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生物模拟检测主题主题四植物的生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生物模拟检测主题主题四植物的生活(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11 20:06:35

文档简介

主题04 植物的生活
(试题分值:40分 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情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造的有机物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参与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新情境)我国三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使原本干旱的塞罕坝地区年降水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因此被联合国授予2017年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增加的年降水量主要来自植物的(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呼吸作用
3.(实事题)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县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建设美丽家乡增添绿色。为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在植树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做法与生物学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
A.给移栽的绿化树挂上了“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
B.剪去部分枝叶——降低呼吸作用
C.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
D.立设支撑柱——使树保持正立,防止树摇晃,有利于生根
4.(新情境)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在采摘过程中提倡“一芽一叶”(如图)。下列关于信阳毛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中含有分生组织
B.芽能逐渐发育成新的枝条
C.叶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
D.信阳毛尖的叶片属于生殖器官
5.(新情境)为防止林木之间传染病虫害,林业局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对黄山松古树群树干基部“打孔注药”(如题图所示)。黄山松把药物运往全身的结构是( )
A.筛管 B.导管 C.气孔 D.叶脉
6.(识图题)《诗经·周南·桃天》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abc构成胚,胚将发育成乙,乙进一步发育为丙
B.A中的根毛是导管细胞向外突出的部分,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乙的根能不断伸长是由于C的细胞不断分裂和B的细胞不断伸长
D.受精后,丁的珠被将发育成甲图中桃的果皮
7.(生活题)西安市长安区有很多大棚草莓种植基地。冬天,种植户通常间断性地在大棚内燃烧柴火,还放养一些蜜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有利于草莓的生长
B.与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相比,草莓园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C.草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被蜜蜂利用
D.白天燃烧柴火增加了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8.(数形结合)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番茄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推测,20℃条件有利于果实贮藏
B.12℃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C.6℃贮藏时,随时间的延长,果实的呼吸速率总体趋势是先缓慢增加后减弱
D.贮藏过程中,果实中的有机物不会变化
9.(图形结合)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细胞的干重(有机物)变化曲线。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图甲中的H由子叶发育而来
B.图甲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图乙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萌发初期大量消耗有机物
D.图乙中bc段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萌发时吸收了大量的水
10.(新设问)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后,某同学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下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作画”前,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24h
B.用心形黑纸片将一片叶片的“正面”夹紧,光照3~4h
C.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D.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酒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题,共20分。
1.(新情境)百合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百合的花颜色鲜艳,含有芳香油,可作香料;百合的鳞茎是一种食材、亦作药用,有润肺止咳等功效。
(1)图1是百合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和②构成 。百合花颜色鲜艳,香气浓郁,由此可推断百合花主要以 (填“风”或“昆虫”)为媒介进行异花传粉。受精后,结构③子房最终发育为 。
(2)百合的鳞茎富含淀粉等有机物,收获的百合鳞茎在贮藏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适当 (填“增强”或“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促进百合的生长。经测定发现,接种AM真菌后的百合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请依据图2分析原因。 。
2.(图形结合题)在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生理活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生态园的植物进行了相关实验。
图1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探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图;图3为植物园某密闭大棚内植物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装置图(Ⅰ装置中为萌发的种子,Ⅱ装置中为盆栽植物幼苗)。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的[3]为叶脉,主要 组织构成;[5]为气孔,由 围成。
(2)图2中的实验装置可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3)图3中,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由于此时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分析曲线可知,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时间点是 时。
(4)图4中,通过漏斗向装置Ⅰ中加入适量水后,装置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原因是 。
3.(综合题)阅读以下两则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长沙病逝,享年91岁,生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实现了“向中国百万亩盐碱地要粮”的愿景,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能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浓度在0.3%以上的盐碱地,具有抗病虫、耐盐碱、不需施肥三大特性,2017年中国科学院夏新所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发出巨型稻,替袁老实现了“天下乘凉”的梦想,“巨型稻”平均株高超过1.8米,茎秆壮实,直径粗约1厘米,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强,还能为鱼类、蛙类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实现与青蛙、鱼、等“和谐共处”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大大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资料二:图一中A、B、C、D表示水稻的不同结构层次,图二、图三分别表示稻花(两性花)和稻谷的基本结构。
