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预测卷
1.(2025 定海区二模)以下是“壮美广西,秀甲天下”文旅公众号中的景点介绍词。
桂林漓江:百里画廊 人间仙河
桂林漓江有“百里画卷”之美誉。重峦叠嶂的喀斯特群峰似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与蜿蜒的漓江相映成趣。乘竹筏轻舟划破宁静的水面,两岸倒影随波荡漾,恍若丹青圣手笔下流动的水墨长卷。每一处胜景都令人 。
龙胜梯田:龙脊金穗 云中天梯
龙胜梯田气势磅礴,如链似带盘绕山间。春日灌水如镜,天光云影交相徘徊;盛夏青苗万顷,宛如翡翠雕琢的天梯;金秋稻浪翻滚,尽显丰收气象;隆冬银装素裹,琼枝玉树恍若仙境。登临观景台极目远tiào,大自然的神奇伟力令人叹为观止。
北海银滩:银滩潮韵 海上金滩
①北海银滩全长大约二十里左右。②漫步其上,足尖陷入柔软的白沙,与浪花追逐嬉戏。③晴日金辉璀璨,滩面波光粼粼;黄昏霞鹜齐飞,海天流光溢彩。④人们或踏浪拾贝,或逐波畅游,即便是那供人静赏的水天一色的美景,也令人心旷神怡。
(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恍 若
②远tiào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徘徊
②心旷神怡
(3)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临其境
B.流连忘返
C.不可名状
D.神采奕奕
(4)请为“龙胜梯田”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①竹筏穿云破镜影 ②玉带盘云缠翠岭
③山林染绿千重画 ④天梯挂月绕青峦
上联:
下联:
(5)描写“北海银滩”的语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2.(2025 东阳市模拟)温故知新,小语跟着课本去旅行,请与她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历史名城 名胜古迹 古诗文名句
轮台 丝绸古道 ①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咸阳 咸阳楼 ②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滁州 醉翁亭 醉翁亭四季风景各异,各有特色:③ ,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长沙 贾谊故居 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⑤ ,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粤港澳 零丁洋 面对家国命运绝境,文天祥慷慨激昂,展现视死如归的豪情:⑦ ,⑧ 。(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结:其实,一座城,其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是一代代积(diàn)⑨ 而成的。先贤们也许壮志难chóu⑩ ,但他们不埋 (A.mán B.mái)怨,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他心胸旷达。苏轼也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他在《定风波》中说“ ,归去, ”……他们的思想成为历史名城的精神底蕴。
(1)请在①﹣﹣⑧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名句。
(2)根据拼音写出⑨﹣﹣⑩的汉字,选出 的正确读音。
(3)根据文意,填写 ﹣﹣ 的名句。
3.(2025 西湖区校级一模)《水浒传》与《儒林外史》中的宋江、严监生和杜少卿一群人相会一堂,谈论人生理想。请你选择其中一则人生理想,推测谈理想的儒生是备选人物(宋江、严监生和杜少卿)中的谁,并结合人物的相关情节及性格特点来阐释理由。
①“在我看来,人生理想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追求自由与个性。”
②“人生理想,我认为就是报效朝廷,能被朝廷重用,做一名体制内的官吏。”
③“对我而言,人生理想就是积攒财富,能省则省。”
我认为 (填序号)是 (填人名)的理想。
理由:
4.(2025 萧山区一模)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
肖复兴
①发小儿,是地道的北京话,比起一般拥有友谊的朋友而言,发小儿又多了悠长时光的浸透,正是因为有时间这样的维度,童年的友谊,虽然天真幼稚,却也最牢靠,如同老红木椅子,年头再老,也那么结实,耐磨耐碰,漆色总还是那么鲜亮如昨,而且,有了岁月打磨过的厚重包浆,看着亮眼,摸着光滑,使着牢靠。事过经年之后,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
②我和黄德智从小一起长大,有六十多年的友谊。小时候,他家境殷实,住处宽敞,住在前门外草厂三条一个独门独户的小四合院里,在整个一条胡同里,那是非常漂亮的一个院子,大门的门楣上有镂空带花的砖雕,大门上有一副精美的门联: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
③黄德智长得没有他妈妈好看,但是,和他妈妈一样白皙。和我们这些爱玩爱闹的男孩子不大一样,他好静不好动。他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练书法,这是他从小的爱好。他家有一个老式的大书桌,大概是红木的,反正我也不认识,只觉得油漆很亮,像涂了一层油似的,即使阴天里也有反光。
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书桌,因为我家只有一个饭桌,吃饭、写作业都在这个饭桌上。他家的书桌上常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那么多支大小不一的毛笔悬挂在笔架上,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每一次写完作业,我们这些同学回家,可以在街上疯跑,或踢球打弹,或去小人书铺借书看,他不能出来,被他那个长得秀气的妈妈留在屋子里,拿起毛笔写他的书法。
⑤A.在学校里,黄德智不爱说话,默默地,像一只躲在树叶后面的麻雀,不显山不露水。但他的毛笔字常常得到教我们大字课的老师的表扬,这是让他最露脸的时候,我特别为他感到骄傲。我的大字写得很一般,他曾经送过一支毛笔和一本颜真卿的字帖给我,让我照着字帖写,他对我说,他很小就开始临帖了。
⑥有一次,在少年宫举办全区中小学生书法展览,他写的一幅书法在那里展览了。我记得很清楚,是写得很大的一幅横幅,用楷书写的六个大字:风景这边独好。展览会开幕那天,我和他一起去少年宫,其实,我不懂书法,对书法也没有什么兴趣,黄德智送我的那支毛笔和那本字帖,我根本就没有动过。但是,有黄德智的书法在那里展览,我当然要去捧场。所以,去那里,主要是看黄德智这六个楷书大字。
⑦那天的展览,我们班上的同学一个也没有去,常到他家写作业的学习小组里的人,一个也没有去。我挺不高兴的,替黄德智愤愤不平。他却说:“你来了,就挺好的了!”这话,让我听后挺感动,我知道,这就是我和他发小儿之间的友谊。
⑧看完展览回去的路上,天上忽然下起雨来,开始雨不大,谁想不大一会儿工夫,雨越下越大,我们两人谁也不想找个地方躲雨,一直往前跑。少年宫在芦草园,靠近草厂三条南口,便都觉得离黄德智家不远了,想赶紧跑到他家再说。但是,就这样不远的路,跑到他家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被淋得浑身湿透,像落汤鸡了。
⑨他妈妈看见我们两人狼狈的样子,忙去找来黄德智的衣服,非让我换上不可。然后,又跑到厨房去熬红糖姜汤水,热腾腾的,端上来,让我们一口不剩地喝光。
⑩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插队,黄德智留在北京肉联厂炸丸子,一口足有一间小屋子那么大的大锅,哪吒闹海一般翻滚着沸腾的丸子,是他每天要对付的活儿。
可是,他一直坚持练书法,始终没有放弃。
我从北大荒刚调回北京那年,跑到他家找他叙旧,他确实没有放弃,白天炸他的丸子,晚上练他的书法。没过几天,他抱着厚厚一摞书来到我家,说是送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他说,路过前门旧书店看到的,想我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买下了。我问他多少钱,他说22元。B.那时候,他每月的工资才40多元,我刚要说话,他马上又对我说,接着写你的东西,别放弃!
