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78×49+78×51=( )。
A.(78×78)×(49×51) B.78×(49+51) C.78×49×51
2.25×48×4的简便算法是( )。
A.25×(48×4) B.(25×48)×4 C.25×40×8×4 D.25×4×48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
A.ab=ba B.(ab)c=a(bc) C.(a+b)c=ac+bc
4.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
A.(125+90)×8 B.52×25×4 C.76+125+24
5.下面各图中,能说明“5×3+4×3”与“(5+4)×3”相等的是( )。
A. B. C.
6.A=101×99,B=101×100-101,A与B相比( )。
A.A>B B.A=B C.A<B
7.小明计算器上的“4”坏了,他想计算936÷24,哪一个是对的。( )
A.936÷12÷2 B.936÷12×2 C.936÷6÷4
二、填空题
8.用字母表示数,加法结合律可以写成 ,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 。
9.小刚和小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去学校。小刚每分钟走8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6分钟后小刚到达学校。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1)出发地点到学校有多少米?
(2)小刚到达时,小明走了多少米?
(3)小刚每分钟比小明多走多少米?
(4)小刚到达时,小明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达学校?
1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每秒340米,可以写成( )。
11.等式178-(78+7)=178-78-7是运用了减法运算的性质,它的含义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先减去其中的( ),再减去( )。
12.在括号里填上“>”“<”或“=”。
13500000( )130500000 1005亿( )992亿
25×28( )25×4×7 320×20( )32×200
13.在括号里填上“>”“<”或“=”。
800590000( )80亿 189-79-21( )189-(79-21)
25×(12+18)( )25×12×18 720÷36÷2( )720÷(36×2)
14.在括号中填上“>”“<”或“=”。
250×60( )600×25 70×(60+45)( )70×60+45
380000( )3080000 750÷15( )750÷5÷3
15.小军和小红分别从一座桥的两端同时出发,往返于桥的两端之间。小军的速度是52米/分,小红的速度是48米/分,经过6分钟两人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 )米。
16.一张长方形纸,长裁去5厘米,宽裁去3厘米,剩下的部分是正方形。已知裁去部分的面积是71平方厘米,那么剩下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
17.39×199+39=39×(199+1),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
18.小林在计算65×103时算成65×100+3,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62。( )
19.计算79×97+3时,应用乘法结合律写成79×(97+3)可以使计算简便。( )
20.17+a+83=a+(17+83),既用了加法交换律,也用了加法结合律。( )
四、计算题
21.直接写出得数。
40×12= 930÷30= 102×3= 125×17×8=
35×30= 24×5= 960÷8= 75+25×4=
22.填表。
a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b 50 50 50 50 50 50 50
a+b
a-b
五、改错题
2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43×7+3×43
=43×(7×3)
=43×21
=903
32×17+68×3
=(32+68)×(17+3)
=100×20
=2000
六、解答题
24.张敏的步行速度是68米/分,林晓烨的步行速度是72米/分。
(1)张敏和林晓烨同时从家出发,经过8分钟两人在长申购物广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在长申购物广场相遇后,两人同时向尹山湖走去,经过10分钟林晓烨到了尹山湖,这时张敏离尹山湖还有多少米?
25.你能用两种方法算出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吗?
26.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任选1,2,3,…,9中的一个数字,将这个数字乘7,再将结果乘1587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试着解释吗?
27.小明和小亮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明的速度是80米/分,小亮的速度是120米/分,2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28.阳光社区志愿者团队在维护公园环境时记录如下数据:
平均每月收集公园湖面漂浮垃圾48千克,平均每天清理人行道垃圾25千克,平均每天清理的野餐区垃圾比人行道垃圾多20千克。(一年按365天计算)
(1)全年从公园湖面打捞的漂浮垃圾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2)全年清理的野餐区垃圾和人行道垃圾共多少千克?
