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买文具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4
相关领域
《数与代数》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理念下对计算的认识《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并指出: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体验、感悟、比较中理解除法算理,掌握算法,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标》中还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到验证结果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是前面除数是一位除法知识的延续和提升,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是小学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整数计算,本单元知识学生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与分数除法的基础。1、对于除法的认识:
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是在2年级上学期分一分与除法这个单元进行的,其中前3课都是安排学生动手分,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在此之后再来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可以说学生对除法的认知是建立在实际操作经验之上的
。2、对于竖式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学习表内除法时出现用竖式解决问题:一种是整除的,一种是有余数的,
这时学生的认识仍然是在动手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物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所表达的意义,这也是学生初次认识竖式。3、对竖式的系统学习:
教材主要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生通过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意义,理解从高位试商,可以说通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除法竖式的计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沟通除法与其他方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搭建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沟通沟通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做到法与理的融合。教学难点:通过数形结合突破80÷20=4为什么可以用划0法计算。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
2、那你们觉得买东西时要考虑哪些问题呀?
3、购物跟数学有什么联系吗
?二、新授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买文具中的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2分钟)
课件出示问题:
(1)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信息?(2)孙老师带了80元,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2、解决问题(10分钟)(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80元可以买几个文具盒的问题?谁来说说怎样列示呀?你能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2)赶快算一算得多少?(3)同学们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80÷20是4而不是3、5、40等等,而只能是4
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已有结果敢于质疑的意识。(4)解释说明学习单。(5)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二)汇报结果:(共20-25分钟)预设:方法1:圈人民币和圈方块图
(①先圈方格图,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圈的,你的4在哪里呢?谁有不同的圈法?大屏幕上展示一下,3、4个人,这些同学有什么共同点?②再圈人民币图,解释一下怎么圈的?4在哪呢?③大家看看这2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不断地让学生经历观察、总结、提炼的过程。
方法2:线段图或者其他画图的方法
(投影展示不同的方法,让非作者的同学解释说明,都说完之后,问同学:这些同学的方法好吗?你觉得好在哪儿?你从这些同学那里学到什么了)【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分析他人的想法,并知道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为以后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复杂问题打基础。
方法3:20×4=80
20+20+20+20=80
方法4:80-20-20-20-20=0
方法5:竖式法
(①板书展示错误的竖式,同学说一说意见?重点强调4商在个位上。②对于划0法,答案的确是4,可是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吗?谁能借助黑板上的这些图或者方法给大家讲一讲。)【设计意图】:分层汇报的充分体现学生思维活动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三)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1、这些方法都解决的同一个问题,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这些方法与竖式法有什么联系呢?
3、今天我们所计算的除法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板书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设计意图】:整个过程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搭建出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80÷20的结果可以用8÷2来计算,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三、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3分钟)
800元能买多少个文具盒?
说说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答案的?四、说一说学完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说说你有什么收获。(2分钟)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你能用快速的计算出80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吗?说一说你的方法。
第一层次:学生能根据20×40=800口算出结果
第二层次:能用多种方法算出结果
第三层次:能用规律计算出结果,即80÷20=4,800扩大了10倍,20没变,商也得扩大10倍,为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打基础。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特色(1)加强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
把计算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2)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书中没有为学生总结出标准的算法,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3)加强了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4)实现了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算法与算理的融合。(5)通过数形结合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生活情景中读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质疑“80÷20真的等于4吗?”培养学生敢于对已有答案的质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汇报各种画图方法时让学生谈谈感受,使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搭建出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圈一圈活动,很好的做到了数形结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还帮助学生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80÷20的结果可以用8÷2来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也还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在计算课上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们做完以后要检查,可是有多少孩子们检查呢,他们有检查的意识和方法吗?我觉得这节课还可以从培养孩子检验意识与检验方法上下些功夫。
120元
20元
30元
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