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基础知识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基础知识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1 21: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基础知识专项训练(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言造成的误读,如:“稀疏(sū)”应读成“稀疏(shū)”,“沙砾(nì)”应读成“沙砾(lì)”。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竺(zú)可桢”应读成“竺(zhú)可桢”,“延(tíng)安”应读成“延(yán)安”。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枯躁”不能写成“枯燥”,“迁徒”不能写成“迁徙”。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人情事故”应写成“人情世故”,“嘎然而止”应写成“戛然而止”。
2.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写的开场白,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一代一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承载着我们的情感、记忆和文化。曾在某个时刻,我们蓦然想起一篇名作,感叹自然之绚丽;在当下的某天,我们心中浮现一句诗,拨开了心上的雾霭,懂得了人情世故;在未来,对前途不知所措时,我们也因读到了某一名篇佳作而倍感震hàn,在诗文中找到心灵的慰jiè……
A.“潜移默化”的“潜”应该读第二声“qián”,“承载”的“载”应该读第三声“zǎi”。
B.“蓦然”的“蓦”应该读“mù”;“雾霭”的“霭”应该读“ǎi”。
C.“人情世故”“不知所措”的写法都是正确的。
D.“震hàn”与“遗憾”的“憾”是同一个字;“慰jiè”与“蕴藉”的“藉”是同一个字。
3.下面是小田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撺掇”的“撺”读“cuān”,“追溯”的“溯”读“shù”。
B.大部分形近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如脑畔(pàn),两栖(xī)。
C.注意形近字在书写时的细微区别,如“震憾”要写成“震撼”,“迁徒”要写成“迁徙”。
D.注意成语中音同义不同的字,例如:“眼花缭乱”应改为“眼花嘹乱”,“草长鹰飞”应改成“草长莺飞”。
4.《经典常谈》中介绍了“四书”“五经”等经典,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  )
A.《诗经》 B.《论语》 C.《尚书》 D.《礼记》
5.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内容涉及面较广,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选择读其中的 (  )
A.《周易》《春秋》三传 B.《史记》《汉书》
C.《尚书》《战国策》 D.三礼、四书
6.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B.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C.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这部书时,已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在病榻上写成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柯察金在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之后,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我,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
7.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筮法里的六十四卦,就是《周易》里的卦数。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
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
C.笔出现于商代,却只用竹木削成。
D.《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体相同的。
8.下列各句中加点关联词语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展体育运动,首先要做好普及工作,同时还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水平。
B.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上。
C.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D.可惜你满腹文章,却看不懂这人情世故,到底是没有经过历练。
9.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B.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大事。
C.不能只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接近知识、吸收知识,要为完善自我而努力学习。
D.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10.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句末加上“的生动局面”)
B.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背少年足球运动水平。(将“培养”改为“提高”)
C.通过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删去“通过”)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避免”改为“防止”)
11.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1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社会民俗包括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读懂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灯笼》中也描写了在春节和元宵节里张灯结彩、跑马灯、猜灯谜等节日民俗。
②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彻夜鼓吹。
③《社戏》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群结队摇着乌篷船前往观戏。
④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民俗已屏息敛声,我们也只能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
⑤场面热闹宏大,使人叹为观止。
A.③②①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①⑤③②④
二、填空题
13.在空格处填写拼音或汉字。
开场白:辰龙去,巳(  )蛇来。蛇,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穿梭于古老的传说与现代的生活之间,编织着独特而深suì(  )的文化意蕴。此刻,我们相聚于此,如同星辰汇聚,即将共同点亮这一场属于我们的璀璨盛会,让我们怀chuāi(  )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奏响蛇年奋进的乐章!
