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的数学猜想,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开始,研究的是随机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例如,掷一枚硬币,无法事先确定它落地时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让学生认识事件发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有的可能性。
3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根据四年级学生好玩好奇等心理特点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大胆猜想和验证,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等情景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5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引导学生从游戏活动中得出结论。
学法:引导学生猜想验证、观察操作、合作探究,通过参与,获得体验,知道不确定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6教具学具
教师:课件;硬币;七个盒子;三种颜色的球若干。
学生:卡片、彩笔。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课前交流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都喜欢玩哪些游戏?谁能告诉老师?(喜欢我老鹰抓小鸡、猫捉老鼠、投硬币),看来咋们班的孩子们很会玩游戏,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游戏。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确定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活动2【讲授】
二、合作探究新知
游戏一:抛硬币。
(1)师;抛一枚硬币,有几种可能?
学生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一种是反面朝上。
动手做,与同桌轮流掷10次硬币。要求;每次掷之前先猜一猜哪面朝上,在教材表格中记录下来。再将掷的结果及时记录在表格中。为节省时间,正面朝上用“+”记录,反面朝上用“—”记录。
同桌合作掷硬币,记录结果。
(2)汇报结果,说说发现。
指名学生说说猜测与掷的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不一致。
师;虽然理论上说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半一半的,但实际操作时,每一次都是独立的事件,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也就是说事情发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
说说下面事情发生的情况。
同学们,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课件呈现)
(1)明天会下雨吗?
(2)我能中一等奖吗?
(3)下一个路口我会遇到红灯吗?
请学生说说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明白;这些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是不确定的。
再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说一说。
游戏二:摸球游戏
1.摸球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有一个盒子,打开看一看,里面装有3个白球,3个黄球。我们先来猜一猜,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白球;黄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这只是我们的猜测,现在同学们4人一组,做摸球游戏。
看游戏规则:
(1)小组内每人摸一两次,摸之前先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
(2)组长组织大家摸球,记录员做好记录
(3)每次摸球前将盒子摇一摇,不许偷看。摸完后放回盒子里摇一摇。
学生摸球,教师参与其中,巡视指导。
2.汇报
说说你们组的摸球情况?
生:可能会出现说出摸到球的次数多少的问题,老师不要强调可能性的大小,老师引导学生感受,每次摸到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为什么我们摸球之前会猜不对呢?
生:因为盒子有两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思考的过程,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3.思考:会摸到黑球吗?
师:老师现在在增加一个要求:从这个盒子摸出黑球者有奖。
生:议论纷纷,激起矛盾,学生思考:能否摸到黑球?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黑球。
师:摸不到黑球,这个盒子可能摸出白球,可能摸出黄球,还可能摸球其他颜色的球吗
生:不可能(教师择机板书)师: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探究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的全过程,从而明白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几种情况时,到底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随机的。
活动3【练习】
三、巩固深化
1.请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判断下面事件的发生。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有人用左手写字。
(3)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4)四天后会下雨。
2.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一定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3.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练一练1,教师述说题意:
(1)笑笑摸一次,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同桌轮流摸,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3)前三次摸到的都是黄球,下一次一定会摸到黄球,对吗?
【设计意图】:学生随机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一些随机事件的结论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不理解,如这里的第三小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活动4【练习】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情发生的情况,明确了事情发生的情况有时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明白了猜测和实际操作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该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可能性。
五、板书设计
不确定性
一定可能不可能
猜想与实际操作不一致;不确定
活动5【测试】
测试练习
1.填一填: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摸出一个球,可能是____球,可能是____球,可能是____球,摸到____球的可能性大,摸到____球的可能性小。
2.涂一涂:按要求涂一涂
3.练一练:下面城市的冬天会下雪吗?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4.想一想:每次口袋里该放什么球?
活动6【导入】
教学反思
《不确定性》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在整小学阶段里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节课里,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四点: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让学生在反复游戏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4.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渗透励志教育和爱国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导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主要的目的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更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初步地感知“不确定性”的特点;在新授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掷硬币,这个游戏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概括不确定性事件。第二个游戏是摸球,在第一游戏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行用数学语言概括。两个游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整个过程制造出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我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抛硬币、摸球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的体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
2.
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让学生到生活当中寻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
练习设计合理,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而且作业量大,达到练习效果。
4.
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三维上标中、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更好地实现双基教学服务。同时也应该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在结束语中对学生说的话:在今天的学习中,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多思考,你就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期望,这样结束本堂课的教学,很干脆,更精彩.当然,如果在教学中再给学生多一些鼓励,且多一点鼓励的形式,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师爱的魅力。这样就要好得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更是实现双基教学所必须的。
5.
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一改往日数学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特点。但在这节课中还存在一定的改进地方: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特别是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还要下工夫。例如:刚才我们学习了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就来判断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一定会发生,哪些情况不可能会发生,还有哪些情况可能会发生。并用最简洁的话来表达。请看大屏幕。这样肯定上一环节学生的表现及下一步的要求,就过渡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