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核心素养培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P沿着AB边从点A移动到点B,三角形PAD的面积随动点P的运动在不断变化。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三角形PAD的面积和线段AP的长度( )关系。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
2.在手工课上,甜甜用一块体积是75.36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橡皮泥捏成一个高是9厘米的圆锥,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5.12 B.18.84 C.12.56 D.6.28
3.开心小区有一块长120m,宽80m的长方形草坪,如果把它的设计图画在一张作业纸上,应该选择( )比例尺比较合适。
A.1∶20 B.1∶2000 C.1∶100000 D.1∶20000
4.孙师傅将一根2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3段小圆柱后(如图),它们的表面积总和比原来增加了12.56平方分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125.6 B.12.56 C.62.8
5.把一个铁块完全浸没在一个底面半径是5分米的圆柱形水槽中,水面上升了3厘米但没溢出,这个铁块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2355 B.23.5 C.23.55 D.2.355
6.图( )中的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正好围成一个圆柱。(单位:dm,接头处忽略不计)
A. B. C. D.
7.下图中,表示正比例的是( )。
A. B. C. D.
8.公交车从甲站到乙站每隔5分钟开出一辆,全程行驶40分钟,某人骑自行车从乙站到甲站,开始出发时恰好遇见一辆公交车,骑行过程中又遇见12辆,到甲站时又遇见一辆公交车刚要出发,这个人从乙站到甲站骑行的时间是( )。
A.65分钟 B.60分钟 C.70分钟 D.72分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一个圆柱形钢坯的底面直径2dm,高3dm,把它熔化后做成一个与它等底等体积的圆锥形物体,圆锥的高是( )dm。
10.有3个相同的圆柱,拼成一个长15厘米的大圆柱,表面积减少了76平方厘米,拼成的大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小雨喜欢吃戚风蛋糕,其中一种配方是这样的:鸡蛋3个、玉米油35克、纯牛奶40克、低筋面粉50克、细砂糖55克、玉米淀粉5克。妈妈想按这种配方多做一些蛋糕,她用了125克低筋面粉,要做成这种蛋糕,需要( )克纯牛奶。
1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粽子古称“角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如图是外形类似圆锥的粽子,该圆锥的高是( )cm,底面周长是( )cm,体积是( )cm3。
1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比圆锥体积多3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4.如图,将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绕着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5.用12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 )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宽都是整厘米数,所以12的因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为( )。
16.一幅平面图上标有“”。这幅平面图的数值比例尺是( ),在图上量得A、B两地距离是3.5cm,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m。
17.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侧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它的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8.往一个装有水的直径为10厘米、高为30厘米的无盖圆柱形容器中放入一块圆锥形铁块,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高度从20厘米上升到25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 )。
19.如图,把底面直径为4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偶数)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切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20.柞水核桃,是柞水县特产,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核桃坚果方椭圆形,外壳自然黄白色,缝合线紧密,种仁饱满,取仁容易,种皮色浅,仁味油香,涩味淡。某农户要将一批核桃装箱,下表是每箱核桃的质量和装的箱数之间的关系。
每箱核桃的质量/千克 4 5 6 10
装的箱数/箱 75 60 50 30
(1)每箱核桃的质量用表示,装的箱数用表示。用式子表示出、与核桃总质量之间的关系:( )。与成( )比例关系。
(2)如果每箱核桃的质量是15千克,这批核桃要装( )箱。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21.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按1∶4缩小后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
22.淘淘参加研学活动,他站在教官对面,教官整队喊口令“向右转”,他的身体应顺时针旋转。( )
2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体积是削去部分体积的一半。( )
24.游乐场的过山车跑道运用了莫比乌斯原理。( )
25.非零自然数与它的倒数成正比例。( )
四、计算题。(共17分)
26.解方程。(共12分)
27.计算如图组合图形的体积。(单位:dm,共5分)
五、操作题。(共10分)
28.按要求画一画。
(1)以虚线为对称轴,补全图形①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出将三角形先向左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
(3)画出将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4)将表示三角形轮廓点的数对的第一个数除以2,第二个数不变,画出得到的图形。
(5)将三角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2∶1。
六、解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29.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底是6厘米,对应的高是4厘米。如果每平方米菜地可种生菜30棵,这块菜地一共可种多少棵生菜?
