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陈晓卫
课题 9+几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9加几”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探索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并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20以内进位加法学习的第一课时,也是数与运算中一节重要的“种子课”。纵观整个单元,可以发现“凑十法”为后续8、7、6......加几提供了学习方法:算法相通,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算理相同,都是将算式转化成“10加几”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这一课的学习对后续学习加减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教材借助“运动会”的主题图中“牛奶图”导入教学,小欣用“接着数”的方法计算总数,小亮直接运用实物图进行说理,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直观感受,由实物到抽象(多元表征)再到数学表达,层层递进,说清算理,明确算法。
学情分析 “1.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在学习加减法时会运用画图帮助理解,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还有数数的生活经验。2.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借助小棒、小圆片等直观学具理解加减法的活动经验。3.一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
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概念:理解“凑十法”在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性。2.数学思维: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渗透转化思想。3.探究实践:通过摆一摆小棒,小组内交流计算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4.态度责任: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多元表征,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如运动会)引出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动手操作:借助小棒直观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凑十法”的过程,再到拨一拨,再现“凑十”的策略,感悟十进位值制。3.引导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4.多样化表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凑十的过程,如摆小棒,口头描述算理、画图、拨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一、游戏激趣,勾联旧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个游戏,请听清楚游戏规则:请大声读出卡片上的算式,说答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你们是如何这么快算出答案的呢? 并快速读出算式并说答案。 预设生回答:10加几就是十几 既对旧知进行复习,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顺利将10加几的简便性运用于9加几的学习上,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那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们还算得出来吗?(出示运动会图片)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看,同学们都在奋勇争先,为班级争光。瞧!咱们的后勤人员小欣和小亮为运动员们带来了牛奶。从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牛奶卡片方在黑板上)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板书问题)谁能来列式呢?(板书列式并揭示课题) 生1:箱子里的牛奶有9瓶。生2:箱子外有4瓶牛奶。生3:一共有几瓶牛奶?生4:9+4= 引入学生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环节三 三、探究算法,理清算理1、计算 9+4=?结合画一画、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并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师巡班)请学生讲讲你是怎么想的?学生(3)说出他的想法时,提问:为什么把4分成1和3?能分成2和2吗?一一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根据反馈归纳方法。让学生比较后找出更喜欢那种方法。2、用算式表示“凑十法”。同学们,除了用语言描述,我们还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凑十法呢?3、出示89页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指名生说)引导生写出算理同法学习另一幅图4、教授9加几的凑十法歌谣9加几 不用数看大数 分小数凑成十 再相加 1、生开始在学习单上给牛奶圈一圈后摆小棒拨计数器,后同桌交流。生可能会给出以下几个回答:(1)从9往下数,10、11、12、13,一共13盒。(2)先放进去1盒凑成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的3盒,一共13盒。(3)可以用小棒代替牛奶,左边9个小棒,右边4个小棒,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 再加3等于13.(4)请一位同学上台拨计数器2、根据学生回答板演。3、生1:把右边的一个正方形跟左边的正方形圈在一起凑成10,10+7=17。板演9 + 8 = 174、生读2遍,加深印象。 1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拨计算器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探索,经历9加几的过程,产生学习体验,更方便学生理解凑十的过程。2、通过算式体会算法算理的联系。
环节四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1、解决问题。计算学习单第2题,快速说出答案。并请学生同桌之间说说计算每组下面那道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比较每组上下两道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1、生可能会说:我在计算9+5时会把5分成1+4,9+1=10,10+4=14.我发现下面的式子可以转化成上面的连加。 1、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把9加几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的数学问题,再解决。通过同桌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环节五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大家还记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呀?在计算时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生一条一条梳理本课内容。
环节六 六、学习延伸,布置作业。同学们总结得真仔细啊!那,我们能不能用“凑十法”计算一下8+5呢? 生回家尝试计算,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步让学生感知知识间的联系。
总结评价 本课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元表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更好的突破重难点。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这节课,在学生心中播种的“凑十”、“满十进一”、“转化”等数学种子,来日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给后续知识以无穷生长的力量!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1. 圈一圈,算一算。拓展作业:3.后面藏着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如:教学例题9+4时,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
7
1
10
+ =
2.移动 ,每次用 加上方格里的数。
9+5= + 10
9+7= 10 +
3+9 + 10
9+9=
18
4.在 里填上“>”“<”或“=”。
9+5 1 5
9+8 16
9+3 12
9+6 16
9+10 20
9+9 17
>
9+9=
1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17张PPT)
9加几
主讲人:
陈晓卫
游戏导入,激活旧知
游戏规则:大声读出算式,说答案T DESIGN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DESIGN
你看到了什么,能用数学语言说一说吗?
