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1.1 光源 课件(27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1.1 光源 课件(27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09:27: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五年级科学上册 1.光源(苏教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探究实践: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的发光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态度责任: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发现与分享,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光源的特征,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难点:观察某些物体发光的过程。
教学内容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认识它们的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身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
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物体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学会区分。
第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认识光源
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通常把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1)光源的分类。
根据光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常见的有点燃的火把、蜡烛,燃放的烟花,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2)给下面的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 里写“1” ,是人造光源的写“2”。
设计意图:
观察各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光源,辨别这些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本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源,能够判断某种光源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
(1)判断光源的依据。
分 析 当太阳光照射在表面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经过玻璃幕墙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光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本身不发光的玻璃幕墙看上去很亮。月亮本身不发光,当太阳光照射到月亮的表面时,经过月亮表面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光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亮的。同理,像镜子、地砖、首饰等依靠反射光源的光“发亮”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结 论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 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物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最终是太阳)导致的,所以它们都是反光物体,不是光源。
(2)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
光源的分类:
(1)根据光源的来源,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像太阳、 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像电灯、蜡烛、烟花等人为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2)根据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依靠热能激发出光的光源叫作热光源,如太阳、闪电、蜡烛、白炽灯等;不需要热能就能发光的光源叫作冷光源,如萤火虫、LED灯等。
(3)根据发光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可以把光源分为生物光源和非生物光源。如萤火虫、海萤、电鳗等能发光的生物称为生物光源;如太阳、蜡烛等能发光的物体称为非生物光源。
设计意图:
本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能够发光的物体并不都是光源,发光物体可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为后续学习光的反射积累一定的经验与知识。
活动二 观察蜡烛和钢丝发光的过程
1.观察蜡烛燃烧发光的过程。
实验材料:一支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熄灭后没有光。
实验分析: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然后逐渐变大。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最充分,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释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是可燃的。蜡烛燃烧的过程是将蜡烛所含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光能。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能发光,发光的过程还伴随着发热。
2.观察钢丝通电发光的过程。
实验材料:钢丝球、导线、鳄鱼夹、沙盘、电池。
实验步骤:(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实验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分析:电流通过细钢丝时会产生热量。细钢丝通电发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光,所以细钢丝发光必然伴随着发热。
实验结论:钢丝通电后会发光,发光的过程还伴随着发热。
设计意图:
本活动就是通过做使某种材料发光发热的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光是一种能量表现形式,体会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通过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物体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第1课
光 源
(苏教版)五年级

核心素养
内容总览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活动手册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01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探究实践: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的发光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态度责任: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发现与分享,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光源的特征,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难点:观察某些物体发光的过程。
探究新知
活动一 认识光源
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通常把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探究新知
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探究新知
(1)光源的分类。
根据光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常见的有点燃的火把、蜡烛,燃放的烟花,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探究新知
(2)给下面的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 里写“1" ,是人造光源的写“2”。
探究新知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
探究新知
(1)判断光源的依据。
分 析 当太阳光照射在表面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经过玻璃幕墙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光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本身不发光的玻璃幕墙看上去很亮。月亮本身不发光,当太阳光照射到月亮的表面时,经过月亮表面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光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亮的。同理,像镜子、地砖、首饰等依靠反射光源的光“发亮"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探究新知
结 论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 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物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最终是太阳)导致的,所以它们都是反光物体,不是光源。
探究新知
(2)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






探究新知
光源的分类:
(1)根据光源的来源,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像太阳、 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像电灯、蜡烛、烟花等人为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探究新知
(2)根据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依靠热能激发出光的光源叫作热光源,如太阳、闪电、蜡烛、白炽灯等;不需要热能就能发光的光源叫作冷光源,如萤火虫、LED灯等。
(3)根据发光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可以把光源分为生物光源和非生物光源。如萤火虫、海萤、电鳗等能发光的生物称为生物光源;如太阳、蜡烛等能发光的物体称为非生物光源。
探究新知
光 源
探究新知
我们周围有哪些光
探究新知
活动二 观察蜡烛和钢丝发光的过程
1.观察蜡烛燃烧发光的过程。
实验材料:一支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熄灭后没有光。
探究新知
实验分析: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然后逐渐变大。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最充分,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释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是可燃的。蜡烛燃烧的过程是将蜡烛所含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光能。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能发光,发光的过程还伴随着发热。
探究新知
2.观察钢丝通电发光的过程。
实验材料:钢丝球、导线、鳄鱼夹、沙盘、电池。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实验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分析:电流通过细钢丝时会产生热量。细钢丝通电发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光,所以细钢丝发光必然伴随着发热。
实验结论:钢丝通电后会发光,发光的过程还伴随着发热。
探究新知
观察钢丝通电后的发光过程
课堂练习
1.[填空]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_,物体发光需要________。
2.[填空]太阳、萤火虫是________光源,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是________光源。[选填“自然”或“人造”]
3. [判断]未通电的日光灯是光源。( )
4. [判断]波光粼粼的水面是光源。( )
5. [选择]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皎洁的月光 B.绚丽的烟花 C.刺眼的灯光 D.点燃的蜡烛
×
光源
能量
×
A
自然
人造
课堂练习
6.[选择]清朝诗人查慎行在《舟夜书所见》中写道:“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首诗中的人造光源是( )。
A.月亮 B.满河星 C.渔灯 D.萤光
5.[简答]你知道什么是自然光源、什么是人造光源吗 请列举生活中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例子(至少3例)。
自然光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造光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
C
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太阳、萤火虫、闪电
人为因素使其发光的物体
激光笔、荧光灯
举例的答案不唯一
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通过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物体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