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隋唐时期,商人将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运送路线都首选大运河。这表明大运河( )
A.带动了沿岸城镇发展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强化了对南方的统治 D.巩固了大一统的王朝
2.下面为漳州明清古街区的尚书探花牌坊,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科举取士 B.设立州府 C.佛教传入 D.闭关锁国
3.隋朝与秦朝都是二世而亡。两朝存在时间短的共同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外戚干政 C.宦官专权 D.实行暴政
4.唐太宗说:“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对此,他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改革税制 B.整顿吏治 C.减省刑罚 D.任用贤能
5.某讲座的副标题有“贤相姚崇、宋璟”“唐朝进入鼎盛”。由此可知,该讲座的主题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出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和“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解说词,这都来源于唐代一位诗人的作品,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这位诗人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苏轼
7.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公主,唐蕃结为亲家。在此之后,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发生过战争。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
A.削弱了吐蕃文化的影响力 B.使西藏地区归属唐朝管辖
C.促进了吐蕃经济发展 D.增进了唐蕃友好关系
8.下面所示农具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A.适于精耕细作 B.便利防洪灌溉
C.促进育秧移栽 D.利于多种经营
9.下图所示的内容反映出唐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市民阶层崛起
C.城乡差距缩小 D.男女地位平等
10.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在天宝年间六次东渡,历经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都拓展了唐朝的疆域
C.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D.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1.下面是某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制作的年代尺。其反映的变化趋势是( )
A.国家疆域不断扩展 B.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中国的连环画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它们都以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把下列连环画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中外友好往来 B.抗击外来侵略
C.中外交往与冲突 D.闭关锁国政策
13.清朝前期,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以获取更多收入。这一现象表明(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农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C.自给自足经济已经瓦解 D.农村生产关系开始改变
14.以下示意图意在说明( )
A.丝绸之路的变化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民族交往的加强 D.四大发明的传播
15.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 )
A.传统习俗的巨变 B.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C.传统节日的起源 D.社会习俗的娱乐价值
16.小明同学善于用歌谣记忆法学习历史。下图是他创作的历史歌谣。该歌谣反映的是( )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职权都归君。
五军都督听兵部,锦衣卫士监官民。
A.明朝的建立 B.朱元璋强化皇权
C.军机处的设立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7.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
A.强调不误农时 B.主张种植水稻
C.关注农具革新 D.重视因地制宜
18.下面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盛世滋生图》(局部)
A.坊市界限分明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19.清朝后期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表明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20.京剧的前身是皮黄戏,皮黄戏则是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创造和改进而成的。这反映了京剧( )
A.兼收并蓄多戏种 B.流传四方显特色
C.多姿多彩映现实 D.日臻完善影响远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么一个土地辽阔、 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宋王朝,两次覆亡,究其原因,实系由大宋王朝开国皇帝所制定的“重文轻武”这一基本国策所致,可谓:一策可以兴邦,一策也能灭国。
——摘编自钱昌明 《历史星空探秘:中国历史40个话题评说》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大宋王朝的建立者。
(2)你是否同意作者对于“重文轻武”国策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玄奘还将途经各国、各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信仰和历史传说等等,同弟子合作撰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印度半岛等国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到达日本。尽管已双目失明,且年近七旬,他仍为传播唐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了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同弟子合作撰写成的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这一著作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鉴真传播到日本的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鉴真的优秀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61年的约550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趋势图中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
24.统治政策是治国理念的具体反映。
【文化政策】
材料一
(1)请在材料一中A处填写恰当的政策名称。
【对外政策】
材料二 “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
——《马可·波罗行纪》
(2)根据材料二推断元朝对外政策的影响。
材料三 (清朝把)“宁可求全关不开”当做一种国策,表现了对西方人叩关的深深的疑忌。这一点,东来的西方人并不是懵然无知的。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运用“是什么——为什么”的逻辑,概括材料三中的历史信息。
(4)综合以上材料,请论证“政策演变影响社会发展”这一观点。(要求:①用词精确;②史论结合;③120字左右)
答案
1-5BADDC 6-10BDAAA 11-15CCAAB 16-20BACAA
21、(1)赵匡胤(或宋太祖) 。
(2) 【示例一】判断:同意。理由:重文轻武国策使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所以,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宋王朝的覆亡。
【示例二】判断:不同意。理由:重文轻武国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发展了文教事业,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所以,重文轻武国策不是导致宋王朝覆亡的主要原因。
22、(1)名称:《大唐西域记》。
现实意义:是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印度半岛等国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2)文化: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
精神品质: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言之有理即可)
(3)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原因:唐朝统治者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为文化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对外开放,积极与外国交流互鉴;鉴真、玄奘的个人努力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3.(1)盛世:开元盛世。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2)态度:以农为本、注重农桑、重视农业生产。(言之有理即可)结果:推动社会经济繁荣。
(3)新作物品种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土地开垦,使得耕地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扩大又促进了新作物的推广和人口的再次增长。
(4)政府支持农业发展;高产作物引进;商业繁荣等。(答出两点即可)
24、.(1)重文轻武。
(2)促进了中外物资、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人认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防范外来侵略,维护君主专制。
(4)示例:唐宋时期,由于完善了科举制度,注重发展文教事业,造就了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元朝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的繁盛;而清代固守传统的统治政策,掀起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强化封建统治,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强国和世界发展潮流。因而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所执行的政策,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影响着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