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嫩绿的芽儿》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嫩绿的芽儿》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7: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嫩绿的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察言观色 海市蜃楼 精神矍铄
B.自告奋勇 仁至义尽 众志成城
C.一塌糊涂 乌烟瘴气 声名狼藉
D.人才辈出 再接再厉 试目以待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应为“拭目以待”。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本诗所选的三个意向( )
A.芽儿
B.叶儿
C.花儿
D.果儿
答案:ACD
解析:
分析:该诗的意象有芽儿、花儿、果儿。故选AC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立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A.全诗写出了树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B.前四行诗描写了树的实实在在的形象。
C.后四行诗写树的地下景观,暗含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D.诗人以树作为象征,把深厚的社会内容涵盖其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树”是诗歌中的意向,它还有深层含义。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用“/”断句,准确表达括号里的意思正确的一项( )
A.小华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小华着急)
B.小华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
C.小华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妈着急)
D.小华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爸着急)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不同的地方断句,意思不同,要仔细区分。以上句子B项断句和意思判断正确,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分析。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吗?(反问)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答案:A
解析:
分析:A句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并非比喻。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的理解。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并不否认这部小说没有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在会议上,校长虚心接受和听取了老师同学们的批评,并表示要及时整改。
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去掉“没”;B项“进步”改为“提高”;C项应为听取和接受。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一句表达的是“我”对母亲的亲近之感。
B.“纸船”是《纸船·寄母亲》中的一条线索,串联了诗情的发展。
C.《成功的花》告诉人们更应该正视在生活中的痛苦和奋斗经历。
D.《嫩绿的芽儿》通篇采用拟人手法,主要表达了可贵的奉献精神。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表达的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填空题
8.《嫩绿的芽儿》一诗所选的三个意象之间有 关系。通过 、 、 ___ 三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诗的主题也在逐步升华。
答案:递进|发展|贡献|牺牲
解析:
分析:理解掌握诗歌意象
点评:主要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9.《嫩绿的芽儿》一诗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把握诗歌主题。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10.结合诗的意思,请从“工程、历史、艺术”三个词任选一个,填入下列括号内。
现代诗人刘大白《旧梦之群》一诗中这样赞美人生,他说: 少年是( )的,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 )的,一座座地建筑; 老年是( )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答案:艺术 工程 历史
解析:
分析:针对人生不同时期,选用不同词语。
点评:根据语境选用不同词语。
11.《嫩绿的芽儿》三小节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芽儿”“花儿”“果儿”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三小节按内容看是递进关系。
解析:
分析:分析三小节的结构关系。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青年人(冰心)
青年人,
珍重地描写吧,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12.诗中“描写”“着笔”两个词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描写: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中比喻在人生的青春岁月,好好地学习、锻炼、贡献。;着笔:用笔、下笔。比喻投身事业,参加战斗。这两个词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青年的殷切期望:珍惜生命,认真对待人生,不要虚度年华。
解析:
分析:这道题重在考查对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
13.联系全诗内容,说说你对“珍重”一词的理解。
答案:含有珍惜、重视、认真的意思。
解析:
分析:补写对联,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应对应“奉献”、“耕耘”一类的二字词语;结构上“三尺”对“一支”,“讲台”对“粉笔”,后面的词语上下联也要对应。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14.作者把人生比做可以描写的书页,你认为人生还可以比做什么?请写出一个比喻句。
答案: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解析:
分析:以“人生”做本体,找准喻体,进行比喻。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的运用。
15.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鼓励青年人要珍惜青春,惜时如金地创业而切莫虚度年华,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解析:
分析:通读全诗,把握主题。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
16.句末的感叹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叹号,充分表达了劝勉、告诫青年人应珍惜青春、惜时如金地创业而切莫虚度年华的郑重之情。
解析:
分析:结合语境作答。
点评:学生要在理解诗的基础上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5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