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6-13 09: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则( )
A. B. C. D.
2.已知复数z满足,则( )
A. B. C. D.
3.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则( )
A. B. C. D.
4.“三湖一坝”生态湿地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火龙街道境内,湖泊总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包括黑沙湖、南塘湖、孤山湖、高村坝四个重要的水体资源,共计5800亩,公园总面积为7.08平方公里.为了响应国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现计划将草鱼、鳙鱼、鲢鱼这三类鱼投放到四片水域养殖(三类鱼均需养殖),且每块水域仅养殖两种不同的鱼,则共有养殖方案( )
A.78种 B.80种 C.81种 D.24种
5.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角( )
A. B. C. D.
6.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6
7.已知为递增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为等差数列,则使得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8.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1 D.
二、多选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变量x,y的相关系数为r,则r越小,x与y之间的相关性越弱
B.数据1,3,4,5,7,8,10第80百分位数是8
C.已知变量x,y的线性回归方程,且,则
D.已知随机变量,则
10.如图,长方体,过点作平面的垂线,垂足为点.则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是( )
A.点是的垂心 B.垂直平面
C.的延长线经过点 D.直线和是异面直线
11.已知,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在上为减函数
C.的对称轴为
D.当时,取最大值
三、填空题
12.的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是 .
13.已知两个正四棱锥与均内接于球,满足和,则球的体积为 .
14.已知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P为渐近线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过原点O作直线AB平行于FP, 交双曲线于A,B两点,四边形FPBA为矩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四、解答题
15.如图,在三棱柱中,正方形的棱长为2,,点M为AB中点,.
(1)求证:三棱柱为直三棱柱;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16.安徽省从2024年起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实行高考科目“”模式.“2”指考生从政法、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中“再选”两门学科,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成绩.按照方案,再选学科的等级分赋分规则如下,将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及赋分区间如表1:
表1
等级 A B C D E
人数比例
赋分区间
将各等级内考生的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分别转换到赋分区间内,得到等级分,转换公式为,其中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别表示等级赋分区间的最低分和最高分,Y表示考生的原始分,T表示考生的等级赋分,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若甲同学在五月全市模考中某选考科目成绩信息如表2(本次考试成绩均为自然数)
表2
原始分 成绩等级 原始分区间 等级分区间
75分 A等级
(1)求甲同学该科目的等级分;
(2)理论上当原始分区间的极差越大时,该区间中得分越低的同学赋分后等级分比原始分增加越多.比如某同学仅该科目较为薄弱,如果赋分后能比原始分增加9.5分以上(包含9.5分),那么六科总分排名相对于原始分排名就会有大幅提升,此时赋分制对于该同学就是有利的.经过统计数据,五月全市模拟考试该学科A等级的成绩分布如表3.则如果从A等级的学生中随机选出100名,X表示其中获益于赋分政策的人数,求的值.
表3
分数段
人数比例
17.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至多一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18.如图,直线与直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A,B和点C,D(A,D在x轴同侧).当经过T的焦点F且垂直于x轴时,.