(1)从植物体结构层次上来看,稻谷属于图一中[ ] 层次(“[]”填图中字母,“(___________)”填名称)。
(2)图三稻谷中④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由图二①中的精子与②中的 结合之后发育而来。
(3)在巨型稻农田生态系统中,光照、温度、青蛙、鱼类等影响巨型稻生活的因素统称为 。
(4)巨型稻的茎秆直径能达约1厘米,但不能像很多树木一样不断增粗,这是因为水稻的茎 。
(5)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你推测其不需要施肥的原因是 。
4.(新情境)无土栽培能够精准施肥,高效调控环境,是未来农业的方向。图一是番茄无土栽培的玻璃温室,图二是温室内的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变化曲线。
(1)无土栽培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营养液成分变化,通过营养液控制中心,满足番茄不同时期对各类 的需求,从而使植物生长得更好。气泵向营养液中充入空气,能够促进根系的 (填生理活动)。
(2)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作用是 。
(3)据图二分析,经过24小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N点低于M点,说明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主题04 植物的生活
(试题分值:40分 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情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造的有机物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参与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它制造的有机物可以建造自身细胞,为自身提供物质和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 燃料、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因素造成的,总体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远远大于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故C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新情境)我国三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使原本干旱的塞罕坝地区年降水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因此被联合国授予2017年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增加的年降水量主要来自植物的(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水分被转化为水蒸气并释放到大气中,同时,蒸腾作用还能拉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的湿度,使降水增多,这是塞罕坝地区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虽然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有重要影响,但它并不直接增加大气的湿度或降水量,B不符合题意。
C.吸收作用通常指的是植物根部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这个过程并不涉及水分的释放到大气中,因此与降水量的增加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不涉及水分的释放到大气中,因此与降水量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实事题)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县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建设美丽家乡增添绿色。为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在植树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做法与生物学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
A.给移栽的绿化树挂上了“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
B.剪去部分枝叶——降低呼吸作用
C.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
D.立设支撑柱——使树保持正立,防止树摇晃,有利于生根
【答案】B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为了给植物补充足够的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需要给植物挂“吊瓶”。可见,“吊瓶”内有许多液体,这些液体最可能含有水分和无机盐,故A正确。
B.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B错误。
C.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故C正确。
D.立设支撑柱能够使树保持正立,防止树摇晃,有利于生根,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D正确。
故选B。
4.(新情境)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在采摘过程中提倡“一芽一叶”(如图)。下列关于信阳毛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中含有分生组织
B.芽能逐渐发育成新的枝条
C.叶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
D.信阳毛尖的叶片属于生殖器官
【答案】D
【分析】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详解】A.叶芽的生长点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 ,A正确。
B.生长点能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进而逐渐发育成新的枝条 ,B正确。
C.叶芽中的幼叶在发育过程中会成长为叶,C正确。
D.信阳毛尖的叶实际上属于营养器官,而不是生殖器官。营养器官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而生殖器官则与植物的繁殖有关 ,D错误。
故选D。
5.(新情境)为防止林木之间传染病虫害,林业局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对黄山松古树群树干基部“打孔注药”(如题图所示)。黄山松把药物运往全身的结构是( )
A.筛管 B.导管 C.气孔 D.叶脉
【答案】B
【分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详解】A.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位于韧皮部,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A不符合题意。
B.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从树干基部“打孔注药”,让药物从下往上运往植物全身,起输导作用的是导管,B符合题意。
C.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不符合题意。
D.叶脉是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识图题)《诗经·周南·桃天》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abc构成胚,胚将发育成乙,乙进一步发育为丙
B.A中的根毛是导管细胞向外突出的部分,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乙的根能不断伸长是由于C的细胞不断分裂和B的细胞不断伸长
D.受精后,丁的珠被将发育成甲图中桃的果皮
【答案】C
【分析】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珠被发育成种皮。
图甲中:a是胚轴、b是胚根、c是胚芽,d是子叶,图乙中A是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详解】A.图甲中a是胚轴、b是胚根、c是胚芽,d是子叶,胚是由a胚轴、b胚根、c是芽和d子叶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会发育成乙幼苗,乙幼苗进一步发育为丙植物体,但胚不只是abc,A错误。
B.A中的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不是导管细胞向外突出的部分,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错误。
