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 (淮安期末)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是( )
A. 枯叶蝶在停息时形似枯叶
B. 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
C. 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C. 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3 仔细分析下列现象,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是( )
A. 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
B. 长颈鹿的颈很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 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
4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的内容是( )
A. 生物具有适应性 B.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 生物具有多样性 D. 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5 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
A. 适应的普遍性 B. 适应的相对性
C. 适应的多样性 D. 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6 下列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 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 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 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7 (2024无锡模拟预测)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 cm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 45 cm 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 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 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 当环境发生改变后,长颈鹿的适应性有可能变得不适应
8 (2024无锡期末)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下列关于金鱼比野生鲫鱼形态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杂交使产生更多的变异
B. 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定向突变
C. 人工饲养条件使一些自然条件难以存活的个体得以存活
D. 人类的不同喜好使金鱼向更多的方向进化
9 (2024南京九中模拟)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适应”的形成过程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雄性动物求偶时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交配机会,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性生物新类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C. 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各种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提高环境适应性
D. 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10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解表示,则图解中①~④内容依次为( )
A. 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
B.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 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
D.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 分布于非洲等地的肺鱼是一类古老动物,在淡水中用鳃呼吸,短时间缺水时可利用鳔呼吸,具有很多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较于其他陆生动物,肺鱼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B. 经常出现的干旱使古代鱼类产生了用鳔呼吸的变异类型
C. 不同地区的肺鱼都具备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说明适应具有普遍性
D. 肺鱼能利用鳔呼吸是证明陆生动物由水生动物进化而来的最直接证据
12 拉马克进化观点为____________,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内容是过度繁殖、________、遗传与变异和________;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而且是个体的________,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13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 长颈鹿群体中不同个体间脖子长度存在差异,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 脖子长的长颈鹿由于能够食用到高处的植物,因此能够在食物缺少的条件下与环境相适应而在___________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 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4) 达尔文认为所有生物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其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从长时间尺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蛋白质,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但功能相同。上述事实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 D 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属于拟态,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羽毛,以适应冬季降雪后白色的环境,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有利于它的水分吸收和营养元素的传导,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是生物能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
2.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B错误。
3. C 4. B 5. B
6. D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对生物变异起选择作用,A错误;拉马克认为动物的变异是由动物本身的意愿决定的,没有说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达尔文学说认为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害变异,并不是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C错误。
7. C 金合欢的尖刺减少水分散失适应非洲干旱环境,同时尖刺的存在也可以抵御动物的啃食,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长颈鹿的长舌头可以轻松吃到金合欢嫩叶也是为了生存,都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A正确;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B正确;非洲干旱环境起到选择作用,具有尖刺的金合欢能适应非洲干旱环境,C错误;当环境发生改变后,如果不再是干旱环境,长颈鹿有长达45 cm的舌头和长长的脖子有可能由于金合欢的适应性特征的改变而变得不适应,D正确。
8. B
9. C 雄性动物的求偶是为了繁殖后代,在求偶过程中,雄性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交配机会,以便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生物的求偶行为是一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适应性行为,A正确;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变异的结果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并不是所有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因而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更加适应环境,C错误;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
10. D
11. C 肺鱼在淡水中用鳃呼吸,短时间缺水时可利用鳔呼吸,相较于其他陆生动物,肺鱼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干旱环境对古代鱼类进行了选择,B错误;不同地区的肺鱼都具备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说明适应具有普遍性,C正确;化石是证明陆生动物由水生动物进化而来的最直接证据,D错误。
12. 用进废退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生物的个体 表型
13. (1) 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2) 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3)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4) 化石 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