《第六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D C A C B A
1.B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乘法分配律也可以逆运用。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78×49+78×51=78×(49+51)。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D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由题意得,计算25×48×4时,可以交换乘数48和4的位置,先算25乘4比较简便。据此解答。
【详解】25×48×4
=25×4×48
=100×48
=4800
即25×48×4的简便算法是25×4×48。
故答案为:D
3.C
【分析】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详解】A.ab=ba表示乘法交换律。
B.(ab)c=a(bc)表示乘法结合律。
C.(a+b)c=ac+bc表示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
故答案为:C
4.A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详解】A.(125+90)×8
=125×8+90×8
=1000+720
=1720
B. 52×25×4
=52×(25×4)
=52×100
=5200
C. 76+125+24
=76+24+125
=100+125
=225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C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积不变,据此逐选项进行分析,找出与题干相符的选项,即可解答。
【详解】A.每个本3元,共有4个本,4×3=12元,每支铅笔3元,共有3支笔,3×3=9元,一共花费4×3+3×3=21元;也可以这样算:本和笔的单价都是3元,本和铅笔的数量为(4+3)个,则4个本和3支铅笔共(4+3)×3=21元,总钱数相等,也就是“4×3+3×3”与(4+3)×3相等;
B.黑球有4行,每行5个,共有4×5=20个,白球有4行,每行3个,共有4×3=12个,一共有4×5+4×3=32个球;也可以这样算:一共有4行,每行有(5+3)个球,一共有(5+3)×4=32个球,球的总数相等,也就是“4×5+4×3”与(5+3)×4相等;
C.黑色三角有3行,每行5个,共有5×3=15个,白球有3行,每行4个,共有4×3=12个,一共有5×3+4×3=27个球;也可以这样算:一共有3行,每行有(5+4)个球,一共有(5+4)×3=27个球,球的总数相等,也就是“5×3+4×3”与“(5+4)×3”相等。
能说明“5×3+4×3”与“(5+4)×3”相等的是。
故答案为:C
6.B
【分析】计算101×99时,将99看成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并与101×100-101比较大小。
【详解】A=101×99=101×(100-1)=101×100-101=B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7.A
【分析】因为计算器上的数字4坏了,根据除法性质:a÷(b×c)=a÷b÷c,所以把24替换成两个数的乘积即可。
【详解】A.936÷12÷2
=936÷(12×2)
=963÷24
所以A选项正确;
B.936÷12×2≠936÷12÷2,则936÷12×2≠936÷24,所以B不正确。
C.936÷6÷4中有4,所以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
8. a+b=b+a (a+b)×c=a×c+b×c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b)×c=a×c+b×c。
【详解】用字母表示数,加法结合律可以写成a+b=b+a,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c=a×c+b×c。
9. 80×6=480(米) 6×60=360(米) 80-60=20(米) (80-60)×6=120(米)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小刚的速度×小刚的时间=出发点到学校有多少米。
(2)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小明的速度×小明的时间=小明走了多少米。
(3)用小刚每分钟走得减去小明每份走得,就是小刚每分钟比小明多走多少米。
(4)速度差×时间=路程差,用两人的速度差×时间=路程差,也就是小明还要走多少米。
也可以用小刚走得路程减去小明走的路程,等于小明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达学校。
【详解】(1)根据分析,用80×6=480(米),就是出发地点到学校有多少米。
(2)60×6=360(米),就是小刚到达时,小明走了多少米。
(3)80-60=20(米),就是小刚每分钟比小明多走多少米。
(4)(80-60)×6
=20×6
=120(米)
或80×6-6×60
=480-360
=120(米)
就是,小刚到达时,小明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达学校。
10.340米/秒
【分析】速度的正确书写格式是前面是长度数据和单位,然后加斜杠后面是时间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每秒340米,可以写成340米/秒。
11. 一个数 另一个数
【分析】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减这两个数的和。即a-b-c=a-(b+c),也可以先减去其中一个数,再减去另一个数,a-(b+c)=a-b-c,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等式178-(78+7)=178-78-7是运用了减法运算的性质,它的含义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先减去其中的一个数,再减去另一个数。
