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下课件10.《陋室铭》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八下课件10.《陋室铭》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5: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陋室铭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3、仿写《陋室铭》。 学习目标
1、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基础知识走进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作者像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感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原文欣赏朗读课文,展示自我朗读指导:
铭是韵文,先找出韵脚,韵脚要读的清晰,响亮。
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
第二层写“陋室”。“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情境,读时须一事一顿。“往来”句,“无丝竹”句是虚写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第三层是结束语,“南阳,西蜀”二句读后稍作停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 小组合作,
研读课文,
疏通文义。
多边互动,合作探究解释下列字词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公文。斯是陋室:斯,这;哪一句是全篇中心?——“惟吾德馨”到陋室的是什么人?博学之士,高雅之士.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高雅脱俗不慕富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交友高雅(不俗人)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歌以咏志,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士人惟吾德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洋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山——仙名水——龙灵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象征手法:  托物   言志
本节小结知识拓展,迁移运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提示:
1、仿照本文格式;
2、可写学习篇、工作篇、处事篇、交友篇 等等。 诵读课文、快速背诵课文。 仿写《陋室铭》:作业超市欣赏: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 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 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 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 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 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 讲课他不听。
心里想, 混张文凭。 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