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0 20: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检测题
班别______姓名_________(训练时间:60分钟,赋分:6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默写。(5分)
(1)《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


(2)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
2.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澎湃
(
pài
)
懊悔(
ào
)
狂澜(
lán
)
九曲连环
B.屏障
(
zhàng
)
祈祷(
qí)
哺育(

)
坚难险阻
C.崎岖
(

)
默契(
qiè)
炽痛(
chì)
回环屈折
D.嗥鸣
(
háo
)
胡骑(

)
污秽(
huǐ)
色彩斑澜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是李大钊在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所作.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6.综合性学习与探究。(5分)
“一把黄土塑成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开展《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请展示:
(1)请列举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出一个与黄河有关的民间传说。(用一句话概述即可)(1分)
(2)面对如今黄河河床继续抬高、黄河水资源恶化、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你在“拯救黄河”的行动中,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一两点来。(2分)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与探究:(14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指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2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旦: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戎机:

④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强: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旦辞爷娘去,暮俗黄河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0.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单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2分)
11.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
(2分)
.三.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5分)

①接着,韩麦尔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
②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③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④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⑤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
⑥“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⑦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2.选文第①段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_________
________
,
“钥匙”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
(2分)
全句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 _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这句话中“钟声”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号声”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
“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2分)
15..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
(2分)
A.
面临失去工作,背井离乡的威胁.
B.
不能再教法语,内心异常悲痛.
C.
对最后一课即将结束的莫名的恐惧.
D.
身体虚弱,营养不良.
16.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1)
这段属于
_描写;
(1分)
(2)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
的思想感情.(2分)
17.“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2分)
A.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他陷入极大的痛苦中.
B.竭尽全力上了最后一课,感到十分疲倦.
C.明天就将离开小镇,对前途命运充满担忧.
四、课外阅读:(13分)
母亲的宝物
(1)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2)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3)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4)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5)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6)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7)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8)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9)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10)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
(11)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
(12)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
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13)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
(14)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
?
(15)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他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地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
(16)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它,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
(17)?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种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着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
(18)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
(19)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
(20)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叽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
(21)铁盒中藏着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18.阅读本文后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19.文章以“母亲的宝物”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20.文中⑦⑧两段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1.文中划线句“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的眼泪直流”,说说“他的眼泪直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本文后,你对母爱有何理解和感受?(3分)
2015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2)明月来相照。(5分,每空1分)
2.A(B“坚难险阻”为“艰难险阻”
C“默契(
qiè)”为“默契(
qì)”
D“色彩斑澜”为“色彩斑斓”)
3.C(A项
“防止”和“不”形成矛盾,B项“分享”和“苦恼”搭配不当,D项“无时无刻”后的“都”应改为“不”)
(2分)
4.D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2分)
5.C(A“冼星海谱曲”B《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是李大钊写于五四运动之后
D郭茂倩是宋代人)(2分)
6.(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分)
(2)
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鲤鱼跃龙门化成龙;河伯望洋兴叹;鲁班修造将军柱.
(1分)
(3)
示例: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广泛植被,防止过度放牧,以减少黄河泥沙的输入量。节约水资源,给黄河留足生态水。(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7.扑朔迷离:原意是指不易分辨是雌是雄,现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2分)
8.①只②早晨③战争,这里指战场。④有余
(4分,每空1分)
9.①早晨告别父母离家,傍晚时候到达黄河边宿营
(2分)
②脱下我出征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原来穿的衣裳。
(2分)
10.因为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英雄行为,而在于讴歌她英勇献身,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所以对十年军旅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
(2分)
11.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等优秀品质。(2分)
三、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5分)
12.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1分)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1分)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2分)
1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德语将取代法语,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2分)
14.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2分)
15.B
(2分)
16.①动作(1分)②对祖国无限热爱和坚定的必胜信念。(2分)
17.A
(2分)
四、课外阅读(13分)
18.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经常抱着一个铁盒,儿子和媳妇在发现了铁盒秘密后,最终因感动而放弃了送母亲去养老院的念头。(2分)
19.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贯穿全文的线索;含蓄揭示文章中心(3分)
20.不能删,因为这两段文字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她小的时候母亲带他生活的不易和供他上大学的艰难,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他最终被母亲感动作了铺垫)(3分)
21.一方面为母亲对自己浓浓的爱而感动,另一方面为自己想把母亲送去养老院的做法而羞愧。(2分)
22.示例: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一种爱,只知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种无私的爱,并用实际行动去回报这伟大的母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