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1-23 19: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迎接新的挑战!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
-8.4,22,+,0.33,0,-,-9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自然数0,1,3,4,5…自然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数。自然数在计数和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5年后建成通车,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等。人们还常常用自然数来给事物标号和排序,如城市的公共汽车路线,门牌号码,邮政编码,上述报道中的2003年,第一座跨海大桥等。
计数简单的理解,可以看成用来统计的结果的自然数。而测量的结果的自然数是用工具测量。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并说明这些自然数起的作用。
练习:请学生回答
做一做: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数轴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四)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 D E C B
-4 -3 -2 -1 0 1 2 3 4 5
例2、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0.5,-,0,-0.5,-4,,1.4;
(2)200,-150,-50,100,-100.
想一想:-4与4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与,-0.5与0.5呢?
(五)介绍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比如,-的相反数是,4是-4的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观察归纳得到相反数性质: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例如,表示-100和100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左侧和右侧,到原点的距离都是100个单位长度。
例:求5,0,-的相反数,并把这些数及其相反数表示在数轴。
问题:大于0的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哪一侧?小于0的数呢?
1、在温度计上显示的两个温度,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温度高,例如,5℃在-2℃上边,
5℃高于-2℃;-1℃在-4℃上边,-1℃高于-4℃.
下面的结论引导学生把温度计与数轴类比,自己归纳出来: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2、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观察数轴,能否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如果能,请写出符合要求的数:
(1)最大的正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
(2)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负整数;
(3)最大的整数和最小的整数;
(4)最小的正分数和最大的负分数.
在解本题时应适时提醒学生,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3、课堂练习。
例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4.5,6,-3,0,-2.5,-4
通过此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
绝对值
(一)复习提问:
1、下列各数中:+7,-2,,-8.3,0,+0.01,-,1,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4,0,3,-1.5,-4,,2?
3、问题2中有哪些数互为相反数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有理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二)绝对值概念
+5的绝对值是5,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5;
-4的绝对值是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4;
+0.01的绝对值是0.01,在数轴上表示+0.01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0.01;
-0.02的绝对值是0.02,在数轴上表示-0.02的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02;
0的绝对值是0,表明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
一般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为了方便,我们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约定在一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线来表示这个数的绝对值。如
+5的绝对值记作|+5|,显然有|+5|=5;
-0.02的绝对值记作|-0.02|,显然有|-0.02|=0.02;
0的绝对值记作|0|,也就是|0|=0.
a的绝对值记作|a|,(提醒学生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
例2: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6,?,0,-10,+10.
由例2学生自己归纳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这也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用数学符号语言如何表达?
把文字叙述语言变换成数学符号语言,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步。
1、用a表示一个数,如何表示a是正数,a是负数,a是0?
由有理数大小比较可以知道:
a是正数:a>0;a是负数:a<0;a是0:a=0.
2、怎样表示a的本身,a的相反数?
a的本身是自然数还是a,a的相反数为-a.
现在可以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表示成.
如果a>0,那么=a;如果a<0,那么=-a;如果a=0,那么=0
由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了.
练习:求8,-8,,-,0,6,-π,π-5的绝对值.
例3:求绝对值等于4的数。
分析:因为数轴到原点的距离等于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即表示+4的点和表示-4的点,所以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哪些数是正数
-2,,,,-,-(-2),-
2、计算下列各题:
|-3|+|+5|; |-3|+|-5|; |+2|-|-2|; |-3|-|-2|;
|-|×|-|; |-|÷|-2|; ÷|-|。
(四)师生共同探索利用绝对值比较负数大小的法则。
1、利用数轴我们已经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由上面数轴,我们可以知道-4<-3<0.4<3,其中-4,-3都是负数,它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显然>|—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以后在比较负数大小时就不必每次再画数轴了.
2、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①、比较-4与-|—3|的大小.
②、已知a>b>0,比较a,-a,b,-b的大小.
③、比较-与-的大小.
(五)课堂练习
(1)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与;|2|与;-与;与.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与-;-与-;-与-;-与-.
1、填空:
(1)+3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2)-3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
(3)-的符号是____,绝对值是______;(4)10-5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 _.
2、填空:
(1)符号是+号,绝对值是7的数是_____;(2)符号是-号,绝对值是7的数是_____;
(3)符号是“-”号,绝对值是0.35的数是_______;(4)符号是+号,绝对值是1的数是______;
3、(1)绝对值是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
数轴及绝对值作业讲评提纲
1、 画数轴时不能忘记正方向,单位长度要取成一致,负数的排列要正确,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2、 相反数的表示不正确,如:3的相反数是-3错误的表示为:3=-3.
