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其中问卷8页。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在问卷和其他纸张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大兴安岭树木挺直、高大、枝叶繁茂,逛天蔽日,呼伦贝尔大草风牧草绵延,一望无际。不同的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成分不尽相同,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 太平洋中所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微生物
B. 一块麦田中的水土和所有生物
C.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 一个生态缸中所有金鱼和水草
【答案】B
2. 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次级消费者
B. 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C. 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D. 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答案】D
3. 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不同营养级的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是有差别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B. 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
D. 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是正金字塔
【答案】B
4.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关系为( )
A. a=b+c B. a>b+c
C. a<b+c D. c=a+b
【答案】B
5. DDT曾作为一种高效农药广泛用于防治害虫,而现在被禁止使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食物链的延长,生物体内的DDT含量下降
B. DDT性质稳定,不易失效
C. DDT污染环境,危害多种生物
D. DDT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最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大量积累
【答案】A
6.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答案】A
7. 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
B. 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C. 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
D. 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B
8.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蝴蝶起舞可能是一种行为信息,该信息只能向同种生物传递
B. 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C. 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 为避免果树遭受虫害,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A
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B.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
C.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答案】A
10.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 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答案】B
11. 人类活动创造了绚烂的文明,但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生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肉多素、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等可以减少生态足迹总量
B. 加大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投入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C. 加大植树造林,保护绿水青山,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D. 发达国家科技、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小
【答案】D
12.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 沿海兴建化工厂将污水排入海洋 B. 进行垃圾分类
C. 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 大力植树造林
【答案】A
13. 长江江豚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极危物种。下列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是( )
A.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B. 建立长江江豚繁育中心
C. 建立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D. 利用生物技术对长江江豚的基因进行保护
【答案】C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
B. 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
C. 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喂食、建巢
D. 对于珍稀濒危的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D
15. 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 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
C. 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D. 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答案】B
1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物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环境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遗传(基因)多样性
【答案】D
17. 油炸臭豆腐是我国一些地方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不存在竞争关系
B.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CO2
C. 微生物发酵产生了不同的代谢物使得该臭豆腐具有特殊的味道
D. 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好氧性细菌
【答案】C
18. 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乳酸发酵
B. 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
C. 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D. 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
【答案】D
19. 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洗净切好的新鲜蔬菜要进行加热消毒处理
B. 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C. 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D. 传统泡菜制作是利用天然乳酸菌来进行发酵的
【答案】A
20. 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A. 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 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 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
D. 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答案】B
21.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 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的位置是随机的
C. 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D. 最后一区的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相连
【答案】B
22. 研究人员用无机盐、琼脂和石油配制的培养基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种石油降解菌。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培养基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B. 利用这种石油降解菌可以降解石油,修复土壤
C. 相对于未被污染的土壤,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更容易分离到石油降解菌
D. 培养基中琼脂是用作碳源
【答案】D
23.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 )
A.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 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C. 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
D. 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
【答案】B
24. 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
B. 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
C. 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D.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答案】BC
25. 关于发酵工程的菌种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
B. 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原材料中含有的菌种
C. 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来自基因工程
D. 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来自诱变育种
【答案】B
二 、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_____________个营养级,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属于三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该食物网与 ______________ 共同构成了群落,与________ 构成了生态系统。
【答案】(1)5##五
(2) ①. 3##三 ②. 捕食和种间竞争
(3) ①. 绿色植物 ②. 猫头鹰 ③. 蛇 ④.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4) ①. 分解者 ②.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7. 下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碳是以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形式传递的。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____________。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人类必须减少煤、石油等的使用,从而控制__________的排放,避免________加剧。
(4)图2中b表示_________,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 。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消费者 ③. 有机物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3) ①. 二氧化碳 ②. 温室效应
(4) ①.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②. f/b×100%
(5)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给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8.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明崇祯十三年《河南通志》就有对蝗灾的记录:“开封大蝗,秋禾尽伤,人相食。汝宁蝗蝻生,人相食。洛阳蝗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父子兄弟夫妇相食,死亡载道。”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治结合,我国控制了大规模的蝗灾发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据材料一回答:
(1)玛纳斯县治蝗人员在蝗区修筑人工鸟巢和乱石堆,创造鸟类栖息产卵的场所,招引粉红椋鸟栖息育雏,这属于_______防治。
(2)蝗虫在数量少时散居,数量多时散发外激素,吸引散居的蝗虫聚集进行群居。群居的蝗虫会挥发刺激性的苯乙腈并产生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群居的蝗虫挥发的刺激性物质属于______信息,这种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宁夏渝河流域一度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意排入河流,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渝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等途径对渝河流域的生态进行治理和恢复,渝河流域生态达到空前的良好发展势态,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可以防止人畜进入渝河流域,保护环境,动物的种类大量提升,渝河流域的小气候达到了人们宜居环境状态,生态农业的效益逐年提高,进一步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部是当地的原有物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生态原理。绿水青山的美景不仅让人流连忘返,还参与调节气候,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答案】(1)生物 (2) ①. 化学 ②.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①. 协调 ②. 直接和间接
29.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如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蓝莓酒的时候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其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将蓝莓汁装入发酵瓶中要留有1/3的空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过程③在________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过程⑤在____________条件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鉴定蓝莓酒的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_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橙色变_____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
【答案】(1) ①. 酵母菌 ②. 异养兼性厌氧型 ③.
