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柳宗元(唐)黔之驴 字词卡片黔之驴 好事者 窥之 憫然
大骇 远遁 噬己 益狎
不胜 跳踉 大?qián hào kuī yìnyìnhài dùn shì xiá shēng liáng hǎn翻译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船:名词用作状语,用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则:却。放之山下:“放之于山下”的省略 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子进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翻译庞然:巨大的样子。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近:形作动,靠近。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的样子相:指代驴,相当于“之”,偏指一方。(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得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地,不了解它(是什么)。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 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的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然:连词,然而异:特别的者:表示揣度的语气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益:逐渐习:熟悉,习惯搏:击,扑(老虎)渐渐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攻击(它)。出前后:“出于前后”的省略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 怒,蹄之。益:更加蹄:名作动,用蹄子踢(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便,碰撞、倚靠、冲击、冒犯它,驴子禁不住发怒了,就用蹄子踢老虎。益习其声(逐渐)尽:形作动,吃光乃:才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才离开。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一词多义1、以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为神2、然 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连词,而介词,把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转折连词,然而一词多义3、且 以为且噬己也
且焉置土石4、去 尽其肉,乃去
日始出时去人近将要况且离开距离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
河东(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散文以山水游记最为后人所传诵,他的寓言也很有名。柳的寓言,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代表作《三戒》通过麋、驴、鼠三种物态的描绘,影射现实,警戒世人。其中《黔之驴》一篇最为脍炙人口。背景介绍中唐时期宦官专权于内,藩镇跋扈于外,与豪族地主集团勾结。唐顺宗继位,用王叔文为政,以改变这种状况,提升柳宗元推行新政。不久顺宗因病让位,革新遂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被贬永州。《黔之驴》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三戒》中的一篇,意思是“以驴为戒”,讽刺那些腐败无能却又妄自尊大的权贵,最终免不了自取灭亡的下场,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见解。文意解析第一段,写黔驴的来历,以及老虎初见驴子恐惧茫然的情景。
第二段,老虎逐步摸清驴子的底细,终于吃掉了驴。分析1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和心理的语句
2理清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3对比驴与虎蔽 窥 近 遁 视(之)荡 倚 冲 冒 跳踉 ……动作描写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博 技止此耳心理描写畏--疑--恐--不奇--怕--喜惧 驴识 驴吃 驴驴:
外强中干
蠢笨无能虎: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警觉细心 驴:
软弱无能
狂妄自大
迟钝麻木
愚蠢虚荣虎:
勇敢大胆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讨论寓言的寓意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虎打败驴)
2)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驴的愚蠢)找出本文的成语1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2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
3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对牛弹琴 狗尾续貂 狐假虎威
鸡鸣狗盗 井底之蛙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指鹿为马 鹬蚌相争 寓言是一种含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常用借喻手法,富于智慧哲理。露一手中国古代有很多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试着来讲一讲。中外寓言多以动物作为主人公,借助动物世界来反映人类社会的种种。井底之蛙:用来讽喻见识短浅的人
守株待兔:讽喻那些不主动努力,只想得到意外收获的人
狐狸与葡萄:讽喻那些一旦自己未能得到就指责、诋毁的人作业1、原文抄写背诵
2、抄写注释
3、完成探究练习二、三写作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创作一则小故事。临江之麋 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霓,携归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挞之。自是日抱 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 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 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之麋 临江的一个人,猎得一只麋鹿的幼崽,养了起来。回家进门时,(家里的)那些狗(见了)直流口水,摇着尾巴都跑过来,那人呵斥吓唬它们。从这天开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间去,常常给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让狗和它嬉戏。 过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愿(不企图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顶头摔扑更加亲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滚打的很友好。但还是经常舔舌头(想吃啊!)。三年后,(一天)麋鹿出门,看见很多别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们嬉戏。别人家的狗见了很开心并发了威,一起把它杀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没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写持宠而骄的小麋,鞭挞了依势放纵的奴才(“依势以干非其类”)。麋因有主人的势力作依仗,在家犬面前放纵而胡作非为。一旦失去了主人之势,便被外犬吞食。作者借麋影射那些仗主人之势而持宠放纵的奴才,讥讽他们可怜的心态和可悲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