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4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可汗 B.可以 C.可歌可泣 D.可口
答案:A
解析:
分析:B项“可”读kè,其他都读k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答案:C
解析:
分析:“十二年”不是是指;“数”是屡次的意思。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对重点词语的翻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答案:D
解析:
分析: D.项“易”是“换”的意思。其余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实词的理解分析。
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主要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苦,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其余三项正确。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的语言的赏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十二”是虚数,表示很多。其余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翻译。
6.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句运用互文的修辞,将军和战士有的战死,有的胜利归来。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翻译。
7.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汗大点兵”指皇帝大规模征兵。“大”的本意是“大规模的”。在这里主要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翻译。
8.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个句子的修辞依次是对偶、对偶、排比、对偶。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
9.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C
解析:
分析:A互文;B夸张;D反问。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
二、填空题
10.《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
分析:军情紧急,奔赴战场,找出写急行军的诗句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11.描写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_blank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
分析:边地严寒,战士生活艰苦。围绕此意思去答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内容的分析。
12.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解析:
分析: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作答。
点评:学生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3.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解析:
分析:征战归来,自然在文章最后,写出父母、姐姐、小弟迎接木兰的句子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14.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答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析:
分析:“扑朔”、“迷离”分别写出了雄兔、雌兔的特点。出现于最后一段,不难找出。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中成语的积累。
三、阅读理解
1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答案: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解析:
分析:这是木兰征战归来,一家人欢天喜地迎接的情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
(2)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解析:
分析:补写对联,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应对应“奉献”、“耕耘”一类的二字词语;结构上“三尺”对“一支”,“讲台”对“粉笔”,后面的词语上下联也要对应。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案:木兰归家的喜悦之情。
解析:
分析:几个动词是木兰回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达对家的亲切之感。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答案: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解析:
分析:大家都觉得木兰是男子,看到木兰恢复女儿身,都很吃惊。侧面写出了巾帼不让须眉。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