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项北师大版
(期末考点培优)专题06 解答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某野营部队训练时,搭建了一个近似圆锥形的帐篷,它的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4米,帐篷里面的空间是多少立方米?(帐篷的厚度忽略不计)
2.在A、B两个粮仓储存的粮食重量比是3∶7,A仓运进6吨,B仓运进4吨后,A、B粮仓库量比是3∶5,两个粮仓原来各存有粮食多少吨?
3.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下图是一种木制玩具陀螺,可以看作是一个近似的圆锥和圆柱组合起来的立体图形。它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部分的高是6厘米(即AB=6厘米),圆锥部分的高是3厘米(即BC=3厘米)。这个木质陀螺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在比例尺为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12厘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3,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5.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中国地图上,东东量得自己家距北京的图上距离是9.52厘米。若东东一家准备8:30从家出发自驾游,他们驾车行驶的速度是68千米/时,东东一家几时到达北京?
6.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30厘米,玻璃杯中水深15厘米。现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的圆柱形铁棒竖直放入水中,有一部分铁棒露出水面,如下图。现在玻璃杯中水深多少厘米?
7.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的距离是9厘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时相遇。已知甲车平均每时行95千米,那么乙车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8.“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新概念,旨在提醒人们美丽乡村不仅指外表的形式美,还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和美乡村”,朝阳村要将全村的土路进行硬化并铺上水泥,每天铺路的长度与所需的时间如下表。
每天铺路的长度/米 15 20 24 50 …
所需的时间/天 40 30 25 12 …
(1)每天铺路的长度与所需的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如果每天铺路的长度是75米,多少天可以铺完?
9.如图,长方形ABCD长4厘米、宽3厘米,对角线AC把长方形分成空白和阴影两个三角形。以宽AB所在的直线为轴,把长方形旋转一周。
(1)空白三角形扫过的空间有多大?
(2)阴影三角形扫过的空间有多大?
10.学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后,溪溪利用所学知识对一瓶饮料进行观察、测量,并得到以下信息:
①这瓶饮料采用圆柱形易拉罐包装;
②侧面印有“净含量:350毫升”的字样;
③从易拉罐外面量得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
根据以上信息,溪溪认为该饮料存在欺骗消费者行为。你认为溪溪的结论正确吗?请用计算说明理由。
11.陶瓷艺术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唐以来,其装饰绘画大致分为写意与工笔两类。陶瓷兴趣小组要在一个圆柱形瓷器的外壁(侧面)绘制一幅山水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荣荣先给外壁先刷了一层942平方厘米的油漆,底面半径是6厘米,这个瓷器的高是多少厘米?
12.淘气、笑笑、奇思和妙想四人实践小组利用一个漏水的水龙头做“漏水”实验。他们用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来盛漏出的水,从玻璃容器的内部测量,底面周长是62.8厘米,高是30厘米。下表是他们统计的数据。
漏水时间/分 1 2 3 10 20 …
漏水体积/毫升 40 80 120 400 800 …
(1)漏水体积与漏水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2)这个玻璃容器最多能装多少毫升水?
(3)笑笑把这个空的玻璃容器放在漏水水龙头的下面接水,需要接水多长时间,容器的水位达到20厘米?
(4)这时,往玻璃容器中放入5个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相同圆锥形铁块(完全浸没),玻璃容器内的水位高度从20厘米上升到22厘米。一个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1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底是6厘米,对应的高是4厘米。如果每平方米菜地可种生菜30棵,这块菜地一共可种多少棵生菜?
14.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圆有着广泛的应用,园林中的月亮门便是其中的代表。怡景公园想建一道围墙(墙的厚度为20厘米),原本要用土石35立方米,后来开了一个月亮门(如图),减少了土石的用量。
(1)公园想给月亮门安装一个铁门,每平方米的铁重5千克,这个铁门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2)实际上用了多少立方米土石?
15.沙漏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算时间的。如图展示了一个沙漏记录时间的情况。(单位:厘米)
(1)求出此时沙漏上部沙子的体积。
(2)现在沙漏下部沙子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如果再过1分钟,沙漏上部的沙子可以全部漏到下部,那么现在下部的沙子已经计量了多少分钟?
16.从古代到近代,匠人们打铁时,用火将铁烧红变软,然后用锤子击打成想要的形状,最后放到凉水里迅速冷却,以增加铁的硬度,这就是“淬火”。一铁匠将底面半径为10厘米圆柱形铁块烧红,击打成与它底面大小相同的圆锥形,然后完全没入一底面积为31.4平方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淬火”,水面上升了1.8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损耗忽略不计)
17.把一个底面半径是3厘米的圆锥形钢材完全浸没在一个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当将这个圆锥形钢材从水桶中拿出,水面下降了0.25厘米。这个圆锥形钢材的高是多少厘米?
18.我国最大的立体造型温度计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的“金箍棒”。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影长,一根木棍的影长是34厘米,一个“金箍棒”的影长是240厘米。已知这根木棍的长度是1.7米,这个“金箍棒”的高度是多少米?(列比例解答)
19.某地铁3号线的起点是博物馆站,终点是阳光小学站,全程32千米。一只蚂蚁在一幅地图上仅用了40秒就从博物馆站沿地铁路线爬行到阳光小学站,蚂蚁每秒爬行1.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0.一个从里面量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浸没着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高为9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当铅锤取出后,水面下降了多少厘米?
21.为了响应国家节水号召,幸福村在农田旁修建了一个圆柱形蓄水池,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以实现高效灌溉。已知蓄水池底面直径为6米,深3米,施工团队需在蓄水池的内侧和底面抹上防水涂层,以防止渗漏。那么抹防水涂层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于上午8时整从甲地开出,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时是什么时间?
23.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大棚,长50米,横截面是直径为4米的半圆,搭建这个塑料大棚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塑料薄膜?
24.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12分米,高是8分米,水深7分米,现将一个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的圆锥完全沉入水中,溢出了3.14升水。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
25.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中国地图上,东东量得自己家距北京的图上距离是9.52厘米。若东东一家准备8:30从家出发自驾游,他们驾车行驶的速度是68千米/时,东东一家几时到达北京?
