以是放热反应;由题目可知该图是一定量的()(l)和(l)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1mol气态水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为:,因为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极性共价键,所以若该反应过程中中有16mol极性键发生断裂,说明有4mol参与了反应,该过程放出的能量为。
(2)17kg的物质的量为1000mol,1mol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化学方程式为:,由表格给出的键能可以得出该反应的热效应为,所以17kg氨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3)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和之间,同属于ⅡA族,因为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小于的碱性;锶和钡为同主族元素,钡的原子序数大,所以锶的电子层数比钡少,原子半径比钡小,失电子能力比钡弱,金属性比钡弱。
(4)因为Se和Br同周期且Br的原子序数大于Se,按照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所以Br的非金属性大于Se,因为Cl与Br同主族且Br的原子序数大于Cl,按照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小,所以Cl的非金属性大于Br,故非金属性Cl>Br>Se;因为Se和Br同周期且Br的原子序数大于Se,按照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Se>Br;由原子结构可以看出该物质的分子式为,Br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Se化合价为+1价;室温下向固体表面吹入可得到两种单质和水,所以H元素和O元素形成了水,那么单质只能是Se和,方程式为:。
(5)因为A的相对原子质量介于K和Rb(铷)之间,0.01mol在碱性溶液中与Zn充分反应可得到A的简单氢化物,反应完全时,被氧化的Zn为0.06mol,因此可知1个可以氧化6个Zn,6个Zn完全被氧化可以失去12个电子,所以1个得到12个电子,那么1个A原子得到6个电子,中A为+3价,得到6个电子可以降为-3价,元素周期表中可以形成-3价氢化物的是第ⅤA族。
19.答案:(1)12;②③①
(2)
(3)N、O
(4)降低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溶解度;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5)73.4
解析:向铁屑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氯化亚铁,然后通入足量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铁离子,加入一定量EDTA控制反应温度为70~80℃,加入溶液调节pH为5,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少量浑浊:,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过滤、水洗、干燥,得到产品,然后测其纯度。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盐酸的配制过程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2~3次)、定容、摇匀、储存,所以装置的顺序为②③①。
(2)向所得滤液中通入足量,溶液中浸出的在酸性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滴定时生成的的结构为,提供空轨道,O和N提供孤电子对。
(4)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降低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溶解度,NaFeY表面有大量的,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NaFeY已洗净。
(5)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液体积分别为、、、误差较大舍去,平均消耗标准溶液体积为20.00mL,由关系式可知共有,样品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纯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