3、 相反数与倒数混淆了。
4、 错误地认为,推出。
5、 对绝对值的定义和求法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不好。如误认为:
①若,则>0(为正数);事实上≥0(为正数或0)。
②若,则<0(为负数);事实上≤0(为负数或0)。
③表示正数,-表示负数。事实上、-都可表示任意有理数,即:可以是正数、0、负数。
练一练
1、计算下列各式:
(1) (-25)+(-7); (2)(-13)+5;
(3) (-23)+0; (4)45+(-45)。
判断: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 )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 )
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 )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 )
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 ( )
选择: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 )
、大于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或等于
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则这个数为( )
、 、 、 、
3、填空:
|2|= ____,|-2|= ____.
若,则.
若|a|=0, 则a= ____
|-(1/2)|的倒数是,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
有理数的加法
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加以应用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解读:用数字符号表示法则:
(1) 若a>0,b>0,则a+b=
(2) 若a<0,b<0,则a+b=
(3) 若a>0,b<0,且,则a+b=
(4) 若a>0,b<0,且,则a+b=
(5) 若a>0,b<0,且,则a+b=0
(6) 若a=0,则a+b=b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加法步骤
解读:(1)确定和的符号(2)求加数的绝对值;(3)确定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或差;
例题解析: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2)+(+10) (2)(-2)+(+10) (3)(+2)+(-10)
(4)(-2)+(+10) (5)(-10)+0 (6)(-2)+(+2)
(7) 180+(-10) (8)(-10)+(-1) (9)5+(-5)
例2计算:
教学反思: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探究中,对异号两数相加的算理是有理数加法的难点,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先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在确定用哪一条法则进行计算。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知识点一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a+c)+n
解读: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便,通常有下列情形:
(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相加得0 ;
(2) 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相加0;
(3) 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相加;
(4) 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5) 若有小数,能凑整的先加;
(6) 两个带分数相加,可以把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要加。
例题解析:
例1 计算:(1)(-18)+12+(-15)+18+6+3
(2)(-3.6)+(+2.7)+(-0.4)++(+1.3)+()
例2 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4 , +7 , -9 , +8 , +6 ,-4 , -3
(1)求收工时跑A地最远?
(2)在哪次记录时距A地最远?
(3)若每千米耗油0.3L,问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例3 计算: (-201)+75++(-100)
例4计算: (+1)+(-2)+(+3)+(-4)+……+(+99)+(-100)
例5 观察下列的排列规律,其中( 是实心球, 是空心球,)
……从第1个球起到第2004个球上,共有实心球多少个?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解读:(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把相减的运算转化为相加的运算,在转化中,要同时改变了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中“-”变为“+”;(3)有理数的减法中其被减数不能互换,减半没有交换律;(4)0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二 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步骤
步骤:(1)减法变成加法,将减号变成加号,把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2)按照加法运算的步骤去做
例题解析:
1、教材P62-63例1、例2、例3.
2、例4计算:(1) (2)
1、易错点:减法为加法时运算符号和减数的性质符号两者必须同时改变,否则会出现错误
2、易忽略点:如0-(-5.2)容易出现结果为-5.2的错误。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例题:
例1已知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7,点B表示的数为-15.不离A、B两点间的距离。
例2 计算: 1-3+5-7+9-11+……+97-99
例3
小结: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的依据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3、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后,几个正数、负数的和称为代数和.
练习课
学生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①4.1+


水位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
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①计算:
(1) (+8)+(+2); (2) (-8)+(-2); (3) (-8)+(+2);
(4) (+8)+(-2); (5) (-8)+(+8); (6) (-8)+0.
②计算:
(1)、;
(2)、.
二、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
1、加法、减法统一成加法;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结合律; 4、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例题解析:计算:
(教师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扳演计算)
小结:这节课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在运用法则和运算律时要注意运算的正确性.
有理数的乘法(一)
一、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1.计算下列各题:学生计算:(根据经验)
(-3)×4=-12 (-3)×3=-9 (-3)×2=-6 (-3)×1=-3 (-3)×0=0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列的因数与积的变化,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观察以上计算结果,议一议:
一个因数减小1时积是怎样变化的? 当第二个因数减小1时,积增大3。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测。根据以上规律可以得到:
(-3)×(-1)= ;(-3)×(-2)= ;(-3)×(-3)= ;(-3)×(-4)= .
