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12 14: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
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
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
D.“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2.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不发生联会,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3.某科研小组用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做研究,测定其体内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甲,其中一个细胞处于图乙状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a和b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d和e中正在进行DNA复制
C.细胞乙可用图甲中的f细胞表示
D.细胞g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4.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棒眼和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不考虑XY同源区段)。现用一只棒眼雌果蝇与一只圆眼雄果蝇杂交,F1中棒眼∶圆眼为1∶1。对亲本果蝇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亲本雌果蝇和雄果蝇无相同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析上述实验可知,棒眼为显性性状
B.棒眼和圆眼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等位基因A/a的产生可能是基因分子结构中发生碱基替换的结果
D.不考虑突变和自然选择,F1随机交配两代后,F3中圆眼的基因频率是1/3
5.如图为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处理方法及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组和第2组对照能说明S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而R型活细菌无致病性
B.第2组和第3组对照能说明加热能使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失去功能
C.只有第4组发生了细菌转化,但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为S型细菌
D.该实验能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该“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
6.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B.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D.DNA分子中A与T含量相等,G与C含量相等
7.真核生物的一个 mRNA分子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核糖体是沿mRNA从左向右移动的
B.图中不同核糖体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不同
C.图中mRNA的碱基组成和排列顺序与其模板链完全相同
D.tRNA进入核糖体与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结合,翻译停止
8.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其化学本质是一种萜类化合物,通常选择从黄花蒿叶子中进行提取。下图为黄花蒿产生青蒿素的部分代谢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叶片中提取青蒿素是因为相关基因主要存在于叶片细胞内
B.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以FPP合成酶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
C.调节FPP合成酶基因和ADS基因的表达可调控青蒿素的产量
D.该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9.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复制后含两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C.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D.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10.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
B.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
C.一种t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
D.DNA复制发生差错时一定会导致表达出的蛋白质改变
11.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是转录过程,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RNA聚合酶、ATP
C.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
D.②过程中共有64种密码子对应着21种氨基酸
12.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 B.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过程①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过程⑤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1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基因可自发突变为m1或m2基因,但m1基因不可能突变为M基因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D.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的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1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型占全部基因型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中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C.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16.如图为果蝇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在BC段和DE段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不同
B.该细胞在BC段和EF段都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该果蝇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
D.若将纵坐标改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曲线走势与图中曲线完全一样
17.某实验小组采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并与大肠杆菌混合,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 步骤
步骤①标记噬菌体 步骤② 步骤③ 步骤④检测放射性
甲组 用35S标记T2噬菌体 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合适时间 搅拌离心 A
乙组 用32P标记T2噬菌体 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丙组 用3H标记T2噬菌体 b
A.步骤①用于培养T2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含有放射性
B.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C.步骤②中,使用到的大肠杆菌不应含有放射性
D.步骤④中,a和b的放射性都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18.人类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亲婚配会增加各种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C.基因检测准确性高,但不能诊断所有遗传病的病因
D.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常在自然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19.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某基因型为XBXb的棒眼果蝇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实验小组让该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杂交,杂交后代F1的表型比例为雌性棒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正常眼=1:1:1,且偶然发现了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XXY的棒眼果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致死基因s位于正常眼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上
B.F1的雌性正常眼果蝇中可能携带s基因
C.XXY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母本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XXY棒眼果蝇中同时含B、b和s基因
20.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等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C.F1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高秆:矮秆:极矮秆=1:2:1
D.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二、解答题
21.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2n=4)体内处于分裂期的三个细胞。图2表示该哺乳动物的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图1中甲细胞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动物为雄性,理由是 。
(2)图1中乙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2中的 时期。若某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图2中的 时期。
(3)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减少一半的原因是 。
(4)该哺乳动物进行交配产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推测该后代的出现是由亲代产生异常的 (填“精子”“卵细胞”或“精子或卵细胞”)引起的。
2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两条肽链构成,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图1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图2为细胞中的某物质结构示意图,图3代表细胞中的某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乙需要以 为原料。图2中tRNA的功能是 。图3过程酶X在DNA上的移动方向是 (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2)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能特异性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如图1中的miRNA-195基因表达产物 能调控BDNF基因的表达,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BDNF含量 。下列关于mi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iRNA由相应的RNA复制产生
b.miRNA可通过核孔转移至细胞质,发挥作用
c.miRNA基因在转录时需要DNA解旋酶与RNA聚合酶参与
d.翻译是核糖体沿着miRNA移动,从起始密码子开始,读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所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

(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则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
三、实验题
23.对于遗传物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其中三个先后进行的经典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科学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格里菲思提出“转化因子”的推断。支撑该推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其中一组实验成功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并导致小鼠死亡。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向小鼠体内注射 。
a.活的S型菌
b.活的R型菌
c.加热杀死的S型菌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
(2)艾弗里等人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该实验运用 (填“加法”或“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发现只有用 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因传统观念“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阻碍,艾弗里等人的结论并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
(3)赫尔希和蔡斯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T2噬菌体的原因是 。
②图中搅拌的目的是使 (填“吸附”或“游离”)状态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
③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DNA中能找到放射性同位素有 。
2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某兴趣小组分别对果蝇眼色和体色的遗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P 红眼(♀)×白眼(♂) 灰身(♀)×黑身(♂)
F1 红眼(♂、♀) 灰身(♂、♀)
F2 红眼:白眼=3: 1 灰身:黑身=3:1
(1)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 ,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比例为 。
(2)现有纯种果蝇长翅和残翅雌雄个体若干,如何通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判断依据及相应结论。(不要求判断显、隐性,不要求写出子代具体表现型)
I.实验思路: 。
II.判断依据及结论:
①如果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
②如果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X染色体。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B
6.B
7.A
8.C
9.D
10.B
11.C
12.A
13.B
14.D
15.B
16.D
17.D
18.C
19.D
20.D
21.(1) 不能 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2) a b
(3)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精子或卵细胞
22.(1) 氨基酸 携带特定氨基酸并识别mRNA中的密码子 从右到左
(2) miRNA-195 少 b
(3)乙
23.(1)d
(2) 减法 DNA
(3) 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繁殖 吸附 15N和32P
24.(1) 12 1/8 1/6
(2) 选用长翅和残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子代的表型 正反交的子代表型相同 正反交的子代表型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