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改正有误的是( )
出郭相伏 摩刀霍霍 扑朔迷离 箪食壶桨 吹角连营
嫣红姹紫 一泻千里 万丈狂阑 阳光明媚 浩浩荡荡
A.伏-扶 B.泻—泄 C.桨-浆 D.阑-澜
答案:B
解析:
分析:除了ACD三个错字修改以外,还有“摩—磨”。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
2.歌词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
A.赞美家乡
B.歌颂理想
C.憧憬未来
D.热爱祖国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对这片土地充满希望。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分析能力。
3.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是( )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________________;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前后句看,句式是“是山的儿女就应”,再有“坚如磐石、勇敢如山”直接写出山的儿女的品格。只有D符合要求。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刻苦地学习。
B.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教书。
C.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家先进。
D.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答案:B
解析:
分析:A.“能否“改为“能够”,C.句末加“水平”,D.“通过”“使”不能连用,去掉一个。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修改的能力。
5.下列加粗字注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汗(hán) 萦绕(yíng) 饷田(xiǎng)
B.明媚(mèi) 狂澜(nán) 金柝(tuò)
C.胡骑(qī) 机杼(zhù) 炊烟(chuī)
D.梳装(zhuāng) 山巅(diān) 箪食(tān)
答案:A
解析:
分析:B“澜”应读lán,C项“骑”应读jì,D应为“梳妆”。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6.找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C项不能构成对偶。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对偶的理解。
7.下列各句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
A.早晨天气很冷,太阳一出来就不冷了。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他们的被褥是单薄的,他们的书籍是丰厚的。
D.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答案:A
解析:
分析:B项“失败”与“成功”,C项“单薄”与“丰厚”,D项“热”和“凉”是反义词。A项没有反义词。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二、填空题
8.《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______,____作家,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快,充分抒发了劳动人民幸福自豪,和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的感情,通过对现实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抒发了________。
答案:陈晓光|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9.“希望的田野”,就是_______。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________充满希望。
答案:充满希望的大地|人民
解析:
分析:“希望”是指人的情感,”希望的田野”是指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点评:考查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10.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全文自然间行,分为三个层次。你能从每个层次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它们的层意吗?
第一层:歌唱________;第二层:歌唱________;第三层:歌唱________。
答案:家乡|理想|未来
解析:
分析:整体感知歌词,概括和梳理歌词之后会得到正确答案。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
11.歌词填空: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________,/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答案:飘荡
解析:
分析:抓住“炊烟的”特点,选用“飘荡”比较合适。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12.“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建”表现了___________。
答案:农村的富裕
解析:
分析:该歌词主要表现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三、阅读理解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
晓 光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1)说说对“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农民为“理想”耕耘,充满诗意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带来了大地的丰收。
解析:
分析:说家乡在田野上,是通常的表达;说理想在田野上,这便是诗的语言。意思是,我们在这田野上播种理想,播种希望。“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极为形象地描写农民为“理想”辛勤耕耘,充满诗意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带来了大地丰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品味歌词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遣词造句等角度去揣摩、分析。
(2)三段歌词的末两句句式相同,但用词略有变化,仔细想想这些变化有什么含义。
答案:这些词语的运用都是和每段的中心词语相照应的。第一段中心词是“家乡”,“为她富裕”“为她兴旺”,第二段中心词是“理想”“为她打扮”“为她梳妆”。第三段中心词是“未来”,“为她幸福”“为她增光”这些内容之间有着一定的层进关系。
解析:
分析:首先,这些词语的运用都是和每一段的中心词语相照应的。第一段中心词是“家乡”,“为她富裕”“为她兴旺”,就是为了家乡的富裕,为了家乡的兴旺;第二段中心词是“理想”,“为她打扮”“为她梳妆”,意思是我们的理想就是为了这片田野更加美丽;第三段中心词是“未来”,“为她幸福”“为她增光”,意思是为了给这片田野增光,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世世代代地奋斗。另一方面,由“富裕”“兴旺”,到美丽,再到“幸福”“增光”,这些内容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层进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歌词遣词造句的运用能力。品味歌词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等角度去揣摩、分析。
(3)《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在写作上主要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
答案:对偶|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与“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
解析:
分析:字数相同,结构一致,内容相关,词性相对。歌词充分体现的对偶的特点。
点评:考查学生对对偶这种修辞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