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录音新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录音新闻》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6: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录音新闻》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翱翔 停泊 瞬 间 贯彻
答案:áo|bó|shun|chè
解析:注意“翱”字的声调要标在a上,“泊”的声母是b不是p,“瞬”“彻”的声母都是翘舌音。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下列划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挑衅(xìn) 缄默(jiān) 吞噬(shì) 合辙押韵(chè)
B. 踌躇(chú) 譬喻(pì) 管束(sù) 看风使舵(duò)
C. 馈赠(kuì) 牟取(móu) 酷肖(xiào) 相形见绌(chù)
D. 干涸(hé) 狩猎(shǒu)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答案: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辙”读zhé,B“束”读shù,D“狩”读shòu。
点评:此类字音选择题判断点多,要仔细辨析。运用反选排除法,有错不排除。平时学习对难字和易错字的字音要清楚地记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威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 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C.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由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D. 叫卖者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便。
答案:B
解析:用反和排除法,A句中“威”为“危”,C句中“由”为“油”,D句中“便”为“变”。
点评:本题不难,错字明显,容易判断。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4.你能区别下列各组形似字吗?请给它们组词。
戒 戎 萦 荧
纽 钮 铎 锋
答案:戒烟|戎装|萦绕|荧屏|纽约|钮扣|铃铎|刀锋
解析:本题要注意区别字形的差异,分析文字的结构,根据其中形声的特点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常用字,分析字形,理解字义组词即可。平时学习多加注意形似字,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5.选词填空。
①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严密________(寻找、搜寻、搜索)着目标。
②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________(情况、情景、场景)的实况。
③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________(沉寂、沉默、寂静)。
答案:搜索|情景|沉寂
解析:从词义的搭配对象、意义的轻重、修饰范围等方面来辨析近义词,根据语境选译答案。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常用近义词。汉字中近义的词语很多,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分辨,搞清含义,理解记忆。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C. 《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
D. 我特别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它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答案:A
解析:B句不是问句,是陈述句,问号错用;C句“春蕾怀”是活动名不是书刊名,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引号;D句,引号内诗句结束用句号。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认识比较模糊,判断不清。标点符号的用法,不能硬记,而必须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记忆,注意区别易混的标点符号。
7.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船儿悠悠,荡漾在如镜的河面;细雨如酥,___________;茫茫苇海,像绸带般温和、神秘地舒展开来。船上的几位年长的摄影爱好者在欢呼、惊叹中,不停的按动相机快门从各个角度拍摄。我也兴奋得三步并作两步踏上甲板,以便更加近距离地欣赏______的芦苇。
A. 拍打着我的脸颊 壮阔无边 B. 轻抚着我的脸颊 壮阔无边
C. 拍打着我的脸颊 绵密清雅 D. 轻抚着我的脸颊 绵密清雅
答案:D
解析:第一空前面写“细雨如酥”,轻柔的感觉,所以用后面用“轻抚……”;前句中写苇“像绸带般温和”,所以后面用“绵密清雅”比较好。故D对。
点评:此类考题,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难,学生掌握不好判断的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判断例句的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前后句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句式特点,比如关联词,次序语来判断。
8.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被科学家们建立起来。这种理论把基本粒子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出现,使得各种粒子如同万鸟归林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但是这个“家园”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该模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A. 修改: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使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B. 修改: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后,使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C. 修改:长期研究和探索,使“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在科学家们手下建立起来
D. 修改: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答案:D
解析:A句“经过……使……”,B句“在……使……”缺少主语,B句“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不应是句子的主语。故D对。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病句类型。病句的病因常是主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错误、语意混杂等,学习里要将这些病句类型了解清楚,答题时以此为依据判断。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意。
9.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 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 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 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 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答案:C
解析:C句中的“山水画”是喻体,而非本体,本体是自然的山水,本句是描绘自然山水有画的效果。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修辞手法,易于理解。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是描写事物情态的,使文章具有生动性,突出人物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10.选文多处运用比喻,看下面两句,完成有关填空。
①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②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
1 句将________比作“慢慢潜入水下”的________。
②句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答案:发射潜艇|大鲸鱼|雪白的浪花|硕大的莲花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找到句子的位置,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在句中找到本体和喻体。
点评:本题不难,理解比喻的特点,根据相似点找到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即可。
二、问题解答
11.假设你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新闻播音员,你要播出下面的语句,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你会对这些语句在感情、语速、语调等方面做怎样的处理呢?
