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发现、理解、掌握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并归纳出字母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但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本节课将教材原有预设情境做了大胆改编,从身边生活入手学习,力求教学效益最优化。
3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探索归纳乘法分配律。
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
关键:根据乘法的意义分析算式特征。
4教具准备
教学PPT课件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
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入乘法的意义:25+25+25+25=25×4
2、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还能改写成什么算式呢?·
3、数学中原来还有这样的规律呢?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继续寻找数学中的规律,你们愿意吗?板书:探索与发现
意图: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缓解紧张气氛,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为本课知识做铺垫。
活动2【活动】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最近,森林学校里出现了一种让熊大校长十分生气的不良现象——浪费“营养早餐”。周一早上,熊大校长发现3位男生和2位女生将牛奶、鸡蛋、馒头丢弃到了垃圾桶,他感到非常地生气。
同学们,你能帮熊大校长算算这几位同学一共浪费了多少钱吗?
(1)讨论要求:寻找数学信息,明确数学问题,进而分析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2)汇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
4×3+4×24×(3+2)
=12+8=4×5
=20(元)=20(元)
答:这几位同学一共浪费了20元钱。
(3)师:20元钱多吗?来的容易吗?你有什么感受?(情感教育)2、探索规律,分析特征
师: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上面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不同,结果相同......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形式完全不同的两个算式答案竟然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发现这些等式有什么特点吗?
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交流中逐步发现等式特征,进一步用乘法的意义进行验证。)
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
生:能!(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读一读)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什么时候就能写完?为什么?
生:写不完,因为有无数个!
你觉得数学有意思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万能算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生:?(片刻)
师:这位大哥可以帮到我们。(出示课件,光头强帮忙,激发学生兴趣)
师生归纳:
a×(b+c)=a×b+a×c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总结:两个加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把这种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补充课题)活动3【练习】三、学以致用
1、小小练功房(课件出示)
我会填。
⑴(4+10)×25=×25+×25
⑵×(80+8)=125×+125×
⑶
×(125+10)=
⑷我们
×
很
+
我们
×
棒
=()×(
+
)
意图:设计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在课件的直观演示下进一步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2、简便运算
好了,我们休息一下,顺便做一道题玩玩儿,可以吗?(可以!)
(10+4)×25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要求板演。
(10+4)×25(10+4)×25
=14×25
=10×25+4×25
=350
=250+100
=350
你们觉得那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简便,去掉小括号)好吧,看来没有小括号的时候计算就简便了。再来一题可以吗?
98×123+2×123全班齐练,教师巡视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要求板演。
你们觉得那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一种,简便,加上小括号)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到底该怎样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意图:让学生在亲自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关键是看如何能找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活动4【测试】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教给你的?还有什么疑惑吗?(大家一起发现的)
2、总结下课: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有趣的数学规律。只要大家都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去探索,你一定能学好数学!活动5【作业】五、布置作业
1、观看小电影《熊出没之乘法分配律》(微课)。
2、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