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项北师大版
(期末考点培优)专题03 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体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一定是等底等高的。( )
2.购买《童话故事》的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 )
3.如果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与直径比是1∶。( )
4.把圆锥形冰淇淋商标纸展开,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 )
5.如果一个圆锥和圆柱体积比是1∶3,那么它们一定要等底等高。( )
6.mn+15=45,m与n成反比例。( )
7.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体积的比是2∶1。( )
8.表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9.把一个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就是把各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4倍。( )
10.8∶2=4是比例。( )
11.一张长方形纸,卷成不同形状的圆柱,它的侧面积不变。( )
12.已知ab=c(a,b,c均不为0),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
13.一个正方形按1∶2缩小后,周长和面积都缩小到原来的。( )
1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一个圆柱体积的,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15.3、4、5、6这四个数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16.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7cm,高是4cm,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切开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6cm2。( )
17.将两根完全一样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拼成后的大圆柱与原来的两个圆柱相比体积之和不变,表面积之和减小。( )
18.在一个比例里,一个内项乘5,另一个内项乘,两个外项不变,比例仍然成立。( )
19.阅读课15:10开始,15:30结束,钟面上分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了90°。( )
20.淘淘参加研学活动,他站在教官对面,教官整队喊口令“向右转”,他的身体应顺时针旋转。( )
21.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按1∶4缩小后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
22.将两根完全一样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拼成后的大圆柱与原来的两个圆柱相比体积之和不变,表面积之和增加。( )
23.如果(、均不为0),那么和成反比例。( )
24.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
25.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 )
26.给一间房子的地面铺正方形地砖,需要用的块数和地砖的边长成反比例。( )
27.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体积是削去部分体积的一半。( )
28.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米数与天数成正比例关系。( )
29.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 )
30.一个圆按10∶1的比放大,就是把圆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31.当两个圆锥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高也一定相等。( )
3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如果其中一个外项是4,那么另一个外项是0.25。( )
3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高与底面半径的比是π∶1。( )
3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比圆锥大30立方分米,则圆柱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 )
35.将两根完全一样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拼成后的大圆柱与原来两的两个圆柱相比体积不变,表面积变了。( )
36.体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37.如果11a=6b,(a、b均不为0),则a∶b=6∶11。( )
38.如果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3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6∶1,已知圆柱的高是54分米,则圆锥的高是27分米。( )
40.若a、b是两个相关联的量(a、b均不为0),且ab-9=9,那么a和b成反比例。( )
41.六年级的34位同学中,至少有3位同学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
42.把一个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
43.在钟表上,时针从“5”指向“7”绕中心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
4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8分米,如果沿着底面直径纵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64平方分米。( )
4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和是251.2立方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62.8立方米。( )
46.在莫比乌斯带的一侧用笔开始沿带的中间画线,画一圈后能回到起点。( )
47.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分米的圆柱,它的侧面展开一定是正方形。( )
48.将一个高3cm的圆锥沿高切开,表面积增加了12cm2,这个圆锥的半径是4cm。( )
49.在莫比乌斯环的一侧用笔沿纸带的中间画线,画一圈后不能回到起点。( )
50.已知3∶4=6∶8,如果将式子中的6改为9,那么8就应改为12。( )
51.3000千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例。( )
52.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和原图相比,面积比是1∶1。( )
53.一幅图纸的比例尺是3∶1,表示绘图时把零件的尺寸缩小到原来的。( )
54.以四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 )
5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
56.把一个底是6厘米、对应的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
57.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90000。( )
5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
59.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的积是10,那么两个外项的积也一定是10。( )
60.将一个图形绕着其中一点旋转90°后,图形的形状不发生变化。( )
61.一个圆柱的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底面积缩小到原来的,体积不变。( )
62.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圆柱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4倍。( )
63.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 )
64.圆的半径扩大了,面积也会扩大,所以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
65.图形旋转时,改变了它的位置和形状。( )
66.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在变化时,这两个量的比值不变。( )
67.比例的一个外项扩大到原来的2倍,一个内项缩小到原来的,比例仍然成立。( )
68.只要知道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就可以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
