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科素养评价
( 本 卷 共 6 页 , 考 试 时 间 9 0 分 钟 , 满 分 1 0 0 分 )
1. 将活动口号“看如画风景,游美丽乡村”工整地抄写在卷首语的横线上。(2分)
第一站:话诗意乡村
2. 小鹿在旅行计划中把“旅”字写错了。老师告诉她:“‘旅’的本义是‘军旅’,表示两个人(代表许多士兵)集合在旗杆下面,军旗正在迎风飘扬。”老师会指着下面哪个字?(▲)(2分)
A. B. C. D.
3. 自然光景美如画,惬意生活在乡村。以下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2分)
A. 远远望去,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在风光旖旎的山水间蜿蜒盘旋。
B. 麦收时节,村民们有了便利的水稻收割机,就可以养尊处优了。
C. 通过网络直播,天南海北的网友都可以买到我们乡村的“土特产”。
D. 临近赛龙舟活动,村民们正积极地为“迎端午·美家园”活动出谋划策。
第1页 (共6页)
(1)根据拼音填写词语,根据语境补充诗句。(7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远眺 (tiào) B. 薄 雾 (bó) C. 耕耘 (yún) D. 澄澈 (zhé)
(3)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交相辉映 B. 耳濡目染 C. 悠闲自在 D. 由忠赞叹
(4)小嘉发现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中的“解”和现代汉语“理解”相对应,以下加点字的意
思不对应的 一 组是(▲)。(2分)
A. 吾盾之坚 坚决 B. 守株待兔 守候 C. 溺而不返 返回 D. 冀复得兔 重复
5. 一入夏,鲜红欲滴的杜家杨梅便引来四方朋友。以下是小鹿借谐音之趣,为开展杨梅节制作的海报。不符合的一项是( ▲ )(2分)
A. 良辰“梅”景,“杨梅”吐气 B. “青梅”竹马,“杨梅”煮酒
C. “梅”开眼笑,“梅”有烦恼 D. 才下树梢, 喜上“梅”梢
6. 宁宁的班级要设立一处”gēng读馆”,作为阅读、写作、交流之地。关于”gēng”字的书写,宁宁查了字典后选出四个字,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庚:gēng《L 天干的第七位,用作顺序的第七。 年龄:同~。
B.赓(賡)gēng《L继续(连一续) .
C.耕gēng用犁把土翻松,一耘(yún)|深一细作: 比喻从事某种劳动笔~|舌~。
D.羹gēng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东状的食品。鸡蛋~|肉~|豆腐~[调羹]< tiáo-]喝汤用小勺。又叫羹匙(chí)。
7. 下列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这句名言出自“墨子”。
B.外祖父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C.我喜欢读的书《呼兰河传》《唐诗三百首》《窗边的小豆豆》……
D.“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8.(2分)为主题是“诗意童年”的手抄报选择诗句,下列诗句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9. (2分)“小童已经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羞愧,‘_______’我们相信她会改正的。”结合语境,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人有耻,则有所不为。
第2页 (共6页)
第二站:忆童年乡村
选段( 一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
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 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选段(二)
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 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 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 一匹马来, 一会儿工夫变出一条狗来,这一些不能想象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
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10. 我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抓关键句有助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比以下两处句子,体会“我”不同的内心感受。(4分)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很多,帮小瓯和小嘉选择对应的方法。 ( 3 分 )
A. 代入作品角色 B.抓住具体事物 C. 抓住关键词句 D. 有感情地朗读
①小瓯读选段一时,从描写的花、鸟等事物中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情感。 (▲)
② 小嘉读选段二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感受了作者的心情变化。 ▲
③ 小瓯读选段二中的“忘却不了,难以忘却”这句时,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11. 我能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1)选段一多处运用了动态描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 从“蝴蝶随意地飞”中可以感受到蝴蝶在园子里生活得很惬意。
B. 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动态描写,生动地呈现出了园中景物的魅力。
C.。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中的“逛”字形象地写出了鸟在园子里无聊的生活。
D. 无论是随意生长的瓜,还是随意飞舞的蝴蝶,都让人感受到了园子独特的美。
第3页(共6页)
(2)第七单元课文运用动静态描写,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画卷。补充表格,进行单元整理。(4分)
课文 描写方法 表达效果
《威尼斯的小艇》 ① ▲ 描写了小艇在水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威尼斯夜晚的情景 表现了威尼斯白天② ▲ 、夜晚寂静的特点。
《牧场之国》 动静结合 描写了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 的从容,突显了荷兰牧场的 ③ ▲ 之美
《金字塔夕照》 ④_ ▲ 写出了夕照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给人无限的遐想。
第三站:访文化礼堂
◎走访文化礼堂,探究乡村文化。让我们先来观看礼堂的红色人物宣传栏。
志愿军第一人
姓名:毛岸英
(1922.10-1950.11)
事件:二十八岁在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人物特点:不畏牺牲
军 神
姓名:刘伯承
