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臧克家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学习目标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诗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作品有《有的人》。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怀着现实关切,创造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创作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军阀、 地主阶级和达官贵人为非作歹,视人民如草芥,走狗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期“流芳百世”。对于鲁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而人民,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人们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bèng发,便于11月1日写下《有的人》一诗,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为什么?
副标题是为了补充说明这首诗歌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
近义词
伟大——崇高
情愿——宁愿
永远——永久
抬举——抬爱
反义词
伟大——渺小
情愿——勉强
永远——短暂
抬举——贬低
段落层次
①“有的人”是指哪两种人?
②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结果如何?
诗歌以“有的人”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活:鄙夷和轻蔑
死:痛恨和咒骂
死:惋惜和怀念活:肯定和赞扬
身体活着
精神灵魂死了
灵魂精神还活着
身体死了
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只看重个人利益
为人民着想
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反动派蛮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只做表面工作
无私奉献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量。
“有的人”在文中出现8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的人”共出现8次,实际写了两种人,一种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人,一种是像反动派那样欺压和迫害人民的人。
板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虽死犹生——给人民当牛马
——人们你永远记住他
有的人:
虽生犹死——骑在人民头上
——人民之会唾弃他
和鲁
迅学
习做
有价
值的
人
拓展延伸
和鲁迅一样“虽死犹生”的人
闻一多、郁达夫、文天祥、岳飞、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