69.拉抽屉的运动是平移现象,用钥匙开锁的运动也是平移现象。( )
70.时针从2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应指向5。( )
71.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表面积和体积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 )
72.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
73.把边长是5cm的正方形按2∶1放大后,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 )
74.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20km的距离。( )
7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将它的侧面沿高展开后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 )
76.一枚硬币厚2毫米,将10枚这样的硬币摞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20厘米。( )
77.在比例中,a和b互为倒数。( )
78.甲的和乙的相等,甲与乙的比是10∶9。( )
79.把有些电动机的皮带做成莫比乌斯带,这样皮带就可以只磨损其中一面。( )
80.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是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比例尺的。(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
【分析】根据,举例解答即可。
【解析】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高是3,体积是6×3=18;另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9,高是2,体积是9×2=18,即体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不一定是等底等高的,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比值或商一定,则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它们的乘积一定,则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据此解答。
【解析】购买《童话故事》的总钱数÷份数=《童话故事》的单价(一定),《童话故事》的单价一定,也就是总钱数和份数的商一定,则购买《童话故事》的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
【分析】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如果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则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高。圆的周长=πd,设圆柱的底面直径是d,则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都是πd。用πd比上d,再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求出这个圆柱的高与直径的比。据此判断。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
设圆柱的底面直径是d。
πd∶d
=(πd÷d)∶(d÷d)
=π∶1
则这个圆柱的高与直径比是π∶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
【分析】将圆锥的侧面沿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到顶点展开,是一个扇形,据此解答。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则把圆锥形冰淇淋商标纸展开,可以得到一个扇形。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
【分析】如果一个圆锥和圆柱体积比是1∶3,则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但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那么只要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与高的积相等,这个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不一定等底等高。据此解答。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如果一个圆锥和圆柱体积比是1∶3,它们不一定要等底等高。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
【分析】判断m和n是否成反比例,我们只需看m是否随着n的变大而变小,且m和n的乘积是否为一个定值,由题目可知mn=30,据此即可判断。
【解析】因为mn=45-15
mn=30
所以m随着n的变大而变小,且m和n的乘积为定值30,因此,m和n成反比例。
故答案为:√
7.√
【分析】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将圆锥体积看作1,则圆柱体积是3,削去部分的体积是(3-1),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体积的比即可。
【解析】(3-1)∶1=2∶1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体积的比是2∶1,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8.×
【分析】根据圆柱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如果两个圆柱等底等高,表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如果不是等底等高的两个圆柱,体积有可能不相等,据此分析。
【解析】由分析可得:表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9.√
【分析】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
【解析】根据分析,把一个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就是把各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4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0.×
【分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是比值。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3∶4=9∶12,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8∶2是一个比,4是比值。所以,8∶2=4不是比例。
故答案为:×
11.√
【解析】长方形纸卷成不同圆柱体,则卷出来的圆柱体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纸的面积,不会变化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2.×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析】ab=c(一定),则a和b成反比例。
已知ab=c,当c一定时,a和b成反比例。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根据图形缩小的特征,缩小后正方形的边长为2÷2=1;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周长=边长×4,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分别求出原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缩小后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再用缩小后正方形周长÷原来正方形周长,缩小后正方形面积÷原来正方形面积,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缩小后正方形边长为2÷2=1。
(1×4)÷(2×4)
=4÷8
=
(1×1)÷(2×2)
=1÷4
=
一个正方形按1∶2缩小后,周长缩小到原来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可知: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但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只能说明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的乘积相等,可以据此举例判断。
【解析】假设圆柱的底面积是2,高是1.5;圆锥的底面积是1,高是3;
圆柱的体积:2×1.5=3
圆锥的体积:×1×3=1
1÷3=