30.把一个底面半径是3厘米的圆锥形钢材完全浸没在一个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当将这个圆锥形钢材从水桶中拿出,水面下降了0.25厘米。这个圆锥形钢材的高是多少厘米?
31.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算时间的。下图就是一个沙漏,如果再过1分钟沙漏上部的沙子就可以全部漏到下面,那么共计量了多少分钟?(单位:厘米)
3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于上午8时整从甲地开出,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时是什么时间?
33.我国最大的立体造型温度计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的“金箍棒”。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影长,一根木棍的影长是34厘米,一个“金箍棒”的影长是240厘米。已知这根木棍的长度是1.7米,这个“金箍棒”的高度是多少米?(列比例解答)
34.一个实心圆锥形铅锤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9厘米。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0厘米,且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水面高8厘米。
(1)这个实心圆锥形铅锤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如果将这个圆锥形铅锤放入圆柱形容器中,水会溢出来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A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通过观察可知,三角形PAD的底是AP,高是AD,由题意得知AP是变量,AD是固定的数量,根据的逆运算,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随着底的增加而增加,且高是固定的量,高除以2也是固定的量,即它们比值一定,据此判断三角形PAD的面积和线段AP的长度的关系。
【解析】据分析可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P沿着AB边从点A移动到点B,三角形PAD的面积随动点P的运动在不断变化。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三角形PAD的面积和线段AP的长度成正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A
2.A
【分析】由题意可知,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圆锥的体积乘3,再除以圆锥的高就是圆锥的底面积。
【解析】75.36×3÷9
=226.08÷9
=25.12(平方厘米)
所以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3.B
【分析】根据进率“1m=100cm”,先将长120m、宽80m换算成12000cm、8000cm;然后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分别求出四个选项中长、宽的图上尺寸,再结合生活实际,得出哪个比例尺适合画在作业纸上。
【解析】120m=12000cm
80m=8000cm
A.12000×=600(cm)
8000×=400(cm)
长600cm、宽400cm画在作业纸上,尺寸太大,所以比例尺不合适;
B.12000×=6(cm)
8000×=4(cm)
长6cm、宽4cm画在作业纸上,尺寸合适,所以比例尺比较合适;
C.12000×=0.12(cm)
8000×=0.08(cm)
长0.12cm、宽0.08cm画在作业纸上,尺寸太小,所以比例尺不合适;
D.12000×=0.6(cm)
8000×=0.4(cm)
长0.6cm、宽0.4cm画在作业纸上,尺寸太小,所以比例尺不合适。
故答案为:B
4.C
【分析】把圆柱木料锯成3段,锯2次,每次增加2个底面,共增加4个底面,由增加的表面积12.56平方分米可求出底面积;再将木料长度2米换算为20分米,最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求出木料体积。
【解析】12.56÷4=3.14(平方分米)
2米=20分米
3.14×20=62.8(立方分米)
所以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62.8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C
5.C
【分析】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根据圆柱体积公式,圆锥形水槽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铁块的体积,注意单位的统一,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3厘米=0.3分米
3.14××0.3
=3.14×25×0.3
=78.5×0.3
=23.55(立方分米)
所以这个铁块的体积是23.55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C
6.B
【分析】根据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圆柱的侧面展开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求出各圆柱的底面周长,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
A. ,根据长方形的宽为2d=2(dm),d=1(dm),C=πd=π×1=3.14(dm),则该选项中的底面圆周长1.57dm不符合题意;
B. ,根据长方形的宽为2d=2(dm),d=1(dm),C=πd=π×1=3.14(dm),则该选项中的底面圆周长3.14dm符合题意;
C. ,根据长方形的宽为2d=2(dm),d=1(dm),C=πd=π×1=3.14(dm),则该选项中的底面圆周长2dm不符合题意;
D. ,根据长方形的宽为2d=2(dm),d=1(dm),C=πd=π×1=3.14(dm),则该选项中的底面圆周长6.28dm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C