(1892.12-1986.10)
事件:在重庆治疗
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 人物特点:( ▲ )
民族英雄
姓名:方志敏 (1899.8-1935.8)
事件:被俘时,国
民党士兵搜身而一 无所获。
人物特点:( ▲ )_x000F_
12. 结合学过的课文,补充宣传栏中的人物特点(4分)
13. 志愿军第一人毛岸英同志牺牲时还不到(▲)之年。(2分)
A. 而立 B. 及笄 C. 弱冠 D. 不惑
第4页(共6页)_x000F_14. 联系上下文,猜测读书笔记①中“风骚”的意思是(▲)。(2分)
A. 举止轻浮 B. 体态俊俏 C. 风流倜傥 D. 文采出众
15. 根据三份读书笔记,依次判断人物,正确的是(▲)。 ( 2 分 )
A. 王熙凤 武松 关羽 B. 林黛玉 鲁智 深张飞
C. 林黛玉 武松 关羽 D. 王熙凤 鲁智深 关羽
16. 小嘉在书屋内发现了一张《西游记》故事情节图,请将情节补充完整。(填序号)(3分)
①女儿国遇险 ② 三打白骨精 ③ 大闹天宫
文化礼堂展示区展示了许多民间习俗作品,其中最引人的便是端午包粽子了,邀你来共赏。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松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清爽的气味。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襄挟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A]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上红白的馅儿,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童年的我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cuo)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儿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棕叶,缠不紧线,总是溺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yin yun)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着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晾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作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简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的粽子。[B]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第5页(共6页)
17.这篇文章第 2~6 自然段围绕“粽子”写了哪些内容?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导图。(3分)
18.本文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作者细腻的情感,请选择文中一处画横线的句子作批注。(3分)
我选 ( ▲ )处,
19.第三自然段中说奶奶包的粽子是“原始、纯粹”的,为什么却又“令童年的我深深迷恋”?请写写你的理解。3分
▲
20.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2分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设置悬念
21.在作者心中,奶奶的粽子是童年的她最迷恋的东西,寄托着特殊的情感,你的童年中又有什么东西是你迷恋的?请说说理由。3分
第四站:描乡村印象
22. 校文学社开设了“先锋少年乡村行”栏目,向我们发出征稿邀请。
“先锋少年乡村行”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用照片、视频去定格美好的瞬间,也可以用
文字留存美好的记忆。请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习作。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30分)
任务一:向大家推荐一个你感兴趣的地方,将这个地方介绍清楚。
任务二:记录一个在旅行中印象深刻人,可以是遇见的陌生人,也可以是与你同行的人。通过典型事例,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第6页(共6页)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学科素养评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题1. 共3分
参考答案 抄写规范、字迹端正、格式美观给2分。写错1个字,扣0.5分,缺少一个标点,扣0.5分,最多扣2分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
难度 低 来源 课外
知识点 汉字书写 教材单元
题2. 2分
参考答案 A
命题意图 有趣的形声字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 教材单元 第三单元
题3. 2分
参考答案 B
命题意图 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难度 低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养尊处优 教材单元 第八单元
题4(1) 共7分,一个错别字扣 0.5 分
参考答案 笼罩 绿遍山原白满川 锄头 兴致勃勃 也傍桑阴学种瓜 短笛无腔信口吹 肆意
命题意图 古诗词的理解
难度 低 来源 课文内容
知识点 看拼音写汉字 教材单元 第一单元
题4(2) 2分
参考答案 D
命题意图 易读错字的读音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字音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三单元
题4(3) 2分
参考答案 D
命题意图 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字形 教材单元 第三单元
题4(4) 2分
参考答案 A
命题意图 词句段的运用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字义 教材单元 第六单元
题5 2分
参考答案 B
命题意图 谐音之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谐音字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三单元
题6 2分
参考答案 C
命题意图 结合语境,猜词义
难度 高 来源 学霸冲刺A卷第5题改编
知识点 词义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二单元
题7 2分
参考答案 B
命题意图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难度 高 来源 5.3全优卷第七题改编
知识点 破折号的运用 教材单元 第一单元
题8 2分
参考答案 D
命题意图 运用古诗词
难度 中 来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1题改编
知识点 古诗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四单元
