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20 13: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加法结合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出加法结合律,掌握
用运算定律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学情分析
从知识起点上来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并且对加
法的运算法则较为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从能力起点上来看,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能
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
从情感起点上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并乐于发现事物之间
的规律。
但由于该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发现并进行规律的归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加法结合律。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加法结合律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
活动2【讲授】二质疑.提问
二质疑.提问
找学生板演
(1)37+26+63
26+(37+63)
(2)59+38+732
59+(38+732)
学生谈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结果相同,有加号的计算的快........)21教育网
生回答:把加数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相加计算的快,而且计算起来简单......
教师质疑:这样的猜想对么?
活动3【活动】三验证
三验证
1
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试题来证明。(生板演)
42+43+47
42+(43+47)
125+48+52
(48+52)+125
2
学生自己举例并和同学介绍自己的例子
3
在实际问题中证明猜想
出示应用题
王叔叔骑车,第一天骑88千米,第二天骑104千米,第三天骑96千米,三天一共骑多少千米?
(1)读题,。
(2)了解题中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分别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是什么?
4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2)展示学生所用的方式(比如:符号,字母等)
(3)教师用字母表示(a+b)+c=a+(b+c)
活动4【练习】四使用规律,巩固知识

使用规律,巩固知识
1.口头回答
(1)37+65+135=37+(___+___)
(2)348+427+73=(73+___)+348
(3)a+(b+c)=(a+____)+c
2
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
)
15+(7+b)=(20+2)+b
(
)
(10+20)+30+40=10+(20+30)+40
()
3
教科书53页练习题
(学生做完后汇报结果,遇到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活动5【作业】五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
3
留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