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之殖民地的抗争
班级
姓名
【中考考点】
A.识记
知道“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知道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
了解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知识梳理】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的评价:既是伟大的航海家,同时又是西方殖民先驱。
2、影响:
(1)开辟新航路是继郑和下西洋的远航之后,人类航海史上的又一壮举。
(2)使人们开阔眼界,拓展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3)沿着新航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一场持续几百年的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开始了。
二、殖民扩张、掠夺
1、最早的殖民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2、在长期的殖民战争中,英国首先打败西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牙,开始建立海上霸权,然后相继打败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3、殖民掠夺方式:①
赤裸裸的暴力抢劫;
②
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
③
进行不等价的交换。
4、殖民主义最骇人听闻的罪恶是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1)“三角贸易“主要是指16世纪欧洲殖民者从事贩卖黑奴的活动。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呈三角形而史称”三角贸易“。
主要过程:殖民者的船只满载盐、布匹、火器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本国港口出发驶向非洲(出程),到非洲换取或猎取黑人,然后横渡大西洋到美洲(中程);在美洲用黑奴换取金银、烟草和蔗糖等返回欧洲(归程)。
这种贸易实质为一本万利的罪恶的贩奴过程和残酷的殖民掠夺。
(4)影响:①对非洲: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失去难以计数的人口,造成非洲的长期落后;
②对欧洲: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美洲: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对美洲的开发。
★马克思指出: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奴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5、殖民掠夺造成的后果
(1)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运往欧洲转化为资本,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对广大的殖民地人民来说,越来越贫穷。
三、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1783年,华盛顿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历史意义: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古老印度的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
1、1600年,英国人建立了东印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司,克莱武是这一时期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英国从印度榨取的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1857年,印度“土兵”起义发展为全民族的反英大起义。起义队伍中,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最终失败。
五、“解放者“的风采——拉美独立运动
(1)1813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相继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并被授予“解放者”的称号。
(2)1813--1825率领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北部、厄瓜多尔、秘鲁等地
,成立新国家玻利维亚(为纪念玻利瓦尔命名)。
六、二战后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识记)
★亚非民族独立运动有两种方式:民族解放斗争和政治斗争。
1、非洲:(1)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到60年代末,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被摧毁。
(2)到1990年,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结束了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五百年的历史。
2、拉丁美洲:(1)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领导下举行起义,推翻了美帝支持的独裁政权,后于1961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人民掀起了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将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收回。
3、亚洲:(1)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和独立。
(2)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印度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世人瞩目。
专题八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班级
姓名
【中考考点】
A.识记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国际歌》。
A.识记
了解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所做的探索。
知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认识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A.识记
了解赫鲁晓夫,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基础梳理】
一、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58
(1)工人要求:取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提出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2)地位: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3)结果:失败(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深刻认识,也不清楚用什么样的新社会来代替)。
(4)意义: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统治,为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
(1)背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特别需要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
(2)部分内容:指出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的方式推翻旧政权,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
(3)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局面;
③这是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3、巴黎公社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是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从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黎公社的社员战士们,为了捍卫公社的胜利果实,与敌人进行了一周的激战,这就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五月流血周”!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下,巴黎公社失败了,但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国际歌》
巴黎公社失败后,为激励公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员继续战斗,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它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列宁
(1)对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经过: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射空弹作为进攻冬宫的信号。
(3)结果:11月7日,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改变了社会性质),革命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4)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新经济政策
1921年
(1)“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话的含义: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的发展。
(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3)“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5)意义: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斯大林:1926年在斯大林的领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苏联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1928年,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年起,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它们的完成,使苏联由传统上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2)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
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
(3)形成标志:
1936年通过新宪法。
(4)评价:
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4、赫鲁晓夫改革
改革重心放在农业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5、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6、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
(1)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2)原因:①
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
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以及和平演变策略。
(3)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
(4)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
①
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
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⑤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烟草
黄金
白银
欧洲
廉价工业品
黑人
非洲
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