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
碳化稻粒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开始 D.渔猎生产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强调“民”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符合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以法治国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兼爱非攻 D.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3.《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下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
A.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依据 B.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
C.《史记》的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D.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4.根据下图所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了经济发展 D.确立儒学的主导地位
5.经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传到了英国,同时也使英语中增加了silk一词。在此基础上,通过派生、转化等方式,英语中又产生了silky,silki-ness,silked,silken等词。这表明( )
A.贸易交往促进文化发展 B.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
C.中文国际地位受到挑战 D.英语语言传播促进教育发展
6.下列四件唐朝的文物,集中体现了( )
唐三彩 蜀锦 秘色瓷 白瓷
A.手工业的强盛 B.制瓷业的发达 C.丝织业的发展 D.商业的繁荣
7.如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秦半两钱 唐开元通宝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交子)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国家统一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审美观念的提高
8.民国初年曾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去偏远山村考察,路上遇一老农,便问道:“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这则笑话可用来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城乡影响不同
B.开展文学革命有现实必要性
C.民生主义尚未真正落到实处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9.“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A.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B.让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10.“希腊的文学和艺术成就非凡,假如没有一无牵绊的自由,假如没有身为公民的自尊,这些成就便很难达到。”材料意在说明( )
A.古希腊人民生活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中 B.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了公民自由
C.身为公民的自尊在古希腊得到了保障 D.希腊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11.某次论坛中“汽船的出现”“清朝的衰落和鸦片战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等短语,探究的主题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2.下图所示漫画于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画中举着酒杯的军人对对方说道:“噢,兄弟,我们没法都获胜。让我们握个手,喝点酒吧。”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准确的是( )
A.两位军人分别代表北美大陆军和英国殖民者
B.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消息
C.显示了南北战争后北方军人向南方军人示威
D.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
13.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14.如下图中,一辆小车缓缓地将美国拉出深渊,“小车”指代的事件( )
A.使美国陷入冷战的泥潭 B.使美国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
C.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D.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5.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媒体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三个卡通人物形象分别是希特勒、墨索里尼、广田弘毅,他们正在切瓜,而瓜皮上的纹理是一幅世界地图。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该漫画主题的是( )
A.《德意日法西斯正在瓜分世界》 B.《英法对同盟国实行绥靖政策》
C.《法西斯国家取得二战的胜利》 D.《美国在旁观纳粹党瓜分世界》
16.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同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说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是( )
A.带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B.加快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进程
C.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D.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17.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说明了( )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国际间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 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18.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19.观察下面的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这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
A.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B.地区冲突不断
C.人类财富迅速减少 D.宗教问题突出
20.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 )
A.信息技术改变了沟通方式 B.科技发展束缚了人的个性
C.技术创新淡化了情感交流 D.知识经济改变了社会性质
二、材料题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的活动】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第一次,东汉、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第二次,西晋“永嘉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第三次,金灭北宋“靖康之难”引发人口迁移。
【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日、5月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人民的利益】
材料三 新中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1978年 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的角度阐述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人民的意义。
22.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之后,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汽车的发明可以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
23.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和平”,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综合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202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三、综合题
24.近代以来,欧洲和美国的发展起伏跌宕,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跃……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
——罗松山《英国工业革命的制度基础、法制环境与启示》
材料二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已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与真理。
材料三 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从1922年至1991年,苏联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弊端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91年,苏联解体。
材料四 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7世纪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谁?“一系列发明创造”促成了哪一重大变革首先在英国爆发?
(2)材料二中“革命的烈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为这场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3)为解决“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经济和政治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当时美国面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什么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大国发展的经验。
2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5-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摘编自【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这两场战役对战争进程有何共同影响?一战后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中美国“与苏联关系的破裂”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协调和规范多边贸易,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什么经济组织?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含义。你觉得中国应该怎样应对?
《202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A
7.C
8.B
9.C
10.D
11.A
12.D
13.B
14.C
15.A
16.D
17.A
18.C
19.A
20.A
21.(1)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2)特点:青少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斗争方式多样。
(3)【示例一】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示例二】事件: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意义: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示例三】事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示例四】事件: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意义: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
22.(1)原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影响:使城市人口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产量的迅速增长。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符合题意即可)
(4)行业:石油、钢铁、机械制造等。(写出一点即可)
23.答案示例
观点:国际冲突和战争影响世界和平。
论证: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痛苦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随着苏联解体,美国一超独大,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政权;发动一系列战争,造成地区动荡;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期望,和平需要各方争取和维护。
24.(1)牛顿;工业革命。
(2)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
(3)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
(4)罗斯福新政
(5)注重科技的发展;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注重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和指导。(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25.(1)共同影响:都是战争的转折点。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3)含义: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或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崛起)。
中国应对:中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