题9 2分
参考答案 B
命题意图 根据语境选择名句
难度 中 来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2题
知识点 名句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八单元
题10第(1)小题 共4分
参考答案 快乐、自在的感觉 伤感、怀念的感觉
命题意图 通过对比,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文章大意理解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一单元
题10第(2)小题 共 3分
参考答案 ①B ②A ③C
命题意图 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 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期末试卷改编
知识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一单元
题11第(1)小题 2分
参考答案 C
命题意图 体会作者的感受
难度 中 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期末试卷改编
知识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一单元
题11第(2)小题 4分
参考答案 ① 动静结合 ② 喧闹 ③宁静 ④静态描写
命题意图 区分并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难度 高 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期末试卷改编
知识点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七单元
题12 4分
参考答案 刘伯承:意志坚强(或坚强无畏) 方志敏:甘于清贫(或舍己为公)
命题意图 走近名人,感受先驱的革命精神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感受先烈英雄事迹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四单元
题13 2分
参考答案 A
命题意图 区分各年龄段的别称
难度 中 来源 杭州市余杭区期末卷改编
知识点 词义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六单元
题14 2分
参考答案 B
命题意图 联系上下文猜词义
难度 中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辨析词义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二单元
题15 2分
参考答案 D
命题意图 根据外貌识别名著中的人物
难度 高 来源 原创
知识点 四大名著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二单元
题16 3分
参考答案 ③ ② ①
命题意图 《西游记》阅读情况
难度 中 来源 苍南县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卷改编
知识点 西游记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二单元
题17 3分
参考答案 包粽子 煮粽子 吃粽子
命题意图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 来源 浙点通期末卷
知识点 梳理思维导读 教材单元 三四五年级教材
题18 3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A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香气以生命,写出了奶奶包粽子的手艺精湛和“我”对奶奶的赞叹。示例二:B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奶奶包的粽子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命题意图 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难度 高 来源 浙点通期末卷改编
知识点 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单元 四五年级教材
题19 2 分
参考答案 因为奶奶包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让“我”留恋难忘;奶奶包的粽子中包含着她对“我”浓浓的关爱之情,也寄托着“我”对奶奶深切的思念
命题意图 抓关键词,体会作者感情
难度 中 来源 浙点通期末卷改编
知识点 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内心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四单元
题20 2分
参考答案 B
命题意图 巩固首尾呼应的文章结构
难度 中 来源 浙点通期末卷
知识点 掌握首尾的写作手法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一单元
题21小题 共 3 分
参考答案 能联系上文,展开想象,想象合理得 3 分;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出现 2 个及以上酌情扣分
命题意图 写出自己的想法
难度 中 来源 浙点通期末卷改编
知识点 学情迁移 教材单元 本教材第八单元
题22 习作共30分
题号 22题 习作 共30分
参考答案 正确审题,选材合适,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评分标准 30—26:①能正确审题,选择的材料符合“乡村之行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② 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条理清楚,能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突出人物特点;或者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印象深刻的事写清楚,写具体。 ③能恰当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个别语句有新鲜感,标点使用正确基本无错别字。 25—18:①审题基本正确,选择的材料与“乡村之行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有一定出入 ②能分段表达,能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大致表现人物特点;或者基本上按一定的顺序把印象深刻的事写清楚,但不够具体。 ③能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比较清楚通顺地表达,基本意思表达清楚,标点使用基本正确,错别字较少。 17及以下:①审题不清,选择的材料与题意无关。叙述不完整,或逻辑混乱,不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 ②用词不够准确,句子不够通顺、连贯,逻辑比较混乱。 ③有明显的病句或语病,标点使用不够正确,错别字多。
命题意图 会具体描写一个地方或具体描写一个人
难度 中 来源 瓯海区期末卷改编
知识点 叙事作文 教材单元 第一、第五单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