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
探究新知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该怎么解决呢?
探究新知
小杰:
箱子里面有9盒饮料,
箱子外面有4盒饮料,
共有几盒饮料?
一
9 + 4 =
1
箱子外面有4盒饮料,
一
9 + 4 =
箱子里
箱子外
小欣:
9盒
10
11
12
13
箱子里面有9盒饮料,
共有几盒饮料?
用圆片代替酸奶摆一摆。
里面的10个圆片与外面的3个圆片合起来是13个圆片。
9+4=
13
我是通过摆小棒计算的。
9+4=
13
9+1
+3=
10
13
9 + 4 =
1
3
凑十法:像这样在计算时先把9和1凑成10,再算
10
13
10加几得十几,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想:9加1得10,
10加3得13。
1.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
9 + 8 =
1
7
10
17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做一做。
巩固提升
9 + 3 =
1
2
10
12
谁想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1.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
巩固提升
9加几 不用数,
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 再相加
计算学习单第2题,快速说出答案。并请学生同桌之间说说计算每组下面那道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巩固提升
比较每组上下两道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巩固提升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大家还记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呀?
POWERPOINT DESIGN
能不能用“凑十法”计算一下8+5呢?
谢谢大家(共25张PPT)
多元表征
感悟十进制
9加几 主讲人:陈晓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目 录
CATALOG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教材分析
01
学情分析
02
教学重难点
04
教学过程
05
03
06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Part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定位如下:
内容要求: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会整数加减法。
学业要求: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加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教学提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本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
教材分析
DIGITAL
MARKETING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理解“凑十法” 的思维过程。
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20以内进位加法学习的第一课时
对后续学习加减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
Part 2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知识经验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活动经验
能够借助小棒、小圆片等直观学具,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思维模式
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Part 3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节课的归属点。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教学目标
了解“凑十法”在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性。
数学概念
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渗透转化思想。
数学思维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态度责任
通过摆一摆小棒,组内交流计算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探究实践
教学重难点
Part 4
1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借助多元表征,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Part 5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探究算法,理清算理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学习延伸,布置作业
游戏激趣,勾联旧知
游戏激趣,勾联旧知
游戏规则:大声读出算式,说答案。
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探究算法,理清算理
探究算法,理清算理
数一数
“凑十法”的意识
圈一圈、摆一摆
“凑十法”的探究
拨一拨
“凑十法”的策略
探究算法,理清算理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学习任务
布置作业
思考:能不能用“凑十法”计算8+5呢?
学习延伸,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满十
进一
凑十
转化
谢谢!附表1:作品登记表(课件、教学设计)
作品
学
年
一年
9+几
名称
科
数学
级
级
作者
姓名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信息
陈晓卫
陆丰市陂洋镇中心小学
姓名
陈晓卫
手机
13929335045
联系
固定
信息
0660-8885835
电子邮箱
电话
12034205610qg.c0m
本课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元表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更好的突破重难点。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这节课,在学生心中播种的“凑
作品
十”、“满十进一”、“转化”等数学种子,来日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给
特点
后续知识以无穷生长的力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促使学生理
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游戏激趣,勾联
旧知、提出问题,揭示课题、探究算法,理清算理、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学习延伸,布置作业。
诚信承诺
本人确认已了解“关于征集新课标、新教材、新技术三新背景下的教学
设计教学设计及AI赋能课堂教学案例与蓝粉笔支教活动”相关要求;上述
作品为我的原创作品,不涉及和侵占他人的著作权;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
他人著作权行为,同意取消活动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自行承担责任;我
同意赛事主办方有权将作品用于活动宣传、展示、交流、编辑、出版等用途。
以上内容已阅知,本人将严格遵守上述承诺。
承诺人(作者)手写签名:予东究卫
2025年6月10日
备注:请将该文件签字盖章后的扫描件同参赛作品一起打包上传。
数3扫描全能王
治發gr日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