一个人,经历了人生种种,会有很多回忆,但发小儿这一段回忆,无与伦比。我说过,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一个人,如果老了之后,还能和一个或几个发小儿保持联系,是极其难得的。哪怕你老得走不动道了,有发小儿在,你就有了一把这样结实可靠的老红木椅子,可以安心舒心地靠靠,聊聊天,品品茶,还可以品出人生别样的滋味。
(选自《我们的老时光》有删改)
【同行有故事】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读书笔记。
①
②
③
【同行有争论】
(2)学习小组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位置和删留发生了争论:
每一次到他家,出来迎接我们的都是他的妈妈。他妈妈长得娇小玲珑,面容蛟好,皮肤尤其白皙,像剥了壳的鸡蛋。后来,我知道了,她是旗人,当年也是个格格呢。她没有工作,料理家里的一切。她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很和蔼客气,看我们一帮小孩子在院子里疯跑,也没有什么不耐烦,相反,夏天的时候,还给我们酸梅汤喝。那是我第一次喝酸梅汤,是她自己熬制的,酸梅汤放了好多桂花,上面还浮着一层碎冰磕儿,非常凉爽,好喝。
A小组: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⑧段后面,补充介绍黄德智母亲的情况。
B小组: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②段后面,补充介绍黄德智母亲的情况。
C小组:这段文字应该删去,文章主要写“发小”,没有必要补充介绍他的妈妈。
你最认同哪个小组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同行有温情】
(3)划线处的文字平和中有温情,请选择一处做赏析。
【同行有发现】
(4)“老红木椅子”是“我”的“发小”,也是一类人的代表,请根据文章内容和所学名著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的理解。
②从右侧所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书中哪个人物符合“老红木椅子”这一形象。 A.《西游记》 B.《简 爱》 C.《红星照耀中国》
③除了“老红木椅子”式的人物,你还从课文或名著中读到过“ ”式的人物,其特点是 。
5.(2025 萧山区一模)班级板报策划组准备了以下材料,邀请你一起完成策划。
材料一: 2024年9月是全国第九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今年的主题是“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共同守护光明未来”。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力度。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总体近视率较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与2018年全国近视摸底调查结果相比,下降1.7个百分点;已经近视的学生中,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及以上)的比例降低。这一系列数据说明,甲_____。
材料二: 很多家长带孩子做视力检查的时候,会被医生告知“孩子远视储备比较低,不加注意就会变成近视眼”。那么什么是远视储备? 所谓远视储备,是指儿童青少年对应年龄的远视度数。人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婴儿出生至三岁之前因为眼球前后轴比较短,成像的焦点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眼睛呈生理性远视状态,这一阶段远视储备最为充足。乙_____,等到十岁,眼球大小基本定型,生理性远视基本就消失了。这个过程就称为“正视化”。远视储备量的消耗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孩子不注意用眼习惯,远视储备消耗超出了正常,就有可能引发近视。远视储备被消耗可以说,远视储备下降就是近视的早期预警信号。因此,家庭和社会应充分关注远视储备,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至学龄前。专家呼吁,在孩子三到六岁时就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守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材料三: 在近视防控方面,家长仍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例如,许多家长带孩子看眼科门诊前,已经去非正规医疗机构验光配镜了。医生提醒,不正规的验光配镜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或近视度数加深,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控。此外,许多家长偏信各种“疗愈”方法,追求“根治近视”。事实上,目前近视还不能被治愈。因为近视是眼轴变长导致的,而眼轴变长就像小孩长个子,长高之后不会再缩回去。 科学用眼、坚持做眼保健操、均衡营养充足睡眠等,都能够有效预防、控制、减缓近视。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防控近视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合力共筑近视“防护墙”,让青少年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策划组收集的材料一中缺少相应的结论,请在甲处补写完整。
(2)作为板报策划组成员,请结合材料二图片中数据的变化补充乙处,完整地解释“正视化”。
(3)请你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为板报选择合适的配图。
A
B
材料二:
材料三:
(4)根据三则材料,请你为板报设置几个版块,并为每一个版块取一个准确生动的“版块名”,并说说取名的理由。
6.(2025 浙江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卜算子 千古李将军①
南宋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②添新瓦。万一朝家③举力田④,舍我其谁也□
【注释】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笕竹:用对剖并内节贯通的毛竹连接成引水的管道。③朝家:朝廷。④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你认为“□”中应该用什么标点?请从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词牌名相同,但寄托的情感却不尽相同。如:苏轼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 , ”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借“ , ”表达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要坚守高洁的人格。
7.(2025 西湖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西村十记(节选)
[明]史鉴①
杭人多春游。盛时常苦多雨,为之废者什六七。今年雨独少,客来游时,鲜或值之。游城中后之三日,天宇忽黯。然云气自山谷中出,上接太空,顷刻弥布,欲雨不雨。客顾笑曰:“天殆将促我游乎?”乃始整顿为游事。
乃折而西行,登万松岭,凤凰山之左翌也。可二三里许至绝顶,见怪石数十株,奇秀挺拔无与比。屹立相向,中止通一人行。路尽有草屋一间,僧一人居之。南下转西,有坊曰万松②,故宋宫也。然陵谷变迁城邑移改非复往时气象矣。不胜黍离之悲③,彷徨者久之。
自是益西,至圣果寺,凤凰山之右翌也。背山临江,风景殊绝。主僧茂古林迎客松树下,欢然如旧相识。因导登寺后之高阁遥望。见江波浩渺,东连大海,与天为际。而会稽佳山水,屡见叠出,萦带如画。西南一岭甚平坦,云女教场也。嗟乎!高宗④有臣如岳飞而杀之,乃欲教女子以兵用图恢复,难以哉!
