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植物的根)期末复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植物的根)期末复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6-12 12:1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植物的根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表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其中表示根毛区细胞的是(  )
A. B. C. D.
2.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耐盐碱水稻,其根系细胞能主动将盐离子转运至液泡储存。这种特性使根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的关系为(  )
A.始终低于土壤溶液 B.动态高于土壤溶液
C.与土壤溶液相等 D.仅夜间高于土壤溶液
3.下列各图是小明设计的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模型,若各细胞中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箭头表示水分渗透方向,则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进行了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大量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
C.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养分的吸收
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
5.某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盛有等体积的清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0%盐水的烧杯中,3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烧杯内是清水,B烧杯内是盐水
B.A烧杯中的萝卜条吸水,萝卜条的质量变大
C.取出萝卜条后,A烧杯中的液面比B烧杯中的液面高
D.魔术中的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小于魔术中的盐水浓度
6.在图所示实验中,可以证明植物根吸水主要在根尖的是(  )
A. B.
C. D.
7.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物质植物不能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大,根吸水过多
D.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
8.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喝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冠
B.“喝水”时,有机物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
D.“喝”进去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9.如图一是植物根尖模式图,图二是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④区域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图一中的②区域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
C.当施肥过多时,图一中的①区域细胞吸水增多
D.将新鲜萝卜条置于浓盐水中,细胞将处于图二中的C状态
10.如图为某绿色开花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输及散失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
B.b表示水分由茎中的筛管从低处往高处运输
C.c表示吸收的大部分水分的散失,其散失的“门户”是气孔
D.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是因为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绿色开花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植物根的吸水部位在哪?甲图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操作,该实验采用     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说明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从乙图植物木质茎的横切面上可看到清晰的分层结构,它们分别是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植物之所以不断的长粗主要是跟     有关,输送营养物质的筛管主要存在于     部。
12.草莓很易种,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阳台上自己种植草莓。
(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则适合选择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
(2)小明想要让草莓植株生长更快,每天都给幼苗施肥,结果许多植株都萎蔫死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根毛细胞液溶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小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3.如图所示,取大小相同的萝卜,各在上面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并在洞内插入一个口径与洞口口径相近的玻璃管。然后向两个玻璃管内分别注入2毫升液体,甲注入清水,乙注入浓盐水。请你回答:
(1)过一段时间后,甲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
(2)用手捏萝卜的感觉:乙     填“变硬”,“变软”或“不变”)。
(3)实验结论:当细胞液浓度     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14.图甲是根尖结构模式图及各部位的细胞形态示意图,图乙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根的伸长与图甲中     (选填字母)两类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关;
(2)如图乙,根从土壤吸水主要原因是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到达D后再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则D为植物根的     (选填“韧皮部”或“木质部”)结构。
15.在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会有许多枯枝、落叶或死亡的生物体留在土壤里,这些生物体腐烂后产生的各种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盐又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更为肥沃。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1)“秸秆还田”过程中产生的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的     区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2)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
16.小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巧用水培装置,实现家庭种植”实践活动。图1是他搜集的家庭水培指导建议,图2是水培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营养液含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
(2)种植过程中,水培白菜出现萎蔫、烧苗现象,原因是     ,可依据图1的建议3进行改善。
(3)部分植株出现根部腐烂现象,老师建议在装置底部增设气泵。气泵的主要作用是     。
17.如图是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能不断生长,主要依靠C中细胞的     和B中细胞的生长。
(2)②是由根毛区成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与土壤的     ,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必需物质。
(3)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导致根毛细胞失水。
18.学生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A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液面升降的变化(如图一)。
(1)过了12小时候后观察发现:A萝卜洞里的水变多,萝卜变软;B萝卜洞里的水则变少,萝卜变硬,那么,此时B萝卜细胞发生了如图二中    (填序号)所示的变化。
(2)得出结论: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大于或小于)萝卜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细胞失水。
(3)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第四章植物的根期末复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C B D C D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解:观图可知:A是伸长区,B是根毛区(成熟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故选:B。
2.【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解:盐水稻根系能主动将盐离子转运至液泡,说明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盐离子,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ACD不正确,B正确。
故选:B。
3.【分析】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解答】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综合分析,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由于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b→a;由于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b;由于a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a,可见C正确。
故选:C。
4.【分析】化学肥料是任一天然或合成的一种或多种植物成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约30%~50%的作物产量增加是来归因于天然或无机化学合成的商业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