26.亮亮要用一些纸装订草稿本。
每本的页数/页 15 20 25 30 50 …
装订的本数/本 20 15 12 10 6 …
(1)草稿本每本的页数与装订的本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若将这些纸装订成2本草稿本,则每本的页数是( )页;若每本的页数是100页,则这些纸可以装订成( )本草稿本。
27.某校为了开展劳动教育,把一块三角形土地开辟成菜地,该三角形菜地底是75米,高是6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这个三角形菜地的图上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8.成语“立竿见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这是应用了比例的知识。某一时刻,一幢高18米的楼房的影长是15米,那么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一根高3米的线竿的影长是多少米?(用比例解决问题)
29.某小学要修建一个圆柱形的水池,水池的半径为3米,深0.5米。要给这个水池的底面和内壁刷上油漆,油漆每升可以刷12平方米,刷完这个水池需要多少升油漆?
30.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的水中浸没着一个底面周长是37.68厘米,高是2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当取出铁块后,容器内水面下降了多少厘米?
31.如图,图象表示一幅地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
(1)根据图象,可以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 )比例。
(3)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图上距离是10厘米。一辆小汽车上午10:00从甲城开车到乙城,下午3:00到达。这辆小汽车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32.一个实心圆锥形铅锤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9厘米。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0厘米,且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水面高8厘米。
(1)这个实心圆锥形铅锤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如果将这个圆锥形铅锤放入圆柱形容器中,水会溢出来吗?
33.李红用橡皮泥做玩具小丑帽,造型如图1。
图1 图2
(1)这个帽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如果用纸板给这个帽子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如图2),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接头处忽略不计)
34.如图中白色部分DEFB是一个正方形,AE长6厘米,EC长12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1)将三角形ADE绕点E逆时针旋转90°,这样两个阴影部分就拼到了一起(你可以试着画一画)。
(2)因为∠1+∠2=( ),所以组合后的阴影部分是一个( )三角形。
(3)根据组合后三角形两条邻边的长度,可以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公路长为8厘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75%,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7∶5,甲车和乙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6.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深秋之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生长,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已知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以供多少头牛吃10天?
37.中山街道种粮大户牛山三家有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大约重750千克,那么这堆小麦大约重多少吨?(结果保留整数)
38.有一个高12厘米、容积为600毫升的圆柱形容器A,里面装满了水,现把长18厘米的圆柱B垂直放入,使B的底面和A的底面接触,这时一部分水从容器中溢出。当把B从A中拿走后,A中水的高度只有8厘米。求圆柱B的体积。
39.一个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8厘米深的水,放入长8厘米、宽8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使它与容器底面接触,现在水深多少厘米?
40.在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城到B城的公路长为40厘米,甲、乙两辆车从两个城市同时相向出发并在4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辆车的速度比是3∶2,甲车的速度是多少?
41.如图三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用这三个长方形的长做底面周长,围成三个不同的圆柱。(计算时π取3.14,单位:厘米)
(1)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大?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小?
(2)如果还有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围成的圆柱比上面三个圆柱的体积都大,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画出示意图,标出数据,并计算围出的圆柱的体积。
(3)你有什么发现?
42.一个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一些水,恰好占杯子容量的,现将一底面积为3.14立方分米的圆锥形铁块完全浸没水中,水面上升了0.5分米,这时水面距杯口还有8.5分米,这个铁块的高是多少分米?这个杯子的容积是多少升?
43.张大伯将一车沙子卸到地面形成了一个圆锥形沙堆,这个沙堆的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1.2米,这堆沙子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需要75元,买这堆沙子需要花多少元钱?
44.如图的博士帽是用黑色卡纸做成的,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是底面直径16厘米、高10厘米的无底无盖的圆柱。制作一个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黑色卡纸?
45.数学老师要给一个圆锥模型(如图)做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航航说:“这个圆锥的体积是376.8立方厘米,所以只要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容积大于376.8立方厘米就可以了。”你同意航航的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容积至少是多少立方厘米?
46.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6分米的无水圆柱形鱼缸,里面放着一块体积为12.56立方分米,底面半径为2分米的圆锥形陀螺。现在通过一个水龙头向鱼缸内注水,至少需要多少升水才能将这个陀螺完全淹没?(鱼缸厚度忽略不计)
47.河南是我国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小麦年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又是一年麦收季,打麦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麦堆,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1.5米。如果把这些稻谷放到一个圆柱形粮囤里,可以堆0.9米高。这个圆柱形粮囤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48.一个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些水,将一个高为10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锥浸没在水中(水没有溢出),当取出圆锥后,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多少厘米?
49.爸爸、妈妈和奶奶乘飞机去旅行,三人所带行李的质量都超过了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要另付行李费,三人共付了40元,而三人行李共重150千克。如果这些行李让一个人带,那么除了免费部分,应另付行李费80元。求每人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
50.如下图,把一个直径4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近似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1.厦门园林博览苑某场馆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6平方米刚好用了144块方砖,还剩42平方米未铺,照这样计算,铺这个场馆一共需要多少块方砖?(用比例解答)
52.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容器,装一部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高9厘米的圆锥体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2厘米。这个圆锥体的铅锤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3.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港口的距离大约13.5厘米,这两个港口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一艘每小时行45千米的轮船从甲港出发,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港?
54.在秋季田径运动会60米赛跑中,当甲运动员冲过终点时,领先乙10米,领先丙20米,领先丁30米。如果乙、丙和丁都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冲向终点,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将领先丙多少米?当丙到达终点时将领先了丁多少米?
55.纯鲜果汁厂新开发一款果汁,设计师设计了两款包装盒,一款为圆柱形桶装,桶的底面半径为0.5分米,高为2分米;另一款为长方体盒装,盒子长1分米、宽0.5分米、高2分米。
(1)如果采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考虑接口处损耗)两种包装各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
(2)只考虑容积和包装材料,哪种包装方式更省材料?请说明理由。
56.如图是两个互相啮(niè)合的齿轮,它们在同一时间内转动时,大齿轮和小齿轮转过的总齿数是相同的。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大齿轮和小齿轮在同一时间内转动时,哪个齿轮转得更快?哪个齿轮转的圈数多?
(2)转过的总齿数一定时,每个齿轮的齿数和转过的圈数是什么关系?