是日竟不雨,明日乃雨。客曰:“天之成全我者至矣,可不知止乎!”因共谋为归计。
(选自《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有删改)
【注释】①史鉴:平生好读书,喜出游。多次婉拒入朝为官,一直隐居不仕。②万松:凤凰山上的南宋皇宫牌坊遗址。③黍离之悲:指国家败落后,对往昔兴盛的哀叹。④高宗:指南宋皇帝宋高宗,他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了抗金名将岳飞。
(1)根据文章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客顾笑 顾:
②可二三里许至绝顶 绝:
③自是益西 益:
④是日竟不雨 雨: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D中选出正确的两处(涂黑相应字母)。
然陵谷变迁A城邑B移改C非复往时D气象矣。
(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山水游记探究单。
山水游记探究单
所至 所见 所感
景物 特点
万松岭 怪石 ①
故宋宫 衰败 ②
圣果寺 江波、远方山水 天水相接,时隐时现。 因眼前开阔缥缈的景象而心旷神怡。
女教场 平坦 ③
探究结论:④以上梳理对你阅读山水游记有何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同游山水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志趣。你认为以下人物谁会与作者同游?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8.(2025 浙江一模)作文。
科研者屡败屡战最终擦亮燎原之火,少年历经心灵流浪最终点亮了星星,仁人志士之高风亮节于磨难中彰显……一切蝶变都经历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苦与蛰伏,最终绽放生命的异彩。
上述材料是否引发了你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真情,可发表议论,可想象创作。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诗歌除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预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5 定海区二模)以下是“壮美广西,秀甲天下”文旅公众号中的景点介绍词。
桂林漓江:百里画廊 人间仙河
桂林漓江有“百里画卷”之美誉。重峦叠嶂的喀斯特群峰似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与蜿蜒的漓江相映成趣。乘竹筏轻舟划破宁静的水面,两岸倒影随波荡漾,恍若丹青圣手笔下流动的水墨长卷。每一处胜景都令人 。
龙胜梯田:龙脊金穗 云中天梯
龙胜梯田气势磅礴,如链似带盘绕山间。春日灌水如镜,天光云影交相徘徊;盛夏青苗万顷,宛如翡翠雕琢的天梯;金秋稻浪翻滚,尽显丰收气象;隆冬银装素裹,琼枝玉树恍若仙境。登临观景台极目远tiào,大自然的神奇伟力令人叹为观止。
北海银滩:银滩潮韵 海上金滩
①北海银滩全长大约二十里左右。②漫步其上,足尖陷入柔软的白沙,与浪花追逐嬉戏。③晴日金辉璀璨,滩面波光粼粼;黄昏霞鹜齐飞,海天流光溢彩。④人们或踏浪拾贝,或逐波畅游,即便是那供人静赏的水天一色的美景,也令人心旷神怡。
(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恍 huǎng 若
②远tiào 眺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徘徊 指云彩和天光在水面上的倒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仿佛在来回游动。
②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3)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身临其境
B.流连忘返
C.不可名状
D.神采奕奕
(4)请为“龙胜梯田”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①竹筏穿云破镜影 ②玉带盘云缠翠岭
③山林染绿千重画 ④天梯挂月绕青峦
上联: ②
下联: ④
(5)描写“北海银滩”的语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1)①huǎng ②眺
(2)①指云彩和天光在水面上的倒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仿佛在来回游动
②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3)B
(4)②④
(5)第①句,删去“大约”或“左右”。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恍若”的“恍”读作“huǎng”。
②“远tiào”的“tiào”写作“眺”。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①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结合语境“春日灌水如镜,天光云影交相徘徊”可知,这里的“徘徊”是指天光和云彩在水面上的倒影随着水波来回波动、起伏。
②心旷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结合语境“漫步其上,足尖陷入柔软的白沙,与浪花追逐嬉戏。晴日金辉璀璨,滩面波光粼粼;黄昏霞鹜齐飞,海天流光溢彩。人们或踏浪拾贝,或逐波畅游,即便是那供人静赏的水天一色的美景”可知,这里的“心旷神怡”是指北海银滩水天一色的美景让人心情愉悦。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B.“流连忘返”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C.“不可名状”指无法用语言形容。
D.“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这里描述人们在桂林漓江游玩每一处胜景,都舍不得离开,“流连忘返”最合适.
故选:B。
(4)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岭”“画”都是仄声,故应为上联;“峦”是平声应为下联。再根据题干,是为“龙胜梯田”选择合适的对联,根据“龙胜梯田气势磅礴,如链似带盘绕山间”可知上联应为:玉带盘云缠翠岭,下联为:天梯挂月绕青峦。
①故选②,②选④。
(5)本题考查病句。第①句“北海银滩全长大约二十里左右”有语病,“大约”和“左右”重复,应该删去“大约”或“左右”。
【解答】答案:
(1)①huǎng ②眺
(2)①指云彩和天光在水面上的倒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仿佛在来回游动
②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3)B
(4)②④
(5)第①句,删去“大约”或“左右”。
2.(2025 东阳市模拟)温故知新,小语跟着课本去旅行,请与她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历史名城 名胜古迹 古诗文名句
轮台 丝绸古道 ①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咸阳 咸阳楼 ②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滁州 醉翁亭 醉翁亭四季风景各异,各有特色:③ ,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长沙 贾谊故居 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⑤ ,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粤港澳 零丁洋 面对家国命运绝境,文天祥慷慨激昂,展现视死如归的豪情:⑦ ,⑧ 。(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结:其实,一座城,其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是一代代积(diàn)⑨ 而成的。先贤们也许壮志难chóu⑩ ,但他们不埋 (A.mán B.mái)怨,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他心胸旷达。苏轼也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他在《定风波》中说“ ,归去, ”……他们的思想成为历史名城的精神底蕴。
(1)请在①﹣﹣⑧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名句。
(2)根据拼音写出⑨﹣﹣⑩的汉字,选出 的正确读音。
(3)根据文意,填写 ﹣﹣ 的名句。
【答案】(1)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
③野芳发而幽香
④佳木秀而繁阴
⑤秋草独寻人去后
⑥寒林空见日斜时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
(2)⑨淀 ⑩酬 A
(3)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分析】(1)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诗文名句,注意“溪、幽、繁、汗”等字的书写。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积diàn”写作“积淀”,“壮志难chóu”写作“壮志难酬”,“埋怨”读作mán yuàn。
(3)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诗文名句,注意“喜、萧瑟”等字的书写。
【解答】答案:
(1)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
③野芳发而幽香
④佳木秀而繁阴
⑤秋草独寻人去后
⑥寒林空见日斜时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
(2)⑨淀 ⑩酬 A
(3)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3.(2025 西湖区校级一模)《水浒传》与《儒林外史》中的宋江、严监生和杜少卿一群人相会一堂,谈论人生理想。请你选择其中一则人生理想,推测谈理想的儒生是备选人物(宋江、严监生和杜少卿)中的谁,并结合人物的相关情节及性格特点来阐释理由。
