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10 中外重大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10 中外重大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20 14: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之中国古代、世界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
班级
姓名
【中考考点】
B.理解
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理解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B.理解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C.运用
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识记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B.理解
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A.识记
通过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C.运用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C.运用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A.识记
了解赫鲁晓夫,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知识梳理】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或革命
一、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2、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2)奖励生产;
(3)奖励军功;
(4)承认土地私有;
(5)推行县制;
(6)统一度量衡。
4、作用: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5、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2、措施: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措施: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9月21日
1、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大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失败原因:(1)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力的皇帝。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启示:(1)坚持不懈地改革,改变不适应生产力的制度;(2)充分依靠、发动人民群众参加;
(3)积极发展经济;
(4)努力发展教育;
(5)增强国防力量。
四、辛亥革命
1、兴中会:1894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武昌楚望台军械所新军率先打响起义,占领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相继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4、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意义:(1)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世界史上的革命与改革
一、日本大化改新
(646年)
1、性质: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改革。
2、内容: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意义: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事件
文件
内容
重大历史事件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权利法案》
严格限定国王权力;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1640国王召集议会开会1649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88光荣革命
①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1775
-1783
《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政府由人民授权;
宣告北美独立、美国诞生。
1775来克星顿枪声(开始)1776.7.4《独立宣言》1777萨拉托加大捷(转折)1781约克镇受降1783英美《巴黎和约》
①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解放,建立了独立的美国;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1789-1794
《人权宣言》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主权来源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789\7\14
攻占巴士底狱(开始)1793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794热月政变(结束)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名称
原因
人物
内容
性质


美国南北战争1861
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林肯
1861主张废奴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导火线)l862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北方获得胜利
资产阶级革命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
①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封建剥削激起农奴反抗,动摇沙皇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
①规定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农奴解放时,可以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
资产阶级改革
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1868
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日本明治天皇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鼓励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资产阶级改革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亚洲唯一摆脱了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四、罗斯福新政
1933年
1、背景:1929——1933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新”的地方)

3、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4、核心:《全国工业复兴法》。
5、内容:整顿金融业;调整农业;调整工业;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进行社会救济。
5、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6、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五、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921--1925
1、主要内容:实行粮食税,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贸易。
2、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赫鲁晓夫晓夫改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内容:经济上对工业施行手术;削减农业税,增加农业投资(重心在农业);
政治上反对个人崇拜,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2、评价: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80年代
1、政治改革:提出了“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2、改革成效: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苏共的领导地位、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弱化,却没能及时建立起一个能够实现平稳过度的领导机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3、结果:苏联解体。
4、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依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