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2课《陋室铭》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2课《陋室铭》 (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2: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导入新课?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千百年后,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铭文。陋室铭 刘禹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一些文言词用法及“铭”的体裁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志趣追求。重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介绍:生平:刘禹锡(772-842),字( ) ( )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
经历:曾任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晚年任太子宾客。
成就:作品有《 》
《 》
评价:( )代中晚期著名( )、( )家、( )家。有“ ”之称。与白居易并称“ ”。与柳宗元并称“ ”。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唐梦得唐诗人文学哲学诗豪刘白刘柳文体“铭” 概念: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自己或者记述生平事迹称述功德的
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古人常用身边的物件为
题作铭,形容该物的某方面特征以
比况人事,用以劝勉警戒。
文体“铭” 现今:现在沿用下来的有座右铭和
墓志铭两种。
特点: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
工整,而且押韵。常用排比、对
偶句。
自读文章,找出易错字、词:重点字词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 / 调动( )
3.辨析字形: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牍 / 读( )读书
鸿rú ( ) / 相rú( ) 以沫
xīntáidúhóng rúshǔlòutiáodiàoxīnqìngdúdú儒濡我来读,你来评: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朗读欣赏重点字词检测则( ) 名( ) 惟( )
斯( ) 馨( )
上( ) 入( ) 素( )
调( ) 鸿儒( )
乱( )
劳( )
形( ) 灵( )就著名,出名这只,只是散布的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长到映入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不加装饰的调弄,这里指弹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体,身体灵异,神奇名----动形----动指示代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方位名词作动词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在于就出名,著名原文: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翻译: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灵异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居住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省略部分省略部分省略句这只,只是散布的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长到映入原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知识渊博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虚实结合原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翻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调弄,这里指弹奏不加装饰的正面--实写
高雅脱俗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听力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反面—虚写
不慕富贵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乱,扰乱使......劳累身体,形体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翻译: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地名地名远大抱负原文: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此语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句中省去“君子居之”既不显得浅陋,却也兼含此意
。表明了自己的真正用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正常语序,有何陋陋室铭 刘禹锡
知识检测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居住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这只,只是散步的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长到映入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听力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使......乱,扰乱使......劳累身体,形体再读课文,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短文主旨。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
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长到映入原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知识渊博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虚实结合原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翻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调弄,这里指弹奏不加装饰的正面--实写
高雅脱俗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听力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反面—虚写
不慕富贵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乱,扰乱使......劳累身体,形体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翻译: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地名地名远大抱负原文: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此语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句中省去“君子居之”既不显得浅陋,却也兼含此意
。表明了自己的真正用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正常语序,有何陋
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想一想: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5、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背一背看漫画提示,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文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诸葛庐子云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下作业:背诵全文。
思考:陋室“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