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母亲》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母亲》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4: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母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下属于冰心诗歌“爱的哲学”的主题的是( )
A.母爱
B.大海
C.自然
D.童真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诗歌的主要内容。故选ACD。
点评:考查学生对冰心作品的掌握。
2.下列诗句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C、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
D、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应为“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故选B。
点评:考查对诗歌节奏的把握。
3.下列诗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B.我觉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C.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D.我是一片远去的帆。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为夸张,其余三项均为比喻。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判定。
4.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
A.天上的风雨/来了
B.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C.心中的风雨/来了
D.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应为“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划分。
5.下列诗句划分节奏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B.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C.庙里/晨诗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D.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答案:B
解析:
分析:B 项应为“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品位。
二、填空题
6.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受)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答案:自然的联想|巧妙的类比
解析:
分析:由此及彼属于联想,人与动物情感的一致属于类比。
点评: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
7.文中“心中的风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
解析:
分析:熟读理解诗歌基础上作答。
点评:学生要结合对整首诗的理解去分析。
8.你知道的歌颂母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
分析:积累关于“母爱”的诗句。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积累识记能力。
9.诗中两个“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解析:
分析:结合语境理解诗歌。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10.《母亲》与《纸船》的主题都是对__________________歌颂。
答案:母爱
解析:
分析:读诗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题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三、阅读理解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还是您吗,老师
韩 笑
还是您吗,老师?
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
还是您吗,老师?
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
还是您吗,老师
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
您默默地不说话,
噢,正是您啊,
老师! 您默默地不说话。
此刻,我看见,
满树的桃李,
都挂满了晶莹泪花。
此刻,
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引自《当代中学生诗歌散文选·绿太阳》)
11.“满树的桃李” 指的是 ,其修辞方法是 。
答案:老师的学生|比喻
解析:
分析:这道题重在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对修辞的判定。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12.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
答案:学生们想到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她的逝世怎能不让学生悲痛万分呢?流泪表达了学生们因老师的辞世而产生的深深的悲痛之情。
解析:
分析:该题要在把握抒情主人公情感基础上作答。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 的感情。
答案:热爱、崇敬、赞美以及对老师逝世的哀悼。
解析:
分析:要在通读全诗基础上把握诗人情感。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14.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
答案: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
解析:
分析:根据诗歌内容作答。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
15.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 。
答案:反复|含蓄地告诉我们老师已经去世了。
解析:
分析:同样的句子重复出现,是反复的修辞;深层含义要结合上下文作答。
点评: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理解诗歌深层含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