4.教师根据学生猜测和计算提出问题:
从以上8个乘法算式中,你能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教师在学生猜测、交流、总结、归纳的同时及时引导,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5.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仍得0。
二、巩固新知、拓展知识
1.出示学生练习题:
(-4)×5. (-5)×(-7). (-3/8)×(-8/3). (-3) ×(-1/3).
2× × (-)×(-) (-4)×(-)
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那麽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0有倒数吗 为什么 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 0____.
4.出示学生练习题:
(-4)×5×(-0.25);   (-3/5) ×(-5/6);  (-4/3) ×(-7/8)×0×(-2).
课后小节: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关键是会确定符号,“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请同学们不要把有理数加法的符号法则与之相混淆。
有理数的乘法(二)
一、分别计算下列各组二小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7)×8 (-)×(-)
(8×(-7) (-)×(-)
[(-4)×(-6)]×5 [×(-)]×(-4)
(-4)×[(-6)×5] ×[(-)×(-4)]
(-2)×[(-3)+(-)] 5×[(-7)+(-)]
(-2)×(-3)+(-2)×(-) 5×(-7)+5×(-)
想一想:在有理数运算中,我们在小学阶段学到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适用吗?请你换一些数试一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 ;
2、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 ;
3、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 ;
七、教学反思:在进行有理数乘法的教学时,要让学生领悟到确定积的符号是运算的关键。这里涉及下面的分类思想:同号相乘;异号相乘;;多个有理数相乘。理解这种分类有利于学生掌握法则,同时,有利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的运用。另外,因数中小数应化为分数,带分数应化为假分数,式运算更直观,便于选择运算律。
有理数的除法
一、复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计算:
①5×7=35, 35÷7= ; 35÷5= 。
②(-3)×8=-24, (-24)÷8= ; -24÷(-3)= 。
③(-15)×=3, 3÷(-15)= ; 3÷= 。
④ 0×(-84)=0, 0÷(-84)= 。
通过计算归纳总结:
有理数除法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 .0除以非0的数都得 。
0能作除数吗?
二、例题解析(教材P80例1计算)
(1)、(-15)÷(-3) (2)、(-12)÷(-)
(3)、(-0.75)÷(-0.25) (4)、(-12)÷(-)÷(-100)
上面的(2)、(4)题还可以这样做:
(2) 解:(-12)÷(-) (4)解:(-12)÷(-)÷(-100)
=(-12)×(-4) =(-12)×(-12) ÷(-100)
= 48 = 144÷(-100)
= -1.44
可见:负数的倒数任然是负数,如-的倒数是-4;-的倒数是-12.
归纳小结:
有理数除法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一)
一、新课(板书课题)
n个a
求n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 ;它的运算结果叫 ,简单记为;a叫 ,n叫 。 读作 (或 ).
二、例题解析
例1:计算:5, ,,.
例2:计算:(1);;; (2);;;
观察例2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负数的 是正数,负数的 是负数;
底数为10的幂也很有特点:结果中的“0”的个数为 .
有理数的乘方(二)
一、 复习:1、乘方的意义。
2、思考
(1)-1的偶数次幂为___(2)-1的奇数次幂为___3)1的任何次幂为____(4)0的正整数次幂为____
3、计算:
(1)22=_____, 23=_____, 24=_____,
(2)、(0.1)2=_____, (0.1)3=_____, (0.1)4=_____,
(3)、()2=_____, ()3=_____, ()4=_____.
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的结果_____得快;当底数大于0小于1时,乘方运算的结果_____得快(空格里填上“增加”或“减少”)。
二、新课:1、例题:教材P86例3.
2、计算:
学生独立练习,师生点评。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
一、复习计算:
计算:1、3+× 2、
通过计算小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
一、 复习: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2、计算:
(1)、 (2)、
(3)、 (4)、
(5)、 (6)、
二、例题解析:
(1)、
(2)、+
三、归纳小结: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
(3)、若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若有多重括号,按先“小”再“中”最后“大”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理数混合运算中,若能正确使用运算律,运算更为简便。
练习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就错误的改正过来。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 )
⑵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 )
⑶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 )
⑷有理数分为正数和负数; ( )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有理数,并求其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0.5,-3.5,7,-4.5,-4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数。
⑴最小的正整数;
⑵最大的负整数;
⑶大于-3且小于2的所有整数;
⑷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⑸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负整数;
⑹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为2的所有数。
4、观察下面的每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
⑴-23,-18,-13, , ;
⑵ , ;
⑶-2,-4,0,-2,2, , 。
5、某数学俱乐部有一种“秘密”的记帐方式。当他们收入300元时,记为-240;当他们用去300元时,记为360。猜一猜,当他们用去100元时,可能记为多少?当他们收入100元时,可能记为多少?说明你的理由
6.填空
若(a-1)2+(b+2)2=0,则a=__,b=__。
若 | a-b |+| b-3 | =0,则______。
| 3 - π | + | 4 – π | 的计算结果是 。
已知:| x | =3, | y | = 2, 且 x y < 0, 则x + y = 。
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
a 0 b
化简a + | a + b | - | b – a | =___________。
(21)如果 | x – 3 | = 0 ,那么 x =___________。
7.比较大小:a 与2a.