【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相对应的两个量x÷y =k(定值),那么这两个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从图像上看,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就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分析。
【解析】A.只有一个量x变化,另一个量y无变化,且图像不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B.只有一个量y变化,另一个量x无变化,且图像不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C.y随着x的变大而变大,且该图形是过原点的直线,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D.不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表示正比例的是。
故答案为:C
8.A
【分析】根据题意,某人骑自行车从乙站到甲站,骑行过程中遇见12辆公交车,再加上开始和到站时各遇见的一辆公交车,一共遇见14辆公交车;这14辆车有(14-1)个间隔,每隔5分钟开出一辆车,用间隔时间乘间隔数,即可求出这个人从乙站到甲站的骑行时间。
【解析】12+1+1=14(辆)
5×(14-1)
=5×13
=65(分钟)
这个人从乙站到甲站骑行的时间是65分钟。
故答案为:A
9.9
【分析】根据V柱=Sh,V锥=Sh可知,圆柱的高h柱=V÷S,圆锥的高h锥=3V÷S,所以当圆柱和圆锥等底面积等体积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据此用圆柱的高乘3,求出圆锥的高。
【解析】3×3=9(dm)
圆锥的高是9dm。
10.19 285
【分析】根据题意,把3个相同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表面积减少了76平方厘米,则减少的表面积是圆柱的4个底面积;先用减少的表面积除以4,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代入数据计算,求出拼成的大圆柱的体积。
【解析】76÷4=19(平方厘米)
19×15=285(立方厘米)
原来每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体积是285立方厘米。
11.100
【分析】设要用125克低筋面粉做成这种蛋糕,需要x克纯牛奶,根据牛奶的质量和低筋面粉的质量的比值一定列出比例方程x∶125=40∶50,最后解出比例即可。
【解析】解:设要用125克低筋面粉做成这种蛋糕,需要x克纯牛奶。
x∶125=40∶50
50x=125×40
50x=5000
50x÷50=5000÷50
x=100
小雨喜欢吃戚风蛋糕,其中一种配方是这样的:鸡蛋3个、玉米油35克、纯牛奶40克、低筋面粉50克、细砂糖55克、玉米淀粉5克。妈妈想按这种配方多做一些蛋糕,她用了125克低筋面粉,要做成这种蛋糕,需要100克纯牛奶。
12.4 18.84 37.68
【分析】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据此得出该圆锥的高。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求出圆锥的底面周长;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圆锥的体积。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圆锥的高是4cm;
底面周长:3.14×6=18.84(cm)
体积:×3.14×(6÷2)2×4
=×3.14×32×4
=×3.14×9×4
=37.68(cm3)
该圆锥的高是4cm,底面周长是18.84cm,体积是37.68cm3。
13.54 18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设圆柱的体积是x立方分米,则圆锥的体积是x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36立方分米,列方程:x-x=36,解方程,即可解答。
【解析】解:设圆柱的体积是x立方分米,则圆锥的体积是x立方分米。
x-x=36
x=36
x=36÷
x=36×
x=54
圆锥体积:54×=18(立方分米)
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比圆锥体积多3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54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
14.62.8 37.68
【分析】依据题意结合图示可知,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利用圆柱的表面积=π×底面半径的平方×2+π×底面半径×2×高,圆柱的体积=π×底面半径的平方×高,结合题中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3.14××2+3.14×2×2×3
=3.14×4×2+3.14×2×2×3
=3.14×4×2+3.14×4×3
=25.12+37.68
=62.8(平方厘米)
3.14××3
=3.14×4×3
=37.68(立方厘米)
所以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体积是37.68立方厘米。
15.3 1、2、3、4、6、12 1∶3=4∶12
【分析】边长是1cm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cm2,长方形的面积=1×12=12cm2;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即长×宽=12,又因为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所以12=12×1;12=6×2;12=4×3;据此可知拼成的长方形有几种;
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找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组一组的写出所有积是这个数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再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据此写出一个比例(答案不唯一)。
【解析】12=12×1=6×2=4×3
长方形的长是12cm,宽是1cm;
长方形的长是6cm,宽是2cm;
长方形的长是4cm,宽是3cm。
一共有3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
12=12×1=6×2=4×3
12的因数有1,2,3,4,6,12。
1∶3=4∶12