据此可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但它们的底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所以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一个圆柱体积的,它们不一定等底等高。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计算出这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做判断。
【解析】3×4=12
3×5=15
3×6=18
4×5=20
4×6=24
5×6=30
可以发现,这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积都不相等,即不存在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这种情况,所以这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圆柱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切开后,那么增加的表面积是2个切面的面积,每个切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直径,每个切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高,求出一个切面的面积,再乘2,即是增加的表面积。
【解析】7×4×2=56(cm2)
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6cm2。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两根圆柱拼组一个大圆柱的方法,体积不变,拼组后的圆柱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个圆柱的底面积,据此即可判断。
【解析】由分析可得:拼组后的圆柱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个圆柱的底面积,即拼组后的圆柱额表面积减少了,体积不变,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乘同一个数分之一,积不变,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5∶3=10∶6,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3×10=5×6。
3×5=15、10×=2,即15×2=5×6、写成比例是5∶15=2∶6,比例仍然成立。
故答案为:√
19.×
【分析】钟面上12个数字,以表芯为旋转中心,表针转一圈是360°,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12格,每一格也就是两数之间夹角是。由题意可知经过了15:30-15:10=20分,分针绕中心点顺时针走了(格),再用每格的夹角乘分针走的格数,可得分针旋转的角度。
【解析】
15:30-15:10=20(分)
(格)
阅读课15:10开始,15:30结束,钟面上分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了12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根据旋转的意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由此结合实际可知,教官整队喊口令向左或者向右都是旋转了90°,向右是顺时针,向左是逆时针,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淘淘参加研学活动,他站在教官对面,教官整队喊口令“向右转”,他的身体应顺时针旋转。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按1∶4缩小后,边长变为原本的,即2厘米,因此,缩小后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缩小后的面积。
【解析】8÷4=2(厘米)
2×2=4(平方厘米)
4≠16
所以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按1∶4缩小后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两个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所占空间不变,所以体积之和不变;表面积是指物体所有面的面积之和,两个圆柱拼在一起时,两个底面重合,表面积会减少。
【解析】拼成后的圆柱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个圆柱的底面积,即拼组后的圆柱的表面积减少了,体积不变。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把改写成两数相乘的形式,再根据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得出和成什么比例。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解析】如果(、均不为0),则(一定),乘积一定,那么和成反比例。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若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若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解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则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比值一定,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原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25.×
【分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扩大后的半径为3r,高为3h,根据圆柱的体积=π×半径的平方×高,分别求出扩大前后的体积,再用扩大后圆柱的体积除以原来的体积即可解答。
【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扩大后的半径为3r,高为3h,
π(3r)2×3h÷(πr2h)
=27πr2h÷(πr2h)
=27
所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6.×
【分析】判断需要用的块数和地砖的边长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不是乘积一定或乘积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
【解析】因为一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一间房子的地面的面积(一定)
即地砖的边长×地砖的边长×地砖的块数=一间房子的地面的面积(一定)
所以一块地砖的面积与地砖的块数成反比例,但地砖的块数和地砖的边长不成反比例。
故答案为:×
27.√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设圆柱的体积是1,进而求出圆锥的体积,再用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求出削去部分的体积,再用圆锥的体积除以削去部分的体积,即可解答。
【解析】设圆柱的体积是1。
圆锥的体积:1×=
削去部分的体积:1-=
÷
=×
=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体积是削去部分体积的一半。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8.×
【分析】由于水渠的总长度一定,每天休的米数×天数=水渠的总长度(一定),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关系。
【解析】由分析可知:
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米数与天数成反比例关系,原说法错误。
股答案为:×
29.×
【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圆锥的体积公式V=Sh,以及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解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可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圆锥的底面半径就扩大到原来的3倍;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可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圆锥的底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32=9倍;
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可知,圆锥的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圆锥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9×3=27倍。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0.×
【分析】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对应边长的比相等,周长的比相等,但面积的比不相等。一个圆按10∶1的比放大,就是把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10倍,根据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那么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数×倍数,据此分析。
