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20 14: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四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班级
姓名
【中考考点】
A.识记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了解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B.理解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C.运用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含的层面:
(1)经济上的近代化(军事器物)---洋务运动;
(2)政治上的近代化(政治制度)---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3)思想上的近代化---学西方思潮、新文化运动;
(4)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
★近代化的特点:由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探索
派别
阶级
代表人物
口号思想
主张
性质
意义
洋务
运动
洋务派
地主阶级
奕?曾李左张
自强、求富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封建自救运动
近代化开端
戊戌
变法
维新派
资产阶级
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启蒙
辛亥
革命
革命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激进派
陈李鲁胡
民主、科学
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一、洋务运动(运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李鸿章/上海)、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②兴办新式学校(福州船政学堂),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
③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等;
④七八十年代,筹办南洋、北洋(近代规模最大)、福建三支海军。
3、评价: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4、失败——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下,仅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注定要失败。(依靠封建官僚地主搞近代工业,既不能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也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灾难)
启示:(1)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发展教育;
(2)坚持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
(3)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军事力量,保证祖国安全,维护国家统一。
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到9月21日
1、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1)发展农工商业;
(2)训练新式陆海军;
(3)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实力,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不能发动群众;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启示:(1)要坚持不懈地改革,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
(2)充分依靠、发动人民群众参加;
(3)积极发展经济;
(4)努力发展教育;
(5)增强国防力量。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1898年设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为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无力回天”是因为维新派没有掌握军队,又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所以没有力量。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通过变法推行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为追求国家、民族的光明前途而奋斗不息
(1)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
(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和干部。
(二)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武昌起义(湖北)—1911年10月10日;起义后全国14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2、民国纪年计算:(民国××年=公元××年—1911年)
3、辛亥革命后漳州成为“中国南部革命中心”
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1918年,护法军政府派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入闽,建立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护法军政府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推行了不少进步措施,漳州出现了新气象,成为国内的先进地区,被称为“中国南部革命中心”。
(三)历史意义
积极:结束了清政府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消极: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宣扬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历史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力。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拼搏、顽强抗争、勇于献身的反侵略的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地主阶级、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