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改编A)(4分)
六安战国墓出土的陶头木身俑神态ān
xiáng,做工十分jīng
zhà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选编A)(2分)
(
)
A.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B.观众们纷纷疑惑:怎么了?电视剧为何越做越长。
C.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选编A)(2分)
(
)
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到达灾区,灾民们终于有了欢声和笑语。
B.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
C.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D.墙上的图画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自编A)(8分,每空1分)
①不鸣则已,
。
②
,故能成其大。
③长袖善舞,
。
④知人者智,
,
⑤曲径通幽处,
。
⑥
,但余钟磬音。
⑦吴楚东南坼,
。
⑧戎马关山北,
。
5.名著阅
读(6分)(改编A)
(1)在苗阜、王生合作的相声《满腹经纶》中,苗阜说哪吒
用的武器是“长手绢”“呼啦圈”,逗得观众哈哈大
笑。请你结合《西游记》原著相关知识,说说观众发笑的
原因。(2分)
(2)(2)下面是京剧《西游记》剧本的片段,请阅读后联系原著回答问题。(4分)
敖广
野客何来?
孙悟空
三星洞中得道,花果山上称王。你我铁桥相界,入水来拜街坊。
(敖广傲慢)
敖广
哼!
与你夙无来往,擅闯龙宫猖狂!
孙悟空
某有小事求助,何用虚礼文章?
……
众水族
神针被夺,龙宫不安,如何是好?
敖广 待我上奏天宫,捉拿妖猴!
剧本中“敖广”是谁?
“神针”指什么?“上奏天宫”
后,玉帝是如何处理孙悟空的?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1)【对联撰写】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以对联的形式概括出主要内容。(2分)(B)
为贯彻落实泰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开展素质教育“5+2”工程的文件精神,充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①不断推行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某中学附属初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2015年1月16日下午,某中学附属初中在学校湖源楼报告厅举行了社团汇报演出暨“迎新年联欢会”。②通过学生社团精品化、特色化的探索实践,使大家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文艺展演绽奇葩
(2)【修改病句】消息中两处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述有语病,请你修改正确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A)
①
②
(3)【专题研讨】①本学期对《狼》专题进行学习探究后,你积累了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请你写出两个:
、
。(2分)(B)
②你将这些成语与其他内容进行比较,如在蒙古和我国新疆,一些古诗和谚语中,狼是英雄的象征,有人喜欢以“狼”为人名;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传说中,狼还被尊为人的保护神,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李白的《折荷有赠》一诗,完成7题。(6分)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7.(1)对这首诗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B)
A.“弄”,这里有把玩、欣赏之意。
B.诗歌对“红蕖”的描写暗含了对人物体貌及品格的赞美。
C.“怅望凉风前”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情感、气氛想统一。
D.“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运用对偶手法,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2)“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运用了双关修辞手法,请作具体说明。(2分)(C)
(3)全市委婉含蓄,意脉流畅,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2分)(C)
(二)阅读宋朝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陈康肃公尧咨①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于家圃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④,久而不去。见其发矢⑤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⑥。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⑦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⑧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⑨,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⑩之。
【注】①陈康肃公尧咨:陈,姓氏;康肃,谥号;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尧咨,名。②自矜(jīn):自夸。③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④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矢:箭。⑥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⑦酌(zhuó)油:倒油。⑧覆:盖。⑨沥之:沥,注。之,指葫芦。⑩遣:打发。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B)
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③久而不去
(
)
④徐以杓酌油沥之
(
)
⑵与例句“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
)
A.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B.以空奇(《于园》)
C.我以日始去时距人近(《两小儿辩日》)
D.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A)
见
其
发
矢
十
中
八
九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
(B)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A)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一项是(
)(2分)(B)
A.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康肃公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开始的“忿然”,到最后的“笑而遣之”,体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
D.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无他,
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0分)(选编)
(1)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动物以植物为“食”,人们已司空见惯,不觉为奇;而植物以捕“食”动物为生,有人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
(2)这些吃荤的植物大都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沼泽地带,因为这种地方往往土质贫瘠,所以不得不捕捉昆虫以获取氮气。它们布设“陷阱”的方法很巧妙,有三种基本式样:一种用捕捉器般的夹子,器官的两半能迅速闭合,把牺牲品夹在当中;另一种像粘绳纸,用分泌的沾液把猎物粘住;第三种是生有瓶状叶,引诱昆虫陷进瓶中。
(3)茅膏草的叶子略呈半月形,平时叶子张开,露出鲜艳的肉色饵细胞,看上去十分美味多计。昆虫一旦碰到叶子上的腺毛,叶子即由两边向中间合拢,将昆虫困在其中,并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大约十天后,叶子重新开启,静静恭候下一个猎物。有趣的是,如果它包住石子等不能够“吃”的东西,不超过24小时,叶子便会重新开启,将其吐弃。
(4)毛毡苫的叶子能分泌一种很粘的粘汁,昆虫一旦被粘住便休想脱身,只有坐以待毙。
(5)猪笼草叶的的中脉顶端生有小囊,囊口还有盖子,盖子下面有蜜腺,能释放出像紫罗兰或蜜糖的香味,昆虫一旦贪吃进入九无法退出。因为向内斜生的刚毛阻止了昆虫的外逃。囊底贮有酸性消化液,昆虫至此也就尸骨无存了。
(6)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对食虫植物进行过多次观察和试验,曾感叹地说:“多么不可思议的智慧!”