【解答】解:A、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造成水源和土壤污染,故错误;
B、施用化肥能在短期内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能促进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故正确;C、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故正确;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故选:A。
5.【分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解:AB、结合分析可知,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说明A烧杯内的萝卜条吸水质量变大,溶液是清水;B烧杯内萝卜条失水,质量减少,溶液是盐水,AB正确;
C、取出萝卜条后,A烧杯中的液面因萝卜条的吸水而比B烧杯中的液面低,C错误;
D、由B烧杯中的萝卜条失水变软了,可知: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小于魔术中的盐水浓度,D正确。
故选:C。
6.【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选项B中一组去根前端(即去除根尖),一组保留根,形成对照,能说明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故选:B。
7.【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
【解答】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部的浓度,不利于根系吸水。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故D正确。
故选:D。
8.【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
【解答】解: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成熟区,不是根冠,A错误;
B、无机盐溶于水中,因此“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而不是有机物,B错误;
C、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C正确;
D、“喝”进去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C。
9.【分析】1、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图一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图二中,B吸水、C失水。
【解答】解:A、图一中,④根冠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
B、图一中,②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B错误。
C、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C错误。
D、将新鲜萝卜条置于浓盐水中,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细胞失水,将处于图二中的C失水状态。D正确。
故选:D。
10.【分析】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b表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表示散失水分。
【解答】解:A、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错误;
B、b处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其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B错误;
C、c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门户”是气孔,C正确;
D、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所以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是因为根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实验中的变量是有无根尖,为了控制实验变量,将两颗小麦幼苗的根分别做如下处理:A一颗剪去幼苗的根尖,B一颗不做处理。探究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的条件应该完全一致;都放在土壤浸出液,利于植物生长,便于观察。观察现象:A没有根尖的幼苗出现萎嫣,土壤浸出液几乎没减少;B有根尖的幼苗生长旺盛,土壤浸出液明显减少;由此,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部位是根尖。木本植物不但表现纵向的长高,还能够长粗,这主要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输送营养物质的筛管主要存在于韧皮部。
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根尖;形成层;韧皮。
12.【分析】(1)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如沙漠土壤。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有机质分解慢,如钱塘江沉积的河泥。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解:(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小明每天都给幼苗施肥,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
故答案为:
(1)壤土类。
(2)小于。
13.【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解答】解:(1)甲玻璃注入清水,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外侧细胞会吸水,此时使得外侧细胞的细胞浓度小于内侧细胞浓度,内侧细胞会吸收外侧细胞的水,随着玻璃管内的水因细胞的吸水而逐渐降低,萝卜会因为吸水而硬挺;
(2)甲萝卜由于细胞吸水细胞膜膨胀而硬挺,乙萝卜由于细胞失水细胞膜收缩而软缩,若用手捏两个萝卜,甲萝卜变的硬挺,乙萝卜变的软缩;
(3)上述实验说明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故答案为:(1)液面下降;
(2)变软;
(3)大于。
14.【分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甲图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乙图中:A树皮、B形成层、C木质部和D髓。
【解答】解:(1)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a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的伸长与图甲中bc两类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关。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植物花吸水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吸水,反之,失水。而根毛区细胞液泡里的细胞液质量分数一般较土壤溶液质量分数大,利于吸收水分,故植物根部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外界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水到达D后再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则D为植物根的木质部结构。
故答案为:(1)bc。
(2)大于;木质部。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5.【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二者的差越大吸水或失水的动力就越大。
【解答】解:(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根尖从下至上分别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吸水的效率。
(2)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跟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故答案为:
(1)成熟;
(2)土壤中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引起细胞失水。
16.【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解答】解:(1)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再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施肥过多时,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现象(即“烧苗”)的主要原因是根细胞失水过多。
(3)植物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因此用气泵的作用是给作物的根(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根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故答案为:
(1)成熟区;
(2)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3)给作物的根(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根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17.【分析】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从根尖顶端向上的四个结构依次是D根冠、C分生区、B伸长区、A成熟区。图中①导管,②根毛,③根尖。
【解答】解:(1)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能不断长长,一方面依靠根尖C分生区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依靠根尖B伸长区细胞的迅速伸长。
(2)②的名称是根毛,它是由根毛区成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烧苗”。
故答案为:
(1)分裂
(2)接触面积
(3)大于
18.【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二者的差越大吸水或失水的动力就越大。
【解答】解:(1)B萝卜洞内装的是清水,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萝卜细胞会吸水,萝卜细胞因为吸水而变硬,此时B萝卜细胞发生了如图二中①所示的变化。
(2)得出结论: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细胞失水。
(3)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跟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故答案为:(1)①;
(2)小于;
(3)A。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