(3)大齿轮有40个齿,小齿轮有24个齿。如果大齿轮每分转90圈,小齿轮每分转多少圈?
57.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上午4小时行驶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下午再行驶5小时就到达B地。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用比例知识解答)
58.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相遇时甲、乙两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
59.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使它的高为8分米,长、宽的比是1∶1。再把它的五个面糊上纸,做成一个长方体的灯笼,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60.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沙漏(又称沙钟),它分上下两部分,是根据流沙从上面的容器漏到下面的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的。(单位:厘米)
(1)这时沙漏上部剩余的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这时沙漏下部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37.68立方米
【分析】要求这个帐篷里面的空间是多少,也就是求这个圆锥形帐篷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πr2h,代入相应数值计算,所得结果即为这个帐篷里面的空间是多少立方米。
【解析】×3.14×32×4
=×3.14×9×4
=3.14×3×4
=3.14×12
=37.68(立方米)
答:这个帐篷里面的空间是37.68立方米。
2.A粮仓:9吨;B粮仓:21吨
【分析】根据题意,A、B两个粮仓储存的粮食重量比是3∶7,设原来A粮仓存有粮食3x吨,B粮仓存粮7x吨;A仓运进6吨,B仓运进4吨后,A仓有粮(3x+6)吨;B仓有粮(7x+4)吨;A、B粮仓库量比是3∶5,列比例:(3x+6)∶(7x+4)=3∶5,解比例,即可解答。
【解析】解:设A粮仓原来存粮食3x吨,B粮仓原来存粮食7x吨。
(3x+6)∶(7x+4)=3∶5
5×(3x+6)=3×(7x+4)
5×3x+5×6=3×7x+3×4
15x+30=21x+12
21x-15x=30-12
6x=18
x=18÷6
x=3
A粮仓:3×3=9(吨)
B粮仓:3×7=21(吨)
答:A粮仓原来存粮食9吨,B粮仓原来存粮食21吨。
3.197.82立方厘米
【分析】从图中可知,这个陀螺的体积等于圆柱部分的体积加上圆锥部分的体积,其中圆柱部分的底面半径和圆锥部分的底面半径相等;根据圆柱的体积=πr2h1 ,圆锥的体积=×πr2h2,代入相应数值计算,即可解答。
【解析】3.14×32×6+×3.14×32×3
=3.14×9×6+×3.14×9×3
=3.14×9×(6+×3)
=28.26×(6+1)
=28.26×7
=197.82(立方厘米)
答:这个木质陀螺的体积是197.82立方厘米。
4.甲车75千米/时;乙车45千米时
【分析】线段比例尺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千米;已知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12厘米,那么A、B两地实际相距(20×12)千米;再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和;
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3,即甲车、乙车的速度分别占两车速度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两车的速度和分别乘、,即可求出甲车、乙车的速度。
【解析】A、B两地的距离:20×12=240(千米)
甲、乙两车的速度和:240÷2=12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
120×
=120×
=75(千米/时)
乙车的速度:
120×
=120×
=45(千米/时)
答:甲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
5.12:00
【分析】由题意得,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中国地图上,东东量得自己家距北京的图上距离是9.52厘米,直接用9.52乘上2500000算出东东家到北京的实际距离。然后根据100厘米=1米,1000米=1千米将单位转化为多少千米。东东一家准备8:30从家出发自驾游,他们驾车行驶的速度是68千米/时,直接用前面的得数除以68算出他们驾车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北京。最后再用8:30加上他们需要的时间即可算出东东一家什么时刻能到达北京。
【解析】9.52×2500000=23800000(厘米)=238000(米)=238(千米)
238÷68=3.5(小时)
3.5小时=3小时30分
8:30+3小时30分=12:00
答:东东一家12:00到达北京。
6.20厘米
【分析】已知圆柱形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10厘米,水深15厘米,根据圆柱的体积(容积)公式V=πr2h,求出水的体积;现将一个圆柱形铁棒竖直放入水中,有一部分铁棒露出水面,那么现在玻璃杯中水的底面积=圆柱形玻璃杯的底面积-圆柱形铁棒的底面积,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代入数据计算,求出现在玻璃杯中水的底面积;用水的体积除以现在玻璃杯中水的底面积,即是现在玻璃杯中水的深度。
【解析】水的体积:
3.14×102×15
=3.14×100×15
=4710(立方厘米)
放入圆柱形铁棒后水的底面积:
3.14×102-3.14×(10÷2)2
=3.14×102-3.14×52
=3.14×100-3.14×25
=314-78.5
=235.5(平方厘米)
现在玻璃杯中水深:
4710÷235.5=20(厘米)
答:现在玻璃杯中水深20厘米。
7.85千米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根据进率:1千米=100000厘米,将单位换算成“千米”;再根据“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求出两辆汽车的速度和,再减去甲车的速度即可解答。
【解析】9÷
=9×8000000
=72000000(厘米)
72000000厘米=720千米
720÷4-95
=180-95
=85(千米)
答:乙车平均每时行85千米。
8.(1)反比例;因为每天铺路的长度与所需的时间的积一定。
(2)8天
【分析】(1)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2)由(1)知,每天铺路的长度与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天铺路的长度与所需的时间的乘积一定,据此用每天铺路的长度乘40求出需要铺路的总长度,再除以75即可解答。
【解析】(1)15×40=600(米)
20×30=600(米)
24×25=600(米)
50×12=600(米)
……
每天铺路的长度×所需的时间=600(米),乘积一定,所以每天铺路的长度与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2)15×40÷75
=600÷75
=8(天)
答:8天可以铺完。
9.(1)50.24立方厘米
(2)100.48立方厘米
【分析】(1)以宽AB所在的直线为轴,空白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圆锥,扫过的空间就是圆锥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 整个长方形绕AB旋转会得到一个半径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圆柱,其中阴影三角形所扫过的体积 = 圆柱体积 – 圆锥体积 (空白三角形扫过的空间),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1)
(立方厘米)
答:空白三角形扫过的空间有50.24立方厘米。
(2)
(立方厘米)
答:阴影三角形扫过的空间有100.48立方厘米。
10.正确;理由见详解
【分析】已知从易拉罐外面量得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易拉罐的体积;把易拉罐的体积与标注的净含量进行比较,如果易拉罐的体积大于净含量,则没有欺骗消费者;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注意单位的换算:1立方厘米=1毫升。