用12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3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宽都是整厘米数,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选择其中的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为1∶3=4∶12。
16.1∶2000/ 70
【分析】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距离20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进率“1m=100cm”,求出这幅平面图的数值比例尺。
已知在图上量得A、B两地距离是3.5cm,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
【解析】1cm∶20m
=1cm∶(20×100)cm
=1∶2000
3.5÷
=3.5×2000
=7000(cm)
7000cm=70m
这幅平面图的数值比例尺是(1∶2000),在图上量得A、B两地距离是3.5cm,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0)m。
17.2 4 4
【分析】分析题目,当圆柱的高不变时,根据圆柱的侧面积=2πrh,圆柱的底面积=πr2,圆柱的体积=πr2h可知,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a倍,则侧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a倍,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a2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a2倍,据此解答。
【解析】2×2=4
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侧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它的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18.392.5立方厘米/392.5cm3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圆锥形铁块浸没在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水上升了(25-20)厘米;那么水上升部分的体积等于这块圆锥形铁块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这块铁块的体积。
【解析】3.14×(10÷2)2×(25-20)
=3.14×52×5
=3.14×25×5
=392.5(立方厘米)
这块铁块的体积是392.5立方厘米。
19.87.92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圆柱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比圆柱增加了2个以圆柱的高为长、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宽的长方形;先用增加的表面积除以2,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底面半径,即是圆柱的高;最后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表=S侧+2S底,其中S侧=πdh,S底=πr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圆柱的底面半径:4÷2=2(厘米)
圆柱的高:20÷2÷2=5(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
3.14×4×5+3.14×22×2
=3.14×4×5+3.14×4×2
=62.8+25.12
=87.92(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是87.92平方厘米。
20.(1) =300 反
(2)20
【分析】(1)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发现:每箱核桃的质量×装的箱数=核桃的总质量(一定),乘积一定,则每箱核桃的质量与装的箱数成反比例关系,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已知每箱核桃的质量是15千克,用核桃的总质量除以每箱核桃的质量,即是这批核桃的箱数。
【解析】(1)4×75=300(千克)
5×60=300(千克)
6×50=300(千克)
10×30=300(千克)
=300(一定),乘积一定,则与成反比例关系。
填空如下:
每箱核桃的质量用表示,装的箱数用表示。用式子表示出、与核桃总质量之间的关系:(=300)。与成(反)比例关系。
(2)300÷15=20(箱)
如果每箱核桃的质量是15千克,这批核桃要装(20)箱。
21.×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按1∶4缩小后,边长变为原本的,即2厘米,因此,缩小后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缩小后的面积。
【解析】8÷4=2(厘米)
2×2=4(平方厘米)
4≠16
所以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按1∶4缩小后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根据旋转的意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由此结合实际可知,教官整队喊口令向左或者向右都是旋转了90°,向右是顺时针,向左是逆时针,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淘淘参加研学活动,他站在教官对面,教官整队喊口令“向右转”,他的身体应顺时针旋转。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设圆柱的体积是1,进而求出圆锥的体积,再用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求出削去部分的体积,再用圆锥的体积除以削去部分的体积,即可解答。
【解析】设圆柱的体积是1。
圆锥的体积:1×=
削去部分的体积:1-=
÷
=×
=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体积是削去部分体积的一半。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
