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21 13:1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
命题:李军利
审题:孙军
20160526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2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3.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右图),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770~1950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读“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回答4—6题。
4.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5.该国可能是
A.芬兰
B.南非
C.巴西
D.印度
6.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人口的生育愿望不强
C.③阶段,劳动力严重不足
D.④阶段,出现国防兵源不足问题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读右图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7-9题。
7.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
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 ②广西、湖南
③湖南、贵州
④江西、福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右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下图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11-12题。
11.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A.A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B城市和C城市
12.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水运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悠久的历史
下图a、b、c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据此回答13-14题。
13.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资源、交
通、政治因素,那么与南京对应的点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近20年来,许多大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设施,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据此回答15-16题。
15.有些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端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
A.防止车辆冲出路面
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
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美化城市环境
16.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③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④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右图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
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和表完成17-18题。
17.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B>C
D.A<B>C
18.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
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
A.B1
B.B6
C.C6
D.A
2012年7月14日,南方迎来第一轮强降雨,武汉、南京、杭州各地再现城市内涝。受强降雨影响,武汉市内主干道几乎瘫痪;南京多个居民家中进水。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据此,回答19-21题。
19.一般而言,城市降水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20.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不畅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2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职能
B.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
C.扩大住房面积,住宅小区增加绿地
D.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卫星城
读右“某地风频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出现频率最高和最低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西北风、东北风
23.若在该地布局一个水泥厂,位置应选在城市郊区的方位是
A.东南或西北方位
B.东南或东北方位
C.东北或西南方位
D.西南或西北方位
右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读图完成24-25题。
24.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25.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读右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变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
27.图中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正确的是
A.团块状 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B.带状 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C.团块状 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
D.带状 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
右图两地区均为我国重要鲜花生产地。
读图,完成28-29题。
28.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发展鲜花生产
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与甲地区相比,乙地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市场更广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30-31题。
30.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31.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完成32—33题
32.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A.原料供应充足
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
D.技术领先
33.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
D.先进技术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据此完成34-35题。
34.
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外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B.
航空、铁路、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
C.
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水平较低
D.
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
35.
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意义是
A.
加快城市化速度,扩大城市范围
B.
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
C.
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D.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6.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清洁生产始终是工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B.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产所需的资料和能源都来自于外部环境,同时又把产品废弃物归还给外部环境
D.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37.位于中俄交通联系线上的枢纽城市——甘肃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与铁路线走向和黄河流向一致。造成城市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分布的制约
38.关于下左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炼油厂的废气
B.该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水资源的消耗增加
D.该模式既有利可图,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上右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9-40题。
39.
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40.
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动力和市场,
则图示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印刷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D.服装加工业
综合题(40分)
41.(10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生物种类减少。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密度
 

我国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
(1)图乙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5分)
(2)图中B地区发展成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5分)
42.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方的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征是____
___________,这主要是由于
。(每空4分)
(2)B、D两地两个村镇中,B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D位于上游河谷地带,二者中
城镇可能形成的更早,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可能会沿河流与公路线伸展呈
状。(每空2分)
(3)图中公路线是上世纪30年代为支持抗战而建成的,其走向明显是沿___
___布局的。在公路建成通车以后,
A、C、D、E四个城镇中
城镇迅速的衰落了,原因是
(每空4分)
43.如图所示,
M地于19世纪初建成钢铁厂,当时M地有铁路线通往外地,河流可以常年通航。20世纪80年代由于区位条件的变化,该地的炼铁厂迁至N地,炼钢厂仍保留在M地。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厂最初选址主要考虑了那些有利的区位条件?(4分)
。 (2)那些因素的变化,引起了炼铁厂的搬迁?(4分)


(3)该钢铁工业地域空间的转移对N地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那些积极的影响?(2分)
36.
(10分)某工业城市拟在适当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印刷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
(1)化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4分)
(2)自来水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2分)
(3)钢铁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4分)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
BDBBA
DDABD
ACBCB
BCABC
21---40
DDCCD
BDADD
BACDD
DDCCB
二、综合题(40分)
41.
(10分)
(1)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2)原料、能源丰富(煤炭、铁矿、石油、海盐等);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市场广阔。
42
(10分)
(1)沿河分布,
河谷地形较平摊,靠近水源。
(2)
D
条带状
(3)河谷
C
公路建成通车以后,货物和人中有一部分利用铁路运输,C处交通地位有所下降。
43
(10分)
(1
)靠近铁路
靠近河流
靠近原料
炼铁耗煤大。
(2)技术提高炼铁耗煤减少,
M地环境恶化,三争现象严重。
(3)促进了N地经地发展
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基础设施
(44)B
B处有化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海盐、石油,且该处离市区较远并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易污染居民区的空气
(2)D
D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3)A
A处附近有煤矿,且与铁矿之间有铁路相连,交通方便,可将不远的铁矿石运到这里来炼钢,且这里离市区较远,且不是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这里布局钢铁厂不易对居民区产生污染




其他
B地区
A地区
A地区
B地区
A地区
B地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