①“在我看来,人生理想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追求自由与个性。”
②“人生理想,我认为就是报效朝廷,能被朝廷重用,做一名体制内的官吏。”
③“对我而言,人生理想就是积攒财富,能省则省。”
我认为 ① (填序号)是 杜少卿 (填人名)的理想。
理由: 杜少卿蔑视科举,当有人举荐他入京做官时,他装病拒绝,可见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他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力排众议,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可见他尊重女性,有自己的个性与追求。
【答案】示例一:①杜少卿
理由:杜少卿蔑视科举,当有人举荐他入京做官时,他装病拒绝,可见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他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力排众议,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可见他尊重女性,有自己的个性与追求。
示例二:②宋江
理由:宋江有浓重的忠君思想,从他一心想要被诏安,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等可以看出他忠于朝廷,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特点。
【分析】《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名著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
示例:③是严监生 理由:严监生是个有钱但吝啬的人。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他是一个典型的爱钱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答案:
示例一:①杜少卿
理由:杜少卿蔑视科举,当有人举荐他入京做官时,他装病拒绝,可见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他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力排众议,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可见他尊重女性,有自己的个性与追求。
示例二:②宋江
理由:宋江有浓重的忠君思想,从他一心想要被诏安,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等可以看出他忠于朝廷,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特点。
4.(2025 萧山区一模)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
肖复兴
①发小儿,是地道的北京话,比起一般拥有友谊的朋友而言,发小儿又多了悠长时光的浸透,正是因为有时间这样的维度,童年的友谊,虽然天真幼稚,却也最牢靠,如同老红木椅子,年头再老,也那么结实,耐磨耐碰,漆色总还是那么鲜亮如昨,而且,有了岁月打磨过的厚重包浆,看着亮眼,摸着光滑,使着牢靠。事过经年之后,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
②我和黄德智从小一起长大,有六十多年的友谊。小时候,他家境殷实,住处宽敞,住在前门外草厂三条一个独门独户的小四合院里,在整个一条胡同里,那是非常漂亮的一个院子,大门的门楣上有镂空带花的砖雕,大门上有一副精美的门联: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
③黄德智长得没有他妈妈好看,但是,和他妈妈一样白皙。和我们这些爱玩爱闹的男孩子不大一样,他好静不好动。他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练书法,这是他从小的爱好。他家有一个老式的大书桌,大概是红木的,反正我也不认识,只觉得油漆很亮,像涂了一层油似的,即使阴天里也有反光。
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书桌,因为我家只有一个饭桌,吃饭、写作业都在这个饭桌上。他家的书桌上常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那么多支大小不一的毛笔悬挂在笔架上,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每一次写完作业,我们这些同学回家,可以在街上疯跑,或踢球打弹,或去小人书铺借书看,他不能出来,被他那个长得秀气的妈妈留在屋子里,拿起毛笔写他的书法。
⑤A.在学校里,黄德智不爱说话,默默地,像一只躲在树叶后面的麻雀,不显山不露水。但他的毛笔字常常得到教我们大字课的老师的表扬,这是让他最露脸的时候,我特别为他感到骄傲。我的大字写得很一般,他曾经送过一支毛笔和一本颜真卿的字帖给我,让我照着字帖写,他对我说,他很小就开始临帖了。
⑥有一次,在少年宫举办全区中小学生书法展览,他写的一幅书法在那里展览了。我记得很清楚,是写得很大的一幅横幅,用楷书写的六个大字:风景这边独好。展览会开幕那天,我和他一起去少年宫,其实,我不懂书法,对书法也没有什么兴趣,黄德智送我的那支毛笔和那本字帖,我根本就没有动过。但是,有黄德智的书法在那里展览,我当然要去捧场。所以,去那里,主要是看黄德智这六个楷书大字。
⑦那天的展览,我们班上的同学一个也没有去,常到他家写作业的学习小组里的人,一个也没有去。我挺不高兴的,替黄德智愤愤不平。他却说:“你来了,就挺好的了!”这话,让我听后挺感动,我知道,这就是我和他发小儿之间的友谊。
⑧看完展览回去的路上,天上忽然下起雨来,开始雨不大,谁想不大一会儿工夫,雨越下越大,我们两人谁也不想找个地方躲雨,一直往前跑。少年宫在芦草园,靠近草厂三条南口,便都觉得离黄德智家不远了,想赶紧跑到他家再说。但是,就这样不远的路,跑到他家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被淋得浑身湿透,像落汤鸡了。
⑨他妈妈看见我们两人狼狈的样子,忙去找来黄德智的衣服,非让我换上不可。然后,又跑到厨房去熬红糖姜汤水,热腾腾的,端上来,让我们一口不剩地喝光。
⑩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插队,黄德智留在北京肉联厂炸丸子,一口足有一间小屋子那么大的大锅,哪吒闹海一般翻滚着沸腾的丸子,是他每天要对付的活儿。
可是,他一直坚持练书法,始终没有放弃。
我从北大荒刚调回北京那年,跑到他家找他叙旧,他确实没有放弃,白天炸他的丸子,晚上练他的书法。没过几天,他抱着厚厚一摞书来到我家,说是送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他说,路过前门旧书店看到的,想我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买下了。我问他多少钱,他说22元。B.那时候,他每月的工资才40多元,我刚要说话,他马上又对我说,接着写你的东西,别放弃!
一个人,经历了人生种种,会有很多回忆,但发小儿这一段回忆,无与伦比。我说过,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一个人,如果老了之后,还能和一个或几个发小儿保持联系,是极其难得的。哪怕你老得走不动道了,有发小儿在,你就有了一把这样结实可靠的老红木椅子,可以安心舒心地靠靠,聊聊天,品品茶,还可以品出人生别样的滋味。
(选自《我们的老时光》有删改)
【同行有故事】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读书笔记。
① 看我们被淋湿,发小妈妈找衣服让“我”换上,还熬红糖姜汤水给我们喝
② 发小毛笔字常受表扬,送“我”毛笔和字帖,教“我”临帖
③ 发小送“我”十卷本《鲁迅全集》,鼓励“我”别放弃写作
【同行有争论】
(2)学习小组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位置和删留发生了争论:
每一次到他家,出来迎接我们的都是他的妈妈。他妈妈长得娇小玲珑,面容蛟好,皮肤尤其白皙,像剥了壳的鸡蛋。后来,我知道了,她是旗人,当年也是个格格呢。她没有工作,料理家里的一切。她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很和蔼客气,看我们一帮小孩子在院子里疯跑,也没有什么不耐烦,相反,夏天的时候,还给我们酸梅汤喝。那是我第一次喝酸梅汤,是她自己熬制的,酸梅汤放了好多桂花,上面还浮着一层碎冰磕儿,非常凉爽,好喝。
A小组: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⑧段后面,补充介绍黄德智母亲的情况。
B小组: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②段后面,补充介绍黄德智母亲的情况。
C小组:这段文字应该删去,文章主要写“发小”,没有必要补充介绍他的妈妈。
你最认同哪个小组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同行有温情】
(3)划线处的文字平和中有温情,请选择一处做赏析。
【同行有发现】
(4)“老红木椅子”是“我”的“发小”,也是一类人的代表,请根据文章内容和所学名著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的理解。
②从右侧所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书中哪个人物符合“老红木椅子”这一形象。 A.《西游记》 B.《简 爱》 C.《红星照耀中国》
③除了“老红木椅子”式的人物,你还从课文或名著中读到过“ 灯塔 ”式的人物,其特点是 能给予指引 。
【答案】(1)①看我们被淋湿,发小妈妈找衣服让我换上,还熬红糖姜汤水给我们喝;②发小毛笔字常受表扬,送我毛笔和字帖,教我临帖;③发小送“我”十卷本《鲁迅全集》,鼓励“我”别放弃写作。
(2)认同 B小组观点,能与前文发小家情况呼应,为后文铺垫,使结构连贯、层次清晰。
(3)A句用比喻写出黄德智内敛性格及“我”的亲切;
B句突出情谊深厚,质朴温情。
(4)①发小友谊经得住时间,可靠深厚;②如《西游记》沙僧,忠诚可靠默默支持;③示例“灯塔”,能给予指引。