(2)①有氧条件下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繁殖;②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发酵液溢出
(3) ①. 氧气、糖源充足 ②. 缺少糖源
(4) ①. 重铬酸钾 ②. 灰绿
30.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的_______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生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由于尿素被分解成的_____________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56、178、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个。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菌落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数的实际数目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氮源 ②. 酚红 ③. NH3 ④. 红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1.75×108
(3) ①. 少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喀什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其中问卷8页。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在问卷和其他纸张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大兴安岭树木挺直、高大、枝叶繁茂,逛天蔽日,呼伦贝尔大草风牧草绵延,一望无际。不同的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成分不尽相同,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 太平洋中所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微生物
B. 一块麦田中的水土和所有生物
C.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 一个生态缸中所有金鱼和水草
2. 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次级消费者
B. 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C. 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D. 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3. 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不同营养级的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是有差别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B. 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
D. 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是正金字塔
4.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关系为( )
A. a=b+c B. a>b+c
C. a<b+c D. c=a+b
5. DDT曾作为一种高效农药广泛用于防治害虫,而现在被禁止使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食物链的延长,生物体内的DDT含量下降
B. DDT性质稳定,不易失效
C. DDT污染环境,危害多种生物
D. DDT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最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大量积累
6.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7. 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
B. 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C. 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
D. 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8.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蝴蝶起舞可能是一种行为信息,该信息只能向同种生物传递
B. 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C. 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 为避免果树遭受虫害,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
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B.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
C.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10.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 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11. 人类活动创造了绚烂的文明,但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生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肉多素、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等可以减少生态足迹总量
B. 加大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投入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C. 加大植树造林,保护绿水青山,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D. 发达国家科技、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小
12.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 沿海兴建化工厂将污水排入海洋 B. 进行垃圾分类
C. 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 大力植树造林
13. 长江江豚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极危物种。下列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是( )
A.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B. 建立长江江豚繁育中心
C. 建立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D. 利用生物技术对长江江豚的基因进行保护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
B. 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
C. 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喂食、建巢
D. 对于珍稀濒危的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15. 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 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
C. 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D. 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1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物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环境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遗传(基因)多样性
17. 油炸臭豆腐是我国一些地方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不存在竞争关系
B.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CO2
C. 微生物发酵产生了不同的代谢物使得该臭豆腐具有特殊的味道
D. 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好氧性细菌
18. 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乳酸发酵
B. 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
C. 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D. 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
19. 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洗净切好的新鲜蔬菜要进行加热消毒处理
B. 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C. 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D. 传统泡菜制作是利用天然乳酸菌来进行发酵的
20. 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A. 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 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 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
D. 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21.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 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的位置是随机的
C. 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D. 最后一区的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相连
22. 研究人员用无机盐、琼脂和石油配制的培养基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种石油降解菌。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培养基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B. 利用这种石油降解菌可以降解石油,修复土壤
C. 相对于未被污染的土壤,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更容易分离到石油降解菌
D. 培养基中琼脂是用作碳源
23.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 )
A.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 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C. 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
D. 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
24. 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
B. 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
C. 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D.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25. 关于发酵工程的菌种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
B. 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原材料中含有的菌种
C. 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来自基因工程
D. 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来自诱变育种
二 、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_____________个营养级,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属于三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该食物网与 ______________ 共同构成了群落,与________ 构成了生态系统。
27. 下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碳是以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形式传递的。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____________。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人类必须减少煤、石油等的使用,从而控制__________的排放,避免________加剧。
(4)图2中b表示_________,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 。
28.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明崇祯十三年《河南通志》就有对蝗灾的记录:“开封大蝗,秋禾尽伤,人相食。汝宁蝗蝻生,人相食。洛阳蝗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父子兄弟夫妇相食,死亡载道。”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治结合,我国控制了大规模的蝗灾发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据材料一回答:
(1)玛纳斯县治蝗人员在蝗区修筑人工鸟巢和乱石堆,创造鸟类栖息产卵的场所,招引粉红椋鸟栖息育雏,这属于_______防治。
(2)蝗虫在数量少时散居,数量多时散发外激素,吸引散居的蝗虫聚集进行群居。群居的蝗虫会挥发刺激性的苯乙腈并产生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群居的蝗虫挥发的刺激性物质属于______信息,这种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宁夏渝河流域一度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意排入河流,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渝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等途径对渝河流域的生态进行治理和恢复,渝河流域生态达到空前的良好发展势态,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可以防止人畜进入渝河流域,保护环境,动物的种类大量提升,渝河流域的小气候达到了人们宜居环境状态,生态农业的效益逐年提高,进一步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部是当地的原有物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生态原理。绿水青山的美景不仅让人流连忘返,还参与调节气候,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9.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如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蓝莓酒的时候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其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将蓝莓汁装入发酵瓶中要留有1/3的空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过程③在________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过程⑤在____________条件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鉴定蓝莓酒的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_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橙色变_____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
30.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的_______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生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由于尿素被分解成的_____________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56、178、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个。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菌落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数的实际数目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