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老师》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áo xiáng_______________ tǎng_________ 若zhì_________气
kāng kǎi________________ 支chēng______ 酸sè_________
答案:翱翔|倘若|稚气|慷慨|支撑|酸涩。
解析:分析:“翱翔、慷慨”都是形旁相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涩”是左右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认读拼音,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①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咎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漠大的支持!
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
②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练!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慢长!
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
答案:咎|纠|漠|莫|练|恋|慢|漫
解析:分析:常用词语的书写,应多读多写。
点评:本题考查修改错别字,即考查字形,同音字和形近字要注意区别部首,理解字义。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天穹( )女娲( )哽咽( )( )
伫立( )擎着( )蜈蚣( )( )
抻动( )翩翩( )吁吁( )( )
答案:qióng|wā|gěng|yè|zhù|qíng|wú|gōng|chēn|piān|xū
解析:分析:“咽”是多音字:咽喉读yān,下咽读yàn,哽咽读yè;“翩”声母是p;“吁”声母是x。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根据含义判断多音字字音。特殊记忆易读错字的字音。
4.“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粗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换。迷迷糊糊说的是神志不清,模模糊糊说的是口齿不清。这两个词有着不同是适用对象。
解析:分析:“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点评: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要理解词语的本义,二要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5.注音组词。
衬( ) 燥( )
忖( ) 躁( )
肘( ) 噪( )
纣( ) 澡( )
答案:chèn|衬衣|cǔn|思忖|zhǒu|肘子|zhòu|纣王|zào|干燥|zào|暴躁|zào|噪音|zǎo|洗澡
解析:分析:可以编成顺口溜理解记忆,如:有火就干燥,跺脚就急躁,有口是噪音,有水就洗澡。
点评:本题考查辨别形近字并组词。对比记忆偏旁的不同,形旁不同,表意不同,字音也会不同。
6.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粗的词语。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b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原意形容耍花招、使手段,极不老实,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形容心地纯真。
解析:分析:“狡猾”这里是贬义词褒用。
点评: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要理解词语的本义,二要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7.选词填空。
a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b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
c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d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答案:迎敲|音调音调|接近影响|珍宝纯真
解析:分析:(1)老师教鞭落下来,“我”用石板去“迎”,“敲”动作轻微,表明老师假装打我们,用词生动准确。(2)“音调”包含声音和语调,表意完整准确。(3)老师叫我们读诗,引导我们“接近”文学,产生深远“影响”,表意通顺。(4)“珍宝”是名词,表达准确;“珍藏”是动词,不适用;“珍贵、珍奇”是形容词,不符合语意。“纯真”包含纯洁真挚的意思,表意完整准确。
点评: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二要结合句意。
8.引号有以下几种基本用法:表特定称谓、表引用、表强调、表讽刺或否定。请你指出下面句中引号的作用。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1)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2)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1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特定称谓|表引用
解析:分析:(1)“反对派”是对小伙伴的称呼,引号表示特定称谓。(2)引用人物的语言,引号表示引用。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常用来表示: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殊含义、表示着重强调、表示特定称谓、表示否定和讽刺。
9.下面是专门为老师拟写的一副对联,只有上联,没有下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解析:分析:从形式上注意句数和字数,采用数字,特点鲜明。内容上体现老师甘于奉献的工作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标对对联。对联采用对偶的修辞,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语意相关。
10.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出得体的话。
小明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刘老师,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
解析:分析:结合语境说话,要注意礼貌称呼、语气和用语简洁。
点评: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结合语境说话,一要注意称呼或礼貌用语,二要注意语气要平和委婉,三要把事由交代清楚,语句简洁通顺。
二、选择题
1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黑痣(zhì) 蜂蜜(mì) 褪色(tuì)
B.孤舟(gū) 卜问(pǔ) 焚香(fén)
C.海鸥(ōu) 磕头(kē) 时辰(chen)
D.模仿(fǎng) 温柔(róu) 纯真(chún)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中“卜”应渎“b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1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孤舟榆钱退色劝慰
B.香炉纠纷磕头牵挂
C.占据黑痣姿式焚烧
D.卜问暑假纯真宛惜
答案:B
解析:分析:A.退—褪C.式—势D.宛—惋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中字形的正确书写,注意平时多比较,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
13.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神态描写)
B.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语言描写)
C.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动作描写)
D.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动作描写)
答案:A
解析:分析:A是外貌描写,不是神态描写。
点评:本题考查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14.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错误的一项是( )
A.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描写)
B.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抒情)
C.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记叙)
D.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多么有益的影响!(抒情)
答案:D
解析:分析:D通过议论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事情)、描写(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议论(表达观点和看法)和说明(介绍事物或事理)。
15.“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句中“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的意思是( )
A.应不应该提,我不清楚
B.是委婉语,这件事是值得写的,而且要详写
C.心里认为不应该提
D.问问读者是否应该提
答案:B
解析:分析:“占据过我的心灵”表明这件小事在“我”心中的分量很重,不仅值得提,还要详写。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16.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在老大爷身边戛然而止,市长打开车门,露出和蔼可亲的笑颜,亲自搀扶老大爷上了车。
B.我们的身体在不断长大,我们心中的一种情感也在潜滋暗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夏乃声音的季节,蝉声更像一首绝句。这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旷远飘逸,让人不禁听得屏气凝神。
答案:B
解析:分析:D“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多用贬义。与语境不符。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要理解成语的本义,二要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三要揣摩成语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和感彩。
17.下列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 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先“接近”后“爱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不能互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的内容、写法和主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
18.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蔡老师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答案:B
解析:分析:B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记住常用标点符号的名称、写法、作用。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从表达的语气,表意是否完整等方面判断。
19.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答案:D
解析:分析:“好像”是说自己的感觉,此句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修辞方法的辨析。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2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项是( )和( )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_____________。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_____________。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的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答案:AC
解析:分析:这段话上文说到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还要有“好的语感”,所以下文就要顺接着这个方面来讲,因此应该选A;下文又说到“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所以要养成习惯”,所以应该选C。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理解句意,结合上下文文意,注意过渡的标志性词语,表达要符合逻辑。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21——25题。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回,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初小,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既然不值得提,为什么又提起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这件在别人看起来很小的事,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很重。
解析:分析:选文第一段“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这两句话都表明蔡老师帮我排除纠纷这件事虽是小事,但在我心里分量很重,所以值得一提。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要结合文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
(2)“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常悲伤。说明事情不同寻常。
解析:分析:“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关键词“悲伤”表明了孩子取笑“我”时的心情。父亲本来生死未卜,家人无限惦念,“小反对派”的起哄更给“我”幼小的心灵沉重的打击,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表现老师给我莫大的心灵安慰。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要结合文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
(3)选段中,对蔡老师的称呼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起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她——蔡老师——你;作用:由叙事到抒情,显得更加亲切。
解析:分析:“她”和“蔡老师”都是第三人称,用于一般叙述。改用第二人称“你”更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放假时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显得亲切感人。第三人称:(“他”、“他们”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4)“我才醒了”和“我才熟睡了”中的两个“才”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我对老师的思念之深。
解析:分析:假期里因为思念蔡老师,睡梦中“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是母亲把“我”喊醒、拉回来、又劝“我”睡下的,充分表明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深。
点评: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表达的情感。
(5)“纯真的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用“热恋中的人们”作对比,突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纯真的心”指一个学生对关心自己的老师的无限崇敬热爱与依恋之心。对比突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程度之深。
解析:分析:“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全文字里行间都在表达对蔡老师的崇敬、依恋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真挚、深厚、刻骨铭心。
点评: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对比,起强调作用,突出要表达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