【分析】本文通过回忆“我”与发小儿黄德智六十多年的友谊,展现了两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如黄德智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以及两人之间相互支持、关心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发小儿之间的友谊如同老红木椅子般结实、可靠、珍贵,能给人带来温暖与慰藉,是人生中无与伦比的美好回忆这一主旨。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①从“他妈妈看见我们两人狼狈的样子,忙去找来黄德智的衣服,非让我换上不可。然后,又跑到厨房去熬红糖姜汤水,热腾腾的,端上来,让我们一口不剩地喝光”可概括为:看我们被淋湿,发小妈妈找衣服让我换上,还熬红糖姜汤水给我们喝。
②由“他的毛笔字常常得到教我们大字课的老师的表扬,这是让他最露脸的时候,我特别为他感到骄傲。我的大字写得很一般,他曾经送过一支毛笔和一本颜真卿的字帖给我,让我照着字帖写”可概括为:发小毛笔字常受表扬,送我毛笔和字帖,教我临帖。
③从“没过几天,他抱着厚厚一摞书来到我家,说是送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可概括为:发小送“我”十卷本《鲁迅全集》,鼓励“我”别放弃写作。
(2)本题考查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的理解与分析。
A 小组观点不合适,放在第⑧段后面,与前文对发小家的介绍衔接不紧密,会使文章结构松散。
最认同 B 小组的观点。第②段介绍了发小家的情况,放在此处补充介绍发小妈妈的情况,在内容上能够与前文对发小家的描写相呼应,进一步展现发小的家庭环境,使发小的形象更立体,同时也为后文写发小妈妈关心“我们”的情节作铺垫;从结构上看,使文章层次更清晰,叙述更连贯。
C 小组观点也不合适,发小妈妈的形象对展现发小的家庭氛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有作用,能丰富文章内容,并非没有必要。
(3)本题考查文中语句的赏析。
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德智比作“躲在树叶后面的麻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德智在学校里不爱说话、低调内敛的性格特点,体现出“我”对发小细致的观察,也蕴含着“我”对发小的熟悉与亲切之情。
B句:“才40 多元”突出了发小工资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舍得花钱给“我”买书,“接着写你的东西,别放弃”则直接体现出发小对“我”的鼓励和支持,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发小对“我”的深厚情谊,语言质朴却充满温情。
(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名著人物的分析以及知识迁移。
①“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意味着发小之间的友谊如同老红木椅子,经得住时间考验,结实可靠。在人生中,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发小都能给予支持和陪伴,就像老红木椅子能让人安心依靠,而且随着岁月流逝,这份情谊会更加深厚,有独特的韵味。
②以《西游记》为例,沙僧符合“老红木椅子”这一形象。沙僧在取经途中,一直默默承担着挑担等工作,不抱怨、不抢功,始终忠诚地陪伴在唐僧师徒身边,如同老红木椅子一样可靠、稳定,是团队中坚实的后盾,给予大家默默的支持。
③示例:“灯塔”式的人物,其特点是在他人迷茫、困惑时,能给予指引和方向,像灯塔照亮黑暗中的船只一样,给予他人精神上的引领。
答案:
(1)①看我们被淋湿,发小妈妈找衣服让我换上,还熬红糖姜汤水给我们喝;②发小毛笔字常受表扬,送“我”毛笔和字帖,教“我”临帖;③发小送“我”十卷本《鲁迅全集》,鼓励“我”别放弃写作。
(2)认同 B小组观点,能与前文发小家情况呼应,为后文铺垫,使结构连贯、层次清晰。
(3)A句用比喻写出黄德智内敛性格及“我”的亲切;
B句突出情谊深厚,质朴温情。
(4)①发小友谊经得住时间,可靠深厚;②如《西游记》沙僧,忠诚可靠默默支持;③示例“灯塔”,能给予指引。
5.(2025 萧山区一模)班级板报策划组准备了以下材料,邀请你一起完成策划。
材料一: 2024年9月是全国第九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今年的主题是“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共同守护光明未来”。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力度。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总体近视率较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与2018年全国近视摸底调查结果相比,下降1.7个百分点;已经近视的学生中,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及以上)的比例降低。这一系列数据说明,甲_____。
材料二: 很多家长带孩子做视力检查的时候,会被医生告知“孩子远视储备比较低,不加注意就会变成近视眼”。那么什么是远视储备? 所谓远视储备,是指儿童青少年对应年龄的远视度数。人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婴儿出生至三岁之前因为眼球前后轴比较短,成像的焦点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眼睛呈生理性远视状态,这一阶段远视储备最为充足。乙_____,等到十岁,眼球大小基本定型,生理性远视基本就消失了。这个过程就称为“正视化”。远视储备量的消耗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孩子不注意用眼习惯,远视储备消耗超出了正常,就有可能引发近视。远视储备被消耗可以说,远视储备下降就是近视的早期预警信号。因此,家庭和社会应充分关注远视储备,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至学龄前。专家呼吁,在孩子三到六岁时就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守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材料三: 在近视防控方面,家长仍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例如,许多家长带孩子看眼科门诊前,已经去非正规医疗机构验光配镜了。医生提醒,不正规的验光配镜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或近视度数加深,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控。此外,许多家长偏信各种“疗愈”方法,追求“根治近视”。事实上,目前近视还不能被治愈。因为近视是眼轴变长导致的,而眼轴变长就像小孩长个子,长高之后不会再缩回去。 科学用眼、坚持做眼保健操、均衡营养充足睡眠等,都能够有效预防、控制、减缓近视。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防控近视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合力共筑近视“防护墙”,让青少年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策划组收集的材料一中缺少相应的结论,请在甲处补写完整。
(2)作为板报策划组成员,请结合材料二图片中数据的变化补充乙处,完整地解释“正视化”。
(3)请你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为板报选择合适的配图。
A
B
材料二: B
材料三: A
(4)根据三则材料,请你为板报设置几个版块,并为每一个版块取一个准确生动的“版块名”,并说说取名的理由。
【答案】(1)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前后轴逐渐变长,远视储备逐渐减少。
(3)材料二:B
材料三:A
(4)版块一:近视防控现状
版块名:《聚焦近视防控,守护光明未来》
理由:直接点明主题,体现近视防控的意义。
版块二:远视储备探秘
版块名:《远视储备:近视防控的“前哨站”》
理由:形象地说明了远视储备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版块三:近视防控误区与对策
版块名:《走出近视防控误区,掌握科学护眼之道》
理由:准确概括了材料三中关于家长认识误区和科学防控方法的内容。
【分析】本题是关于“近视”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第四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解答】(1)材料一主要讲述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情况,给出了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的数据,以及与2021年、2018年相比的变化情况,还有已经近视的学生中高度近视比例降低的信息。这些数据体现的是我国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甲处应围绕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成效来补写结论。
(2)材料二提到婴儿出生至三岁之前眼球前后轴比较短,成像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眼睛呈生理性远视状态,远视储备最为充足。后面说等到十岁,眼球大小基本定型,生理性远视基本消失,这个过程是“正视化”。结合图片中眼轴长度随年龄增长的数据变化可知,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前后轴逐渐变长,远视储备逐渐减少。所以乙处应补充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前后轴逐渐变长,远视储备逐渐减少,等到十岁,眼球大小基本定型,生理性远视基本就消失了这一内容来完整解释“正视化”。
(3)材料二主要介绍了远视储备以及远视储备下降是近视的早期预警信号,强调要关注远视储备,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至学龄前。结合“远视储备量的消耗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孩子不注意用眼习惯,远视储备消耗超出了正常,就有可能引发近视”可知选择B。材料三主要讲了近视防控方面家长存在的认识误区以及科学防控近视的方法等。结合“事实上,目前近视还不能被治愈。因为近视是眼轴变长导致的,而眼轴变长就像小孩长个子,长高之后不会再缩回去”可知选择A。