12. < > = =
【分析】(1)(2)整数比较大小时,要看他们的数位。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3)根据乘法结合律可知,计算25×28时,将28看成4×7,先计算25×4,再用积乘7,即25×28=25×4×7。
(4)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那么积不变,可知320×20=32×200。
【详解】13500000<130500000。
1005亿>992亿。
25×28=25×(4×7)=25×4×7。
320×20=(320÷10)×(20×10)=32×200
【点睛】整数比较大小时,要先比较位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13. < < < =
【分析】把80亿改写成用一作单位的数,再与800590000比较大小。分别算出189-79-21和189-(79-21)的得数再比较大小。分别算出25×(12+18)和25×12×18的得数再比较大小。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据此比较720÷36÷2和720÷(36×2)的积。
【详解】80亿=8000000000,800590000<8000000000,800590000<80亿;
189-79-21=110-21=89,189-(79-21)=189-58=131,89<131,189-79-21<189-(79-21);
25×(12+18)=25×30=750,25×12×18=300×18=5400,750<5400,25×(12+18)<25×12×18;
720÷36÷2=720÷(36×2)
800590000(<)80亿 189-79-21(<)189-(79-21)
25×(12+18)(<)25×12×18 720÷36÷2(=)720÷(36×2)
【点睛】此题考查了整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除法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应熟练掌握。
14. = > < =
【分析】(1)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乘数乘一个数,另一个乘数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那么积不变。据此可知,250×60=600×25。
(2)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70×(60+45)=70×60+70×45,再与70×60+45比较大小。
(3)380000是六位数,3080000是七位数,六位数小于七位数,则380000<3080000。
(4)根据除法的性质可知,把15看成5×3,则750÷15=750÷5÷3。
【详解】250×60=(250÷10)×(60×10)=600×25
70×(60+45)=70×60+70×45,70×60+70×45>70×60+45,则70×(60+45)>70×60+45
380000<3080000
750÷15=750÷(5×3)=750÷5÷3
15.200
【分析】第一次相遇两人走了一个桥长,然后分别走到桥头两人又走了一个桥长,返回后第二次相遇,两人又走了一个桥长,先用加法求出两人的速度和,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两人的路程和,再除以3即可求出这座桥长多少米。
【详解】(52+48)×6÷3
=100×6÷3
=600÷3
=200(米)
则这座桥长200米。
【点睛】在此类相遇问题中,第一次相遇两者共行一个全程,以后每相遇一次,就共行两个全程。
16.49
【分析】一张长方形纸,长裁去5厘米,宽裁去3厘米,剩下的部分是正方形。已知裁去部分的面积是71平方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宽,则可列出5×(正方形边长+3)+3×正方形边长=71,根据此算式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边长×边长求出剩下的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根据5×(正方形边长+3)+3×正方形边长=71
5×正方形边长+15+3×正方形边长=71
8×正方形边长+15=71
8×正方形边长=71-15
8×正方形边长=56
正方形边长=56÷8
则可以求出正方形边长为7厘米;
S=7×7=49(平方厘米)
故剩下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列算式解答题目。
17.√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拆开来算,积不变,如a×(b+c)=a×b+a×c;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
39×199+39
=39×199+39×1
=39×(199+1)
=39×200
=7800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三位数与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出两个算式结果,求出两个算式的差即可。
【详解】65×103
=65×(100+3)
=65×100+65×3
65×100+65×3-(65×100+3)
=65×3-3
=195-3
=192
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192,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可通过计算79×97+3和79×(97+3)的结果,据此判断。
【详解】
