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小熊过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在困难面前做勇敢自信的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歌唱、自制乐器伴奏等形式,体验感受音乐的变化与歌曲情绪变化的关系,由直觉判断到理性总结归纳,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歌唱《小熊过桥》,通过学习了解乐曲《小熊过桥》的曲式结构,体会“回旋曲”的曲式结构,能进行创编并用不同的手法表现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特点。
2学情分析
《小熊过桥》是花城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歌曲故事性很强,旋律流畅质朴,音乐形象鲜明。然而,歌曲旋律中的“回旋曲式”蕴含着难度较高的重复和对比的内在结构关系。五年级学生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用各种形式表现音乐。我们要改变那种单纯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的过程。遵循小学生思维活跃、感知力强的特点,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情境,形成各种形式的对比分析,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寓知识与技能学习于音乐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自觉发现问题,并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感性地认识音乐的内在关系,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体会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同时,学生在这种意境中学习知识、领悟音乐的情感,并自由地与周围的人相互作用,以提高自主和合作的精神。
3重点难点
掌握音乐曲式结构,体会音乐的变化,能用不同手法表现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春天的森林聚会
1、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自觉地随着音乐,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入教室。
2、教师用优美的语调说:春天到了,树木发了新芽,小河唱起了动听的歌,小动物们都跑出来聚会……一边说一边带上熊妈妈的头饰。
3、让学生自选头饰,随着音乐而动,在春天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聚会。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创设情境阶段,是启始阶段,教师提供了一个新异的、多感官的刺激,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像之中,为下面学习动机的产生做铺垫。
活动2【活动】讲故事学歌曲
1、老师(熊妈妈)说:我的儿子小熊是个勇敢的大孩子了,一天小熊对我说:“妈妈,我想自己去参加森林聚会。”我说:“好啊,你去的时候,帮我把一个神秘礼物带去给奶奶!路上要注意安全呀!”小熊抱起礼物盒子,说:“妈妈,我走了!”说完小熊就出发了。你们知道,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教师(熊妈妈)播放《小熊过桥》视频故事。
2、(师):谁能告诉我,路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小熊的去路,他看见一座晃悠悠的小竹桥。他很害怕,想要妈妈抱他过河。乌鸦和河水都笑话小熊。小鲤鱼鼓励小熊,让小熊鼓起勇气。最后,小熊鼓起勇气,终于走过了这座小桥。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情节,初步熟悉歌曲旋律。这对理解该歌曲的曲式结构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3、欣赏并学唱《小熊过桥》,体会歌曲结构。
(1)欣赏音乐。(师):怎么用音乐表现这个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呢?
(第一遍)老师换上小熊的头饰,根据音乐的变化,做不同的表演。每次到A部时,老师做同样的动作,B、C部用不同的动作,通过肢体语言暗示学生音乐曲式的变化。
(第二遍)(师):歌曲是6/8拍子,既有一种好像在竹桥上摇晃的感觉,也表现小熊紧张的心情。请同学们扮演小熊,听着音乐进行表演。
表演后,老师抓住能够扑捉到音乐曲式变化的同学,让他们说说对音乐的理解。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来让孩子体会回旋曲式结构。
(2)学唱歌曲《小熊过桥》。
A部分视唱,分清三个A的不同处,并把它唱准。BC两段用LU跟钢琴模唱。用手号辅助唱准八度音程。在熟练掌握节奏及音准后,学唱歌词。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难点在于节课件奏变化多,由于教师在讲故事到欣赏,让学生多次听赏了歌曲的旋律,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因此很好的解决了学唱的困难。
活动3【活动】创编及表演音乐剧
分五个小组,根据歌曲的情节,创编并表演音乐剧《小熊过桥》
在语言、图画、音乐等情境铺垫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分组排演了《小熊过桥》的音乐剧。学生在编排音乐剧的过程中老师提醒大家重复的部分该如何处理。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发现问题环节和进入角色环节。学唱歌曲和创编、表演中,老师一直在做铺垫,就是为了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兴趣探索问题的答案。另外,创编和排演音乐剧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更深入的体会歌曲、表现歌曲,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活动4【活动】归纳与提炼
1、了解和体会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师):那到底这个音乐特点是什么?
(生1):6/8拍子,表现了晃晃悠悠的小竹桥,也表现了小熊害怕的心理。
(生2):歌曲中有一个部分出现了三次,三次基本一样,又有一点不同。另外两个部分和它分完全不同。
(师):我这里有一些图式,你能在黑板上摆一摆,来表示这种曲式吗?
(生):
【设计意图】由直觉判断到理性分析,让学生从形象思维中归纳、思考,总结出音乐的特点。
(师):那让我们一起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部分合适,师生跟随伴奏按照自己选择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方法一)齐唱 学生 齐唱
教师
齐唱
(方法二)合唱
独唱(男生) 齐唱 独唱(女生)合唱
活动5【活动】拓展与创作
1、(师)带上小百灵的头饰,说:小百灵可高兴了,她打开小熊带来的神秘礼物。展示盒内物品:一次性纸杯和一条橡皮筋。原来,森林里要举行春天音乐会,每个人都要制作一件乐器,你们帮帮小熊,这个杯子和皮筋有什么用呢?
(生)学生表现得很新奇,每个学生都拿着杯子和皮筋进行各种实验,并不时的观察别人,有些学生还互相讨论。同学们都自觉地倾向于制作简易的乐器,并热烈地讨论,并更加仔细地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反复的测试、听辨、讨论,发现当杯子口箍上皮筋时发出的声音最好听,因为杯子中间是空的,拨动皮筋便产生了共鸣,这样的声音最好听。
【设计意图】成就学习动机的形成,其基础是好奇心以及向同学和老师显示求知的欲望。整个过程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说明,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发现了一个物理原理。知识产生了横向联系。
2、用自制乐器为《小熊过桥》伴奏,强化体会回旋曲式。
3、五个小组各司其职,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完整演绎音乐剧《小熊过桥》。
一组负责打击乐伴奏、二组负责演唱、三组负责扮演小乌鸦、四组负责扮演河水,五组负责扮演小鲤鱼,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扮演熊妈妈、一人扮演小百灵,教师负责旁白。
【设计意图】提供反馈。让学生举一反三,把刚得来的理论套用已感知过的音乐中,通过验证进行自我总结,并将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
活动6【活动】下课
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听着《小熊过桥》离开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