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北师大版4.5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北师大版4.5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20 13: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
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3、能够结合直观的点子图和方格图及乘法的意义解释乘法分配律,体验演绎证明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就学生的经验而言,学生对于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早有接触,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与乘法分配律进行沟通的思维基础。教学中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表述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各种方法解释乘法分配律。
4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方格图、教学题卡。
5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解决问题
1、过渡语导入新课。
2、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写在习题单上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交流反馈:指名学生说算式?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四种不同方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这四个算式,哪两个算式联系紧密?
(生明确等式之间联系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
2、我们再来观察上面这2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表述出来。
师组织全班汇报,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说完整话归纳概括规律。
汇报要点:(1)相同的三个数
(2)乘同一个数
(3)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乘,右边是分别乘再把积相加)
3、抓住特点,仿写算式。
4、用字母表示规律。
(a+b)×c=a×c+b×c
(指名黑板写,其余写在习题单上)
5、揭示本节学习内容:《乘法分配律》(完成课题)
重点理解“分配”一词。
三、数形结合,验证规律
1、请结合算式4×9+6×9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你能想到哪些好办法?
2、生合作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
3、指名演示,再把等式补充完整。
四、巩固练习。
1、在方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2、书上P57第一题,指名说说淘气和笑笑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3、书上P58第四题。指名读题,独立完成。
五、总结课堂。
1、这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说说我们怎么学习的?
以后可以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
活动2【活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是学习这几个定律的难点。教师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索发现仿写验证的环节上,完整地感知乘法分配律,主动建构乘法的分配律。教师的导学探究问题的非常明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积累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先课堂上由具体的情境引入,让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再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最后由具体的数形结合方法去验证规律,用规律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仿写、解释和表述的学习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和总结规律,积累了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
2、数形结合,渗透建模思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停留在对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归纳上,而是进一步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从具体的形出发,抽象出数的运算,又回到形来解释运算的含义通过对乘法分配律几何意义的理解,数形结合,循环往复,对运算算理理解的广度、深度、贯通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
3、师生平等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察算式——仿写算式、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授,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刻意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是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工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表达。教师在欣赏学生的“闪光”处给学生“点拨”。
4、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还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整堂课,老师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