【分析】根据莫比乌斯带的特点:莫比乌斯带是把纸条儿的一端扭转180°,再将两端粘在一起,做成只有一个面、一条封闭曲线作边界的纸圈。可以判断。
【解析】游乐场的过山车跑道运用了莫比乌斯原理。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5.×
【分析】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我们就说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商)不一定,就不成比例,据此解答。
【解析】分析可知,非零自然数×它的倒数=1(一定),符合反比例的定义,所以非零自然数与它的倒数成反比例,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6.;;
;
【解析】
解:
解:
解:
解:
27.110.56dm3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组合图形的体积=圆锥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解析】×3.14×(4÷2)2×3+7×7×2
=×3.14×22×3+7×7×2
=×3.14×4×3+7×7×2
=12.56+98
=110.56(dm3)
组合图形的体积是110.56dm3。
28.见详解
【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以虚线为对称轴,在上方画出其另一半即可;
(2)根据平移的方法,将三角形先向左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注意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根据旋转,将三角形ABC绕B点逆时针旋转90°,只需将BC和BA分别绕B点逆时针旋转90°,再连接即可;
(4)轮廓点的数对的第一个数除以2,第二个数不变,只需将其三个顶点进行移动,A点(18,3),处理后变成(9,3);B点(22,6)处理后变成(11,6);C点(22,3),处理后变成(11,3),在图中分别找到处理后的点,连接即可;
(5)按照2∶1放大,则AC放大2倍后长8格,BC放大2倍后长6格,然后连接即可得到放大后的图形。
【解析】
29.2880棵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换算出实际底和高,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求出菜地面积,菜地面积×每平方米种的棵数=总棵数,据此列式解答。
【解析】6÷=6×200=1200(厘米)=12(米)
4÷=4×200=800(厘米)=8(米)
12×8×30
=96×30
=2880(棵)
答:这块菜地一共可种2880棵生菜。
30.3厘米
【分析】水面下降部分的体积就是圆锥形钢材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求出下降部分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锥形钢材的体积;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高=体积÷底面积÷,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析】3.14×62×0.25
=3.14×36×0.25
=113.04×0.25
=28.26(立方厘米)
28.26÷(3.14×32)÷
=28.26÷(3.14×9)÷
=28.26÷28.26÷
=1÷
=1×3
=3(厘米)
答:这个圆锥形钢材的高是3厘米。
31.12分钟
【分析】先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分别算出沙漏上部、下部沙子的体积;再用沙漏下部沙子的体积除以沙漏上部沙子的体积,表示几个1分钟,也就是共计量的时间。
【解析】×3.14×(2÷2)2×3
=×3.14×12×3
=×3.14×1×3
=3.14(立方厘米)
×3.14×(6÷2)2×4
=×3.14×32×4
=×3.14×9×4
=37.68(立方厘米)
37.68÷3.14=12(分钟)
答:共计量了12分钟。
32.上午11时
【分析】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00000厘米,也就是4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也就是6个40千米,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已知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所用时间;已知汽车上午8时出发,加上行驶的时间就是到达时间。
【解析】4000000厘米=40千米
40×6=240(千米)
240÷80=3(小时)
上午8时+3小时=上午11时
答:到达乙地时是上午11时。
33.12米
【分析】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其影长成正比。即物体的长度和它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关系,用木棍的长度∶木棍影子的长度=金箍棒的长度∶金箍棒的影子的长度,由于1.7米=170厘米,设金箍棒的高度是x厘米,列比例:170∶34=x∶240,解比例,即可解答。
【解析】解:设这个“金箍棒”的高度是x米。
170∶34=x=240
34x=170×240
34x=40800
x=40800÷34
x=1200
1200厘米=12米
答:这个“金箍棒”的高度是12米。
34.(1)235.5立方厘米;
(2)会
【分析】(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先得出圆的半径,再根据圆锥的体积,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根据圆柱的体积代入数据分别得出水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再用水的体积加上圆锥的体积,如果大于圆柱的体积则水会溢出,如果小于圆柱的体积水不会溢出。
【解析】(1)31.4÷3.14=10(厘米)
10÷2=5(厘米)
3.14×52×9×
=3.14×25×9×
=3.14×25×3
=235.5(立方厘米)
答:这个实心圆锥形铅锤的体积是235.5立方厘米。
(2)3.14×62×10
=3.14×36×10
=3.14×360
=1130.4(立方厘米)
3.14×62×8
=3.14×36×8
=904.32(立方厘米)
904.32+235.5=1139.82(立方厘米)
1139.82>1130.4
答:水会溢出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