【解析】10×10=100
一个圆按10∶1的比放大,就是把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10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1.×
【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据此举例计算并判断即可。
【解析】如: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是2平方厘米;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4厘米,高是3厘米。
6×2×
=12×
=4(立方厘米)
4×3×
=12×
=4(立方厘米)
由此可知,当两个圆锥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高不一定相等。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2.√
【分析】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则积是1,两外项的积也是1,用1除以其中的一个外项,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外项即可判断。
【解析】1÷4=0.25
所以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如果其中一个外项是4,那么另一个外项是0.25。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3.×
【分析】根据题意,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圆柱的高,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它的高与底面半径的比,并化简比。
【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则:
圆柱的高=底面周长=2πr
2πr∶r=2π∶1
所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高与底面半径的比是2π∶1。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4.×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假设圆锥的体积是1份,圆柱的就是3份,圆柱比圆锥多2份,根据题意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30立方分米,即2份是30立方分米,求得一份是15立方分米,也就是圆锥的体积,再乘3求出圆柱的体积。
【解析】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即圆柱的体积是45立方分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5.√
【分析】根据两根圆柱拼组一个大圆柱的方法,体积不变,拼组后的圆柱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个圆柱的底面积,据此即可判断。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拼组后的圆柱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个圆柱的底面积,即拼组后的圆柱额表面积减少了,体积不变。
故答案为:√
36.×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进行判断。
【解析】设圆柱1:底面积是5,高是10,则体积是:5×10=50;
设圆柱2:底面积是10,高是5,则体积是:10×5=50;
由上述计算可知,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和高不一定相等,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7.√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11a=6b改写成比例式,一个外项是a,内项是b的比例,则和a相乘的数11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b相乘的数6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据此写出比例。
【解析】由11a=6b可得a∶b=6∶11。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8.×
【分析】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因为它们的侧面面积相等,但底面半径和高不一定相等,所以体积也不一定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因为它们的侧面面积相等,仅仅说明底面周长和高的积相等,但底面半径和高不一定相等,所以体积也不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
39.√
【分析】假设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为S平方分米,已知圆柱的高是54分米,圆锥的高是27分米,根据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分别用字母表示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化简是6∶1即可。
【解析】假设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为S平方分米。
54S∶(27S÷3)=54S∶9S=(54S÷9S)∶(9S÷9S)=6∶1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0.√
【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解析】ab-9=9
ab=9+9
ab=18(一定)
乘积一定,则a和b成反比例。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1.√
【分析】一年有12个月,把12个月看作12个抽屉,34位同学看作物体个数,根据抽屉原理得:34÷12=2……10;则至少有:2+1=3(位)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解析】建立抽屉:一年有12个月分别看做12个抽屉
34÷12=2(位)……10(位)
2+1=3(位)
至少有3位同学在同一个月过生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2.×
【分析】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半径,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然后表示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与宽,高是h,再根据长方形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形体积=长×宽×高,圆柱的表面积=2πr2+2πrh,圆柱体积=πr2h ,列式表示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由此即可进行比较选择。
【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是h,则长方形的长为πr,宽为r。
圆柱的表面积为: 2πr2+2πrh
圆柱的体积为:πr2h
长方体的表面积为:(πr2+πrh+rh)×2=2πr2+2πrh+2rh
长方体的体积为:πr2h
2πr2+2πrh+2rh> 2πr2+2πrh
πr2h=πr2h
所以这个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体比较表面积变大了,体积没变。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3.×
【分析】钟表上有12大格,每大格的圆心角是360°÷12=30°。时针从“5”指向“7”走了2大格,30°×2=60°,则时针从“5”指向“7”绕中心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
360°÷12=30°
30°×2=60°
时针从“5”指向“7”绕中心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4.×
【分析】如果将圆柱沿着底面直径纵切成两半,它的表面积会增加2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直径,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可解答,先求出1个长方形的面积,再乘2即可求出增加的面积。
【解析】8×8×2=128(平方分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8分米,如果沿着底面直径纵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128平方分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5.√
【分析】根据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则等底等高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圆锥体积×4,据此可计算得出答案。
