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学设计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都吉雅
课题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是九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其主题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本单元由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三课的内容组成。三课内容都围绕和平与发展的单元主题展开的。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之后,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世界依然很不安宁。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决。本课是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的内容,也是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最近的一个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计算机与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从信息网络和妇女地位的角度介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表现,第三子目从人口过快增长和生态问题的角度介绍了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对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带来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都有切身的体会。但是学生所处的年代已经是一个网络高度普及、妇女地位已经得到逐步提高、人口迅速增长的年代,对于计算机网络普及以前、妇女地位得到提高以前和地球人口相对稳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和面临的挑战。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回顾知识和观察图片,完整概括计算机的诞生和计算机网络给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2.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归纳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而做出的努力和成就。3.通过阅读教材,准确说出生态与人口问题的基本史实。并通过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重点 如何应对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妇女地位的提高、人口增长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现代社会的概念视频导入。 联系现实,思考问题。 联系现实,提高问题意识。
环节二 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知识和观察图片,完整概括计算机的诞生和计算机网络给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通过回顾知识和观察图片,完整概括计算机的诞生和计算机网络给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已有的知识上获得新的知识。
环节三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归纳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而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归纳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而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视频材料的能力。
环节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准确说出生态与人口问题的基本史实。并通过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阅读教材,准确说出生态与人口问题的基本史实。并通过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总结评价 评价任务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电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根据材料,举两例说明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答案:网络购物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手机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评价任务二:(指向目标2)随着妇女独立意识的增强,反对性别歧视和争取平等权利的各种抗议、示威活动的增加,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妇女( D )A.依然没有获得选举权B.妇女和男性已实现完全平等C.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D.摆脱家庭束缚参加社会活动评价任务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3)材料一:后冷战时代以美国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模式在人类生产中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共同治理全球化,终结这种自由放任的全球化。——焦世新《冷战后的时代变迁和美国战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结合所学知识,为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你的建议。答案:生态问题、人口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加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各国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等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加速推进国际新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变革。(2)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答案:“一带一路”倡议、携手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层作业 基础类作业:时空穿越问答 假设你是20世纪末的中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描述你对“互联网”的想象(可结合教材中计算机诞生的史实)。脑洞提示:“未来的我,是不是用网络就能……?”拓展类作业:家庭小调查:女性长辈的职业故事 采访妈妈/奶奶,记录她们的职业经历或求学故事(例:“外婆当年如何克服性别偏见成为教师?”),制作“女性奋斗微海报”。 延伸思考:对比今昔女性职业选择,说说社会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优势情境化教学:引入“互联网改变生活”的短视频和“女性科学家访谈”片段,将抽象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结,如学生结合“网课”“移动支付”实例分析网络影响,参与度提升30%。 分层任务设计:基础题(知识填空)巩固核心史实,拓展题(辩论“科技利弊”)激发高阶思维,不同水平学生均能获得成就感。2.不足史料深度不足:分析“生态问题”时,仅使用文字材料,缺乏数据图表(如全球气温变化曲线、人口增长柱状图),导致部分学生对问题严重性的感知停留在表面。 小组讨论引导欠缺:在“人口政策”辩论中,个别小组偏离主题,教师未能及时介入引导,反映出课堂调控能力需加强。 3.改进方向补充“世界妇女大会宣言”“巴黎气候协定签署现场”等历史影像,增强时空代入感。制作“计算机硬件进化”动态图示,直观呈现技术迭代对社会的影响。 设计“角色扮演:联合国气候大会代表”,让学生模拟谈判制定减排方案,深化“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认知。 开展“家乡环境变迁”微调研,通过访谈长辈、对比新旧照片,引导学生从区域视角理解全球问题。 增加过程性评价指标,如小组讨论中的“论据有效性”“倾听态度”,避免仅以答案对错评判。 布置“未来社会日记”开放式作业,鼓励学生用创意形式(漫画、短诗)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构想,激发创新思维。本课以“贴近生活、立足史料、注重思辨”为原则,基本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型,但在史料运用的多元性、课堂生成的把控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更精准把握学情,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个体与全球的联结”,让学生真正成为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20张PPT)
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知识和观察图片,完整概括计算机的诞生和计算机 网络给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归纳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而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3.通过阅读教材,准确说出生态与人口问题的基本史实。并通 过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学习活动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学习任务1:回顾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知识结构图。
科技树
蒸汽
电气
信息
蒸汽
机
电
原子
能
1.互联网渗透到了哪些领域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2:观察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者荣耀
学习强国
淘宝
钉钉
微信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 领域。计算机网络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还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评价任务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电信产业得到迅速 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中国网民规 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 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 方 式 。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举两例说明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 式 ”。
网络购物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手机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
社交方式。
学习活动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学习任务1:观看视频,回答下面的问题。
妇女为了争取平等权利,进行了哪些努力
成立团体
举行各种抗议和示威活动 反对性别歧视
倡导提高妇女教育和健康水平
提倡消除妇女贫困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回答下面的问题。
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不少的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保障妇女的权利。 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评价任务二: (指向目标2)
随着妇女独立意识的增强,反对性别歧视和争取平等权利的各种抗议、示威活动的增加,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妇女( )
A.依然没有获得选举权
B.妇女和男性已实现完全平等
C.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
D.摆脱家庭束缚参加社会活动
D
学习活动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问题。
1.将生态恶化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正确的连线。 (教材105页第一段)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遭到破坏
淡水资源短缺
土地荒漠化
热带雨林大片消失
乱砍乱伐
污染、浪费
化学污染
水资源匮乏、过度开垦
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2.为什么说环境恶化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 (教材106页知识拓 展《寂静的春天》)
人类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反过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问题。
1.准确填写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 (教材105页第二段)
1950年,世界人口约 亿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 亿
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 亿
25
50
70
2.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哪些影响 (教材105页第三段)
教育
粮食
人口
就业
住房
社保
环境
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杜绝浪费
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节约资源
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⑥实行计划生育
⑦国际社会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拿出实际行动
⑧绿色出行
学习任务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从个人、
国家、世界的角度将对应的序号填写到方框中。
②④⑧
③⑤⑥
①⑦
评价任务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冷战时代以美国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 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 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模式在人类生产中 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从 客观上要求人类共同治理全球化,终结这种自由放任的全球化。
焦世新《冷战后的时代变迁和美国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结合所学 知识,为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生态问题、人口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加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各国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等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改革 开放以后,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特 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加速推进国际新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的变革。
球集结号
(2)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携手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为了我们共同 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 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
综合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 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 决。但同时也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 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 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 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侯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 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节选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
(1)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暴力问题;资源攫取;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
(2)科学理性地选择网络信息;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保护环境;合理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国际间合作。
基础类作业:时空穿越问答
假设你是20世纪末的中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描述你对“互联网”的想象(可结合教材中计算机诞生的史实)。
脑洞提示:“未来的我,是不是用网络就能……?”
拓展类作业:家庭小调查:女性长辈的职业故事
采访妈妈/奶奶,记录她们的职业经历或求学故事(例:“外婆当年如何克服性别偏见成为教师?”),制作“女性奋斗微海报”。
延伸思考:对比今昔女性职业选择,说说社会变化的原因。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