(4)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可以设置以下版块:
版块一:近视防控现状
版块名:《聚焦近视防控,守护光明未来》
理由:材料一主要讲述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现状,包括总体近视率的变化等情况,此版块名直接点明主题是近视防控,同时“守护光明未来”体现了近视防控的意义,符合材料内容。
版块二:远视储备探秘
版块名:《远视储备:近视防控的“前哨站”》
理由:材料二重点介绍了远视储备的概念、变化过程以及其与近视的关系,将远视储备比作“前哨站”,形象地说明了远视储备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能吸引读者关注。
版块三:近视防控误区与对策
版块名:《走出近视防控误区,掌握科学护眼之道》
理由:材料三主要讲了家长在近视防控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以及科学防控近视的方法,“走出误区”和“掌握科学之道”准确地概括了该部分内容,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答案:
(1)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前后轴逐渐变长,远视储备逐渐减少。
(3)材料二:B
材料三:A
(4)版块一:近视防控现状
版块名:《聚焦近视防控,守护光明未来》
理由:直接点明主题,体现近视防控的意义。
版块二:远视储备探秘
版块名:《远视储备:近视防控的“前哨站”》
理由:形象地说明了远视储备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版块三:近视防控误区与对策
版块名:《走出近视防控误区,掌握科学护眼之道》
理由:准确概括了材料三中关于家长认识误区和科学防控方法的内容。
6.(2025 浙江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卜算子 千古李将军①
南宋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②添新瓦。万一朝家③举力田④,舍我其谁也□
【注释】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笕竹:用对剖并内节贯通的毛竹连接成引水的管道。③朝家:朝廷。④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你认为“□”中应该用什么标点?请从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词牌名相同,但寄托的情感却不尽相同。如:苏轼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借“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表达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要坚守高洁的人格。
【答案】(1)示例一:问号。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却能封为列侯。诗人以怀才不遇的李广自比,写自己被迫隐于铅山过着田园生活,最后以反问作结,以自嘲的口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示例二:感叹号。诗中写李广“皆以力战为名”,但官位不到九卿,而李蔡才干不高却被封为列侯。诗人对李广怀才不遇表示不公与惋惜。他联想到自己亦是如此,想报效朝廷,却只能在乡间过着除草、灌溉的生活,诗人对自己的遭遇十分悲愤,对南宋当局者任用人才不公表示强烈不满,所以用感叹号更合适。
示例三:句号。诗中写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却能封为列侯。再写自己虽有壮志却报国无门的境遇,只能过着平淡的田园生活。最后用一句“舍我其谁也”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2)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分析】《卜算子 漫兴》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词的上片通过汉代李广李蔡才干高下有别然而遭遇却恰恰相反的强烈对比,借以痛斥南宋当局在人才使用上执行的佞谀升迁、真虎不用的原则。下片借除草、灌溉方面的道理隐喻必须除旧布新,解决积重难返的问题。词中不论是用典还是设譬,极为简洁而洗练,准确而生动,表现了作者语言艺术的功力。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意思是: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战斗中夺得匈奴的战马;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由此可知,词的上片写李广英勇无比,曾夺得胡儿马,却未封侯,而才能平庸的李蔡却封侯了,这里通过汉代李广李蔡才干高下有别然而遭遇却恰恰相反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李广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借以痛斥南宋当局在人才使用上执行的佞谀升迁、真虎不用的原则。“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意思是: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由此可知,下片写词人在田园中除草、修葺房屋等生活场景,最后说万一朝廷选举力田之官,舍我其谁,看似自信实则饱含无奈。因此,词人表面写田园生活琐事,实际以“力田”自比,是反语,是在政治失意后的自我解嘲,表达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综合以上分析,再结合“【注释】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可知,这首词借用典故从对古代不公平用人现象的感慨,转到自身处境及调侃般的自许,进一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无奈。用问号:“舍我其谁也?”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嘲,描写自己被迫隐居在铅山的乡间除草、灌溉,表达自己如李广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用叹号:“舍我其谁也!”用感叹号并非是自信的宣告,而是反语,带着心酸、自嘲和愤慨。“!”能更好地体现出作者这种复杂又强烈的情绪,用感叹号来加强反语效果,表达对朝廷不识人才的讽刺和不满。用句号:“舍我其谁也。”用陈述的语气作结,回应上片李广难封侯的典故,由对历史不公的愤慨转到对自身遭遇的无奈自嘲,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只能隐居乡间除草、灌溉消磨时光的无奈,用句号能体现这种情感的转折与层次。示例一:句号。从内容看,上下片分别借李广事迹与自身田园劳作,展现古今人才境遇。用句号,使上下片相对独立又有联系,自然衔接。从情感讲,句号表达出作者在无奈自嘲后归于平静,接受自身退隐现状,将愤懑藏于平淡叙述中。示例二:问号。内容上,以问号结尾,使“舍我其谁”成反问句,强化作者对朝廷选拔人才的质疑和讽刺,与上片对不公现象的批判呼应。情感上,体现作者的愤懑不平,质问朝廷能否真正识才,凸显其怀才不遇的痛苦。示例三:感叹号。内容方面,用感叹号强调作者“舍我其谁”的语气,突出自身在农事上的能力。情感上,是作者壮志难酬后的激愤之语,以夸张表达对朝廷不用自己的不满,宣泄内心积压的情绪。
(2)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拣、沙洲、碾”等字词容易写错。
答案:
(1)示例一:问号。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却能封为列侯。诗人以怀才不遇的李广自比,写自己被迫隐于铅山过着田园生活,最后以反问作结,以自嘲的口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示例二:感叹号。诗中写李广“皆以力战为名”,但官位不到九卿,而李蔡才干不高却被封为列侯。诗人对李广怀才不遇表示不公与惋惜。他联想到自己亦是如此,想报效朝廷,却只能在乡间过着除草、灌溉的生活,诗人对自己的遭遇十分悲愤,对南宋当局者任用人才不公表示强烈不满,所以用感叹号更合适。
示例三:句号。诗中写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却能封为列侯。再写自己虽有壮志却报国无门的境遇,只能过着平淡的田园生活。最后用一句“舍我其谁也”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2)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译文:
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战斗中夺得匈奴的战马。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这多么不像话!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7.(2025 西湖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西村十记(节选)
[明]史鉴①
杭人多春游。盛时常苦多雨,为之废者什六七。今年雨独少,客来游时,鲜或值之。游城中后之三日,天宇忽黯。然云气自山谷中出,上接太空,顷刻弥布,欲雨不雨。客顾笑曰:“天殆将促我游乎?”乃始整顿为游事。
乃折而西行,登万松岭,凤凰山之左翌也。可二三里许至绝顶,见怪石数十株,奇秀挺拔无与比。屹立相向,中止通一人行。路尽有草屋一间,僧一人居之。南下转西,有坊曰万松②,故宋宫也。然陵谷变迁城邑移改非复往时气象矣。不胜黍离之悲③,彷徨者久之。
自是益西,至圣果寺,凤凰山之右翌也。背山临江,风景殊绝。主僧茂古林迎客松树下,欢然如旧相识。因导登寺后之高阁遥望。见江波浩渺,东连大海,与天为际。而会稽佳山水,屡见叠出,萦带如画。西南一岭甚平坦,云女教场也。嗟乎!高宗④有臣如岳飞而杀之,乃欲教女子以兵用图恢复,难以哉!