①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 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 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情景的实况。
答案:①抒情,平缓的语调;②激动,高亢的语调;③平和,沉稳的语调
解析:仔细阅读句子,了解句子表达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以此来体会句子包含的情感,体会朗读的语调。
点评:本题关键在理解体会,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来体会情感,根据情感的表达理解其表现的语调。
12.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的特点,抓住本课新闻报道的中心事件,简要概括。
点评:本题不难,学过的课文,根据中心事件即可,语言要简洁。
13.这次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请摘原文回答)
答案: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一声春雷
解析:抓住题目中的答点“发射成功的意义”,回顾课文内容,找到相关句子解答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熟悉课文,平时学习中要多阅读课文,对课文中所涉及的问题充分了解。
14.“发现一个火球像流星般地穿过一片白云”这是一个 句,作用是什么?
答案: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火箭穿云破雾时的壮美景象
解析:首先点明判断出“比喻”,再根据所学所记,根据具体的内容了解句子所写的内容,从描写景象的特点来分析其作用。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熟悉课文,平时学习中要多阅读课文,对课文中所涉及的问题充分了解。
15.火箭落水成功后,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摘出相关语句。
答案:人们的心情非常激动。从人们的行动表现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看到不少同志激动得流出了热泪,互相握手,互相拥抱着。”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所写“火箭落水成功后”的内容,抓住答点“人们的心情”找到相关语句作答。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熟悉课文,平时学习中要多阅读课文,对课文中所涉及的问题充分了解。
16.“运载火箭发射很成功,飞行也很正常,在预定的海域溅落;各测控站跟踪良好,获得了全部的参数,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句中两个“预定”有什么作用?
答案: “预定”是事前的预测划定,前一个“预定”的实现完成了后一个“预定”的目的。两个“预定”表明这次运载火箭发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熟悉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17.本文是一篇录音广播稿,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有何不同?
答案:不同的是录音广播稿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根据“录音”一词了解本文内容在表达形式上的特点,再与“一般广播稿”进行比较,从记录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不同来解答。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录音广播”和“一般广播稿”的特点,前者是“实录”,后者是“概述”。
18.本文中景物描写非常优美,你认为在录音新闻里有没有必要加上如此优美的景物描写
答案:有必要 因为在文章开头写“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了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愉快心情,也从侧面说明了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描写景物与报道事件和表达们心情的关系,点明衬托的作用。
点评:本题不难,用描写景物用来衬托,是很多文章中常用的手法,概括本文内容理解即可。
19.下面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你找出具有标志性的词语。
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的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接着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不一会,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
答案:时间顺序。“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的时候”(“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
解析:抓住题目中的答点“顺序”,梳理文段内容,找到与时间有关的词语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答题要求明确,文段内容简单,答案信息点明确。
20.“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后,慢慢潜入水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答案:将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比作大鲸鱼,形象生动,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解析:本题主要是从“比喻”这个点上理解来,根据句子内容,结合原文中的具体情境从表现“运载火箭的发射”的形象特点来分析即可。
点评: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一般是用来突出事物形象性的,从这方面来理解比喻的作用。
21.文段中出现多处混播的说明,你能谈谈这些混播的作用吗
答案:这些混播将当时现场的有价值的声响直接传入听众的耳朵,使听众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气氛,也增强了真实性。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混播”的内容,从表现听众的感受和表现新闻事件的真实感来解答。
点评:本文是一特殊的体裁,要根据“录音新闻”的特点,了解“混播”的意思,理解其作用。
22.实况:“遥测发现目标!雷达发现目标!经纬仪发现目标!各号注意跟踪……”混播。这一段文字感叹号、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感叹号表达强烈的喜悦之情。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所在文中位置的具体内容,根据两个标点符号通常表达的作用,结合语境来理解作答。
点评:标点符号在文意中也是语言,能表示一定的意义,表达情感,学习时要了解。