解:当a > 0 时,a < 2a.
当a = 0 时,a = 2a.
当 a < 0 时,a > 2a.
(注: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a < 2a )
五、强化训练,反馈矫正
1、 填空
(1) 是最小的正整数; 是最大的负整数; 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平方后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2)9与- 13的和绝对值是 。
(3)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3的点对应的数是 。
(4)计算(- 1 )20+(-1 )21= 。
(5)-2的倒数相反数是 。
(6) 绝对值小于2.1的整数是 。
2、 判断正误:
(1)2 2 与 –22 互为相反数。(2)只有负数的绝对值才等于它的相反数。
(3)两数平方后,原来较大的数仍较大。(4)若=5.290,则 =0.5229。
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5/6和-7/8; (2)-(-0.01)和- 10。 (3)-π和-3.14; (4)a 和 -a
4、 计算:
(1) 1+ 1 / 6 – (-3 / 4 )2 ×(-2 )4
(2) |-6 /23 |-| 5 / 37 – 5/ 23 |-|-5/ 37 |
(3) 1/0.22 ÷ 5 / 2 -( -1 + 5 / 4 ) × (- 0.4 )
例题选讲:
例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就错误的改正过来。
⑴0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 )
⑵若a、b为有理数,且ac,b≠0,则a+b≠0; ( )
⑶如果有理数a≠0,则a×a>0; ( )
⑷ 的值相等; ( )
例2 选择题:
⑴一个数的偶次幂与它的奇次幂互为相反数,这个数是( )
A、1 B、-1 C、0 D、-1或0
⑵如果a、b互为相反数,x、y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为1,那么代数式的值是 ( )
A、0 B、1 C、-1 D、2
⑶如果x<0,y>0,且|x|>|y|,那么x+y是 ( )
A、正数 B、负数 C、0 D、正、负不能确定
⑷已知abc≠0,且,根据a、b、c不同取值,x有 ( )
A、唯一确定的值; B、3种不同的值; C、4种不同的值; D、8种不同的值.
⑸在1至2009共2009个自然数的前面任意加上“+”或“-”号,然后相加,其和 ( )
A、 必为奇数; B、必为偶数; C、或是奇数,或是偶数;  D、必定为零.
例3 计算:
⑴;
⑵;
⑶;
⑷。
例4 下面是一个方阵图,每行3个数、每列3个数、斜对角的3个数相加的和均相等。
1 2 -3
-4 0 4
3 -2 -1
根据下图中给出的数字,对照原来的方阵图,你能完成下面的方阵图吗?
3 4 -1
-2
-3
-5
应用题:
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路线,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km)为+10,-3,+4,+2,-8,+13,-2,+12,+8,+5.
(1) 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 若每千米蚝油0.2L,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蚝油多少升
10. 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的行程是(单位千米):
+15 , -3 , +14 , -11 , -12 , +4 , -15 , +16 , -18
(1) 将最后一名乘客送达目的地,小李距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
(2) 若汽四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________公升。
作业题
1.计算(+31)+(-28)+(+69)+(+28)
2.计算:
(1)(+26)+(-18)+(+5)+(-16)
(2)(-1.75)+(+1.5)+(+7.3)+(-2.25)+(-8.5)
(3)(-1.8)+(+0.7)+(-0.9)+(+1.3)+(-0.2)
(4)
(5)
(6)
(7)、;
3.已知,求a+b+c的值。
4.计算:
(1)
(2)(+16)+(-29)+(+7)+(-11)+(+9).
5.计算:
(1)
6.计算:
(1)(-35)-(-18)-(-22)-(+5)
(2)
(3)
(4)
8.计算:1+2-3-4+5+6-7-8+……+97+98-99-100.
9.计算:
如果将方阵图中的每个数都加上同一个数,那么方格中的每行的3个数、每列的3个数、斜对角的3个数相加的和仍然相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方阵图。
PAGE
14
欢迎加入高一物理组 联系电话:1581742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