12.通读全文,根据说明的内容,为这篇文章设计一个标题。(2分)(B)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B)
(1)本文三、四、五段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2分)
(2)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多次”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4.说说文中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B)
(四)阅读《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一文,完成15—17题。(10分)(选编)
①近日,几条社会新闻划出U型转弯:女司机被逼停遭暴打,行车记录仪却显示,两车早有并线、别车的几度斗气交锋;导游对没有消费的游客破口大骂,却有人指出这本来就是只要一元钱的旅游消费团;武侯祠石碑遭人刻字,网友人肉出的电话,却让同名者无辜“躺枪”、不堪其扰。
②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舆论环境,大家都有基本的文明观,对错的边界不会模糊,一些根本性的判断不会出错:不管有理没理,打人不仅是文明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不管多么难,做好服务都是导游的本分,骂人有悖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而从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到故宫的大水缸,“到此一游”的方块字确实是文明的污点。有了这样的共识、守住这样的底线,文明才算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
③不过,现实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的文明判断题。暴打司机的视频足以激发很多人的义愤,但看了双方此前你争我抢的斗气,不少人也转变看法表示无法同情女司机。骂人的导游确实让人全无好感,但“一元团”的背景,也让人感叹游客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刻字激发文明耻感,但人肉搜索、电话骚扰却也走到了另一个不文明的极端。新闻本身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只是看到结尾就匆忙下结论、做断语,难免会失之偏颇,进而产生道德迷失。
④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艺术领域曾出现“道德焦虑派”,以影像探讨人可能面临的道德悖论。上面这几起事件,就颇有道德悖论的意味,却也足以激发更多关于文明的思考。从支持一方,到诘问双方;从看到结果,到关注原因;从草率行动,到反思后果……这样的递进一层,或许也正是文明更进一步的开始。
⑤部分舆论的反转带来这样的启示:我们在追寻社会文明时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
⑥如果不幸成为当事人,可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断不断恶化的因果链条。有人曾提出“踢猫效应”:父亲被老板批评,回家骂孩子;孩子心里窝火,去踹路边的猫;猫逃到街上,司机避让时撞伤了路过的老板。放在“女司机被打事件”中,如果双方都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打破“坏情绪传导闭环”,让事情向着不同方向演变了。
⑦而对于更多围观议论的人,或许也可以多看一面、深想一点。不管你是开车还是走路,是游客还是导游,不用急着站队,更不用忙着挥舞“道德棒”、当起“键盘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文化中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也正是从自我审视开始的。有了同理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他人的处境、分析事件的背景、思考道德的要求,也才能在现实语境中理解一种生活化的德行、一种可感可触的文明。
⑧“惟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才让人越沉思而越敬畏”,这是康德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其中所谓“沉思”,绝不仅仅是重视,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审视与反省。惟有如此,才能让道德成为责任、文明成为习惯,才能让我们处身其中的社会真正走向和谐。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如从文章中找一句话作为中心论点,应该是哪一句?(4分)(B)
16.