【解析】3.14×(6÷2)2×12
=3.14×32×12
=3.14×9×12
=339.12(立方厘米)
339.12立方厘米=339.12毫升
339.12<350,圆柱形易拉罐的体积小于净含量;
所以,该饮料存在欺骗消费者行为。
答:溪溪的结论是正确的。
11.25厘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942平方厘米是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圆的周长公式、的逆运算,用侧面积除以底面周长,即可得解。
【解析】
(厘米)
答:这个瓷器的高是25厘米。
12.(1)正比例;漏水体积÷漏水时间=每分钟漏水体积(一定)
(2)9420毫升
(3)157分
(4)7.5厘米
【分析】(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无论怎么变,如果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分析;
(2)底面半径=底面周长÷圆周率÷2,圆柱容积=底面积×高,据此计算出玻璃容器的容积即可;
(3)玻璃容器的底面积×水位高度=接水量,接水量÷每分钟漏水体积=需要的时间;
(4)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5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玻璃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5=一个铁块的体积,根据圆锥的高=体积×3÷底面积,即可求出铁块的高。
【解析】(1)40÷1=40(毫升),80÷2=40(毫升),120÷3=40(毫升)…
答:漏水体积与漏水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因为漏水体积÷漏水时间=每分钟漏水体积(一定)。
(2)62.8÷3.14÷2
=20÷2
=10(厘米)
3.14×102×30
=3.14×100×30
=9420(立方厘米)
9420立方厘米=9420毫升
答:这个玻璃容器最多能装9420毫升水。
(3)3.14×102×20
=3.14×100×20
=6280(立方厘米)
6280立方厘米=6280毫升
6280÷40=157(分)
答:需要接水157分。
(4)3.14×102×(22-20)÷5
=3.14×100×2÷5
=628÷5
=125.6(立方厘米)
125.6×3÷(3.14×42)
=376.8÷(3.14×16)
=376.8÷50.24
=7.5(厘米)
答:一个圆锥形铁块的高是7.5厘米。
13.2880棵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换算出实际底和高,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求出菜地面积,菜地面积×每平方米种的棵数=总棵数,据此列式解答。
【解析】6÷=6×200=1200(厘米)=12(米)
4÷=4×200=800(厘米)=8(米)
12×8×30
=96×30
=2880(棵)
答:这块菜地一共可种2880棵生菜。
14.(1)15.7千克
(2)34.372立方米
【分析】(1)铁门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根据圆的面积=πr2,将数据代入计算,再用面积乘5就是铁门的重量;
(2)月亮拱门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将数据代入计算,再用原来的土石减去月亮门需要的土石就是实际需要的土石的体积。再计算体积的过程中,注意单位换算,将厘米转化为米除以100即可。
【解析】(1)2÷2=1(米)
3.14×12
=3.14×1
=3.14(平方米)
3.14×5=15.7(千克)
答:这个铁门的重量是15.7千克。
(2)20厘米=0.2米
35-3.14×12×0.2
=35-3.14×0.2
=35-0.628
=34.372(立方米)
答:实际上用了34.372立方米土石。
15.(1)25.12立方厘米
(2)20分钟
【分析】(1)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求出沙漏上部分沙子的体积。
(2)根据题意可知,沙漏上部分剩余部分的沙子全部漏到下部,需要1分钟;用下部分沙子的体积÷1分钟漏到下部分沙子的体积,即可求出现在下部的沙子已经计量了多少分钟,据此解答。
【解析】(1)3.14×(4÷2)2×6×
=3.14×22×6×
=3.14×4×6×
=12.56×6×
=75.36×
=25.12(立方厘米)
答:此时沙漏上部沙子的体积25.12立方厘米。
(2)502.4÷25.12=20(分钟)
答:现在下部的沙子已经计量了20分钟。
16.54厘米
【分析】圆锥的体积就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这部分水可看作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换算为3140平方厘米),高是1.8厘米的长方体,用底面积乘高即可算出体积。又因为圆锥的底面大小与圆柱铁块底面大小相同,即底面半径相同,所以可根据求出底面积,最后用体积乘3再除以底面积即可求出圆锥的高。据此解答。
【解析】31.4平方分米=3140平方厘米
3140×1.8×3÷(3.14×102)
=5652×3÷(3.14×100)
=16956÷314
=54(厘米)
答:这个圆锥的高是54厘米。
17.3厘米
【分析】水面下降部分的体积就是圆锥形钢材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求出下降部分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锥形钢材的体积;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高=体积÷底面积÷,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析】3.14×62×0.25
=3.14×36×0.25
=113.04×0.25
=28.26(立方厘米)
28.26÷(3.14×32)÷
=28.26÷(3.14×9)÷
=28.26÷28.26÷
=1÷
=1×3
=3(厘米)
答:这个圆锥形钢材的高是3厘米。
18.12米
【分析】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其影长成正比。即物体的长度和它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关系,用木棍的长度∶木棍影子的长度=金箍棒的长度∶金箍棒的影子的长度,由于1.7米=170厘米,设金箍棒的高度是x厘米,列比例:170∶34=x∶240,解比例,即可解答。
【解析】解:设这个“金箍棒”的高度是x米。
170∶34=x=240
34x=170×240
34x=40800
x=40800÷34
x=1200
1200厘米=12米
答:这个“金箍棒”的高度是12米。
19.1∶50000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代入数据求蚂蚁爬行的路程就是图上距离,再把32千米转化为以厘米为单位,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32千米=3200000厘米
64∶3200000=1∶5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20.0.75厘米
【分析】分析题目,水面下降部分对应的体积等于圆锥的体积,先根据圆锥的体积=π(d÷2)2h求出圆锥铅锤的体积,再根据圆柱的底面积=πr2求出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积,最后用圆锥的体积除以圆柱的底面积即可求出水面下降了多少厘米。
【解析】3.14×(10÷2)2×9×
=3.14×52×9×
=3.14×25×9×
=78.5×9×
=706.5×
=235.5(立方厘米)
235.5÷(3.14×102)
=235.5÷(3.14×100)
=235.5÷314
=0.75(厘米)
答:当铅锤取出后,水面下降了0.75厘米。
21.84.78平方米
【分析】分析题目,抹防水涂层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一个底面积加上侧面积,据此根据圆柱的底面积=π(d÷2)2,圆柱的侧面积=πdh代入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3.14×(6÷2)2+3.14×6×3
=3.14×32+18.84×3
=3.14×9+56.52
=28.26+56.52
=84.78(平方米)
答:抹防水涂层部分的面积是84.78平方米。
22.上午11时
