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走
进
历
史
课
堂
“一带一路”绘就发展新蓝图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拔剑光寒倭寇胆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放飞希望又起航
痛失澳门居住权
扬帆远航下西洋
wō
kòu
扬帆远航下西洋
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
文莱
西
洋
扬帆远航下西洋
西洋是指哪里呢?
1、人物:
6、交流物品:
2、起止时间:
扬帆远航下西洋
3、目的:
7、最远到达的地区:
5、航行次数:
郑和
1405年—1433年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七次
中:丝绸和瓷器
外:珠宝、香料、药材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4、首发地点:
刘家港
扬帆远航下西洋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1433年,明太祖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南京出发,
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上装载的物品,以丝绸和茶叶最受当地人喜爱。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1405年
明成祖
刘家港
出发,
红海
瓷器
刘家港
识图:找出①出发地
②最远到达的地方
扬帆远航下西洋
红
海
非洲东海岸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天气
2、缺少淡水、食物等物资
3、可能遇到来自海盗的攻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ú)……”
扬帆远航下西洋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合
作
探
究
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造船技术的提高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地理知识的进步
郑和个人的能力和品质
扬帆远航下西洋
哥伦布
郑
和
PK
扬帆远航下西洋
之中西航海家比较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首航
时间
次
数
船
数
人
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地区
郑
和
1405年
7次
200多艘
27000人
最大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哥伦布
1492年
4次
17艘
最多时1500人
长24.5米,宽6米
美洲
比较
结果
早半个
多世纪
次数多
船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大
范围广
合
作
探
究
扬帆远航下西洋
之中西航海比较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和平的使者
贸易的伙伴
图说历史
殖民者
掠夺者
扬帆远航下西洋
之中西航海比较
。
印度:三保石刻雕像
历史见证
印度尼西亚:三保洞
马来西亚:三保庙
扬帆远航下西洋
欲中国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郑和
扬帆远航下西洋
海洋的重要性
警示危险
倭寇来了
日本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拔剑光寒倭寇胆
wō
kòu
戚继光抗倭
自主学习
1、军队:
2、重大战役:
3、结果:
4、评价:
拔剑光寒倭寇胆
戚家军
台州九捷
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
民族英雄戚继光,永载史册。
tāi
台州
穿越时空的对话:
戚将军,为什么你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我不是呢?
拔剑光寒倭寇胆
身后之事任由后人评说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根据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史
料
探
究
拔剑光寒倭寇胆
印象
城市
印象
中国
澳门
痛失澳门居住权
1553年
欺骗
贿赂
早期澳门全图
占驻澳门的葡萄牙海军
澳门总督府
痛失澳门居住权
1、侵略者是哪个国家?
2、手段有哪些?
3、时间是哪一年?
4、取得了什么利益?
葡萄牙
1553年
居住权
中国
澳门
1999年12月20日
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
海
戚继光抗倭斗争
日本
葡萄牙骗取
澳门的居住权
澳门
西洋
本课
小结
海禁
闭关
放飞希望又起航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2015年初中历史济宁教学能手比赛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曲阜市杏坛中学
李珍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识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图》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分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探究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百度搜索的丰富资源(史料,视频,图片)营造课堂氛围,层层深入,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难点解决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课前准备
1、课前从网络上搜集有关资料和图片,精心设计历史问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了解中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
3、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课型与课时安排
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探索历史,关注社会发展。我们一起看一段新闻资讯。(播放《一带一路》新闻视频资料,初步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构想。)
总结:“一带一路”战略绘就中国发展新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体现出中国向海洋发展的战略。其实在600年前明朝,曾经有过走向海洋的极好机会。那就是郑和下西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探寻郑和的足迹。
(出示第17课标题)
【设计意图】既要符合板块教学的要求,又使学生明确本课主干知识,凸显教学的主题,使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
我们一同走进第一篇章:扬帆远航下西洋
识图:西洋是指哪里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
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明确要求:大家先自己阅读课本,并标注下来,然后同位之间相互交流并互相提问。
老师挑战记忆力的时刻到了。老师提问检查同学的自学掌握基础知识情况。
动手算一算:今年2015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
学生算出:610周年
<马虎笔记>请大家找出其中的五处错误,并改正过来。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143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太祖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南京出发,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上装载的物品,以丝绸和茶叶最受当地人喜爱。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改正后要求学生齐读,再次强化知识点。
【设计意图】采用<马虎笔记>的方式,既符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喜欢挑错,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轻松检查了学生自学情况。
识图:在课本96页标出
想一想:
分组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选用史料探究的方式处理,既符合历史教学的要求,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渡语:中国有航海家郑和,西方有哥伦布。
【设计意图】1、我选用表格比较的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处理中西方航海,既符合历史教学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还可以增强调节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历史图片的魅力在于增强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可以有化繁为简的能力,使学生将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轻松掌握。
过渡:欲中国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上。郑和的话既强调了海洋的重要性,又警示海洋的危险。
果然,倭寇来了。
进入第二篇章:拔剑光寒倭寇胆
自主学习时间:
识图:在图上找到“台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渡语:提到戚家军,让我们想到南宋岳飞的岳家军。
穿越时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戚继光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英雄,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岳飞对抗的是女真族(中国一少数民族),故只能称其为抗金英雄。
合作探究:归纳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并加深学生对戚继光个人品质的理解。
过渡语:一波平,一波又起。中国一个地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改变。
<城市印象>澳门知名建筑图片。澳门是中国的,但城市风貌更多打上了欧洲的风格的烙印。为什么呢?因为澳门很早就被殖民者占据。
进入第三篇章:痛失澳门居住权
师生共同学习:
强调:为什么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
回答要点: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皇之地住下来。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过渡语:我们要记住澳门的耻辱,更要记住中国收回澳门的骄傲。
利用地图归纳本课知识点,既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感,又可以将本课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
过渡语:海洋铭记了郑和下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的荣耀,日本和葡萄牙侵略者的入侵使统治者改变的对外政策。中国错失向海洋发展的重要机会。此后,中国社会危机加剧。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历史成为过去,已不可改变。600年后的中国,机遇再一次摆在了眼前。进入第四篇章:放飞希望又起航
(此时,音乐响起,图片滚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播出)辽宁舰、习近平视察辽宁舰、一带一路的相关图片,放飞希望,梦想已经起航。21世纪中国必将以新的姿态和平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设计意图】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升华课堂,点燃学生激情,实现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课已结束,而余味悠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