第⑥段中谈及的“踢猫效应”的故事,有哪些作用?(3分)(B)
17.下面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用来作为本文的理论论据?为什么?(3分)(C)
A.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清·李惺
B.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五)阅读《雨夜的灯光》一文,完成18-23题。(20分)(选编)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⑾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⑿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⒀“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⒁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⒂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⒃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8.
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2分)(B)
段落
①~③
④~⑥
⑦~⒂
⒃
主要内容
A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B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19.
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B)
20.
品味语言(C)
(1)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2)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4分)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21.
通读全文体会选文第⑿段的作用。(2分)(C)
22.
选文第⒂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3分)(C)
23.
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3分)(C)
三、作文(60分)(选编)
请以“我还是有潜力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4分)
文
题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参考答案:
1.安详
精湛
2.这四个选项都是关于有疑问词,是否都要用问号。正确答案为D(A项“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虽有疑问,但作了“辨别出”的宾语,整个句子无疑问,故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B项冒号管到句子结束,而本句“怎么了”后用问号,冒号只能管到这里,就不能管到“电视剧为何越做越长”,故将问号改为逗号,同时将句号改为问号。C项引文独立完整,而且前面有冒号,又有疑问,故将句号改为问号)
3.D“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A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在这里不能说救灾物资来来往往,用错对象。可以换成源源不断。B项“富丽堂皇”: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望文生义,可用“冠冕堂皇”。C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装饰异常华丽精致。用错对象)
4.①一鸣惊人
②泰山不让土壤
③多钱善贾
④自知者明
⑤禅房花木深
⑥万籁此俱寂
⑦乾坤日夜浮
⑧凭轩涕泗流
5.(1)苗阜说哪吒用的武器是“长手绢”“呼啦圈”,其实是“混天绫”(或“斩妖索”)(1
分)、“乾坤圈”(1分)。
(2)东海龙王
(1分)金箍棒(定海神针)(1分)
招安了孙悟空,让他管天马,封官职“弼马温”。(2分)
6.
(1)示例:育人工程结硕果(对仗工整,意思达到即可)
(2)①不断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②学生社团精品化、特色化的探索实践,使大家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或“通过学生社团精品化、特色化的探索实践,大家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3)示例:辩证地去看狼。为子女为群体它们勇敢聪明,为生存它们残忍狡猾。(其他民族也许和狼亲密相处,所以称赞狼,而汉民族惧怕狼。)(尊重其他民族的信仰,尊重狼这一古老的人类朋友。)(探究言之有理即给全分。)
7.(1)D
(2分)
(2)“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
(2分)
(3)表现了对远方心爱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隐隐地表达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2分)
8.⑴①擅长,善于
②放下
③离开
④慢慢地
(4分)
⑵D(2分)介词,凭(A项,相当于“而”,B项介词,因为,C项根据)
9.见
/
其
发
矢
/
十
中
八
九(2分)
10.⑴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分)
⑵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2分)
11.C(2分)
12.阅读目的决定阅读的效果;阅读目的决定阅读的方式。
(2分)
12.
“吃荤的植物”,或“植物吃荤探秘”
13.(1)不能打乱,因为本文三、四、五段是按照第二段的三种捕食方式依次举例介绍的。(答成“照应上文所介绍的三种基本方式”也可;如果答第二段先总说,后面三段依次分
说也可)
(2)不能去掉,“多次”从数量上修饰,表明达尔文对食虫植物进行的观察和试验次数多,下文的感叹是有依据的,增强了权威性和可信度。
14.分类别,使说明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打比方(作比喻),使说明生动、形象,读者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
15.可以,(1分)因为标题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句式,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文明”(论题)的见解主张,全文的内容(论据)都是围绕这句话来论述的。(2分,答到两点即给分)我们在追寻社会文明时,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1分)
16.
①增加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为论据;③论证本段论点:“如果不幸成为当事人,可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断不断恶化的因果链条”;④进一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要换位思考,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3分,答出三点即给分)
17.A句更合适,因为A句告诉人们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总是责备别人,这与本文所阐述的人要会审视自省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用来作论据。B句说的是人要谦虚和正直,与本文观点没有太大的关联。(3分)
18.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
B.
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19.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20.⑴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
⑵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
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
21.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22.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23.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