【分析】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00000厘米,也就是4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也就是6个40千米,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已知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所用时间;已知汽车上午8时出发,加上行驶的时间就是到达时间。
【解析】4000000厘米=40千米
40×6=240(千米)
240÷80=3(小时)
上午8时+3小时=上午11时
答:到达乙地时是上午11时。
23.326.56平方米
【分析】从图中可知,大棚是一个半圆柱形,两个直径为4米的半圆可以合并成一个圆;求搭建这个塑料大棚至少需要塑料薄膜的面积,就是求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与一个底面圆的面积之和,即塑料薄膜的面积= S侧÷2+ S底,根据S侧=πdh,S底=πr2,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解析】3.14×4×50÷2+3.14×(4÷2)2
=3.14×4×50÷2+3.14×22
=3.14×4×50÷2+3.14×4
=314+12.56
=326.56(平方米)
答:搭建这个塑料大棚至少要用326.56平方米的塑料薄膜。
24.5.55分米
【分析】根据题意,浸入水中圆锥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溢出的水的体积即可算出圆锥的体积,其中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上升的高度,由此计算出圆锥的体积,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计算出圆锥的高,据此作答。计算时,根据1升=1立方分米将单位统一。
【解析】12÷2=6(分米)
3.14×62×(8-7)
=3.14×36×1
=113.04(立方分米)
3.14升=3.14立方分米
113.04+3.14=116.18(立方分米)
116.18×3÷62.8
=348.54÷62.8
=5.55(分米)
答:这个圆锥的高是5.55分米。
25.12时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换算出东东家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需要的时间;最后根据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解答即可。
【解析】9.52÷
=9.52×2500000
=23800000(厘米)
23800000厘米=238千米
238÷68=3.5(小时)
8时30分+3.5=12时
答:东东一家12时到达北京。
26.(1)成反比例;理由见详解
(2)150;3
【分析】(1)由题意可知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总页数,每一列的总页数都是300页,故总页数一定,所以成反比例;
(2)由(1)可知,总页数是300页,因此,若装订成2本,每本页数就等于总页数÷2,若每本100页,本数就等于总页数÷100即可。
【解析】(1)由表格可知,每本页数×装订的本数=300页(一定),总页数固定不变,每本的页数越多,则本数越少,因此每本页数和装订本数成反比例。
答:草稿本每本的页数与装订的本数成反比例。因为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
(2)15×20=300(页)
300÷2=150(页)
300÷100=3(本)
所以若将这些纸装订成2本草稿本,则每本的页数是150页;若每本的页数是100页,则这些纸可以装订成3本草稿本。
27.90平方厘米
【分析】已知三角形菜地的底与高的实际尺寸和平面图的比例尺,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以及进率“1米=100厘米”,求出三角形菜地的底与高的图上尺寸;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这个三角形菜地的图上面积。
【解析】75米=7500厘米
60米=6000厘米
7500×=15(厘米)
6000×=12(厘米)
15×12÷2
=180÷2
=90(平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菜地的图上面积是90平方厘米。
28.2.5米
【分析】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它的影长的比值是一定的。因为太阳光线的角度是固定的,所以不同物体高度与影长对应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正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即可。
【解析】解:设一根高3米的线竿的影长是x米。
18∶15=3∶x
18x=15×3
18x=45
18x÷18=45÷18
x=2.5
答:一根高3米时线竿的影长是2.5米。
29.3.14升
【分析】根据题意,要给圆柱形水池的底面和内壁刷上油漆,那么刷油漆的面是圆柱的下底面和侧面,则刷油漆的面积S=S侧+S底=2πrh+πr2,代入数据计算求出刷油漆的面积,再用刷油漆的面积除以每升油漆可刷的面积,即可求出刷完这个水池需要油漆的升数。
【解析】2×3.14×3×0.5+3.14×32
=2×3.14×3×0.5+3.14×9
=9.42+28.26
=37.68(平方米)
37.68÷12=3.14(升)
答:刷完这个水池需要3.14升油漆。
30.2.4厘米
【分析】已知圆锥底面周长,根据“C÷π÷2”求出底面半径,再依据圆锥体积公式“V=πr2h”算出圆锥体积;接着用圆柱形容器底面直径除以2求出底面半径,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计算出圆柱的底面积;最后用圆锥体积(也就是下降的水的体积)除以圆柱底面积,得到水面下降的高度。
【解析】37.68÷3.14÷2
=12÷2
=6(厘米)
×3.14×62×20
=×3.14×36×20
=3.14×12×20
=37.68×20
=753.6(立方厘米)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753.6÷314=2.4(厘米)
答:容器内水面下降了2.4厘米。
31.(1)1∶4000000
(2)正
(3)80千米
【分析】(1)从图中可知,图上距离是1厘米时,对应的实际距离是40千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以及进率“1千米=100000厘米”,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3)已知甲、乙两城的图上距离是10厘米,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
已知一辆小汽车上午10:00从甲城开车到乙城,下午3:00(即15:00)到达,用到达时刻减去出发时刻,求出小汽车行驶的时间;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这辆小汽车的速度。
【解析】(1)1厘米∶40千米
=1厘米∶(40×100000)厘米
=1∶4000000
根据图象,可以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一定),比值一定,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下午3:00=15:00
15时-10时=5(小时)
10÷
=10×4000000
=40000000(厘米)
40000000厘米=400千米
400÷5=80(千米)
答:这辆小汽车平均每时行驶80千米。
32.(1)235.5立方厘米;
(2)会
【分析】(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先得出圆的半径,再根据圆锥的体积,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根据圆柱的体积代入数据分别得出水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再用水的体积加上圆锥的体积,如果大于圆柱的体积则水会溢出,如果小于圆柱的体积水不会溢出。
【解析】(1)31.4÷3.14=10(厘米)
10÷2=5(厘米)
3.14×52×9×
=3.14×25×9×
=3.14×25×3
=235.5(立方厘米)
答:这个实心圆锥形铅锤的体积是235.5立方厘米。
(2)3.14×62×10
=3.14×36×10
=3.14×360
=1130.4(立方厘米)
3.14×62×8
=3.14×36×8
=904.32(立方厘米)
904.32+235.5=1139.82(立方厘米)
1139.82>1130.4
答:水会溢出来。
33.(1)87.92立方厘米;
(2)448平方厘米