【解析】等地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则等底等高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圆锥体积×4,体积和是251.2立方米,则圆锥体积为:251.2÷4=62.8(立方米)。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46.√
【分析】莫比乌斯带是一种具有一条边界和一个表面的空间结构。它可以通过取一条矩形纸条,将其扭转一半,然后将两端粘在一起来制成。它有一个特性,如果你沿着带子的中间画一条线,你最终会回到你开始的地方,但在带子的另一边。如图所示沿着虚线在中间画一圈,是能回到起点的。
【解析】在莫比乌斯环的一侧用笔沿纸带的中间画线,画一圈后能回到起点。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7.×
【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般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特殊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此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根据公式C=πd,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再与高比较,即可判断。
【解析】3.14×2=6.28(分米)
6.28≠2
所以,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分米的圆柱,它的侧面展开不是正方形。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8.×
【分析】根据圆锥切开的方式可知,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是圆锥底面的直径,高是圆锥的高,增加的表面积是该截面面积的2倍,再结合解答即可。
【解析】截面的底边:
12÷2×2÷3
=6×2÷3
=12÷3
=4(cm)
因为截面的底边是圆锥底面的直径,所以圆锥底面的直径是4cm,半径是2cm,则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9.×
【分析】如图所示沿着需要再中间画一圈,画一圈是能回到起点的。
【解析】在莫比乌斯环的一侧用笔沿纸带的中间画线,画一圈后能回到起点。
故答案为:×
50.√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如果将式子中的6改为9,那么两内项之积是,再用36除以一个外项3,求出另一个外项,也就是8应该改为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另一个外项:
所以如果将式子中的6改为9,那么8就应改为12,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1.√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析】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所用时间=3000千米(一定),所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例。
3000千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例。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2.√
【分析】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或轴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解析】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和原图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不变,所以面积比是1∶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3.×
【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由此可知,比例尺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后项表示实际距离,据此分析。
【解析】一幅图纸的比例尺是3∶1,表示绘图时把零件的尺寸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4.×
【分析】以长方形(正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一定能得到一个圆柱体。四边形是指有四条边的图形,据此可得出答案。
【解析】以四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不一定能得到一个圆柱体;只有当这个四边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时,得到的一定是圆柱体。则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55.×
【解析】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比例2∶3=4∶6,外项之积为2×6=12,内项之积为3×4=1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6.×
【分析】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也就是把底和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据此求出扩大后的底和高,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求出放大后的面积。
【解析】6×2=12(厘米)
3×2=6(厘米)
12×6÷2
=72÷2
=36(平方厘米)
把一个底是6厘米、对应的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7.×
【分析】从线段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也就是1厘米表示3000000厘米,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关键是要统一单位,据此解答。
【解析】30千米=3000000厘米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3000000。
故答案为:×
58.√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它们的乘积是1,则两个内项的乘积也是1,用1除以2.5即可求出另一个内项,据此判断。
【解析】1÷2.5=0.4
0.4=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9.√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的积是10,那么两个外项的积也一定是1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0.√
【分析】旋转是把图形绕着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只是本身方向变化了,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将一个图形绕着其中一点旋转90°后,图形的形状不发生变化,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1.√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知,当一个圆柱的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当它的底面积缩小到原来的,体积会缩小到原来的,据此分析。
【解析】2×=1
所以一个圆柱的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底面积缩小到原来的,体积不变,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2.×
【分析】首先根据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得圆柱的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然后根据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判断出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即可。
【解析】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高分别是r、h,则圆柱的底面积S=πr2,
圆柱的体积=Sh;
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得圆柱的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变成4S,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此时圆柱的体积是:4S×2h=8Sh
8Sh÷Sh=8
因此圆柱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8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3.×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乘2,三角形的底和高也乘2。
