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联系 B.关系 C.化学系 D.系鞋带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系”读jì,其他都读xì。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积攒 B.攒钱 C.攒粪 D.攒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 “攒”字应读“cuán”,其余三项应读“zǎn”。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读音的掌握。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确凿 菜畦 班蝥
B.脑髓 桑葚 宿儒
C.盔甲 秕谷 锡箔
D.鉴赏 觅食 书塾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应为“斑蝥”,其余正确。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形的掌握情况。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 (稀少) 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收缩) 鉴赏(鉴定)
C.人声鼎沸(开水) 拗(用力弯曲) D.攒成(簇聚)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攒”意思是“凑在一起”。其余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5.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
C.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B项“下雪”是动词;C项“雪白”是形容词;D项“昏暗”是形容词。A项都是名词,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理解。
6.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d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答案:B
解析:
分析:第1句属于排比;第2句属于拟人;第3句属于比喻,第4句属于比喻。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析。
7.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答案:B
解析:
分析:《朝花夕拾》属于散文。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体裁的分析。
8.“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对学生严厉,但又比较开明,作者很尊敬他。所以应该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9.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
答案:C
解析:
分析:美女蛇的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增添百草园的情趣。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10.“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属于( )
A.插叙 B.倒叙 C.记叙 D.顺序
答案:A
解析:
分析:记叙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插叙。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结构的分析。
11.选出对课文理解有错的一项。( )
A.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B.“百草园”部分是本文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重点,作者主要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以及与之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的描述,来突出 “‘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这一主题。
C.用两个“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前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后一个 “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
D.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中不适宜于拍雪人,塑罗汉,这么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语段详写捕鸟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甚至连“张飞鸟”养不过夜也写,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紧扣“乐园”。扫、露、支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写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虽没有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应为“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散文结构的分析。
12.一下两句各有两个错别字,修改正确的选项是( )
a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壳喷出一阵烟雾。
b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致,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A.班——斑 梁——梁
B.壳——窍 倘——淌
C.签——鉴 致——至
D.班——斑 宜——意
答案:C
解析:
分析:正确的应为:斑蝥 后窍 鉴赏 人迹罕至。故选C。
点评:考查常用字字形。
13.“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
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
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
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很有味。
答案:D
解析:
分析:冬天的百草园无味是和其他季节相比而言,其实下了雪也挺有意思的。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14.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
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改为“别有用心”。故答案选D。
点评: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敛(liǎn) 鉴赏(jiàn) 菜畦(wā)
B.和蔼(ǎi) 相宜(yì) 啄食(zhuó)
C.盔甲(kuī) 宿儒(rú) 蝉蜕(tuì)
D.桑椹(shèn) 攒成(zǎn) 确凿(záo)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畦”应读qí;B项“宜”应读yí; D项“攒”应读cuán。故选C。
点评:考查常用字字音。
二、填空题
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本篇课文选他的著作集《____________》。
答案: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作家作品。
点评:主要考查对作家作品等考点的掌握。
17.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________________。油蛉在这里______,蟋蟀们在这里______。
答案:就有无限的趣味|低唱|弹琴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段。
点评: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熟背喜欢的段落。
18.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重要的句子要背过。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识记能力。
19.___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低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____住了。
答案:扫|支|撒|系|牵|拉|罩
解析:
分析:熟记、理解并运用文章中重点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识记能力。
20.根据前后句在横线上仿写句子,使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生与天地固然渺小,如沧海一粟,但真正渺小的是人的自卑。是小草,我们就要去染绿天涯,是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沙砾,____________________;是萤火,我们就要燃成烈焰! 只有这样,才不负时间给予我们的公正的恩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奏起时间进行曲迈向光辉的明天。
答案:我们就要汇成大海|我们就要聚沙成塔
解析:
分析:抓住“小草、砂砾”的特点,紧扣奉献主题,句式要跟前后句一致。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句子仿写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ǐng)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1)选文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个生活片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案:提问“怪哉”虫的事;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师生共同读书。
解析:
分析:学生应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段,概括要抓住重点,语言简练。
点评:这道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
(2)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与百草园相比,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学生们为何仍玩得有滋有味呢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案:因为学生对先生所教的内容不感兴趣,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太单调枯燥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
解析:
分析:三味书屋读的书枯燥、深奥,不适合儿童学习,孩子们更喜欢亲近大自然。用此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3)请联系具体语句说说选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认为作者对他的老师持什么
态度
答案:文中两个“不常用”,溜到花园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太多,太久”“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这些都说明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鲁迅对先生一直很尊敬,他否定的是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己的老师。
解析:
分析:三味书屋的老师学识渊博,虽然也有迂腐的一面,但还是比较开明的,所以鲁迅很敬重先生。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2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思,在百草园
刘绍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桐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为生命结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早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上……
(1)第②段描写百草园景物的特征是什么?对后文中描写百草园中的草所起的作用又是什么?
答案: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 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草起到烘托的作用。
解析:
分析:百草园景物特征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对后文“草”的生长环境,起到烘托作用。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将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部分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偏重于主观抒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许多乐趣;本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草给作者的感想。
解析:
分析:对于类文比较阅读,应从多方面考虑其异同。在通体把握文章内容、写法基础上作答。
点评: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散文的能力,并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