【分析】(1)这个帽子是由一个底面直径是(8-2-2)厘米、高是9厘米的圆锥体和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1厘米的圆柱组成,根据圆柱的体积V=πr2h,圆锥的体积=πr2h代入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2)从图中可知,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8厘米,高是(9+1)厘米,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1)8÷2=4(厘米)
(8-2-2)÷2
=4÷2
=2(厘米)
3.14×42×1+3.14×22×9×
=3.14×16×1+3.14×4×9×
=50.24+37.68
=87.92(立方厘米)
答:这个帽子的体积是87.92立方厘米。
(2)9+1=10(厘米)
(8×8+8×10+8×10)×2
=(64+80+80)×2
=224×2
=448(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448平方厘米的纸板。
34.(1)画图见详解
(2)90°;直角
(3)36
【分析】(1)以点E为旋转中心,三角形ADE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后,DE和FE重合,在FB上截取FG=DA,连接EG,三角形GFE就是三角形ADE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DEFB是一个正方形,∠DEF是一个直角,则∠1与∠2的和为90°,图形旋转前后对应角的大小相等,∠GEF=∠1,那么∠GEC=90°,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由图可知,AE=GE=6厘米,EC=12厘米,三角形GEC是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三角形GEC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1)如图:
(2)因为∠1+∠2=90°,所以组合后的阴影部分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3)6×12÷2
=72÷2
=36(平方厘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
35.甲车:70千米;乙车:50千米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相应数值计算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两车行驶的路程和除以时间,计算出两车的速度和;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7∶5,用两车的速度和乘()计算出甲车的速度,用两车的速度和乘()计算出乙车的速度。
【解析】8÷
=8×6000000
=48000000(厘米)
48000000厘米=480千米
480×75%÷3
=360÷3
=120(千米/小时)
甲车:
(千米/小时)
乙车:
(千米/小时)
答: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每小时行50千米。
36.5头
【分析】20头牛5天吃草:20×5=100(份):15头牛6天吃草:15×6=90(份);青草每天减少:(100-90)÷(6-5)=10(份);牛吃草前牧场有草:100+10×5=150(份); 150份草吃10天本可供:150÷10=15(头); 但因每天减少10份草,相当于10头牛吃掉;所以只能供牛15-10=5(头)
【解析】①青草每天减少:(20×5-90)÷(6-5)
=(100-90)÷1
=10÷1
=10(份)
②牛吃草前牧场有草:10×5+20×5
=50+100
=150(份)
③150÷10-10
=15-10
=5(头)
答:可以供5头牛吃10天。
37.14吨
【分析】根据底面周长C=2πr,求出半径r,再根据:圆锥的体积=πr2h,求出圆锥体,这堆小麦的重量=每立方米小麦的重量×这堆小麦的体积,计算结果再根据1吨=1000千克保留整数,也就是对十分位进行四舍五入法估算。
【解析】18.84÷3.14÷2
=6÷2
=3(米)
3×3×3.14×2××750
=9×3.14×2××750
=28.26×2××750
=56.52××750
=18.84×750
=14130(千克)
14130千克=14.13吨≈14吨
答:那么这堆小麦大约重14吨。
38.300立方厘米
【分析】分析题目,先根据1毫升=1立方厘米把600毫升换算成立方厘米,再根据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求出容器A的底面积,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容器A的底面积乘(12-8)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再用溢出的水的体积除以圆柱B放入容器A的高度,即可求出圆柱B的底面积,最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求出圆柱B的体积即可。
【解析】600毫升=600立方厘米
600÷12=50(平方厘米)
50×(12-8)
=50×4
=200(立方厘米)
200÷12=(平方厘米)
×18=300(立方厘米)
答:圆柱B的体积是300立方厘米。
39.10.048厘米
【分析】放入铁块前后,容器内水的体积不变;水深8厘米,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求出水的体积;放入铁块后,容器的底面积变小了,用容器的底面积-长方体铁块的底面积,求出盛水部分的底面积;用水的体积÷盛水部分的底面积,即可求出水的高度,据此解答。
【解析】3.14×102×8
=3.14×100×8
=314×8
=2512(立方厘米)
2512÷(3.14×102-8×8)
=2512÷(3.14×100-64)
=2512÷(314-64)
=2512÷250
=10.048(厘米)
答:现在水深10.048厘米。
40.150千米/时
【分析】已知地图的比例尺以及图上A城到B城的公路长度,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以及进率“1千米=100000厘米”,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
已知甲、乙两车行驶4时后相遇,根据“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
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即甲车的速度占速度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速度和乘,求出甲车的速度。
【解析】A城到B城的公路全长:
40÷
=40×2500000
=100000000(厘米)
100000000厘米=1000千米
两车的速度和:1000÷4=25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
250×
=250×
=150(千米/时)
答:甲车的速度是150千米/时。
41.(1)①;③
(2)113.04立方厘米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r=C÷π÷2,求出底面半径,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把数据代入公式分别求出各圆柱的体积,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2)如果还有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围成的圆柱比上面三个圆柱的体积都大,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可能是37.68厘米和1厘米。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解答。
(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圆柱体积公式,可以发现:圆柱侧面积相等时,底面周长越大,圆柱的体积就越大。
【解析】(1)①3.14×(18.84÷3.14÷2)2×2
=3.14×32×2
=3.14×9×2
=56.52(立方厘米)
②3.14×(12.56÷3.14÷2)2×3
=3.14×22×3
=3.14×4×3
=37.68(立方厘米)
③3.14×(6.28÷3.14÷2)2×6
=3.14×12×6
=3.14×1×6
=18.84(立方厘米)
56.52>37.68>18.84
答:①圆柱的体积最大,③圆柱的体积最小。