23.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22 个字。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至1500元;住宅用户 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 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的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和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答案:3月1日起邮资上调,电信费有升有降。
解析:阅读文段,了解中心事件,抓住事件的主要信息“邮资”“电信费”,概括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点评:概括短文的内容,关键在于了解文章的主体内容,找到关键词概括。
三、课内阅读。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________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________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________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________,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
突然,一个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收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所发来的各种信息。
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
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
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1)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扶摇直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火箭急剧上升
(2)认真阅读下面三个句子,完成后面问题。
①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②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
③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船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
请将上述三句中的“从容不迫”、“沉着冷静”、“果断”联系起来考虑,谈谈你对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答案:要紧扣所提供的三个词语来谈。
解析:第一题,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再结合事件内容,从表达火箭发射的情态这方面来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第二题,分析三个句子所写的人物行为表现,结合原文中人物的描写,从精神品质方面分析人物的形象。
点评:理解文章中的词语,要结合语境,了解其修饰形容的对象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人物的言行表现来理解。
四、拓展阅读
25.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录音:天津城市建设成果图片展 ;
各位听众: :
“天津城市建设成果图片展”作为2002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的内容之一,将如期开展。昨日上午,大会筹委会负责人再一次对展览筹备情况进行了检查,记者也来到位于大会主会场侧边的展厅先睹为快。
(现场检查音响) i
(压混)筹委会的同志认真地审定着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介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市容委总工程师刘红尧告诉记者:
(录音)“现在的布展状况已经审查过两次了。因为来的好多都是外国朋友,我们想通过这次展览尽量把我们天津市发展的历史和最近旧城改造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外国朋友和全国来的代表。这次检查以后还要根据大家提的意见补充、完善、调整。像规划方面的内容都是第一次对外公布。”
记者在展厅看到,展览共分十三个部分,以大量图片为主,附以中英文介绍。每一幅图片都非常精彩,从最佳角度展现着一处处津城美景。天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明皓说:这些照片都是专业人员从专业角度拍摄的。
(录音)“这些图片都是规划院组织的,规划院本身就是考虑如何将城市艺术、城市景观结合起来的。这次展出的好多照片都考虑到了城市美、整体美,特别强调建筑本身的美和环境的配合,讲究构图,建筑的韵律、线条、色彩都充分用上了。”
这些精美的照片就来自于我们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照片上的地方可能我们每天都会路过,王明皓会长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多发现一些存在于生活中的美:
(录音)“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城市多关心,在路上走的过程中:站下来看看,就是很荚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城市的美像交响乐的美。
(1)这次建设成果图片展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句子来 回答。
答案:目的有三:其一是想通过这次展览尽量把天津市发展的历史和最近旧城改造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外国朋友和全国来的代表;其二是根据大家对这次图片展所提的意见来对城市建设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调整;其三是借这次图片展来激发每一位市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多发现一些存在于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城市。
(2)倒数第三段中说“这些精美的照片就来自于我们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说照片的“精美”,文中哪些语句对之进行了说明,请找出来。
答案:这些图片都是规划院组织的,规划院本身就是考虑如何将城市艺术、城市景观结合起来的,这次展出的好多照片都考虑到了城市美、整体美,特别强调建筑本身的美和环境的配合,讲究构图、建筑的韵律、线条、色彩都充分用上了。
解析:第一题,抓住题目提到的答点“展览的目的”,阅读文章,梳理内容,找到句子“我们想通过这次展……”即可作答。第二题,根据“精美”一词的含义,梳理文章内容,找到表现城市“美感”的说明文字作答即可。
点评:两题都要根据要求梳理文章内容。筛选信息整合内容,是阅读必备的能力,平时阅读要加强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