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所以计算79×97+3时,不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写成79×(97+3)进行简便计算。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详解】17+a+83
=a+17+83
=a+(17+83)
所以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解题的关键。
21.480;31;306;17000
1050;120;120;175
【详解】略
22.150;160;170;180;190;200;210
50;60;70;80;90;100;110
【分析】本题可根据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将a与b的值分别代入a+b和a b进行计算。
【详解】计算a+b的值:
当a=100,b=50时,a+b=100+50=150;
当a=110,b=50时,a+b=110+50=160;
当a=120,b=50时,a+b=120+50=170;
当a=130,b=50时,a+b=130+50=180;
当a=140,b=50时,a+b=140+50=190;
当a=150,b=50时,a+b=150+50=200;
当a=160,b=50时,a+b=160+50=210。
计算a-b的值:
当a=100,b=50时,a-b=100-50=50;
当a=110,b=50时,a-b=110-50=60;
当a=120,b=50时,a-b=120-50=70;
当a=130,b=50时,a-b=130-50=80;
当a=140,b=50时,a-b=140-50=90;
当a=150,b=50时,a-b=150-50=100;
当a=160,b=50时,a-b=160-50=110。
a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b 50 50 50 50 50 50 50
a+b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a-b 50 60 70 80 90 100 110
23.×;430;
×;748
【分析】错在用错乘法分配律,43×7+3×43利用乘法分配律为43×(7+3);错在不能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32×17+68×3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据此解题。
【详解】×;改正:43×7+3×43
=43×(7+3)
=43×10
=430
×;改正:32×17+68×3
=544+204
=748
24.(1)1120米
(2)40米
【分析】(1)张敏和林晓烨同时从家出发,经过8分钟在长申购物广场相遇。说明他们两个人行走的路程加起来就是两家相距的距离。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计算出两人行走的路程即可。
(2)两人同时从长申购物广场向尹山湖走去,经过10分钟,钟林晓烨到了尹山湖,据此钟林晓走的路程就是长申购物广场向尹山湖的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即可。再计算出张敏10分钟走的路程,最后作差即可得出。
【详解】(1)68×8+72×8
=(68+72)×8
=140×8
=1120(米)
答:他们家相距1120米。
(2)72×10-68×10
=(72-68)×10
=4×10
=40(米)
答:这时张敏离尹山湖还有40米。
25.140个
【分析】根据题意,这个图形阴影部分有7行,每行12个。空白部分有7行,每行8个。求一共多少个小方格,可以用行数乘每行的个数分别算出阴影和空白部分各有多少个,再相加。也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是7行,合在一起每行是20个。再用行数乘每行个数也是一共多少个。
【详解】解法一:7×12+7×8
=84+56
=140(个)
解法二:7×(12+8)
=7×20
=140(个)
答:一共有140个小方格。
26.见详解
【分析】1×7×15873=111111,2×7×15873=222222,3×7×15873=333333,4×7×15873=444444……9×7×15873=999999,那么任选1,2,3,…,9中的一个数字,乘7,再将结果乘15873,结果都是n×7×15873=n×111111,即结果为数字n重复6次组成的六位数,因为7×15873=111111,因此原式通过乘法结合律可化简为:n×7×15873=n×(7×15873)=n×111111。
【详解】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任选1,2,3,…,9中的一个数字,将这个数字乘7,再将结果乘15873,发现的规律:任选1~9中的数字n,按步骤计算后结果均为数字n重复6次组成的六位数,因为7×15873=111111,因此原式通过乘法结合律可化简为:n×7×15873=n×(7×15873)=n×111111。
27.400米
【分析】由题意得,路程=速度和×时间,用80加上120的和乘2,求出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详解】(80+120)×2
=200×2
=400(米)
答:环形跑道长400米。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遇问题,熟练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1)576千克
(2)25550千克
【分析】(1)1年有12个月,用平均每月收集公园湖面漂浮垃圾重量48千克乘12即可求解;
(2)先用平均每天清理人行道垃圾25千克加上20千克求出平均每天清理的野餐区垃圾重量,再加上平均每天清理人行道垃圾25千克求出每天清理野餐区垃圾和人行道垃圾的总重量,最后乘365即可求解。
【详解】(1)48×12=576(千克)
答:全年从公园湖面打捞的漂浮垃圾总重量是576千克。
(2)平均每天清理的野餐区垃圾:25+20=45(千克)
45×365+25×365
=(45+25)×365
=70×365
=25550(千克)
答:全年清理的野餐区垃圾和人行道垃圾共25550千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