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0 20: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课内外背诵默写(6分)
1、游子乍闻征袖湿,

2、相呼相应湘江阔


3.《鹧鸪》诗中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的两句是:


4、《蝉》诗中借蝉抒怀,道出品格高洁,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的句子是


二、积累与运用(25分)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5分)
玲珑
脑羞成怒
祸不单行
再接再利
(
)
敏捷
浮光掠影
兴致勃勃
不胜没举
(
)
追遂
声嘶力竭
口密腹剑
临危不惧
(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4分)
(1)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獏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
)
(2)还有我的家乡有一种结两种豆荚的野豌豆。一种豆荚在地上,一种豆荚在土里,两者都能生根发芽。(

(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4)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4分)
①形容快乐到极点。(

②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③自古以来。


④一点也不动心。


4、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2分)
  A、他可是我们学校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B、马路旁边那片空地的土里掺进了一些石灰水泥,连草都长不好,是片不毛之地。
  C、潭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惟妙惟肖。
  D、我期末考试的作文写得很成功,真是妙手偶得。
5、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2分)
①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
  ②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
③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
  ④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⑤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A、②③①⑤④B、②④⑤③①
C、①③④⑤②D、④②③①⑤
6、名著赏读:(4分)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1)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中的
,作者是____________。
  (2)请概括这段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震动了天庭,天帝派哪两位大将到南天门观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2)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3)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4)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A.(1)描写
(2)议论
(3)记叙
(4)说明
B.(1)议论
(2)说明
(3)描写
(4)议论
C.(1)描写
(2)说明
(3)记叙
(4)说明
D.(1)议论
(2)议论
(3)描写
(4)议论
8.读下列语段,用一句话提取其中包含的信息。(2分)
据研究,世界上犹太人是智力成就最高的民族。全世界获诺贝尔奖的人中,犹太人占了15.47%,美国的获奖者中,犹太人占了28%。领导近代科学三次伟大革命的科学家都是犹太人: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11分)
(一)阅读《松鼠》文段,回答问题。(11分)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颗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______-

_______。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弄、搬、找)些小木片,错杂着(堆、垒、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tái
xiǎn(编扎、捆扎、缠绕)起来;然后把tái
xiǎn(捏、挤、踩)紧,(压、踏、踩)平,使那建筑物既_______
又_______
,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______
又_______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2分)
2.在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入下列词语:(3分)
  舒适
暖和
干净
坚实
宽广
安全
3.文章第②段细致地描述了松鼠搭窝的先后次序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以及窝口的设计,作用是什么?(2分)
4.这两段文字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习性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5.选文中加点的“通常”一词是否能去掉,为什么?(2分)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蔽林间窥之(     


远遁
(      


以为且噬己也(
     


蹄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怎样写“黔驴之技”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对你有哪些启发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孤雁》,完成8—9题。(6分)
1、诗中的孤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2、诗中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深切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