(2)如果还有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围成的圆柱比上面三个圆柱的体积都大,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可能是37.68厘米和1厘米。
如图:
3.14×(37.68÷3.14÷2)2×1
=3.14×62×1
=3.14×36×1
=113.04(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体积是113.04立方厘米。
(3)我发现:当圆柱的侧面积相等时,圆柱的底面周长越大,圆柱的体积就越大。(答案不唯一)
42.6分米;188.4升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圆锥形铁块的体积等于上升0.5分米的水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这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可知圆锥的高h=3V÷S,求出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
把圆柱形玻璃杯的高度看作单位“1”,水面上升的高度加水面距杯口的高度,正好是水杯高度的(1-),单位“1”未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水杯的高度,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以及进率“1立方分米=1升”,求出这个杯子的容积。
【解析】圆锥形铁块的体积:
3.14×(4÷2)2×0.5
=3.14×22×0.5
=3.14×4×0.5
=6.28(立方分米)
圆锥形铁块的高:
6.28×3÷3.14
=18.84÷3.14
=6(分米)
圆柱形容器的高:
(8.5+0.5)÷(1-)
=9÷
=9×
=15(分米)
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
3.14×(4÷2)2×15
=3.14×22×15
=3.14×4×15
=188.4(立方分米)
188.4立方分米=188.4升
答:这个铁块的高是6分米,这个杯子的容积是188.4升。
43.3.14平方米;94.2元
【分析】已知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1.2米,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求出圆锥的底面积;
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Sh,求出这个沙堆的体积,再乘每立方米沙子需要的钱数,求出买这堆沙子需要的总钱数。
【解析】3.14×(2÷2)2
=3.14×12
=3.14×1
=3.14(平方米)
×3.14×1.2=1.256(立方米)
75×1.256=94.2(元)
答:这堆沙子的占地面积是3.14平方米,买这堆沙子需要花94.2元。
44.1402.4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意可知,制作一个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黑色卡纸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侧=πdh,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解析】30×30+3.14×16×10
=900+502.4
=1402.4(平方厘米)
答:制作一个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1402.4平方厘米的黑色卡纸。
45.不同意;理由见详解;1440立方厘米
【分析】从图中可知,圆锥模型的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是10厘米,虽然圆锥的体积为376.8立方厘米,但要装下整个圆锥,不仅要考虑体积,更要确保包装盒的长、宽、高都能容纳圆锥的对应尺寸才行。
【解析】能装下这个圆锥模型的长方体包装盒容积最小是:
12×12×10
=144×10
=1440(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容积要大于或等于1440立方厘米。
答:我不同意航航的说法。理由是: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至少与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长方体包装盒的高至少与圆锥的高相等,所以长方体包装盒的最小尺寸是12厘米×12厘米×10厘米,容积至少为1440立方厘米,才能将这个圆锥模型放进长方体包装盒内。(理由不唯一)
46.326.56升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陀螺完全淹没,圆柱形鱼缸里的水的高度等于圆锥形陀螺的高度;根据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求出圆锥形陀螺的高度,也就是圆柱形鱼缸里水的高度;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求出圆柱形鱼缸里水和陀螺的体积,减去陀螺的体积,求出水的体积,再换算成升,即可解答。
【解析】12.56÷(3.14×22)÷
=12.56÷(3.14×4)÷
=12.56÷12.56×3
=1×3
=3(分米)
3.14×62×3-12.56
=3.14×36×3-12.56
=113.04×3-12.56
=339.12-12.56
=326.56(立方分米)
326.56立方分米=326.56升
答:至少需要326.56升水才能将这个陀螺完全淹没。
47.15.7平方米
【分析】已知一个近似圆锥形的麦堆的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1.5米,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麦堆的体积;
如果把这些稻谷放到一个圆柱形粮囤里,可以堆0.9米高,麦堆的体积不变;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可知,圆柱的底面积S=V÷h,据此求出这个圆柱形粮囤的占地面积。
【解析】麦堆的体积:
×3.14×(6÷2)2×1.5
=×3.14×32×1.5
=×3.14×9×1.5
=14.13(立方米)
圆柱形粮囤的底面积:
14.13÷0.9=15.7(平方米)
答:这个圆柱形粮囤的占地面积是15.7平方米。
48.1.875厘米
【分析】先根据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再利用“”求出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然后根据“”求出圆锥的体积,下降的水面高度=圆锥的体积÷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25.12÷3.14÷2
=8÷2
=4(厘米)
3.14×42=50.24(平方厘米)
3.14×32×10×
=(3.14×10)×(32×)
=31.4×3
=94.2(立方厘米)
94.2÷50.24=1.875(厘米)
答: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1.875厘米。
49.30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所付的钱数∶超重的行李质量=超重部分行李每千克需付的钱数(一定),比值一定,则超重的行李质量和所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列出正比例方程,并求解。
【解析】解:设每人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为千克。
80∶(150-)=40∶(150-3)
40×(150-)=80×(150-3)
6000-40=12000-240
240-40=12000-6000
200=6000
=6000÷200
=30
答:每人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为30千克。
50.20平方厘米;62.8立方厘米
【分析】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这个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两个以圆柱的高为长,底面半径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乘2;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析】
(平方厘米)
(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2.8立方厘米。
51.1152块
