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景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景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20 15: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年景中高一升级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一、二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50题,计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长期将“礼”和“仪”两个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礼”便无“仪”,无“仪”不成“礼”。统治者高度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化,其主要动机在于
A.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
B.
提升民众道德操守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
2.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3.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4.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
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
依据是这些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5.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
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
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6.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
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
A.直接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他的改革将族群制单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造为选区制单位,从而将‘部落民’改造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很多人都获得了公民权,而旧的部落只限于其宗教功能。”“他的改革”
A.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C.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8.有学者指出:“‘冷战’史表达的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雅尔塔会议 
 D.“杜鲁门主义”
9.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
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
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
10.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共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
11.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
B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
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成熟
C
美国《独立宣言》发表
近代美国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法律上最终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度
12.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意在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
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14.读《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这一变化的政治背景主要是
时间
北京(北平)
天津
上海
1925年
23
14
33
1934年
2
10
59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两党走向分裂对峙
C.全国政治中心南移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明《帝京景物略》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16.“自变乱以来,一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材料中“变乱”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
辛亥革命
17.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
C.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8.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9.“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20.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21.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一战期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它们
A.都受洋务运动刺激而产生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推动了晚晴经济的发展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2.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23.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4.下图是1983-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和直方图和折线图。学生尝试着对该图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②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25.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只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26.哥伦布于1492年起锚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航,其当时与西班牙王室议定的条件是若哥伦布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当时欧洲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A.殖民掠夺活动
B.延伸贵族王权
C.
拓展生存空间
D.奴役他方民众
27.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实质是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28.《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29.以下是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A.技术革命进行期间两国关税降低
B.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贸易保护加强
C.税率越高表明贸易自由程度越高
D.经济实力越强导致进口关税越低
30.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
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
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
31.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32.1955年,我国政府在“一五计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告中指出:“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体系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转变成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已经开始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33.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分税制改革,组建三个全国性证券公司,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从1991年底的737个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到企业定价的有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浦东的开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34.1979年,国务院18
( http: / / www.21cnjy.com )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我国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
B.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
C.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
D.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互统一
35.据统计,1984年我国全民所有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位拥有职工8637万人,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3.6%,拥有先进的生产手段和大批科研人员……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润,全民所有制企业为13.7元,集体所有制企业为19.2元。材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B.全民所有制经济优于私营经济
C.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D.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极为明显
36.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目的是
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C.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
37.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
38.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39.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
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40.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41.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42.下表为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1990—1995年
1996—2000年
国际直接投资
590
2090
12710
21.1
40.2
跨国并购
——
1510
11440
24.0
51.5
A.全球经济的普遍繁荣
B.
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
C.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D.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43.下图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图中状况的年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1945年
B.1956年
C.1987年
D.1992年
44.刘宗绪在《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指出: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
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
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
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45.
据统计,广州对英贸易从1844年的3340万美元下降到1849年的1930万美元,1855年时为650万美元,较1844年时减少了80.5%。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限制
B.鸦片战争的影响
C.太平天国的冲击
D.民族工业的兴起
46.“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材料中的“新派孤岛”应指
A.洋务官办工业
B.民族资本工业
C.私营手工工场
D.
近代新式报刊
47.在1400年,伦敦、里斯本、阿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特丹尚未进入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到1700年的时候,上述城市跻身排行榜前列,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文艺复兴的促进
B.工业革命的兴起
C.商业贸易的拓展
D.政治革命的完成
48.
右图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
A.资本输出成为扩张唯一形式
B.欧美列强海外利益分配不均
C.工业实力与资本输出成正比
D.西欧国家垄断世界商品市场
49.1961年9月,国家计委对196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经济计划指标作了较大的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由167亿元降为87亿元,钢产量由1900万吨降为850万吨,粮食由4100亿斤降为2700亿斤。这一调整
A.低估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是应对“文革”动乱的权宜之计
C.有利于缓解经济困难局面
D.使“左”倾错误得到了全面遏制
50.中国古代关于“五谷”的说法主要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水稻的栽培种植历史较晚
B.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C.水稻的产量不及其它作物
D.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第II卷(材料题,共50分)
51.(17分)加强法制建设,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有民主性、革命性。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罗马法精神的复兴,当然绝不可能是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在中国的重现和恢复。
——江平《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的含义。(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的背景。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9分)
52.(17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取消衰败选区,将空出的议席重新分配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众多的城镇,尤其是工业城镇;新增选民在农村实行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及50英镑以上的租地农选举权标准,在城镇则实行10英镑财产的房产持有人选举权标准
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
在城镇,凡是纳税的房产所有者或租客,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拥有10英镑以上的财产,即可获得选举权;在农村,拥有5英镑的财产或租用价值12英镑地产者,均可享有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法案
取消农村与城镇选区的划分,依据人口比例重新划定选区,取消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将选举权授予所有成年男子
1918年议会法案
年满30岁的妇女享有选举权
1928年议会法案
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完全取消,妇女获得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12年)2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12日,清帝退位,2月13日,孙大总统提出辞呈,并举袁自代,15日参议院表决一致通过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6日,袁世凯致电参议院,表示接受临时总统职务,下午,袁剪去长辫,表示以新形象来当民国总统。20日,临时参议院公举黎元洪任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至此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1)概括材料一表述的历史现象,分析其成因。(8分)
(2)归纳材料二中学者的观点,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9分)
5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1944年夏,美英苏中等44国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当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历史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看法。(6分)
2015-2016年景中高一升级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10.ADCCB
DABDC
11-20.DCACD
DBDCD
21-30.DCCDA
ACCBD
31-40.BDDAC
DBDAB
41-50.ADBCB
ACBCB
51.(17分)
(1)革命性: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共和制。民主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国民一些民主自由权利;确定了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民主政治体制。(8分)
(2)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步入正轨,并日益得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法治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民主权利扩大,民主意识增强,要求以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反对原因:两千年前的法律制度维护奴隶制,只保障了部分人的财产和权利,不符合当今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9分)
52(17分).(1)现象:通过多次议会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年男子、妇女逐步获得选举权
(或者逐步取消对选举权的财产、年龄、性别等限制)
,民主政治逐步完善。(2分)
成因: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各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自身调整统治政策。思想上——民主思想的传播,人民觉悟的提高。(6分)
(2)
观点:辛亥革命是一场“光荣革命”。(2分)
赞同。(1分)以议会为斗争舞台;采取了谈判、妥协等斗争手段和策略;民主制度取代了封建专制;避免了大规模流血冲突,权力更替相对缓和。(6分)
不赞同。(1分)辛亥革命最终是通过武装起义方式完成的;辛亥革命最终将皇帝赶下了宝座;辛亥革命最终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6分)
53.(16分)(1)流向1: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3分)流向2: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经济联系也是重要原因。(3分)
(2)条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强国;(2分)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1分)英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居于中心地位。(1分)
(3)看法: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合作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的结果;也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6分,任答3点)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