C.乙的根能不断伸长是由于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增大细胞的体积,C正确。
D.受精后,丁花中的子房壁将发育成甲图中桃的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D错误。
故选C。
7.(生活题)西安市长安区有很多大棚草莓种植基地。冬天,种植户通常间断性地在大棚内燃烧柴火,还放养一些蜜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有利于草莓的生长
B.与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相比,草莓园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C.草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被蜜蜂利用
D.白天燃烧柴火增加了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限度内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其调节能力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少、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等因素有关。
【详解】A.一般情况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能使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草莓的生长,故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而草莓园生物种类相对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故B错误。
C.草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蜜蜂采集草莓的花蜜等,花蜜中含有草莓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等有机物,所以草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被蜜蜂利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燃烧柴火会释放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故D正确。
故选B。
8.(数形结合)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番茄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推测,20℃条件有利于果实贮藏
B.12℃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C.6℃贮藏时,随时间的延长,果实的呼吸速率总体趋势是先缓慢增加后减弱
D.贮藏过程中,果实中的有机物不会变化
【答案】C
【分析】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量或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它可用来衡量生物呼吸作用的强弱,能反映生物的代谢水平和生理状态。
【详解】A.一般来说,果实呼吸速率越低越有利于贮藏,从图中可以看出,20℃时果实呼吸速率相对较高,会更快地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不利于果实长期贮藏;而6℃时呼吸速率相对较低,更有利于果实贮藏,故A错误。
B.果实出现呼吸高峰意味着果实成熟,从图中可以看出,20℃条件下果实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比12℃条件下更早,说明20℃条件下贮藏的果实可能最先成熟,而不是12℃条件下,故B错误。
C.观察6℃条件下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曲线,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先是缓慢上升,达到一个峰值后又逐渐减弱,故C正确。
D.果实贮藏过程中,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并释放能量供细胞代谢使用,所以果实中的有机物会不断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9.(图形结合)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细胞的干重(有机物)变化曲线。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图甲中的H由子叶发育而来
B.图甲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图乙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萌发初期大量消耗有机物
D.图乙中bc段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萌发时吸收了大量的水
【答案】C
【分析】种子萌发时,会吸收水分,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A.图甲中的H是叶,由胚芽发育而来,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B错误。
C.在种子萌发初期,由于幼苗还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它必须依赖种子内储存的有机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因此干重(即有机物的重量)会下降,C正确。
D.虽然种子萌发确实需要吸收水分,但图乙中bc段干重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开始产生新的有机物,而不是仅仅因为吸收了水分,D错误。
故选C。
10.(新设问)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后,某同学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下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作画”前,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24h
B.用心形黑纸片将一片叶片的“正面”夹紧,光照3~4h
C.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D.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酒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A正确。
B.在探究光合作用时,应该遮盖叶片的一部分(通常是上下两面都遮盖),而不仅仅是叶片的正面,以确保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在光照条件下形成对照。只遮盖正面可能无法完全阻止该部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叶片的背面也可能含有叶绿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这一步骤是为了进行后续的实验处理,如脱色和滴加碘酒等,以观察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C正确。
D.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酒。脱色是为了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得透明,从而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淀粉的存在。滴加碘酒后,如果叶片的某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产生了淀粉,即进行了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题,共20分。
1.(新情境)百合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百合的花颜色鲜艳,含有芳香油,可作香料;百合的鳞茎是一种食材、亦作药用,有润肺止咳等功效。
(1)图1是百合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和②构成 。百合花颜色鲜艳,香气浓郁,由此可推断百合花主要以 (填“风”或“昆虫”)为媒介进行异花传粉。受精后,结构③子房最终发育为 。
(2)百合的鳞茎富含淀粉等有机物,收获的百合鳞茎在贮藏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适当 (填“增强”或“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促进百合的生长。经测定发现,接种AM真菌后的百合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请依据图2分析原因。 。
【答案】(1) 雄蕊 昆虫 果实
(2)降低
(3)接种AM真菌后,气孔开放程度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增强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1)根据图1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①是花药,②是花丝,两者共同构成雄蕊。
百合花颜色鲜艳,香气浓郁,一般是为了吸引昆虫来传粉,因此主要以昆虫为媒介进行异花传粉。