是日竟不雨,明日乃雨。客曰:“天之成全我者至矣,可不知止乎!”因共谋为归计。
(选自《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有删改)
【注释】①史鉴:平生好读书,喜出游。多次婉拒入朝为官,一直隐居不仕。②万松:凤凰山上的南宋皇宫牌坊遗址。③黍离之悲:指国家败落后,对往昔兴盛的哀叹。④高宗:指南宋皇帝宋高宗,他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了抗金名将岳飞。
(1)根据文章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客顾笑 顾: 回头
②可二三里许至绝顶 绝: 极高的
③自是益西 益: 继续
④是日竟不雨 雨: 下雨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D中选出正确的两处(涂黑相应字母)。
然陵谷变迁A城邑B移改C非复往时D气象矣。
(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山水游记探究单。
山水游记探究单
所至 所见 所感
景物 特点
万松岭 怪石 ① 奇秀挺拔,峭拔独绝
故宋宫 衰败 ② 黍离之悲,对南宋覆灭的哀叹
圣果寺 江波、远方山水 天水相接,时隐时现。 因眼前开阔缥缈的景象而心旷神怡。
女教场 平坦 ③ 对南宋朝廷昏庸误国的讽刺
探究结论:④以上梳理对你阅读山水游记有何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同游山水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志趣。你认为以下人物谁会与作者同游?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答案】(1)①回头 ②极高的 ③继续 ④下雨
(2)AC
(3)①奇秀挺拔,峭拔独绝
②黍离之悲,对南宋覆灭的哀叹(或“物是人非,盛衰无常”)
③对南宋朝廷昏庸误国的讽刺(或“以女子习武讽当局不用忠臣”)
④示例:史鉴在描写万松岭的怪石和圣果寺的江景时,不仅描绘自然,还融入了对南宋兴衰的感慨,以及通过女教场讽刺朝廷。这说明山水游记中的景物往往有象征意义,反映作者的情感和时代背景。这启示我们需要透过景物表象,捕捉作者隐含的家国情怀与批判意识。
(4)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理由:志趣相投:陶弘景与史鉴均以山水为乐,陶文极言山川之美,史文亦沉浸于“江波浩渺”“萦带如画”的胜景,二人皆以自然为精神寄托。隐逸情怀:陶弘景拒仕隐居,史鉴“屡拒入朝为官”,二者皆远离功名,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与文中“共谋归计”的淡泊心境契合。文风相近:陶文语言清丽,史文亦简练隽永,皆以白描勾勒山水,寓情于景,如“奇秀挺拔”与“高峰入云”异曲同工。
【分析】参考译文:
杭州人大多喜爱春游。往年常苦于春雨过多,因此被耽误的行程往往占了十之六七。今年雨水格外少,游客前来时,很少遇到下雨的情况。在城中游览三天后,天空忽然阴沉下来。云气从山谷中涌出,直冲云霄,顷刻间弥漫天际,似要落雨却又未落。同行的客人回头笑道:“莫非上天是要催促我们出游?”于是众人开始整顿行装,准备继续游览。
一行人转而向西行,攀登万松岭——这是凤凰山的左翼。约走了两三里,抵达山顶,只见数十块奇石拔地而起,嶙峋峭拔,举世无双。巨石相对而立,间隙仅容一人通过。山路尽头有一间草屋,一位僧人独居于此。向南下行再转向西,有一座牌坊题为“万松”,原是宋代的宫殿旧址。然而山川变迁、城池更迭,昔日气象已荡然无存。众人不禁生出亡国之悲,徘徊良久。
此后继续向西,抵达圣果寺——凤凰山的右翼。此处背山面江,风光绝佳。寺中住持茂古林在松树下迎客,神情欢悦如遇故人。他引领众人登上寺后的高阁远眺:江面烟波浩渺,东接沧海,水天相接;会稽的青山层层叠叠,如画卷般蜿蜒舒展。西南方向有一片平坦的山岭,名为“女教场”。众人感叹道:“高宗赵构曾拥有岳飞这样的忠臣却将其杀害,竟妄想靠训练宫女习武来恢复疆土,何其荒唐!”