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可知三角形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2=4)倍。
【解析】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故答案为:×
64.×
【分析】判断圆的半径和面积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所对应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据此解答。
【解析】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半径(不一定),说明比值不一定,因此圆的半径和面积不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
65.×
【分析】物体或图形旋转后,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解析】图形旋转时,改变了它的位置和方向,不改变它的形状,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6.√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据此解答。
【解析】例如:路程÷时间=速度,当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时。速度是一定的。
所以,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在变化时,这两个量的比值不变。
故答案为:√
67.×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无论比例的外项、内项如何变化,只要变化后,两个外项的积还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比例就成立。据此解答。
【解析】若有1∶2=2∶4,则有1×4=2×2。
从题意一个外项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外项积:
(1×2)×4
=2×4
=8
从题意一个内项缩小到原来的得内项积:
(2×)×2
=1×2
=2
因为:外项积≠内项积
所以:比例的一个外项扩大到原来的2倍,一个内项缩小到原来的,比例不能成立。
故答案为:×
68.×
【分析】作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找出各关键边的对应边,最后依次连接组成封闭图形;依此判断。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只要知道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就可以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例如:将图中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如下图所示: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9.×
【分析】根据平移与旋转的区别: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据此判断。
【解析】拉抽屉的运动是平移现象,用钥匙开锁是旋转现象,原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70.√
【分析】时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转一周是360°,那么时针每旋转一大格的角度是360°÷12=30°。
根据题意,时针从2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那么时针旋转了90°÷30°=3个大格,则时针指向5。
【解析】90°÷30°=3
2+3=5
时针从2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应指向5。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71.×
【分析】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底面半径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S=2πr2+2πrh,V=πr2h,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判断表面积及体积的变化进行解答。
【解析】设底面半径变化前后分别是1和2,高变化前后分别是1和2。
S原=2π×12+2π×1×1=2π+2π=4π
S后=2π×22+2π×2×2=2π×4+2π×4=8π+8π=16π
S后÷S原=16π÷4π=4
V原=π×12×1=π
V后=π×22×2=π×4×2=8π
V后÷V原=8π÷π=8
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扩大到原来的4倍和8倍,题目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72.√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r是半径,h是高),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也不一定相等,则底面积也不一定相等,所以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解析】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半径不一定相等,则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
73.√
【分析】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指围成图形的每条边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已知一个边长是5cm的正方形按2∶1放大,那么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cm;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放大后正方形的面积。
【解析】5×2=10(cm)
10×10=100(cm2)
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
故答案为:√
74.√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可知,比例尺是1∶2000000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2000000cm,根据进率1km=100000cm换算单位即可。
【解析】2000000cm=20km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也就是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20km,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75.×
【分析】将圆柱展开后,侧面图形的长是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据此解答。
【解析】3.14×5×2=31.4(厘米)
31.4>10
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
故答案为:×
76.×
【分析】根据题意,用一枚硬币的厚度乘10,即是10枚这样的硬币摞成圆柱的高度,计算结果根据进率“1厘米=10毫米”换算单位即可。
【解析】2×10=20(毫米)
20毫米=2厘米
这个圆柱的高是2厘米。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7.√
【分析】在一个比例中要判断和的关系,根据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求出、的乘积为1,再根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进行判断。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判断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78.×
【分析】甲的和乙的相等,即甲×=乙×,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据此逆推导出甲与乙的比,据此解答。
【解析】甲×=乙×
甲∶乙=∶
=(×15)∶(×15)
=9∶10
甲的和乙的相等,甲与乙的比是9∶10。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9.×
【分析】把一根长方形纸条在某一处扭转一下,再将纸条两端黏起来,就形成了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据此解题。
【解析】把有些电动机的皮带做成莫比乌斯带,可以两面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故答案为:×
80.√
【分析】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作比例尺;绘制平面图时,要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比例尺。
【解析】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是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比例尺的。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