花的子房在传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结构③是子房,受精后子房会发育成果实。
(2)在贮藏过程中,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鳞茎的存储时间和保持其营养价值。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储存有机物的过程,通过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等措施可以减缓这一过程。
(3)图2显示,接种AM真菌后的百合气孔开放程度比未接种的更高,这说明接种AM真菌促进了气孔的开放,使得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交换更为顺畅,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2.(图形结合题)在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生理活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生态园的植物进行了相关实验。
图1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探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图;图3为植物园某密闭大棚内植物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装置图(Ⅰ装置中为萌发的种子,Ⅱ装置中为盆栽植物幼苗)。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的[3]为叶脉,主要 组织构成;[5]为气孔,由 围成。
(2)图2中的实验装置可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3)图3中,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由于此时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分析曲线可知,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时间点是 时。
(4)图4中,通过漏斗向装置Ⅰ中加入适量水后,装置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原因是 。
【答案】(1) 输导 保卫细胞
(2)叶
(3) 呼吸作用 18
(4)种子萌发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图中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下表皮,5气孔。
【详解】(1)3叶脉中主要含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主要属于输导组织。5为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两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因此证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图甲曲线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C。图甲中,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由于此时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BC段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增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分析图甲曲线可知,18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小,一天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18时。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图4中,向Ⅰ瓶加入适量水后,种子萌发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装置Ⅱ中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强。
3.(综合题)阅读以下两则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长沙病逝,享年91岁,生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实现了“向中国百万亩盐碱地要粮”的愿景,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能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浓度在0.3%以上的盐碱地,具有抗病虫、耐盐碱、不需施肥三大特性,2017年中国科学院夏新所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发出巨型稻,替袁老实现了“天下乘凉”的梦想,“巨型稻”平均株高超过1.8米,茎秆壮实,直径粗约1厘米,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强,还能为鱼类、蛙类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实现与青蛙、鱼、等“和谐共处”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大大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资料二:图一中A、B、C、D表示水稻的不同结构层次,图二、图三分别表示稻花(两性花)和稻谷的基本结构。
(1)从植物体结构层次上来看,稻谷属于图一中[ ] 层次(“[]”填图中字母,“(___________)”填名称)。
(2)图三稻谷中④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由图二①中的精子与②中的 结合之后发育而来。
(3)在巨型稻农田生态系统中,光照、温度、青蛙、鱼类等影响巨型稻生活的因素统称为 。
(4)巨型稻的茎秆直径能达约1厘米,但不能像很多树木一样不断增粗,这是因为水稻的茎 。
(5)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你推测其不需要施肥的原因是 。
【答案】 C器官 卵细胞 生态因素 没有形成层 海水稻吸收海水,海水中由丰富的无机盐,所以海水稻不需要施肥
【分析】(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极核和卵核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
【详解】(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稻谷是种子,属于图一中C器官。
(2)图三中④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图二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②胚珠中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来的。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在巨型稻农田生态系统中,光照、温度、青蛙、鱼类等影响巨型稻生活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4)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
(5)海水稻吸收海水,海水中由丰富的无机盐,所以海水稻不需要施肥。
4.(新情境)无土栽培能够精准施肥,高效调控环境,是未来农业的方向。图一是番茄无土栽培的玻璃温室,图二是温室内的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变化曲线。
(1)无土栽培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营养液成分变化,通过营养液控制中心,满足番茄不同时期对各类 的需求,从而使植物生长得更好。气泵向营养液中充入空气,能够促进根系的 (填生理活动)。
(2)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作用是 。
(3)据图二分析,经过24小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N点低于M点,说明 。
【答案】(1) 无机盐 呼吸作用
(2)补充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3) 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详解】(1)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含有多种无机盐,番茄不同生长阶段对无机盐的需求不同,通过营养液控制中心,可满足番茄不同时期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气泵向营养液中充入空气,能够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发生器能及时补充温室内的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3)经过24小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N点低于M点,说明植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能正常生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