当日终究未下雨,次日方降甘霖。客人感慨:“上天成全我等可谓至极,岂可不知适可而止!”于是众人商议启程归返。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①句意:同行的客人回头笑道。顾,回头。
②句意:约走了两三里,抵达山顶。绝,极高的。
③句意:此后继续向西。益,继续。
④句意:当日终究未下雨。雨,下雨。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然而山川变迁、城池更迭,昔日气象已荡然无存。据此断句为:然陵谷变迁/城邑移改/非复往时气象矣。
故选:AC。
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①根据“见怪石数十株,奇秀挺拔无与比。屹立相向,中止通一人行”可知,万松岭的怪石特点是“奇秀挺拔无与比”。
②根据“不胜黍离之悲,彷徨者久之”可知,故宋宫衰败,作者有黍离之悲,所以②填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或哀叹。
③根据“高宗有臣如岳飞而杀之,乃欲教女子以兵用图恢复,难以哉”可知,女教场平坦,作者联想到高宗杀岳飞而教女子用兵,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昏庸的批判或讽刺。
④结合②③可知,山水游记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寄托家国情怀。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评价。作者史鉴拒绝入仕,喜欢山水,且文中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如批评高宗杀岳飞。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山水之美,表达隐居之乐;范仲淹《岳阳楼记》重在忧国忧民;张岱《湖心亭看雪》表现遗世独立。史鉴拒绝做官,喜欢山水,同时有黍离之悲,更接近陶弘景,因为陶弘景也是隐士,而范仲淹是官员,张岱是明遗民。
答案:
(1)①回头 ②极高的 ③继续 ④下雨
(2)AC
(3)①奇秀挺拔,峭拔独绝
②黍离之悲,对南宋覆灭的哀叹(或“物是人非,盛衰无常”)
③对南宋朝廷昏庸误国的讽刺(或“以女子习武讽当局不用忠臣”)
④示例:史鉴在描写万松岭的怪石和圣果寺的江景时,不仅描绘自然,还融入了对南宋兴衰的感慨,以及通过女教场讽刺朝廷。这说明山水游记中的景物往往有象征意义,反映作者的情感和时代背景。这启示我们需要透过景物表象,捕捉作者隐含的家国情怀与批判意识。
(4)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理由:志趣相投:陶弘景与史鉴均以山水为乐,陶文极言山川之美,史文亦沉浸于“江波浩渺”“萦带如画”的胜景,二人皆以自然为精神寄托。隐逸情怀:陶弘景拒仕隐居,史鉴“屡拒入朝为官”,二者皆远离功名,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与文中“共谋归计”的淡泊心境契合。文风相近:陶文语言清丽,史文亦简练隽永,皆以白描勾勒山水,寓情于景,如“奇秀挺拔”与“高峰入云”异曲同工。
8.(2025 浙江一模)作文。
科研者屡败屡战最终擦亮燎原之火,少年历经心灵流浪最终点亮了星星,仁人志士之高风亮节于磨难中彰显……一切蝶变都经历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苦与蛰伏,最终绽放生命的异彩。
上述材料是否引发了你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真情,可发表议论,可想象创作。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诗歌除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例文:
蝶变的人生
蝶变人生不是一条比直的连沙砾都没有的飞机轨道,不是一杯无味的连青涩都品不出的白开水,更不是一颗透明的连瑕疵都没有的水晶。人生总难免有起起伏伏,你无法预料下一秒你会成为什么,而有人在这意料之外发生了惊人的蝶变。
蝶变又叫蜕变,指像毛毛虫等变态发育的昆虫在茧中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而变形为成虫的过程。不仅只有昆虫有蝶变,人同样有蝶变。
大家都熟悉大衣哥——朱之文,谁都意料不到一个再为普通不过的乡村农民一夜之间他能出现在全国13亿人的眼前,谁都不知道一位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粗糙的人竟然受到了多位歌唱家的好评,一瞬间,一次惊人的蝶变,使他像旭日阳刚一样成为家喻户晓,万众瞩目的大明星。除了朱之文,其他人身上同样蝶变。提起演艺圈中赫赫有名的大导演,脑海间闪过冯小刚这个创下无数战绩的人。他有皮肤病,看起来丑陋不堪,与他的作品大相径庭,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带给了观众无数开心的因子与笑声,这个令人不愿交往的丑小子,竟然有如此蝶变实在令人无法想象。蝶变是一种升华,灵魂的升华。
除了朱之文,其他人身上同样让你从普通变瞩目,由贫穷变的华贵,让平凡变的富有激情,让你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只有经历苦难、磨砺才能迎来蜕变。蚕结茧才能化为蝶,游行在百花丛中;水经历蒸发才能变成雨,来一次空中飞行;大自然只有经历了版块的挤压、撞击,才边的充满勃勃生机。朱之文的蜕变是40多年辛勤努力得来的,是40多年的执着追求得来的,是40多年不放弃,不退缩的来得,是40多年……
成功属于你我,只有努力才能迎来蝶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为你的蝶变加分。蝶变,这个看似遥远的词,却发生在你的左右,让我们努力,加入蝶变的行列,共瞩你我的惊人蜕变。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中,科研者屡败屡战最终擦亮燎原之火,少年历经心灵流浪最终点亮了星星,仁人志士之高风亮节于磨难中彰显……说明了成长的过程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脱胎换骨的过程。从蝶变的“艰难”“曲折”“意外”过程,到“美丽”“难忘”的蝶变结果,可选择一个方面来立意写作。文体要求写记叙文。可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从困境或挑战中突破自我、实现成长的故事。立意上,应强调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自我超越的重要性,传达出积极向上、勇于蜕变的精神内涵。在选材上,考生可以从学习、生活、情感等多个方面入手,选取一次具体的经历或挑战作为切入点。比如,面对学业压力时的努力突破,人际关系中的误会与和解,或是个人兴趣爱好的坚持与成就等。构思时,可以采用倒叙或顺叙的方式,先描述“破茧成蝶”的结果,再回溯过程中的挣扎与成长,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通过具体的场景、对话、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现主人公在挑战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轨迹。同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最终,通过“那一刻”的顿悟与突破,彰显主题,升华情感。
【解答】例文:
蝶变的人生
蝶变人生不是一条比直的连沙砾都没有的飞机轨道,不是一杯无味的连青涩都品不出的白开水,更不是一颗透明的连瑕疵都没有的水晶。人生总难免有起起伏伏,你无法预料下一秒你会成为什么,而有人在这意料之外发生了惊人的蝶变。
蝶变又叫蜕变,指像毛毛虫等变态发育的昆虫在茧中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而变形为成虫的过程。不仅只有昆虫有蝶变,人同样有蝶变。
大家都熟悉大衣哥——朱之文,谁都意料不到一个再为普通不过的乡村农民一夜之间他能出现在全国13亿人的眼前,谁都不知道一位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粗糙的人竟然受到了多位歌唱家的好评,一瞬间,一次惊人的蝶变,使他像旭日阳刚一样成为家喻户晓,万众瞩目的大明星。除了朱之文,其他人身上同样蝶变。提起演艺圈中赫赫有名的大导演,脑海间闪过冯小刚这个创下无数战绩的人。他有皮肤病,看起来丑陋不堪,与他的作品大相径庭,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带给了观众无数开心的因子与笑声,这个令人不愿交往的丑小子,竟然有如此蝶变实在令人无法想象。蝶变是一种升华,灵魂的升华。
除了朱之文,其他人身上同样让你从普通变瞩目,由贫穷变的华贵,让平凡变的富有激情,让你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只有经历苦难、磨砺才能迎来蜕变。蚕结茧才能化为蝶,游行在百花丛中;水经历蒸发才能变成雨,来一次空中飞行;大自然只有经历了版块的挤压、撞击,才边的充满勃勃生机。朱之文的蜕变是40多年辛勤努力得来的,是40多年的执着追求得来的,是40多年不放弃,不退缩的来得,是40多年……
成功属于你我,只有努力才能迎来蝶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为你的蝶变加分。蝶变,这个看似遥远的词,却发生在你的左右,让我们努力,加入蝶变的行列,共瞩你我的惊人蜕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