①巳   蛇 ②深suì   ③怀chuāi   
三、默写
14.根据段落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诗文可绘景。读《桃花源记》,我们感受到“   ,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之宁静和谐;读《蒹葭》,我们感受到“蒹葭萋萋,   ”的秋景之萧瑟冷落;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感受到“   ,波撼岳阳城”的烟波浩渺,波澜壮阔。
诗文亦可寄情。读“窈窕淑女,   ”(《关雎》),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对淑女的热切追求;读“   ,悠悠我心。”我们体悟到女子对恋人的深切思念;读“   ,胡为乎中露?”(《式微》),我们感受到劳役者直抒胸臆的怨言。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领会到克服空间阻碍的真挚友情。
15.请根据提示,填写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
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苍苍,①   ”的美好意境中;在河之洲,唱出“②   ,君子好逑”的倾慕;徘徊城头,默品穿越两千多年的“一日不见,③   ”的思念;偶遇桃源,惊叹“④   ,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遥望洞庭,感叹孟浩然笔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⑤   ,⑥   ”的波涛汹涌: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⑦   ,⑧   ”的积极向上的真挚友情。
主题型默写
16.我们通过古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我们在《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中感受到诗歌主人公不断追寻的过程;在《式微》里充分感受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恨:“   ,   ”;在《子衿》里体会独自徘徊城头的女子对心上人“   ,   ”的思念,它在两种时间的反差下显得如此深刻;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中感受到“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
17.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是思想的集结号。读诗,我们读懂了“景语”: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   ”,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读《式微》“   ,胡为乎泥中”,体会苦于劳役的人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感受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宁不嗣音”,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
四、综合性学习
某校八年级(1)班将举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8.同学们策划了下面表格中的活动栏目,请你帮忙补全活动形式和内容。
别出心裁品古诗
活动栏目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诵诗 声情并茂 ①    配合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古诗
品诗 诗中有画 举办“古诗意境绘画”展 ②   
辑诗 佳作荟萃 举办“优秀专题诗集”评选活动 ③   
19.活动结束后,班长写了一段感悟,有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甲】 古诗文的学习让我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染,让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汲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心灵,领悟人生的真谛。【乙】 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①【甲】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请做出修改“     ”。
复兴中学八(1)班开展“漫步古诗苑”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0.【组织宣传】为了烘托气氛,需要张贴一则宣传标语。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
领略 精神 诗词 情怀 品味 培养 馨香 精髓 翰墨
宣传标语:   
21.【分门别类】小刚收集到以下几句诗,请你为这一组诗命名,应为《   》。把下面几句诗描写的景物按时间先后排序,应为:   (填序号)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仿写寄语】班委会想编辑一本诗集,请你协助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   ,有的灿烂盛开。
23.【撰写感言】活动结束,班长写下了一段感言,请你帮助修改。
中华古诗词典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A】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B】中华古典诗词表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们璀璨芬芳。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C】学习中华古诗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生活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①画线句【A】有一处标点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画线句【B】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
③画线句【C】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徜徉在一幅幅新奇而美妙的民俗风情画卷里,感受着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彩的地域文化。鲁迅的《社戏》,带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民风民俗。戏台上的戏固然热闹,但那①(jiǎo jié)月光下一路嬉闹玩耍的情谊才是迅哥儿真正怀念的。贺敬之的《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展现了陕北特色的景观与人情,语言质朴,感情热烈。刘成章笔下的那场“安塞腰鼓”则击打得气势②(páng bó),震撼人心。纵然时光③(liú shì),依然铭刻于心。
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大海 ,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当然也有与此 的,那就是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似乎并不强劲猛烈,但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感的曲折回旋,领悟到更多的 。无论作者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2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呼啸 天壤之别 意愿
B.呼啸 大相径庭 意蕴
C.呼唤 天壤之别 意蕴
D.呼唤 大相径庭 意愿
26.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无论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B.无论作者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必须本身真实诚挚。
C.无论作者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D.作者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sì;邃;揣
14.【答案】阡陌交通;白露未晞;气蒸云梦泽;君子好逑;青青子衿;微君之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答案】白露为霜;窈窕淑女;如三月兮;黄发垂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微君之故/微君之躬;胡为乎中露/胡为乎泥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7.波撼岳阳城;微君之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纵我不往
【答案】18.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结合诗歌内容,将诗歌以画的形式呈现;学生自选诗歌组成专题诗集,在班级内进行评选
19.熏染;熏陶;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陶冶我们的情操
【答案】20.领略诗词精髓,品味翰墨馨香(答案不唯一,注意上下联最后一字的平仄)
21.四季吟;②③①④
22.激越澎湃(清脆悦耳);含苞待放(浅笑嫣然)
23.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表示;代表;删掉“目的”或“为了
【答案】24.皎洁 磅礴 流逝
25.B
26.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