【分析】这个场馆的面积是6+42=48平方米。从同样的方砖铺地可知,铺地面积÷方砖块数=方砖面积(一定),比值一定,那么铺地面积和方砖块数成正比例。设铺这个场馆一共需要多少块方砖,列出比例:6∶144=(6+42)∶,解比例即可。
【解析】解:设铺这个场馆一共需要多少块方砖
6∶144=(6+42)∶
6∶144=48∶
6=144×48
6÷6=144×48÷6
=1152
答:铺这个场馆一共需要1152块方砖。
52.75.36平方厘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下降的水的体积,即圆锥的体积,再根据的逆运算,用圆锥的体积除以再除以高,即可得解。
【解析】
(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锥体的铅锤的底面积是75.36平方厘米。
53.135千米;3小时
【分析】已知图上距离是13.5厘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据此即可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1千米=100000厘米,将结果换算成千米即可。已知每小时行45千米(速度),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用实际距离÷45即可求出到达乙港所需的时间。
【解析】13.5÷=13.5×1000000=13500000(厘米)
13500000厘米=135千米
135÷45=3(小时)
答:这两个港口的实际距离为135千米,需要3小时才能到达乙港。
54.12米;15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乙跑了(60-10)米,丙跑了(60-20)米;丁跑了(60-30)米,由于用的时间相同,他们跑的速度比等于路程比;先求出乙与丙的路程比;用(60-10)∶(60-20)=5∶4;乙距离终点还有10米,设乙跑完10米,丙跑的路程为x米;列比例:5∶4=10∶x,解比例,求出丙跑的距离,再用20-丙跑的路程,求出当乙到达终点时将领先丙多少米。同样,丙与丁的速度比等于他们的路程比;据此求出丙与丁的路程比,设出未知数,求出丙跑到终点,丁距离终点的路程,据此解答。
【解析】乙的路程∶丙的路程=(60-10)∶(60-20)
=50∶40
=(50÷10)∶(40÷10)
=5∶4
解:设乙跑完10米,丙跑了x米。
5∶4=10∶x
5x=4×10
5x=40
x=40÷5
x=8
20-8=12(米)
丙的路程与丁的路程比=(60-20)∶(60-30)
=40∶30
=(40÷10)∶(30÷10)
=4∶3
解:设丙跑完20米,丁跑了y米。
4∶3=20∶y
4y=3×20
4y=60
y=60÷4
y=15
30-15=15(米)
答:当乙到达终点时将领先丙12米。当丙到达终点时将领先了丁15米。
55.(1)圆柱形桶装包装需要7.85平方分米,长方体盒装包装需要7平方分米。
(2)圆柱形桶装包装的更省材料。
【分析】(1)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分别求出两种包装的表面积;
(2)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分别求出两种包装的体积;然后用表面积÷体积,分别求出两种包装每立方分米需要的材料,进而确定更省材料的一种包装。
【解析】(1)2×0.5×3.14×2+3.14×0.52×2
=3.14×2+0.785×2
=6.28+1.57
=7.85(平方分米)
(1×0.5+1×2+0.5×2)×2
=(0.5+2+1)×2
=3.5×2
=7(平方分米)
答:圆柱形桶装包装需要7.85平方分米,长方体盒装包装需要7平方分米。
(2)3.14×0.52×2
=3.14×0.25×2
=0.785×2
=1.57(立方分米)
7.85÷1.57=5(平方分米)
1×0.5×2=1(立方分米)
7÷1=7(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答:因为圆柱形桶装每1立方分米需要5平方分米的材料,长方体盒装每1立方分米需要7平方分米的材料,所以圆柱形桶装包装的更省材料。
56.(1)小齿轮;小齿轮
(2)反比例关系
(3)150圈
【分析】(1)根据“它们在同一时间内转动时,大齿轮和小齿轮转过的总齿数是相同的”,可知小齿轮转得更快,转的圈数也多。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3)根据上一题可知,每个齿轮的齿数×转过的圈数=转过的总齿数(一定),乘积一定,每个齿轮的齿数和转过的圈数成反比例,据此列出反比例方程,并求解。
【解析】(1)大齿轮和小齿轮在同一时间内转动时,小齿轮转得更快,小齿轮转的圈数多。
(2)每个齿轮的齿数×转过的圈数=转过的总齿数(一定),乘积一定,所以每个齿轮的齿数和转过的圈数成反比例关系。
(3)解:设小齿轮每分转圈。
24=90×40
24=3600
=3600÷24
=150
答:小齿轮每分转150圈。
57.540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则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它们成正比例关系,据此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x千米,列比例为x∶(4+5)=240∶4,然后解出比例即可。
【解析】解: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x千米。
x∶(4+5)=240∶4
x∶9=240∶4
4x=240×9
4x=2160
x=2160÷4
x=540
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40千米。
58.甲车480千米,乙车720千米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计算出两地的路程,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根据进率转换单位;根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计算出两车的速度和;根据按比分配的一般方法,把两车的速度和平均分成(2+3)份,分别计算出2份、3份是多少千米,再用甲、乙两车速度分别乘相遇时间即可得到相遇时两车分别行驶的路程;据此解答。
【解析】6÷
=6×20000000
=120000000(厘米)
120000000厘米=1200千米
1200÷6=200(千米/时)
200÷(2+3)×2
=200÷5×2
=40×2
=80(千米/时)
200÷(2+3)×3
=200÷5×3
=40×3
=120(千米/时)
80×6=480(千米)
120×6=720(千米)
答:相遇时甲车行驶了480千米,乙车行驶了720千米。
59.68平方分米
【分析】已知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那么铁丝的长就是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可知长方体的长、宽之和=棱长总和÷4-高;
已知长、宽的比是1∶1,说明长、宽都占长、宽之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长、宽之和乘,求出长或宽;
再把它的五个面糊上纸,做成一个长方体的灯笼,求至少用纸的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下面、前后面、左右面共五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长×宽+长×高×2+宽×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解析】长方体的长、宽之和:
48÷4-8
=12-8
=4(分米)
长或宽:
4×
=4×
=2(分米)
长方体五个面的面积之和:
2×2+2×8×2+2×8×2
=4+32+32
=68(平方分米)
答:至少需要68平方分米的纸。
60.(1)3.14立方厘米
(2)74.1825立方厘米
【分析】(1)观察可知,上部剩余的沙子的形状是圆锥,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根据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列式解答即可;
(2)下部沙子的体积=下部整个圆锥的体积-空余圆锥的体积,据此列式解答。
【解析】(1)3.14×(2÷2)2×3÷3
=3.14×12×3÷3
=3.14×1×3÷3
=3.14(立方厘米)
答:这时沙漏上部剩余的沙子的体积是3.14立方厘米。
(2)3.14×(6÷2)2×9÷3-3.14×1.52×(9-4.5)÷3
=3.14×32×9÷3-3.14×2.25×4.5÷3
=3.14×9×9÷3-10.5975
=84.78-10.5975
=74.1825(立方厘米)
答:这时沙漏下部沙子的体积是74.1825立方厘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