(1)求抛物线T的标准方程;
(2)线段AC与BD交于点H,线段AB与CD的中点分别为M,N
①求证:M,H,N三点共线;
②若,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9.对于数列,如果存在正整数,当任意正整数时均有,则称为的“项递增相伴数列”.若可取任意的正整数,则称为的“无限递增相伴数列”.
(1)已知,请写出一个数列的“无限递增相伴数列”,并说明理由?
(2)若满足,其中是首项的等差数列,当为的“无限递增相伴数列”时,求的通项公式:
(3)已知等差数列和正整数等比数列满足:,其中k是正整数,求证:存在正整数k,使得为的“2024项递增相伴数列”.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且集合为偶数集. 则
故选:B.
2.C
【详解】因为,
所以.
故选:C
3.D
【详解】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
所以.
故选:D.
4.A
【详解】先求出每一片水域投掷两种不同鱼的方法数为,则四片水域每块水域仅养殖两种不同的鱼的方法数为,
四片水域只养殖两种不同的鱼的方法数为种,
所以所求的方法数为种方法.
故选:A
5.A
【详解】在中,,
所以,
因为,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即,所以或,即或,
当时,,而,所以不符合舍去,即.
故选:A
6.B
【详解】由椭圆的定义知
∴的周长为,
∴当最小时,最大.
当轴,即AB为通径时,最小,此时,
∴的最大值为.
故选:B.
7.B
【详解】,由等差中项的性质知,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化简得又,又数列为等差数列,则使得即又则n的最小值为3.
故选:B.
8.D
【详解】因为,,两边同时除以,得到,
当且仅当即取“=”.
则,当且仅当取“=”.
两边取自然对数,则,当且仅当取“=”.
故的最小值为.
故选:D.
9.BCD
【详解】对于,,越小,x与y之间的相关性越弱,故错误;
对于,这组数据一共有个数据,,
所以这组数据的第80百分位数是从小往大排列的第个数,即为8,故正确;
对于,线性回归方程过点,
即,当时,,故正确;
对于,,,
则,故正确.
故选:BCD.
10.AB
【详解】对于A,垂直平面,平面,故,
在长方体中直线两两互相垂直,则平面,
平面,故,
可得,又是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
则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同理可得,则是的垂心,故A正确;
对于B,由长方体的性质可知,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同理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因为是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
则平面平面,由题意可知垂直平面,
则垂直平面,故B正确;
对于C,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知,对角线垂直于平面,
则在不是正方体的长方体中,不垂直于平面,又因为垂直平面,两直线不重合,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情况,则的延长线经不一定过点,故C错误;
对于D,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知,当长方体为正方体时,即.
由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直线和是相交直线,
即直线和不一定是异面直线,故D错误;
故选:AB
11.BCD
【详解】对于选项A:因为

即,故A正确;
对于选项B:因为,,
即,所以在内不单调,故B错误.
对于选项C:因为

即,可知为的对称轴,
显然,故C错误;
对于选项D:因为

即,可知不是的最大值点,故D错误;
故选:BCD.
12.13
【详解】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所以含的项为.
故答案为:13.
13.
【详解】设球的半径为,
因为正四棱锥与均内接于球,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
如图,取正方形的中心为,连结,则在上,且平面,
球心必在上,,
由,是正方形可得,
因为为球的一条直径,所以为直角,
所以,因为,所以,
又因为,的面积
所以,又,所以可得.
所以球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
14.
【详解】
由已知,四边形FPBA为矩形,可知O为AB的中点,所以,
设P点坐标为,则,
又P在渐近线上,联立解得,
延长交轴于点,由对称性可得为双曲线的右焦点,则B为的中点,
则,代入化简得,,
则得,解得(负值舍去).
故答案为:.
15.(1)证明见解析;
(2).
【详解】(1)在三棱柱中,,由点M为AB中点,得,
,而,则,
于是,而,则,又,平面,
从而平面,所以三棱柱为直三棱柱.
(2)由(1)知,,,而平面,
则平面,又平面,于是,显然,
的面积为,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又,
因此,即,解得,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16.(1)87
(2)30
【详解】(1)由知得,
所以甲同学该科目的等级分为87分.
(2)由得,
该同学受益于赋分政策,则,即,取整得,
因为,
所以,故.
17.(1)
(2)
【详解】(1)由得:,
当时,,,
所以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所以
(2)由函数的定义域为,
又由,分离参变量得:


在单调递增,又,
在上,在上,
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所以 ,
又时时
18.(1)
(2)①证明见解析;②
【详解】(1)解:因为当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且垂直于x轴时,且,
可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2)解:①设是抛物线上任意两点,
则,所以,
同理设是抛物线上任意两点,
则,所以,
又因为,可得,所以,
同理,令,可得,
,令,可得,
所以点,H,N三点共线.
②由①知,同理,
所以,可得
,可得
两式相减,可得,可得,(交于),
因为且,所以,
可得,又为中点,则平分,
所以,且,
所以.
19.(1),理由见解析
(2)
(3)证明见解析
【详解】(1)由于,我们可以取,此时恒有,
再由,当时,,
所以恒有,即满足题意.
(2)
设 ,
当为的“无限递增相伴数列”时对任意恒成立
,当时,,因为,所以,
即.
(3)证明:取,若存在这样的正整数k使得
成立,
所以,
由,得,
于是,
又因为,所以当时,,
而时,,
所以,最后说明存在正整数k使得,
由,
上式对于充分大的k成立,即总存在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同课章节目录